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汇报
时间:2022-11-04 02:58:00
导语: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年,全市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法院工作的决议,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化落实“三项承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3656件,办结33949件,同比分别上升11.03%和14.43%,均创历史新高,解决争议标的总金额27.18亿元,未结案件2457件,同比下降10.56%,审判执行工作呈现“收案上升、结案上升、未结案下降”的良好态势,为“法治**”、“平安**”建设,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参与“平安**”建设
(一)宽严相济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380件,判处罪犯3532人,同比分别上升5.78%和10%。依法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和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642件,判处罪犯1076人,审结盗窃、抢夺、诈骗等侵财型犯罪案件1404件,判处罪犯2155人。在全部罪犯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及死刑的432人。加大惩治腐败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力度,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52件,其中国家工作人员犯罪33人,判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人。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赵詹奇的特定关系人汪沛英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这是“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出台后全省首例以“特定关系人”身份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为179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对因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民间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刑事处罚;对罪行较轻、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依法判处缓刑669人。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判处未成年人犯罪311人。对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依法减刑假释6073人次。
(二)调判结合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审结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审民事案件9192件,同比上升11.77%。其中审结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纠纷案件2490件,审结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等侵权纠纷案件2929件,审结权属纠纷、相邻纠纷和社区物业管理纠纷案件534件,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511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07件。审理中注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力求案结事了。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工作,探索覆盖诉讼全过程的调解工作机制,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到55.84%。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的指导意见》,推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三)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有2168篇法制宣传稿件被媒体录用,到农村、社区、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91次,法制宣传工作在全省法院考核中名列第二。加强对经济社会等领域涉法问题的调查研究,有15件司法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加强缓刑少年犯帮教工作,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全方位参与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探索人民法庭与当地基层组织建立“调解互联”机制,使矛盾纠纷就地得到妥善解决。
二、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基本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调节和规范经济关系,服务创业富民创新强市。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服务创业创新。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审结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走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犯罪案件43件。审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审商事案件6654件,同比上升8.85%。其中审结企业转制、公司股份转让等纠纷案件52件,审结生产、经营等流通领域合同纠纷案件6217件,审结金融纠纷案件99件,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261件,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2件。办案中严格区分经济活动中的罪与非罪,平等保护各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积极参与我市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依法稳妥审结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案件5068件,执结4203件,执结标的金额7719.36万元。
(二)依法调节行政关系,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78件。依法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共撤销、变更行政行为和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4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共维持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29件;积极探索行政诉讼和解机制,通过法院协调,原告主动撤诉或被告改变原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的28件;其他方式结案17件。审查办理非诉行政申请执行案件281件,准予执行266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4件。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市政府专门出台《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暂行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8人,同比上升12.5%。
(三)讲求办案方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牢固树立审判执行工作服务大局的理念,将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与司法目的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将司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追求“两个效果”有机统一。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慎用查封、冻结等强制执行和财产保全措施,尽力减少诉讼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针对90多件因企业改制、拆迁安置、土地征用、劳动争议等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和矛盾易激化案件,精心组织审理,未发生因审判执行工作不当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三、坚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司法热点难点问题
(一)落实司法为民举措,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权。进一步创新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全面加强立案接待大厅规范化建设,实行导诉、立案、接访、收费“一站式”服务,有3个立案大厅被评为省级“文明窗口”。在全省法院中率先与电信部门联合开通“114阳光诉讼热线”,方便群众咨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619名经济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228万余元,经济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在我市法院已基本解决。积极探索口头起诉、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便民立案措施,共受理口头、预约等起诉案件170件,巡回审判441件,方便参讼群众安排生产生活。
(二)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全力实现权利人合法权益。执结各类案件7753件,同比上升3.82%,执结率89.08%,有效执结率65.98%,未结案同比下降5.75%。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执行手段,用足用好执行措施,采取申报财产、悬赏举报、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等执行新方法,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易人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等措施,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对608名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实行司法拘留,对1名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追究刑事责任。开展夏季集中执行活动,执结一批人身损害赔偿、赡养抚养等难案。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执行活动,共执结284件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追回工资328万余元。加大执行救助力度,为175名特困申请人发放执行救助金91万余元。严格执行管理,进一步规范执行案件收费、执行款物管理和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确保执行工作规范有序。注重审执兼顾,强化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的相互配合,自动履行率达48.12%。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市委批转了中院党组《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执行工作已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部分县区将暴力抗拒执行列入乡镇综治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加快执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法院执行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银行、工商、国土资源、建设、新闻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破解执行难的合力。
