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名县汇报
时间:2022-10-24 10:14:00
导语:海洋文化名县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依靠和利用海洋而生存发展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和能力的总和,是滨海地区民俗文化重要的基础部分。发展海洋经济、发掘和培育海洋文化是近年来滨海地区的共同探索。岱山县近年来把建设海洋文化作为提升发展软实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加快建设省重要的海洋文化基地,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县的决定,努力成为建设海洋文化的排头兵、突击队。
一、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岱山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中部,著名**渔场中心。全县由404个岛屿(包括住人岛16个)组成,陆地面积3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717公里,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岱山县拥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绚丽宜人的海山风光和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具有发展海洋文化经济的基础条件和潜在优势。岱山县委、县政府顺应海洋文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围绕“海”字做文章,大力挖掘海洋历史文化底蕴,倾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县,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人均生产总值22382元;财政总收入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海洋经济增加值为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74亿元,同比增长19.6%;财政总收入19410万元,同比增长38.8%;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1.71亿元,同比增长23.8%。
1、成功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节。我县已举办两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县坚持错位竞争、开放式运作原则的成功范例,抢占了该领域在周边地区的制高点,为打造海洋文化名县创设了新的有效载体。无论是20**年6月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还是20**年6月16日??9月23日历时100天的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都是以“弘扬海洋文化,实现和谐发展”为主题,从岱山海岛实际出发,按照学术研究和文化娱乐两大主线展开,包括中国海洋文化节开幕式??休渔谢洋大典、海洋主题系列学术研讨会、海洋主题特色博物馆开馆(奠基)仪式、海洋文化主题文体比赛娱乐活动及中国海洋文化节闭幕式五大块,成功揉合和展示了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时代特征,使海洋文化节成为岱山的一张新名片。
一是举办一系列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活动。**市渔民画艺术活动展出了200幅**渔民画新作、现代民间剪纸、渔民画工艺品;全国渔歌邀请赛汇聚了来自江苏、上海、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市的50多位渔歌艺术家展示各具特色的渔歌;秀山海泥主题公园举行的“我为泥狂”海泥狂欢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大批高校学子;中国(东海)海鲜烹饪大奖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8家酒店的名厨汇集;海洋主题灯会展、“蓬莱仙岛?浙江岱山”摄影赛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岱山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和喜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二是组织一系列海洋专题的研讨会。先后举办了中国**国际海洋生物科技论坛、“东亚岛屿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7个学术会议;成立了省海洋文化研究会;举办海洋专题学术报告会、交流会20多场,3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对岱山发展海洋经济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形成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海洋经济主题学术报告,使海洋文化节成为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发展的盛会。
三是开展系列海洋文化品牌推介活动。中国海洋文化节期间,通过邀请各大主流媒体记者采访、召开新闻会、举办旅游推介现场会等,打响海洋文化名县品牌,扩大了岱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去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蓬莱仙岛,浙江岱山”旅游与海洋文化节推介会,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岱山、展示岱山。“中国海洋文化节”、“浙江?岱山”等信息一段时间高密度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据统计,文化节期间各类媒体共刊发稿件50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50余篇,省级媒体150余篇,达到了“让外界了解岱山,让岱山走向全国”的预期效果和后续效应。与此同时,海洋文化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游客人数较上年同期增长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1亿元,增长36.89%。
2、着力打造海洋系列博物馆。近几年,岱山县从挖掘、拯救、弘扬海洋历史文化出发,将海洋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效结合,建成了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博物馆,形成了主题各异、形象不同、互为补充的文化旅游链。目前,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盐业博物馆、中国岛礁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海防博物馆已相继建成开放,中国渔村博物馆、中国徐福博物馆、中国海洋生命博物馆、中国海鲜博物馆等正在筹划之中。
一是按照多方筹资的发展模式,建设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博物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该县把各个建馆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要求“各显神通”、广泛筹资。据核算,建造台风等6个博物馆的总耗资约为2650万元,总的资金来源:一块是对口部门向上级争取得到,一块是民间投资,一块是建设单位向银行贷款,一块是通过国有资产重组盘活。如投资400多万元的台风博物馆(一期馆区),200万元是省水利厅拨专款支持,其余则由县水务局筹集;投资200万元的海洋渔业博物馆(一期馆区)的建设资金,一半是国家农业部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另一半是国资重组加上本土收藏家赵行法搬出的“家底”。
