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窑危房改造汇报
时间:2022-10-23 02:53:00
导语:危窑危房改造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区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辖九个县区,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8.7%;居住着210多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5%,困难群众占19.8%,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山区部分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仍然居住在土坯房和窑洞之中。因年久失修,倒塌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20**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三年来,自治区筹集资金1.59亿元,支助改造危窑危房32203户,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3月,总书记在视察**工作时对我区危窑危房改造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示**要“认真做好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作”。国务院总理在听取**工作汇报时,对**危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
(一)抓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危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以危房危窑改造为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一是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山区危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政府分管副主席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民政、财政、发改委等20多个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民政厅,民政厅厅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4名工作人员专门开展此项工作。各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实行厅级领导包县(区)、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县、乡、村、农户层层签定工作责任书,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都要带领成员单位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亲自带队进行验收。办公室每年数十次深入**山区各县(区)对实施方案、建房对象、建房质量、资金兑付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市、县(区)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村农户进行督促指导,乡村两级干部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各市、县(区)将危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严格兑现奖罚政策,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齐抓共管,自治区、市、县相关部门连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抓排查,准确界定对象。做好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准确确定改造对象至关重要。20**年3月份,组织各县(区)对危窑危房进行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拉网式排查摸底,严格按照“三级审批,三榜公示”的程序,确定危窑危房户390**户,其中危窑户13375户,危房户25632户。并对确定的危窑危房户建立了档案资料,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对象准。
(三)抓规划,科学制定方案。民政厅多次到有关市、县(区)与相关部门、乡(镇)、村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实施细则》、《**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建房标准》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各市、县(区)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坚持“四个统一”、“三个原则”,突出“三个结合”。“四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材料、统一标识、统一验收。“三个原则”即: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逐乡逐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用一张蓝图指导危窑危房改造工作。二是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以相对集中为主,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统一进行通电、通水、通路、平整地基等“三通一平”建设,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方便群众。三是坚持安全防震,便于实施的原则。民政厅会同建设厅设计了《**山区特困灾民建房图》,明确要求新建住房必须为毛石基础、起脊、红砖红瓦、蓝色屋脊、水泥砂浆砌筑三七墙体、混凝土现浇上圈梁。“三个结合”即:一是坚持分散改造与集中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点面结合。二是坚持危房改造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将危房改造、种草养畜、人饮工程、闽宁项目、“一池三改”工程、庭院改造、村庄环境绿化等项目捆绑实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就地改造和异地重建相结合。对一些地处偏僻,自然地理条件差的危房户,实行异地统一规划,集中进行建设。
(四)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将宣传培训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常抓不懈。危窑危房改造办公室印发了《**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宣传提纲》,制作编辑了危窑危房改造电视专题片,编发50多期《特困灾民建房信息》,及时通报危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总结各市、县(区)的工作经验。各县(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危窑危房改造工作政策,为危窑危房改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危房改造办公室多次邀请自治区建设厅和财政厅的专家对市、县(区)领导小组成员、民政局局长、各乡镇民政助理员进行培训。同时,各县(区)领导小组也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执行政策的能力。
(五)抓质量,严把“四个关口”。我们始终把建房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严把规划选址关。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防震避灾、方便群众、适度集中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和水、电、路等资源,科学选址。二是严把建房质量关。各市、县(区)危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都从建设、国土资源、地震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质量监督检查组对建房质量进行跟踪监督检查。采取招投标形式,由乡镇负责统一组建建筑工程队,对救助户实行“交钥匙”工程,对扶持户由乡镇与其签订建房协议书,确保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施工图纸施工。对用量较大的水泥、砖瓦等材料进行了集中采购,从源头上确保了建材质量。三是严把验收关。每年都开展“下百乡、近千村、入万户”检查验收活动,由民政厅所有厅领导带队,集中一段时间,按照“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逐村逐户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建房,不兑现补助资金,并限期整改。四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房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银行发放。资金使用实行危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分期分批兑现,实行“明白卡”制度,将分批兑现的补助资金、以物代资的材料、以奖代补资金等逐项登记,并及时足额兑现到建房户手中,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全程跟踪监督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二、工作成效
三年来,我们创新思路,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成为了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取得的成效有:
(一)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三年来,自治区共筹集资金1.59亿元,支助改造危房危窑32203户,新建住房96609间,受益人口16.1万人,解决了**山区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特困户的基本住房问题,使困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也为建立农村住房救助制度探索了经验。
(二)转变了**山区群众建房观念。**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山区困难群众住房水平,而且引领了**山区农村建房的方向,调动了山区农民建房的积极性。最为可喜的是随着危窑危房改造工作的推进,**山区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新建住房质量成为他们建房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三)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危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一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捆绑使用,危房危窑改造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观,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危窑危房改造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山区危窑危房改造中,坚持把危窑危房改造和发展生产、保护生态、整合资源、节约能源相结合,与民风民俗相结合。各地在危窑危房改造过程中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如“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模式,即在建设住房的同时,建设了水窖、圈棚、温棚、沼气池,配备了太阳能,兴修道路,绿化村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三年来,**通过实施危房危窑改造工程,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但仍有一部分群众的住房还存在困难。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山区危窑危房改造二期工程,再用5年的时间对**山区危窑危房进行全面改造,让困难群众彻底告别危窑危房,过上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