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报告

时间:2022-01-24 02:32:00

导语:社会发展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发展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是“***”开局之年,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了经济既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州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实现“开门红”。

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生产总值87亿元,超出年度计划目标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高于年度计划目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增长3.1%,高于年度计划目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增长17.4%,高于年度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超出年度计划目标1亿元,增长12.8%,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8个百分点。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制定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实施方案,兑现农牧民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直补资金1268万元,粮食直补受益551155人,综合直补受益559192人。州级财政专项安排1500万元用于高半山及边远牧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州委州政府“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面貌、倡导新风尚、建立新机制、强化新保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全面启动了13县各1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产业化取得新进展。九寨沟红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红星葡萄酒庄干红葡萄酒产量已达300余吨;宝清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小金投资的果蔬加工厂建成投产;四川红樱桃公司在九寨沟、茂县等地新发展甜樱桃4500亩;牧区培育养殖大户和联户牧场试点100余个;半农半牧区实施人畜分离,建设养殖小区雏形65个;PIC生猪规模化养殖稳步推进。

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小春粮油连续三年丰收,产量达1.2万吨,增长1.9%。大春农作物受伏旱影响大幅减产,产量预计13.6万吨,下降13.2%。粮食总产量预计14.8万吨,完成年计划的92.5%,同比下降12.1%。畜牧业连续24年丰收。预计大牲畜存栏225.2万头,同比增长1.9%。牲畜总增率和出栏率分别达到28.6%和30.5%,同比分别增长2.4%和1.4%。肉、奶产量分别达8.2万吨、9.4万吨,分别增长6.2%和3.7%。

(三)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推进工业强州。20*年是工业强州年,各项扶强做大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相继实施。制定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决定》,提出打造工业加工“三条龙”的发展新思路。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3500万元。开发农畜资源,建成红原牦牛乳业公司液态奶生产线,小金宝清果业公司果蔬加工厂。依托水电和矿产资源优势,开拓下游工业产品,延伸产业(产品)链。格桑花牦牛角梳厂、四川羌寨绣庄、茂县九环水晶加工厂、高原食品有限公司、九寨沟绿色产业发展公司、岷山农业有限公司等旅游产品加工企业产能及品质均有新提升。

工业增产提效。新型工业化初见成效,企业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更加注重速度、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7%。工业增加值达2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2%,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7亿元,增长23%;实现利税总额13.1亿元,增长19.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7亿元,增长19.2%;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49.1,提高10.8个百分点。

(四)旅游业高位强劲增长

积极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出台《阿坝州旅游市场管理办法》,提升了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开展驾、导、娱、购、游、吃、住等专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净化、优化了旅游环境。制作《阿坝自驾手册》,为自驾游提供人性化服务,增强亲和力,促进了自驾游迅速升温。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强劲带动了西线旅游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7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8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3%和112.4%,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29.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9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9700万美元,分别增长25.2%和10.6%。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餐饮宾馆、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增强了消费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2.3%,同比增长16.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日益明显。

(五)公共财力增强,金融保障有力

实现辖区内财政总收入12.5亿元,增长18.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1亿元,增长2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9亿元,完成年预算的93.7%,增长12.7%。上级补助收入达27.6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达6.3亿元,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金融机构既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又深入开展企业、市场调研,优化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地方建设。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91.3亿元,较年初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达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4%。累计净投放货币11.1亿元。

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认真分析国家“有保有压”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州项目建设及投资的影响。明确要求全州上下既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的调控政策,又要鼓实劲、巧应对,坚持在调控中发展,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2亿元,超出年度计划目标4.2亿元,同比增长20.4%。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准确把握国家、省投资方向,以公益性项目寻求上级资金支持。全年国省两级共下达我州预算内专项资金5.4亿元。其中:农网完善工程4*3万元;县城电网建设8310万元;通乡公路4500万元;林业企业给水改扩建454万元;天保工程3298万元;退耕还林工程185万元;退牧还草工程12641万元;青稞基地310万元;牧区节水灌溉示范100万元;农村沼气300万元;动物防疫体系468万元;乡镇兽医站设施316万元;农村饮水安全519万元;特色农牧业产业化420万元;政权建设5334万元;城建环保2750万元;教育4190万元;卫生3*5万元;高新技术产业200万元;文化、计生、旅游、广电等2445万元。