二是按照整体结合的发展理念,统筹海洋系列博物馆。在起步阶段,县里就对各博物馆的选址、规模等进行详细规划。如将盐业博物馆建在万亩盐田上,将渔业博物馆建在渔都古镇东沙等,赋予各馆文化底蕴丰富的背景,以期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同时,各海洋系列博物馆也不是就文化论文化,单独存在,而是按照整体结合的发展理念,将博物馆与其它行业经营相结合,实行市场化运作。如盐业博物馆旁开了富有特色的盐帮饭馆,既完善了配套服务,也带动了来博物馆参观旅游的人气。各旅行社还把博物馆列入岱山的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串联成线,把参观博物馆与海岛旅游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业和博物馆效益的双赢。
三是按照建管并举的发展要求,运作海洋系列博物馆。为实现博物馆良好运作,成立了博物馆管理科,对全县各博物馆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指导,制定出台《岱山县博物馆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县博物馆的发展保障、管理监督、检查奖励、社会捐赠办法等作出规定。除政府公益性博物馆以外的各博物馆,允许其通过门票、旅游产品销售和其他有偿经营活动等筹措办馆经费;博物馆的一切收入和接受的捐赠、资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全部用于博物馆建设发展;各政府机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自觉支付在博物馆的各类消费。各博物馆从严要求,对管理人员、解说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有些博物馆还招收大学生作解说员,提高了博物馆的档次,做到建一只馆,管一只馆,并成功一只馆。
3、不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岱山县立足海岛基层文化建设实际,注重挖掘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和渔业文明,不断夯实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海洋海岛特色的文化精品,大力丰富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县财政优先安排县文化广场、县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并在土地行政划拨、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从而把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上来,5年来累计投资达5000多万元。已建成的岱山文化中心成为海岛人民举行各类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滨海而建的仙洲公园更是美仑美奂,吸引四方游客。通过置换旧的文化资产,盘活新的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采用各部门分担建设的方法,集中各部门资金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上来,较好地营造了海洋文化的氛围。依靠部分信贷资金投入,提高经营性文化设施的品位和档次。
二是大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海洋文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努力为渔农民提供生活气息浓厚、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大餐”。组织编写渔歌号子,经过文化工作者和专家们的收集、整理、改编,岱山渔歌相继被搬上舞台。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团体以连响、马灯、渔鼓、秧歌等民间文艺为载体,从不同角度宣传岱山渔歌。20**年6月,成功举办了全国沿海省市渔歌邀请赛,提高了渔歌在民众中的认知度,浓郁了县内民间艺术氛围。20**年5月,岱山县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民族民间艺术(渔歌)之乡。组织创作渔民画,以渔民、渔姑、渔嫂为主要创作群,创作生产了一批色彩鲜艳、反差强烈、海岛生活气息浓郁的渔民画,佳作纷呈,数百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展出、发表或收藏,足迹遍及美、法、日、澳等18个国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海岛渔民画邀请赛及中国**渔民画艺术节,深受业内外人士好评。组织创作戏剧小品,作品以浓郁的海派特色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并形成了一支集编、导、演于一体的戏剧小品队伍。建成中国书雕城,拥有500余件大中型木雕书法作品,被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批准为中国书雕艺术研究院。
三是有效提升“浙江东海明珠工程”和“**海岛百花工程”的建设内涵。努力营造广场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新建的文化广场、仙洲公园等群众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影响面广、参与性强的群体性文化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自发兴起的文艺、健身等活动,丰富海岛人民的业余生活。积极策划主题文化活动,渔港音乐会、渔民运动会、海岛风筝演示会、徐福东渡节等一批富有海岛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日益活跃,社会反响良好。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元宵彩灯展,已成为岱山现代民间文化活动的新载体。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工程、“一乡一品”工程,创作排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小节目,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渔村小岛、田头船头宣传演出,特别是在渔民“伏休”时节开展的各类文化下乡深受欢迎。同时,还结合各乡镇特点,以渔、港、景为切入口,组织开展充满浓郁海岛风情的特色文体活动,吸引广大渔农民广泛参与,活跃了渔农村的文化生活。
二、初见成效的原因及启示
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整体推进战略部署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岱山县文化竞争力和对外知名度的当务之急,是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岱山县用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文化战略,统筹整个文化建设,造就特色经济拉动力,增强构成岱山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
