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地税国资汇报
时间:2022-10-23 05:09:00
导语:财政地税国资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市两代会精神,落实省财政厅、省地税局“三个三”工作措施,立足本职,依法治税,科学理财,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财政地税全面跨越目标。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5%。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为66.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地方财力最大化得到充分体现。继上年之后,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和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继续位列全省各市第一,全市财政总收入超越衢州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越丽水市和衢州市。全年全市财政支出5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为74%,财政公共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积极探索“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公共财政管理模式,不断深化部门预算为龙头的公共财政改革,财政国资监管得到新加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加强计划管理,年底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比市政府批准计划余额减少1.96亿元,仅为批准计划增加额的57.1%,负债率和债务率严控在省定警戒线以内。
200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走创业创新之路,促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重大部署,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认真分析财税经济形势,我们既有科学发展政策优势、海洋资源优势、**自身优势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税收政策性减收、以及近年我市财政收入高增幅高基数等严峻的挑战。我们财政地税部门将坚持“发展、平安、和谐”这条主线,立足本职,创新创业,努力实现“收入持续增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不断深化、监管更加强化,队伍素质提高”五个目标,着力打造“实力财政、公共财政、创新财政、法治财政、和谐财政”五个财政,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计划实现全市财政总收入60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增长15%。全市财政支出预算62亿元,增长10%;全市财政收支平衡。
一、实现收入持续增长,着力打造实力财政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积极培植壮大财源。经济决定财政。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为此,一是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市里确定的“3×3”产业重点,用足用好用活财政、地税政策措施,市本级财政将安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旅游发展、海运业发展、扶持大岛发展建设、扶持经济强镇、流通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大力扶持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经济强镇、重点企业和总部经济等的更快更好发展。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海洋科研、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奖励、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专项资金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各类海洋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渔农民转业的技能培训。三是运用财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支持规划、招商工作,以规划指导选商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加强各种资源费的征收管理,进一步支持实施“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支持滩涂围垦以及节能、节水、减排和治污项目建设,努力缓解要素制约,促进循环发展。四是创新扶持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公平的财税政策,提供高效的服务,并更多地采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以小引大,引导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继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参与政府性投融资体系建设,努力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
(二)大力组织收入,实现收入持续增长。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物质基础。在支持经济发展,涵养财源的同时,我们将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收入,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是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按照“稳、重、优、拓”四字征管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深化税源间接控管模式,加强信息共享,扩大纳税评估,强化“以票控税”,实施更为精细的税源管理。继续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主体税种营业税和建筑业、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认真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加强新税法的学习和培训,清理老政策,落实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努力拓宽税基,进一步加大小税种征管力度,积极探索税收结构优化途径。认真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新政策;抓好年所得12万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以“稽查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恶性偷逃税行为,充分发挥“以查促管”和稽查威慑力,实现地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在去年基础上,全市全面实施社保费“五费合征”,加大社保费征缴扩面。根据《**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调剂资金征集;规范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完善土地出让金宗地核算办法,开发和实施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系统,土地出让金全额缴入国库。
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打造公共财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根据“存量调结构,增量优方向,增量调存量”的思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并着力向“三最”倾斜,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一是进一步支持新渔农村建设。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确保预算内财政支农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安排落实好现代渔业发展、“暖促”工程、小康社区建设、渔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作资金。同时安排落实好粮食风险基金、菜蓝子及市场风险资金等,开通农民补贴网,落实粮食财政补贴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二是进一步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等,切实改善民生。及时安排落实专项资金,支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做好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工作;增加困难群体生活的投入,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渔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努力保障渔农村劳动力的晚年生活。三是进一步支持社会事业等发展。继续增加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公交建设、绿色生态**建设等的投入。继续支持推进大陆连岛二期、大陆引水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城建设。合理安排预算,保障政权建设和政法机关办案经费,推进“平安**”建设。四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财政支出“控、压、保”的要求,大力倡导节约型机关建设,从严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加强出国用汇审批管理,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创新财政
深化财政改革,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动力。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抓紧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研究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逐步建立预算定额与实物资产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监管,提高预算执行刚性,未经预算调整,不得擅自变更。二是稳步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研究制定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做好财政统发工资及第一批实施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在此基础上,指导县(区)稳步推进。三是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力度,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财政支出项目,报经市政府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科学设置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价组织方式,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管运行机制,建立采购项目负责人备案和审核机制,提高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采购目录和标准,确保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评审控制制度,保证专家评标活动的客观公正;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定点协议供货管理;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规范化。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对经济发达、收支规模较大的中心镇,赋予更多的责权利;对经济欠发达、收支规模较小的乡镇,推行“乡财乡用县管”。建立乡镇政府债务化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和化解乡镇政府债务。
四、强化监督管理,着力打造法治财政
依法理财治税,是财政地税工作的灵魂,也是财政地税工作的基本原则。继续按照省、市政府提出的“三个子”公共财政管理模式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财政监管。一是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本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精神,完善专项资金管理,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监管,并加大检查和绩效评价力度,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申报、安排、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严格专款专用。二是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意见,加强部门配合,制定相关操作办法,在继续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财政基建支出,加强项目概(预)算和资金落实情况的审查,严格项目工程变更审查程序,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代建行为。三是继续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加强部门协作,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将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在警戒线以内。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管。加大会计法规、制度的贯彻力度,推进会计基础规范化,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财政专项检查,加大对单位会计信息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的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五是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结合实际,制订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严格审核资产配置、处置和产权变动事项,严格管理国有资产收益形成和使用,稳步推进资产调剂、产权界定等工作。六是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制定出台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设置投资决策程序,建立投资分析制度,改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有选择地开展投资项目评价,规范市属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探索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中长期任期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创新、节能减排等新措施列入考核指标,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电力、盐业等企业改革方案,加快改革进程,统筹平衡相关利益,确保企业和职工的稳定;协调做好海峡轮渡公司等企业集团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民航集团与海航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企业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工作,并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动态监测及管理指导。建立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相关信息数据库和信息交流制度。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提高干部素质,着力打造和谐财政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分层次开展财税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部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谦虚、务实、协调”。依托“金财工程”和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执法责任制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干部勤政廉政、务实创新的自觉性,构建和谐的财税环境,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实现全市财政地税国资事业新的跨越,为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通知
- 下一篇:县科技特派员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