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时间:2022-02-04 05:00:00

导语:家庭教育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邯山区妇联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家庭教育的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千百十示范工程”和“千万家长育英才工程”,深入开展“双合格”活动,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大力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构建全方位、社会化的家庭教育网络

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妇联、文明办等部门为成员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的工作安排》和《邯山区家庭教育“十五”计划》,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保障措施。

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家庭教育总体规划的实施、监测、督促和指导,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各乡镇办事处也制定了本辖区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并建立了相应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站。

全区的各小学、幼儿园明确一名副校(园)长负责,制定了一系列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制度和措施。区老干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动员全区老干部大力开展对青少年的传统教育,区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各学校聘请公安、法院、检察院干警任副校长,定期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全区上下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未一体,全方位、多元化的家庭教育网络。

二、大力宣传,培树典型,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采取专家讲座、征文、知识竞赛、报告会等形式,以青少年家长为重点,大力宣传家教观念。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聘请全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吕德忠教授作家庭教育报告会。邀请原市委党校退休教师段荣会为家长授课,举办了3次大规模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家长达9000多人次,深受广大家长的好评。

率先启动了小公民社区星期六志愿者签名仪式,开展“双合格”大讨论。举办了家庭德育教育征文。开办了“启蒙课堂”,对0-6岁宝宝的家长,积极开展科学育儿培训,深受社会的好评和家长的青睐。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家庭教育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座。

20*年以来,全区共举办443场次的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讲座,使20489位家长受到了教育。

三、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建立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举办家长学校和母亲课堂,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利用学校教室,企业礼堂做教室,聘请社区内热心家庭教育的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医生等为教师,开办家长学校和母亲课堂。制定了《邯山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的意见》,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配合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为重点,深化“三优”工程。

目前,邯山区有家长学校126所,其中社区家长学校109所,校班办家长学校17所,示范家长学校28所,还创办社区母亲课堂21所,培训家长11万人次,在校学习的家长48000余人次,家长学校已成为广大家长喜爱的再学习课堂。

(二)关注特殊群体家庭教育,让每一个儿童茁壮成长。一是成立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在教学中,我们着重抓了“四个优化”教育,即优化道德行为、优化家庭环境、优化教育活动、优化教育方法。二是创办新婚夫妇学校。对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父母、怎样进行胎教、育婴常识、婴幼儿生理特点、保健知识等进行培训。三是建立单亲俱乐部。侧重给单亲进行心理调试,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心态,来影响孩子,使儿童能够在不健全的家庭里健康成长。

(三)创办“四点钟课堂”,解除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全市率先开设了“四点钟课堂”,每天由一名社区干部负责,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辅导,除做完当天作业外,还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四点钟课堂”已在各社区普及。

(四)建立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为孩子构筑心灵家园。在社区儿童中心设立了10多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活动场所。目前,全区已建成了农林三社区和邯钢一社区两家示范性的儿童中心,施教志愿者80多人,吸纳了320余名未成年人。

(五)完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共同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创办校刊校报,及时反映学校各项活动。开辟家长专栏,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各班积极推荐,对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家长给予表彰和鼓励,影响和带动其他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建立“家校通”服务,成为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市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家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家教创新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还不够系统,城乡家教工作发展不平衡等。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有益与社会的人,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