1、建设海洋文化,顺应了当今时展的潮流。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文化的时代。岱山县作为地处沿海的经济欠发达县,它顺应当代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趋势,全力弘扬海洋海岛优势,始终抓住海洋文化主题,加快海洋经济强县建设,推动岱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一是顺应了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是需要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加快融合,科学的、健康的具有传统和现代魅力的海洋文化将有效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如何抓住新的机遇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各地当前首要任务。岱山作为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拥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抓住机遇、珍惜机遇,全力开创海洋经济新局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新转变,把岱山建成浙江省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海岛休闲度假基地、海洋文化基地、海上物流基地、现代渔业基地、海洋能源基地和海水开发利用基地,力争成为杭州湾经济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强县。
二是顺应了发展文化经济的需要。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拥有更先进更丰富的文化,就能引领21世纪潮流。人类历史经历过自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新经济时代,现在已经进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经济时代特别关注人的心灵的产品,是“内容产业”唱主角的时代,是文化唱主角的时代。岱山拥有浑厚的海洋文化资源,海、岛、礁、浪、沙、风、盐、鱼等构筑了独特的海洋风情,具有浓郁的海岛民俗文化和渔业文明的特征。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海洋民俗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有助于人类正确地对待海洋、对待环境、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三是顺应了发展休闲经济的需要。未来学家预言,人类的休闲时代即将到来,海洋的神秘感、海洋资源的丰富性,是探索未知、感受生命美好的令人神往的去处。岱山县着眼于整合全县海洋游资源和海洋文化资源,将人们普遍关心的衣食住行纳入到广义的海洋文化内涵中,从海洋系列博物馆、休渔谢洋大典等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入手,渲染岱山独特的海洋文化,宣传扬帆远航、耕海牧渔的海岛人勇于开拓、敢于拼搏、勤劳智慧、包容万象的海洋精神,悉心营造充满海岛、海滩、海景,渔民、渔船、渔具,阳光、空气、海鲜等海洋文化休闲环境。
2、建设海洋文化,坚持从岱山海岛的实际出发。近年来,岱山县对建设海洋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化,工作实效日趋明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注重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岱山特色的海洋文化经济发展路子。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错位竞争。立足岱山县情和海岛实际,正确把握海岛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前景,避免与周边地区的雷同,形成主题各异、类型不同、资源共享、相互补充的海洋文化建设模式,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坚持创新载体、独辟蹊径、创出特色,从海洋系列博物馆、休渔谢洋大典等外地尚未开发又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入手,在渔文化、泥文化、盐文化等传统海洋民俗文化上做文章,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全力做大、做强、做精,积极打造岱山独特的海洋文化品牌,提升岱山的知名度。
二是坚持文化与经济互动。切实将文化作为经济活动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着眼于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海洋文化要素在旅游等产业中的核心作用,努力挖掘、提升海洋文化旅游内涵,打响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坚持用经济的手段、产业的思路做好“文化经济”文章,积极开发利用海洋、海岛、海港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把建设系列博物馆作为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作为开发海岛旅游、扩大海洋产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促进海洋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与经济互动的格局。
三是坚持开放式运作。坚持“少花钱,多借力”的整体思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开放式运作。注重文化领域的市场运作,以市场换投资、服务,以资金换资金,以利益换利益;在文化设施、项目上,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文化人才上,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坚持依托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报社和浙江海洋学院等方面的力量,把中国海洋文化节办成了学术研讨和文化娱乐的盛会。同时,在建设海洋文化节海坛、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海防博物馆等海洋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展品收集等方面都体现了开放式运作的效果。
四是坚持群众参与。文化来源于生活,来自于群众。只有把全县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群众直接参与文化工作,打造海洋文化名县才有坚实根基和基础动力。近年来,岱山渔农民群众创作的戏曲小品、渔民画、渔歌、海岛文学等海洋特色鲜明的文艺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大赛中获奖,这些创作都来源于群众,又通过群众得以传承。始终坚持在文化建设中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重视不同人群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为群众参与文化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参与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始终坚持在群众参与中推进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体现浓郁的民间民俗特色。
三、目标和举措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届六次会议决定(《关于加快建设浙江省重要的海洋文化基地,全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县的决定》),我县将全力构筑海洋文化名县“三大支撑”,积极实施“四大工程”,把我县建设成为海洋特色浓郁、时代特征鲜明、在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文化名县。
