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汇报
时间:2022-10-21 01:25:00
导语: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按照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稳定观,更加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社会稳定工作,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稳定与和谐的关系,找准维护稳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定位,对于进一步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目标。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中,有两大特征直接描述社会稳定:一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二是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二,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社会动荡不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社会保持稳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逐步达到和实现社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第三,和谐是稳定的价值导向和重要标志。一方面,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谐的价值观为稳定定位、导航,提供方法论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件,都使社会稳定不断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稳定与和谐既相互区别、互为条件,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二、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稳定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稳定观,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稳定观。在价值与功能定位上,社会稳定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价值。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不仅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服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目的,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能否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来说既是一个重要考验,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
二是要坚持和谐至上的稳定观。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谐是稳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稳定是难以长久的。科学稳定观是以社会和谐为基础和最高目标指向的稳定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稳定观,必须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大的背景、更高的目标中去研究和部署。要注意加强对维护稳定机构和力量的协调,注意采用理性、科学的维稳手段和措施,使各种社会压力和矛盾都有畅通的渠道及时得到宣泄解决,不能把社会稳定建立在强制和高压之下。
三是要坚持系统全面的稳定观,即大稳定观。科学稳定观所指的稳定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平稳,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统筹发展,是集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消除贫困、政治民主等要素于一体的整体概念,是一种“大稳定”格局。在视野上,要站在全局看稳定,既要看到不稳定的现象,又要看到产生不稳定现象的原因和源头。在目标上,要维护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安全,确保全面的稳定、全方位的稳定。在手段上,要全面运用各种手段,落实打、整、调、控、管、教等各项措施。在力量上,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稳定工作格局。
四是要坚持动态发展的稳定观。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真正的和现实的社会稳定,总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克服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基础上的稳定,是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稳定。社会稳定的这种动态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动态的稳定观,以动态的眼光、动态的理念看待稳定问题,用动态的思路、动态的手段、动态的平衡维护社会稳定。要科学认识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不断增强对不稳定因素的心理承受力。要科学制定维护稳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不能理想化地盲目要求案件、事故下降和矛盾减少。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工作,努力把各种案件、事故、矛盾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实现动态的社会稳定。
五是要坚持可持续的稳定观。维护稳定工作不仅要立足当前,确保眼前的稳定,而且要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考虑如何使眼前的稳定持久地延续到未来,不能为了眼前的稳定而忽视长远的稳定,更不能为了眼前的稳定而损害长远的稳定基础。要在高度重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下功夫抓基层,打基础,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立足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在抓好具体工作和措施的基础上,注重在体制、机制、法制上加以变更和完善,使维护稳定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按照科学稳定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服务,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稳定观,以科学稳定观为指导,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调整工作布局,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具体来说,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做到“六个更加注重”:
一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维护稳定不是为了控制人、限制人、束缚人的发展,而是为了解放人、规范人、发展人而建立的一种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它服务和服从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个最根本的目的。在工作路线上,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专群结合的新路子,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对政法稳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主体上,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在工作对象上,要坚持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维护社会治安,不仅要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更要注意加强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犯罪多发人群和青少年,要作为工作重点,加强防范控制,从根本上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现在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原因非常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治理。源头治理的措施,一靠加快发展,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靠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三靠完善制度,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四靠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道德素质,教育人民群众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是要增加就业岗位、注重社会公平,只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大家有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同时通过建立一些社会调节机制来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才会稳定,才会和谐。
三是要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维护大局稳定,必须坚持重心下移,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苦练基本功,切实解决基层基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干得好的问题,不断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目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是要抓好村、城市社区和各种单位党的组织建设和综治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新的管理机制,为基层基础建设搭好平台。
四是要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机制建设就是要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使这些经验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坚持和运用。实现长治久安,关键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靠机制、靠制度促工作、保平安。维护稳定工作中,当前,重点要下大力抓好严打整治、治安防范、排查化解、社会管理、利益协调、信息预警、领导保障等各项稳定工作机制建设,努力实现长远、持续、全面的稳定。
五是要更加注重思想和人心的稳定。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思想、人心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落实科学的稳定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的稳定、人心的稳定。要高度关注社会心态的变化,高度重视思想意识领域的工作,特别要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和引导,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六是要更加注重综合施策。现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越来越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单靠某个部门、某种手段很难解决,必须坚持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在工作措施上,要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工作力量上,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特别要注意在“联”字上下功夫,联打、联防、联调、联治,部门联动,把“联”的工作机制建好。
-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改变落后面貌
- 下一篇: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