全力推进重点建设。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切实做好水电移民及补偿工作,搞好重点工程的社会治安,为重点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竣工投产项目16项,预计完成投资65285万元。黑河塘、竹格多等电站建成发电,新增装机42万千瓦,凤仪500千伏变电站及茂县至德阳输电线路全部完工。九黄机场跑道拦阻工程提前竣工。金小公路完工。阿壤路阿坝段基本完成路基、路面改扩建。农村移动通信扶贫工程、天府农业信息网建成投入使用。重点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竣工。小金县果蔬加工项目已形成年深加工4.4万吨苹果、1.3万吨梨、0.7万吨胡萝卜的能力。加快建设项目27项,预计完成投资399866万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完成当年建设任务,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草场补播129万亩的任务全部完成,围栏建设任务完成430万亩。杂谷脑河水电梯级开发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底薛城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白水江水电梯级开发多诺、双河、青龙电站完成投资83089万元。黑水色尔古电站进展顺利。都汶路、郎川路等省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4项,预计完成投资8*24万元。通乡通村公路、省道303线映小路、黄龙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都完成了投资进度。加快前期项目26项,预计完成投资28928万元。马尔康机场已完成首次选址踏勘,初步确定三个场址推荐方案,与川航签订机场建设合作关系意向性框架协议。巴郎山隧道已上报工可待批。雪山梁子隧道正在编制可研报告。阿坝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大渡河流域马奈电站完成梯级开发研究报告审查,金川电站正在进行地勘。绰斯甲流域、足木脚河流域开发、双江口电站、岷江十里铺电站、毛尔盖梯级电站、汶彭路、茂绵路、九绵遂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三、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3953万元,改扩建学校103所,面积达13.3万平方米。黑水、若尔盖实现整县“普九”,全州“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96.4%。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收学杂费14.3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8.6万人,补助了6.3万名贫困住校生生活费。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力度,参加国家、省、州培训教师达2900余人,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实施了8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其中7个按州政府年初承诺由州财政承担。按照州政府年初承诺,以1.5万元/个的标准为226个乡镇卫生院添置了设备。恢复和新建294个村卫生站,超出州政府年初承诺目标22个。在汶川、松潘、茂县、若尔盖4县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27万人,参合人数20.1万人,占全州农业总人口的29.4%,筹集参合基金903.3万元。在马尔康、茂县开展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其他事业协调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文艺演出”、“四川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圆满完成,提升了阿坝州对外形象。基层文化阵地得到巩固,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全州摄、录、编、播设备实现数字化,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到77%和93.7%。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优惠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继续提高。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除马尔康电力公司外,州属企业全面完成“三个百分之百”的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和完善水、电、气、成品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疏导发、供、用电价格矛盾,确保了成品油两度提价后营运市场的稳定,完善了水价形成机制。围绕行政审批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核准制、备案制。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监督和执行制约机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教育、科技、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激活了发展动力,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金融、流通、粮食购销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引进省外资金2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7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出口企业发展到31户,出口产品由单一的高载能产品逐步向多元产品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64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

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就业4650人,105户“零就业”家庭和58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共计参保24.6万人,同比增长4%,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2.4亿元,增长17%。

加大社会救助。全面启动农村低保,保障178*户、5.23万人,支出保障金993万元。城镇低保支出保障金27*万元,保障15731户、29675人。共计拨付救灾救济资金1283万元。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新村扶贫178个村,移民扶贫5235户,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持续下降。国家将我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工作纳入了全国特殊类型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试点,试点工作总评规划编制完成,病情普查全面开展。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680元,人均增收85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085元,人均增收204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工业产业链短,增长方式粗放;社会保障能力不强,县域城乡间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尤其是电网建设滞后,电力输出“瓶颈”制约明显;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今后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按照州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立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和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99亿元,增长12%左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11.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1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全州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做好七项工作。

一、着力建设新农村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着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面貌、倡导新风尚、建立新机制、强化新保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居民帮助农民”的长效机制。切实落实好“三高于、三不变、三强化、三增加”的支农惠农政策。