1、以海洋文化节庆为支撑,着力打响海洋文化名县品牌。
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立足岱山实际,精心筹备并举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现正着手海洋文化节主会场--祭海坛的后期建设工作,使之成为我县打造海洋文化名县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旅游设施。继续坚持开放式运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节的新路子,进一步实现政府“花小钱,办大节”的目标。注重节庆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做好“以节促旅”文章。我们将以海洋文化节作为加快城镇发展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节庆活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并且注重积累,做好中国海洋文化节的档案整理工作,为下一届海洋文化节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以海洋系列博物馆为支撑,积极打造海洋文化基地亮点。
今后我县将着手开展海洋系列博物馆有关命名报批工作,使博物馆成为岱山旅游设施、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是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的博物馆的管理。严格按已出台的博物馆管理办法,规范博物馆管理,尽快使我县的博物馆管理达到正规化、专业化。要求各博物馆依托自身条件,壮大博物馆发展,找到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最佳结合点。二是不断丰富已建成博物馆的内涵。中国台风博物馆已于今年9月完成二期4D动感影院综合项目主体工程,准备启动亲历台风项目和台风群雕项目(已由中国美院策划),拓宽建设以台风为核心的风文化主题园;中国灯塔博物馆将继续打造以世界著名灯塔为城市雕塑、抽象灯塔为新区路灯的“灯塔之城”,尽快启动岱山水道功能灯塔建设,形成匠心独具的灯文化主题园。三是规划启动其它博物馆建设。加大博物馆建设的招商引资力度,筹划建设中国海鲜博物馆等其它博物馆。
3、以海洋文体精品为支撑,不断充实海洋文化旅游内容。
继续注重海岛传统文化和现代海洋旅游经济的有效结合,创新内容,提升品位,打造一批具有海岛鲜明特色的文体精品。一是唱响岱山渔歌。重视对渔歌艺术的抢救和挖掘,融合时代特征,增强渔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组织拍摄渔歌MTV,作为对外宣传岱山的有效载体、对外交往的礼品和旅游纪念品。广泛发动全县干部群众爱渔歌,唱渔歌,逐步使岱山成为中国渔歌之乡。二是画好岱山渔民画。加强渔民画创作队伍建设,鼓励创作人员深入渔村、渔船、渔场,重视培养民间渔民画作者。鼓励创新渔民画的表现形式,提高渔民画的商业价值,引导渔民画向产业化发展,扩大岱山渔民画的影响力。三是开展沙滩运动。充分发挥“华东第一滩”优越的资源条件,打响沙滩特色运动品牌,适时开展富有海洋风味的渔民运动会、沙滩排球、沙滩摩托车、沙滩滑翔等运动,并逐步提高沙滩运动的举办规格。四是开发海钓休闲。海钓作为深受现代人喜爱的一项休闲活动,市场发展潜力很大。我县可以依托中国岛礁博物馆,积极探索开展岛际游、环岛游项目,把海上观光和游艇业相配套,加快发展海钓业。继续实施人工岛礁和人工放养,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我县建成国内知名的海钓基地之一。五是建设文化主题园。着眼于做大特色旅游产业,进一步推进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台风乐园建设将在中国台风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以台风为核心的风文化乐园;岱东牧獐乐园将建成集观光、狩猎、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盐主题公园将在万亩盐田上继续深挖盐文化内涵。六是嫁接演艺团队。加强军民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依托部队原有的乐队,组建演艺团队,并使之成为特色表演团队,积极嫁接周边地区的优秀文艺人才,用市场化的方式,引进专业演艺团队,宣传海洋特色文化。
4、以实施“四项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海洋文化名县基础工作。
实施文明素质工程,进一步提高群众整体素质。我们将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未成年人,借助一定的形式,着力增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实施文化阵地工程,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工作。文化阵地是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我县正着手社区公益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培育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军营文化,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着手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切实解决个别乡镇“有站无舍”现象。大力推进海岛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进一步开展海岛文学的创作和交流,以满足渔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海岛文化品位。
实施文化基础工程,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是打造海洋文化名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以巩固教育强县为目的,着力推进城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成果,加大全社会科普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公共科学素养和劳动力科技素质。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我县医疗诊治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老年人门球、木兰拳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渔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建设水平;加强文化传播手段建设,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化在线传播,加大各部门、各系统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实施文化产业工程,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海洋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今后我县将引导有关部门逐步从“经营文化”为主向“管理文化”为主转变,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文化产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格局和运行机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开展“扫黄打非”,继续抓好网吧整治工作,依法加强音像、书报刊、印刷业等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 上一篇:规范药品秩序方案
- 下一篇:园林绿化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