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生工程汇报

时间:2022-10-23 03:11:00

导语:推进民生工程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民生工程汇报

20**年,**各级民政部门在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把握促进和谐主题,大力实施省政府着力推动的民生工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尤其在五保供养、大病救助、农村低保、救灾救济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加强协调、创新思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跨越式发展

20**年,我省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步入快车道,集中供养率又上新台阶,实现了五保供养工作的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一是强化认识,协调各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今年初,省政府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皖政〔20**〕3号),将五保对象年人均补助标准由850元提高到了1200元,较上年增长41.2%,使全省“五保户”全面达到了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为使供养金足额发放到户、到人,省政府与各市市长签订了落实民生工程责任书,我厅与省财政厅联合起草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管理实施意见》作为省政府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的配套文件下发各地。

二是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步入快车道。按照民政部“霞光计划”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八字方针要求,今年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和各地不低于5个百分点的福彩公益金7200多万元,省财政新增投入500万元,共计7700万元,对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进行了维修、改扩建及新建。同时,维修、改造各地撤乡并镇闲置的办公室和校舍,扩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容量。结合灾后重建,省政府下拨1亿元专项经费加快农村敬老院和“五保老人之家”的建设,使1万多名五保对象在灾后搬进了新居。截至20**年底,我省五保对象在近1500所敬老院集中供养约4万人,在近1250个“五保老人之家”集中居住158**人,集中供养率为17%,比去年、前年分别提高了5.6和9.1个百分点。

此外,起草《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报省政府,建议将加快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列入2008年度民生工程项目,以保证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的制度化和可持续性。省领导对此已作出明确批示。

三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针对我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情况,确定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思路,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江、浙学习,并以服务管理较规范的芜湖市南陵县五保供养机构作为典型召开了现场会,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和深入学习,各地增强了服务意识,完善了相关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今年全省有20个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被评为全省“文明窗口单位”。我们还积极引导,将铜陵市为五保对象“献爱心一帮一认捐认助”活动,有效推广到了很多市、县。

二、健全制度、突出重点,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低保成效显著

针对城乡医疗救助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兼顾全局,突出重点,使覆盖全省、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为解决我省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会商有关部门下发了《**省城乡特困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下拨中央和省级医疗救助资金10410万元,其中城市2700万元(省福彩公益金1200万元,省级配套1500万元),农村7710万元(中央4710万元,省级配套3000万元)。

为使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科学,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即健全制度,简化程序,实施一次性大病定额救助;及时救助,只要有县级以上医院的确诊病历,即实施医前救助;认真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要求各地按文件精神做好资金配套工作;探索开展小额临时救助,采取发医疗“卡、券”等多种形式,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所患的常见病实施救助。截至10月底,我省农村医疗救助896824人次,支出救助资金4663.23万元,其中,资助参加新农合747348人次,支出资助资金818.21万元;城市医疗救助59740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711.35万元。会同省财政厅下拨了20**年全省艾滋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资金347万元,为帮助全省艾滋病病人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根据全国农村低保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各地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市、县农村低保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坚持属地管理,明确了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对家庭收入的测算、审核、审批,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

各级民政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强化意识,坚持“四不准”和“三不纳入”制度,即:不准暗箱操作,不准优亲厚友,不准平均分配,不准敷衍塞责;居住条件好有隐性收入的不纳入,不经村委会评议和乡镇集体研究、没有公示的不纳入,具有自救能力而好逸恶劳者不纳入。在具体操作上采取民主评议办法,严格实行自下而上的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群众评议、监督作用,切实实施阳光低保,公平低保。全省共有141.8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其中省财政补助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130.9万人,地方财政保障相对贫困人口10.9万人,年人均补差水平从260元提高到不低于380元,实现全省月补差人均31.66元,超过全国农村低保月补差人均27元的水平,全年共发放资金总额近5.388亿元。

三、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

今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滁河和皖南山区暴发暴雨山洪,局部地区遭受罕见龙卷风等风雹袭击,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经核查统计,全省受灾人口2320万人,因灾死亡73人;紧急转移83.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913万亩,其中绝收884.7万亩;倒塌民房4.91万户、11.27万间,损坏房屋24.8万间;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各项经济损失145.6亿元,其中农业损失84.8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害,省政府和我厅及时启动了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响应,并组织18个工作组奔赴灾区一线检查指导救灾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省灾害应急处置紧张有序。在抗灾救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方式紧急转移安置70.94万人,转移过程中没有1人死亡。应急期间,做到了每个集中安置点都有干部服务和管理;及时下拨救灾款物,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通过媒体有效宣传,我省救灾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很多兄弟省市的支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专门组织了155个省直单位和大型企业对口支援20个重灾县。我厅协调省直工委前后两次开展捐助款物活动,共募集捐款16028万元,物资折款3017万元,衣被366647件(床),形成了全社会抗灾救济的合力。

灾后重建工作在省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提高了倒房重建补助标准,即五保户补助1万元,低保户每间补助5880元,相对贫困户每间补助4200元,一般倒房户每间补助1500元。同时对全省11万间严重受损房屋给予每间200元的补助。截至12月6日,全省灾区4.91万户、11.27万间重建房屋已全部开工,其中竣工4.8万户、10.9万间,占计划户数的99%,预期能够确保所有倒房户年底前搬进新居。与此同时,各级民政部门还制定了冬春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方案,逐户摸清困难群众情况,着眼冬令春荒衔接,对灾区五保户、低保户、全倒户、绝收户等重点保障对象,及时发放救济口粮。通过政府采购的4万床新棉被陆续发往灾区。第一笔冬春救济资金7000万元(含中央5500万元)近期将落实到位,以支持地方开展生活救助,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安度两节。

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列为明年八大任务之一,民生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尤其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加大各项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履行好“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职责,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