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养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23 03:10:00
导语:五保供养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省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民政部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省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1.3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0.6%。农村低保制度已在全省建立和实施,目前保障人数为148.54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7.4%。
一、建章立制,加强领导是做好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的保证
为了落实我省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步伐,我们在经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救助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利条件。20**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等法规政策,对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多次派工作组,对农村五保和低保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及时解决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国务院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结束和《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后,省政府于今年8月31日召开了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会议和《通知》精神,同时,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全省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年10月,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以农村低保为重点的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敬老院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将农村五保供养和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和改善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了这两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实践证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我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是做好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的关键
在实施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城市低保工作的成功经验,严格规范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对象范围和操作程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审批监督制度,逐步形成了严格、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在确定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时,我们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以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穿、住、水、电、燃料等费用支出为基本依据,由各市州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农业、扶贫、统计、物价等部门,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符合实际的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确保把最困难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最高的年人均3500元,最低的年人均960元,平均分散供养标准为1292元,集中供养标准为1712元,比原供养标准680元和1240元分别提高了612元和472元。今年7月,省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年7月1日起,将全省年农村低保标准由去年的600元调整到685元,省级财政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80元。
二是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在确定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程序”、“四个公开”、“三榜公示”、“六个必须”。“五程序”即:个人申请、村民会议评议、村委会提出初审意见、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四公开”即:做到保障政策、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公开;“三公示”即:农村低保家庭和五保供养对象必须在村、乡、县三级公示。“六个必须”即:必须成立村级评议小组、必须深入申请人家中核实情况、必须进行7天以上的公示、必须做到资料齐全、必须保证资金足额发放到户、必须做到定期审核。通过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社会、群众的有力监督,保证了全省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的准确性,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
三是统一建立档案管理。为了建立较为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省民政厅印制了《农村五保供养证》,统一设置了《**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省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申请审批表》式样印发各地,其内容及格式实行全省统一,对所有低保、五保对象个人和文书资料装订成册,按乡镇、村分类装袋,实行一户一档,一村一盒,编号管理。同时,建立了保障对象备案和工作情况统计报告制度,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是规范资金安全运行。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资金是保障对象的“救命钱”,必须不折不扣地用在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为此,我们建立了保障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负担的资金筹措机制和民政部门提出用款计划、财政部门筹措资金、由金融机构直接发放的资金运行机制。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民政、财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规范资金运作程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障了资金安全运行。
三、协调配合,完善专项救助是做好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的必要条件
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只能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而造成贫困群众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还需要其他专项救助制度来配套解决。我们在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制度的同时,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注重配套制度建设,使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医疗救助工作积极推进。20**年,我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全面推行。目前,全省86个市(县、区)均出台了救助办法,累计救助农村困难群众58.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5亿元,其中资助农村贫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5.5万人。我们探索实行“大病救助与常见病救助相结合,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相结合,院前、院中、院后救助相结合,差额和全额救助相结合”的救助管理方式。目前,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了据实报销。
二是生活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在保障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节日慰问、社会捐助等方式,对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对象实施临时救助,以提高其救助水平。嘉峪关、金昌、庆阳等市,还通过政府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助等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对8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孤儿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实行了专项救助,每人每月增发生活补助费80—100元不等,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三是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为切实改善我省集中供养对象的居住条件,20**年以来,省政府共下达各地敬老院建设补助资金26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1608万元。新建敬老院72所,改扩建15所,维修40所,有效改善了集中供养对象的居住条件。同时,我们对安排灾民建房项目的县区,都优先将五保对象危旧住房列入当地灾民建房计划进行改造。兰州市组织实施了“光彩事业‘五保户’住房爱心工程”,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为全市810户住房困难的农村五保户每户捐资5000元,新建13平方米砖木结构住房两间,建筑面积达21**0平方米,总投资4**万元,有效解决了分散居住五保供养对象住房难问题。此外,针对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对象的特殊困难,实施了其它的专项救助,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低保、五保为核心,以医疗、教育、临时救助等为补充的农村社会综合救助体系。
在积极开展五保供养工作和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中,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只有将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把握工作方向,找准工作切入点,理清发展思路,才能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有效提升民政工作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二是只有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及时总结各地在加强五保供养和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工作中的鲜活做法和经验,才能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三是只有建立一支高效、为民的干部队伍,增强干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民政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推动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工作的快速发展。
我省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国务院《五保供养条例》和《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借鉴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