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21 02:57:00

导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汇报

自2008年3月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期半年的教育活动,引发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更激发起中国海油继续深入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活力。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引向深入的过程中,中国海油的科技创新能力大为增强,为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提供了重要保障。

“鸡蛋里头挑骨头”:找出科技创新工作“短板”

与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相比,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虽然只隔了一层水,但是成本却要高出8—10倍。中国海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优化管理手段,实现了高效高速发展。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虽然较国外相对要晚,但是凭借着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成功实现了从浅水至深水、从国内到国际、从纯上游到综合型的三大跨越。仅仅用了26年时间,中国海油就形成了国外石油公司百年以上才能形成的发展格局。

面对公司高效高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中国海油党组一点儿都没有松懈。学习实践活动伊始,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就给公司上下提出了要求:“鸡蛋里头挑骨头”。简言之,就是要把那些今天看还不是、但明天看可能就是,放在国内政策环境下看不是、但放在国际竞争环境下看可能就是的问题,统统找出来。

海油党组7名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所属单位进行调研,与1298名各层面员工座谈,对4408人进行问卷调查,先后收集各方面各类意见和建议3000多条。经过调研,中国海油党组发现了科技创新工作的“短板”。在影响制约公司科学发展和群众最为关心的8个方面220多个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到了中国海油科技发展规划、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自主研发的机制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分析,科技创新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浮出了水面:对于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投入的精力还不足;对建立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所做的研究不够深入,部署不够系统;较多地依赖技术引进,有时忽视技术积累;注重对急需技术进行研究,对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创新重视不够等。

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

针对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不足,中国海油党组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整改思路。党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科技真正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多年来,中国海油坚持科学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经历了引进消化、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目前已成为全球除深水之外的科技领先的海洋石油企业。

在中国海油的多项技术创新中,稠油技术和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技术最具代表性。中国海油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自主研发出世界上首套专门应用于稠油油田开发的技术。目前,这套海上稠油开发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钻井压裂适度出砂技术”为代表的稠油开采技术大大提高了稠油油田的采收率。

FPSO作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关键设施,支持着我国海洋石油75%—80%的产能。中国海油已拥有16条FPSO,中国是世界上拥有FPSO最多的国家。在成本方面,中国海油每艘FPSO投资10亿—14亿元人民币,仅为国外同等规模的70%—80%。

解放思想: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自2008年3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中国海油广大干部员工已经形成了共识:开创公司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思想的解放释放了中国海油的科技创新活力。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中国海油又有多项新技术问世。

5月28日,海上第一个热采试验项目——南堡35—2油田多元热流体单井吞吐项目通过验收审查。

6月11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OSL)研制的“扇区固井质量测井仪”问世。

7月1日,国家“限塑令”正式实施仅一个月,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即与中科院联手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批二氧化碳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

……

同时,中国海油的科技创新工作瞄准了更为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走向深水和发展新能源,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6年,中国海油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引领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8个重点领域的26个重大专项。其中,深水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是两大重点。

未来几年里,中国海油将以2006年我国第一口水深超过1000米的深水井——荔湾3—1—1的探井钻探成功为基础,加紧深水钻井平台、铺管船等大型深水装备的制造,加快向深水进军的步伐。同时,中国海油注重发展海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2007年11月,我国第一座海上风电站实现并网发电,中国海油成为我国海上风电领域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