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三大群体民生汇报
时间:2022-10-23 02:46:00
导语:改善三大群体民生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今年以来,**民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坚持以为民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改善民生为工作主线,以“惠民、善政、强基”为工作着力点,全面落实市政府下发的《**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大政策创新,推进设施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围绕困难群体、老年群体、优抚群体的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大力度,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完善“分类施保”,对困难群体加强托底性保障
按照民政部“分类施保”的要求,**积极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对低保对象,动态调整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对象,推动其就业自立,做到“应业助业”;对困难群众的其他突出困难,发动社会进行针对性帮助,做到“应帮即帮”。截至2007年10月底,城镇低保对象33.8万,农村低保对象12.7万,享受政府救助的人数50万,占全市人口近4%。
(一)坚持救助标准动态调整,积极应对物价上涨。根据上半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较大幅度地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从320元调整为350元,为本市8年来调幅最大的一次;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2560元调整到2800元,为历年来增加金额最多的一次。同时,将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进一步拓展到低收入群体,较好地缓解了因物价上涨对其基本生活带来的影响。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的文件要求,从10月起至12月,对全市低保对象每月增发10元的临时补贴;同时,会同粮食、物价、经委等部门建立粮油食品监控机制,密切关注粮油等主食品价格波动情况,确保低保家庭中的粮油帮困对象能够足额领取20斤大米、1斤油、1斤糖的实物供应量,将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二)实施收入豁免政策,促进救助与就业联动。针对客观上还存在少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对象对救助的依赖现象,在“救助渐退”、“就业生活补贴”等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政策基础上,今年对困难群体中有劳动能力的对象,出台了“部分收入免予计入家庭收入”的政策。该部分人员申请低保时,按照有正常劳动收入人员的就业生活补贴标准(每月270元),从其本人实际收入中先予以豁免,不计入家庭收入。这项政策促进了低保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人员积极就业,效果明显,低保群体总量日趋平稳。同时,城镇低保家庭中退休老人申请低保时,部分养老收入也先予以豁免。
(三)开展社区综合帮扶,缓解部分对象的特殊困难。社区中还存在少数保障政策未能覆盖或经民政、劳动、医保以及方方面面救助后,仍然有一定的特殊困难的对象。考虑这一人群不宜通过政府救济实行刚性保障,我们着力探索开展了社区综合帮扶工作。按照政府资助和社会募捐相结合的办法,各区县普遍建立了“社区市民综合帮扶专项资金”,由市慈善基金会、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运作,通过临时、灵活的方式,实施社区个案帮扶,缓解他们临时性、突发性的特殊困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打造“9073”养老服务格局,对老年群体加强改善性保障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十一五”期间,**要为3%的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为7%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90%在家庭自我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助餐等社会化服务。通过打造“9073”养老服务格局,推动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养老福利服务受益面。**连续13年将养老床位建设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先后出台了养老机构医保联网结算、养老机构纳入公建配套、一次性建设财力补贴等30条扶持措施,使养老床位迅速增长,连续三年均年新增1万张,总量达7万张,初步缓解了中心城区老年人入住机构难的矛盾。同时,更多的老年人希望在社区得到生活照料服务,对此,从2003年起,通过政府发放服务券的形式为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推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到今年底覆盖13万人,其中,近7万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
(二)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拓展社会化的服务内容。老年人很多生活服务需要社会来提供,针对大多数社区老年人普遍的、共同的突出需求,我们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传统的生活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到助餐、助洁等生活服务和精神慰籍关爱服务。目前,全市有13个区设立了118个助餐点,采取市场招标、社会运作的方法,为老年人提供餐食服务,深受老人欢迎。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2006年底,“空巢”的老年人约79万人,其中独居老人17万。对此,我们依靠社会、依托社区,开展了独居老人关爱活动,建立了长效的工作机制,并为他们安装了紧急呼叫装置,今年新增了2万多名老人,目前,全市享受紧急呼叫服务的老年人有7万人。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养老福利服务水平。一是推进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为保证政府福利服务资源的公平公正、合理有效使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开发出符合市情、较为规范的《老年身体状况评估标准》、《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和《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由专业评估人员根据老年人身体、精神和经济状况,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实施分级评估,让资源向身体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人倾斜,使公共养老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二是完善养老机构意外保险机制。由于养老机构具有公益性,尤其是社会办养老机构盈利空间小、抗风险能力低,我们在浦东、闵行等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养老机构中推广“意外责任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完善老人人身意外保险机制。委托保险公司开发的“银发无忧”人身意外保险,政府为5.5万困难老人购买了这一保险。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优抚群体加强优待性保障
针对军人的特殊性,在补偿原则的基础上,从物质帮助、精神褒扬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体现国家和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尊重和优待。目前,我市重点优抚对象为2万多人,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近1.6万人,每年退役士兵约5000人,军休对象5000多人。
(一)健全“两个机制”,落实各项优待政策。按照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就进一步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有关工作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临时补助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本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二)落实军嫂就业和生活保障,提升双拥工作水平。近年来,我们坚持为驻沪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对部队反映比较集中的军嫂就业和生活保障等难点问题,以市委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随军随调军官配偶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制定了实施细则,建立了随调军官家属基础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并实施动态帮助。
(三)政府和市场“两手”安排退役士兵。按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原则,不断深化安置改革。今年,我们重点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2007年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为72%,较上一年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原**市委书记习专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在民政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在民生保障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方式方法的改进,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把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把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改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三社互动”,完善工作机制,聚集社会力量,更好地改进民生保障,为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