(三)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处理来信961件次,接待来访1626人次,其中审查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518件,同比分别下降85.47%、53.94%和19.19%。健全完善信访流程、信访听证、信访协调、院长预约接待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立涉诉信访责任倒查机制,对487件案件实行判后答疑释理。深入开展以进京去省上访老户为重点的集中排查化解活动,对省市督办的15件案件,在去年8月底前全部处理完毕。把解决涉诉信访的立足点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根据个案不同,采取公开听证、联合接访、司法救助等多种方式进行化解,为特困申诉人提供司法救助金17万余元,努力实现息诉罢访。
四、坚持把公正司法作为法院工作生命线,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加强司法公开和民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公正。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一审案件除法律规定外全部依法公开审理,着力提高申诉复查、减刑假释等案件公开听证率,申诉、申请再审复查公开听证率48.8%,假释案件全部公开听证。依托《**法院网》向社会公开人民法院审判规范性文件、部分裁判文书等,方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审判信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1420件,参审人员1914人次。
(二)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工作机制。按照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要求和上级法院部署,稳步推进法院改革,健全完善公正高效的审判执行工作机制。全面规范司法行为,重点规范程序运行,运用新的审判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对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实行跟踪监督,确保各个环节规范高效。实行随机滚动分案,预防人情、关系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影响。强化对合议庭的管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积极推行院庭长办案制度,院庭长担任审判长办案7195件。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落实审判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案件审理或旁听庭审等制度,共召开审判委员会会议118次,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162件,确保重大案件质量。完善案件质量评查和督查制度,对办案质量实行量化考核,未发现违法审判案件。强化案件审限管理,实行临限催办、届限督办和超期查处等制度,未发生超审限和超期羁押现象。严格控制案件移送、委托鉴定等非审限用时,依法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基层法院75.99%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实现审判工作的便捷高效。
(三)加强监督指导,提高审判质量。中院审结二审案件1218件,占基层法院一审案件的6.03%,绝大部分案件经一审已服判息诉;全市法院审结再审案件79件,二审、再审改判发回重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49件,其中维持20件,改判或撤销原裁定15件,以调解等方式结案14件。建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原由评析制度和典型案件情况分析通报制度,提高业务指导的针对性。组织庭审观摩、到基层法院开示范庭30次,召开业务研讨会11次,刊发审判工作动态15期,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促进办案质量的提升。
五、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根本,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履职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针对换届实际,召开全市法院院长读书会,专题研究班子建设问题,制定加强自身建设决定。完善了党组议事规则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规范权力行使。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领导责任,提高决策水平,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作风建设,中院班子成员到基层调研均超过30个工作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两级法院班子在省、市法院廉政考核中均获一等奖。
(二)坚定正确理念,提高队伍素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提高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育培训,举办《物权法》讲座等全市性业务培训班4期,受训人员500余人次,组织166人次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专业培训班,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开办的研究生进修班顺利结业。积极开展专题研讨、岗位竞赛、挂职锻炼等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法官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司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创办审判调研刊物,有45篇调研文章被国家和省级刊物录用或授奖。开展“精品案”和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鼓励法官钻研业务、办好案件。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有32个集体和44名个人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南浔法院荣获全省优秀法院称号,吴兴法院荣立集体二等功,吴兴法院沈金汝、中院陈克娥分别荣获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营造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改进审判作风,确保司法廉洁。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和纪律作风。按照《法官行为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法官诉讼行为和业外行为,坚持文明司法。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措施,组织开展“学党章、明党纪、讲正气、促和谐”专题教育活动。加强经常性廉政警示教育,印发《廉文赠读》,建立廉政档案,开展述廉评廉,营造谨慎自律的法院廉政文化氛围,自觉遵守廉洁司法各项规定。向当事人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规范法官与当事人、律师及鉴定、评估、拍卖机构关系,强化监督制约。全市法院未发现违法违纪现象。
(四)加强督促指导,夯实基层基础。认真贯彻省市委和上级法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履行好对基层法院的监督指导职责。针对作风建设年、司法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及时作出部署,提出指导性意见,多次通过明查暗访等形式开展巡查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坚持院长例会和联系基层法院、法庭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把人民法庭建设作为基层建设重点,有3个法庭被评为省级“模范五好法庭”,新建在建5个人民法庭。中院审判办公大楼今年投入使用。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完成高院、中院和基层法院三级联网和视频会议系统。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做好法院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市法院牢固树立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落实人大决议和决定,切实改进各项工作。主动报告法院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案件审判执行情况,去年10月中院就全市法院落实“三项承诺”工作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并认真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推进工作的落实。加强与市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定期限内办复。聘请7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执纪执法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25人次到法院视察工作、旁听庭审,增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法院工作的了解。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法院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是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长期支持法院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法院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有:少数法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能力不强;少数干警司法作风不够深入细致,执法不够文明,个别法官与当事人、律师关系不够规范;少数案件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执行难问题还未得到根本克服;法院执法环境虽得到明显改善,但个别干扰公正审判、妨碍依法执行情况仍有发生,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认真研究解决。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全市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司法保障能力。今年总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审判职能,深化落实“三项承诺”,关注涉案民生,优化审判管理,增强司法能力,强化基层基础,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工作机制,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履行职能,服务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行审判职能,以建设“法治**”、“平安**”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做好各项审判工作。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第一责任;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审判原则,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保护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司法环境,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审判原则,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作为行政审判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落实“三项承诺”为抓手,关注民生,解决司法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把握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使法院工作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不断得到推进。进一步创新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畅通司法救济渠道;进一步完善有理有据打得赢官司的胜诉机制,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坚持内部分权制约和外部综合治理相结合,健全完善公正高效有力的执行工作机制和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注重源头预防,进一步完善涉诉信访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加强执行工作和审判监督工作,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执行难和申诉、申请再审难问题。