规范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定全州统一的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从村民开始实行自下而上的申建制,以县乡为管理主体,以实物补助为主,农牧民为建设主体,发挥受益人的积极性。州县乡镇都要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和分区域指导计划,先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有序推开,不能盲目求快,一哄而上。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投工投劳为辅,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实行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改善高半山、边远牧区基础设施这个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及深化升级工程,完善农网工程,提高农村电网覆盖面。抓好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向清洁、环保、低耗方向迈进。实施“集雨节灌”工程,推进“微水工程建设”,恢复和改造传统灌溉系统,推广和应用喷、微、滴、灌等先进技术与设备,大力开展机电提灌站建设,增强抗灾能力。继续开展农村移动通信扶贫工程,启动农村宽带通信网、互联网建设,办好“科普热线”,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农牧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逐步解决农牧民“四难”问题。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结构调整。以发展特色种植业为着力点,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以开发牦牛、藏绵羊为支撑,做强做大畜牧业;以发展PIC生猪为重点,改良畜禽品种;以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突破口,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加快产业化进程。突出比较优势,强化名、特、优、新、稀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为纽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动物防疫、植保植检、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做好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和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申报工作,推行订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发展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牧经纪人队伍和农牧产品营销大户,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基地、农牧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联系作用。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集中科技力量,重点攻克新品种引进培育、畜种草种优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加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在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拓宽农牧增收渠道。依托资源、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造更多务工机会,离土不离乡,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办学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提升农牧民素质,增强农牧民外出务工、经商能力。解决好农牧民进城后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子女就学等问题。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牧民向城镇转移。

二、着力推动工业强州

优化布局。一是调整工业结构。集中精力打造工业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三条龙”,以工业经济园区为中心发展高载能工业,以茂县为中心发展绿色食品、轻工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以牦牛经济园区为中心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二是调整区域布局。三是实施集中发展战略。办好工业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提升水磨、桃关、牦牛园区,创造条件尽快启动下孟、东兴集中发展区,增强集聚力。

延伸链条。以产业(产品)链培育和延伸为主线,以“两大两优”和工业集中点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促进大企业主导产品向上下游延伸,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加附加值,形成专业分工,社会协作的良性发展态势。培育水电—矿产—高载能、绿色食品、天然药业、旅游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良性互动,彼此相长,增加关联效益。

创新机制。鼓励地区间联合进行工业集中点的开发建设。积极整合企业资源,鼓励各类所有制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产权多元合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灵活、管理手段先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立足实际和发展需要,针对性出台促强扶优政策。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投入的主体,着力构建工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节约能源、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强化保障。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搭建金融支持优势产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落实担保资金,扩充企业发展资金。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电力网站建设。加快水磨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毛尔盖—茂县输电线路及银杏—汶川—茂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电力输出能力。搞好电力调度,改善电能质量,落实电量留州比例,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三、着力旅游二次创业

按照建设最大国际旅游精品区的要求,改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突出旅游人性化。加快发展复合型、外向型、休闲型、文化型旅游,积极拓展高端旅游市场。确保全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3亿元,推动旅游二次创业。

实施精品战略。根据旅游发展非均衡和阶段性特点,整合旅游资源,突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条主线,完善大九寨,打造大熊猫,建设大草原,开发大冰川。以四大品牌带动旅游精品区建设,巩固九黄线国际旅游精品区,提升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旅游区,构建藏羌民俗文化走廊,建设黄河大草原旅游区,开发大冰川旅游区。

拓展旅游市场。细分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准确定位,由近及远,巩固与拓展并重,不断扩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强区域合作,与甘孜、雅安、乐山、都江堰等市州共同推出“川西高原风光游”、“川西少数民族风情游”、“四川世界遗产游”等跨区旅游精品,推动川甘青旅游合作营销。加强与北京、西安、丽江、拉萨、张家界等城市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遗产联线促销。加强与海内外大旅行商、旅游宣传媒体以及驻外机构的联系与交往,做好旅游形象宣传,形成互促互补的市场网络体系。

