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24 09:28:00

导语:跨越建设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跨越建设工作汇报

今后五年,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期,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攻坚期,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作出的决策部署,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奋斗目标,要努力建设富裕定海、开放定海、文化定海、生态定海、和谐定海。为此,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加快发展,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强区、海岛和谐社会、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程,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区域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70亿元,年均递增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美元;预算内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收入达到5.5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10%,其中工业性投入达到100亿元,年均递增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7亿美元,年均递增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0%以上,定海城区商贸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半岛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到2011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45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7亿元,年均递增14%,游客总人数达到3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7亿元,新发展农(渔)家乐100家以上;农渔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左右。

城乡社会发展更趋和谐。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得到加强,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灾害监测预报、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各类自然灾害防御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稳定人口低生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总体质量领先全省水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重点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2%。

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0元,年均递增9%,农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760元,年均递增10%;农渔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实;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更好尊重和保障,参与社会管理渠道不断拓宽。依法治区方针得到深入贯彻,政府职能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于海洋经济强区建设,加速建立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结合的和谐发展体系。更加注重发展是第一要务,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

(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主攻海洋经济,构建半岛经济结构。全力打造浙江定海工业园区、金塘塑机螺杆产业集聚区、西码头水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岑港海洋化工集聚区等四大工业集聚区。有选择地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大中型企业,积极鼓励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渔业,完善农渔业扶持政策,增加农渔业投入,推进农渔业产业化进程,促进设施农业、精养渔业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海运、港口、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二)协调投资、出口和消费需求。高度重视投资拉动作用,认真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出台符合定海实际的招商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有利于提升临港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不断促进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

(三)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行政许可制度,推进投资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财政预决算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步推行政府项目代建制。稳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

二、着力于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各项事业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和谐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大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区,建设和巩固科技强区、教育强区、卫生强区。

(一)加强科教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完善和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强科技合作和交流,组织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加快对支柱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和转化应用。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定海的产品形象。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教育布局,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对农渔村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完善学前教育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事业。扎实推进“明珠”、“百花”工程,建设一批乡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定海海洋历史文化、重商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保护开发好一批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体育事业建设,完善体育设施,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深化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渔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着手建立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卫生监督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三)加强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教育资助制度、优抚安置制度,重视危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工作,继续做好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渔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进一步支持慈善工作,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的合法权益。

(四)重视“平安定海”、“法治定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应急机制、社会纠纷调处和利益协调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着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积极促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有机结合的和谐发展局面。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和繁荣城区并举,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以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规划为龙头,以农渔村新社区、现代农渔民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为重点,以村庄规范整治工程为抓手,促进小康社区建设。强化以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环保、信息、流通等为重点的农渔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渔村发展环境,增强农渔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农渔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现代渔业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家庭工业和“农(渔)家乐”项目等富民产业。

(二)促进城区繁荣和发展。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精心规划开发盐仓区块,加快开发速度,提高开发效果。高度重视定海城区和临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供排水管网、通信管网、公园绿地、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不断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四、着力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形成规划布局科学、要素配置合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和谐发展路子。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推进规划工作。着力强化规划管理制度,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使规划成为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优化要素配置。加强海洋和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完善土地征收机制,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积极拓展后备土地资源,加快实施一批滩涂围垦项目。合理开发岸线、矿产、滩涂、低丘缓坡等自然资源,提高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成一批交通项目。合理利用水资源,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做好电力建设规划,启动一批生产、生活电力设施建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探索民间融资新途径。继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区域的开发开放。

(三)重视生态建设。把合理划分功能和合理布局工业作为首要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加快形成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生态农业体系。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