(三)以加强法院管理为重点,健全机制,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以中院新审判办公大楼投入使用为契机,提升法院管理水平,协调推进法院硬件和软件建设。以建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为重点,完善绩效考核,探索建立审判质量效率管理的新模式。巩固司法规范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增强法官依法、规范行使职权意识,确保司法权正确行使。根据十七大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和上级法院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努力构建权责明确、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法院工作机制。
(四)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强化调解,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加强诉讼调解,建立覆盖诉讼全过程的调解工作机制,提高案件自动履行率。探索以立案接待大厅为平台构建纠纷分流处理机制,以人民法庭为平台构建纠纷就地化解机制,以专业化审判为平台构建纠纷行业化解机制,以诉讼调解为平台构建效力衔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机衔接。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
(五)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升素质,树立严格、公正、文明司法新形象。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好班子”创建活动,提高法院领导班子创业创新的能力。强化教育培训,弘扬先进典型,不断提高法官司法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审判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法官职业行为和业外活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人民群众满意的法院队伍。
(六)以基层建设为基础,固本强基,促进法院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两院”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委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法院工作水平和司法保障能力。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基层法院办案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新一轮省级“模范五好法庭”和市级“优秀法庭”争创活动,加快“两庭”建设。坚持科技强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提高法院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心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关用语说明
“三项承诺”:2006年1月,省高院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不使有诉求的群众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不使有理有据的当事人因没有关系打不赢官司;不使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执行不力或不公得不到保护。
宽严相济:是指在依法严厉惩罚犯罪的同时,对于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宽处理;对于具有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依法予以考虑,最大限度地瓦解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
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前或者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判决的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保护措施。
司法救助:是为解决经济困难的群众打不起官司而采取的一项救济制度。对于经济确有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当事人,人民法院根据规定可以决定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
巡回审判:是指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庭,直接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审判,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的一种审判方式。
有效执结率:是指年度内有效执结的案件数量与执结案件数量之比。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大部分债权已经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单方放弃剩余部分债权后执结的这三类案件为有效执结的案件。
易人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人民法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而采取的几项措施。易人执行,是指在执行程序启动后,执行人员因在一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对案件未予执结,由执行机构负责人决定更换执行人员继续执行的一种执行方式;提级执行,是指对下级法院在当地难以执行的案件,提到上级法院执行;交叉执行,是指上级法院指定本辖区内的两地或者多地法院相互执行对方或其他法院的执行案件。
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人民法院为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而探索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是指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监督和支持下,加强与纪委、监察、公安、检察、银行、工商、国土资源、建设、新闻等部门的协作,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纪律、组织、舆论等手段,加强执行威慑力,使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和信用成本,从而逐步形成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为主,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辅的局面。
判后答疑:是指法官在案件判决之后,就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向当事人进一步作出解释、说明,促使当事人息诉服判。
随机滚动分案:为避免各种关系对审判活动的不当影响,除了涉及企业改制、破产和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等五类案件外,其余案件由立案庭统一受理,用电脑或者人工随机滚动进行分案,防止人情、关系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些问题可以自行酌情作出裁决的权力。由于案件事实错综复杂,以及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在审判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使法官针对不同情况及时妥善地处理,作出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裁判,法律赋予法官在解决特定具体问题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非审限用时:是指诉讼过程中案卷移送、鉴定评估等不计入审理期限的诉讼用时。诉讼法对各类案件非审限用时没有明确作出限定。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法院审理第一审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和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发现确有错误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
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是指人民法院围绕公正、效率、效果三大指标建立的科学、统一的案件质量效率评估体系。通过利用司法统计指标,结合各种统计资料,运用多指标(目前确定27项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在定性基础上的定量管理,提高审判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法院诉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机制互相补充配合,满足社会主体多样性需求的全方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纠纷分流处理机制:是指在法院立案大厅和有条件的人民法庭设立人民调解窗口,对一些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交由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处理。
纠纷就地化解机制:是指以人民法庭为平台,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四种职能的整合,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纠纷行业化解机制:是指以专业化审判为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探索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调解制度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以及商事、人事、劳动等仲裁与审判的对接。
效力衔接机制:是指依照相关司法解释,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直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实现人民调解协议书与法院裁判文书的效力衔接。
- 上一篇: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 下一篇:人民检察院工作汇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