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少数民族节庆档次。建设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城镇,推出藏羌文化走廊旅游线,川西北黄河大草原民俗风情旅游线,唐蕃文化、茶马文化旅游线,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文化旅游线,“雪山草地”红军长征文化旅游线等多条文化旅游专线,促进文旅结合,相融互动。

开发旅游商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适用、方便、美观的中小型旅游商品、纪念品、工艺品为重点,不断增强旅游商品创意,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和科技含量,逐步建立上规模、上档次的各类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着力扩大消费。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促进信息、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住房、汽车、通信、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提升。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拓展城乡市场。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4亿元,增长17%。

四、着力建设和谐阿坝

夯实教育基础。扎实推进“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完成红原、阿坝、壤塘整县“两基”督导评估,实现整州“两基”目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和教育行风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质量。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6.5%以上。

提高科技服务。加大科技和科普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完善推广体系。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示范户为带动的农村科技发展机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运用,切实为“三农”提供针对性强的科技服务。实施中药科技产业“210”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扩大科普覆盖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抓好医疗卫生。新建和改造17个乡镇卫生院、119个村卫生站,完善乡、村卫生机构设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扩大到80%的县。继续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完善重大疾病监测、控制方案和措施,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启动实施阿坝、若尔盖包虫病防治项目。

建设和谐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抓好文艺创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乡文化中心站,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实施好“州、县、乡、村群众文艺互动计划”,定期组织送文化下乡。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整理发表《岷江上游石棺葬考古发掘报告》,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完成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和树立保护标志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管理,培育繁荣文化市场。

落实好“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启动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解决1.5万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2万名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好扶贫解困行动、就业促进行动、最低生活保障行动、教育资助行动、医疗保障行动、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安全饮水行动、农民工培训行动、农村安居行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建立起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继续做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的利益导向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巩固天然林资源保护成果,开展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作业设计评审。加强森林防火,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控制和减少各种污染,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合理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大力推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五、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重点建设。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协调机制,在注重规划和环评的前提下,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努力缓解资金、用地、电力三大瓶颈,为重点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确保“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有效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力争九黄机场扩建工程、省道303线映秀至小金公路、都汶公路汶川段、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茂县至黑水公路、县城电网改造、西部农网完善工程等建成。完成新增10万吨电解铝、20万吨电石生产线等工业技改项目。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黄河第一湾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晶金隆阿坝会议中心等项目竣工;加快退牧还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通乡通村公路、杂谷脑河流域开发、白水江流域开发、赤不苏流域开发、柳坪电站、色尔古电站、卫生体系建设等重点建设;争取开工汶川至马尔康公路、红星川甘界公路、刷经寺梯级电站、大禹文化旅游开发、甲蕃古城二期等工程;加快双江口电站、绰斯甲河流域、足木脚河流域、马奈电站、金川电站、十里铺电站、毛尔盖电站、巴郎山隧道、雪山梁子隧道、黄土梁隧道、茂绵公路、马尔康(大草原)机场、阿坝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和叠溪松坪沟景区开发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项目管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加强项目监管,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核责任制,对违反规定程序、超权审批、规避审核的行为,违反国家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行为,违反环保、土地、安全生产、信贷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加强建设项目检查、稽察和审计,对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重大项目从前期、立项、开工、资金安排、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理顺重大项目报批(核准、备案)程序,实行规范化运作。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土地占用、城镇拆迁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六、着力机制创新

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征地制度和水资源补偿机制改革,切实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坚持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创新价格调控监管方式,制止不正当的价格恶性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其他事业改革。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干部管理和目标考核机制,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发展速度。

七、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开放资源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坚持政府招商和社会化招商、传统招商和商业化招商、常规招商和现代化招商一起上,突出企业招商、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多渠道吸引外资,提高招商效果。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外来投资促进机制,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东部产业西进的机遇,有选择地吸纳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资本来州投资兴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提高引进利用国内外项目资金质量。优化公平的政策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放心的治安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开展重点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在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同时,坚决打击破坏建设秩序的人和事,树立开放形象,提高开放实效。

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加大培植出口主体队伍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争取外援项目为着力点,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实际利用外资350万美元,到位省外资金14亿元,确保实现对外贸易出口总值500万美元。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阿坝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和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阿坝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