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促和谐汇报

时间:2022-10-20 04:35:00

导语:基层党建促和谐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党建促和谐汇报

掌握要点: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任务。党的基层组织要强化执政意识,明确职责,以政治优势促进和谐;化解基层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以社会整合优势促进和谐;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组织资源,以人才优势促进和谐。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组织者、推动者。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强化执政意识,明确职责定位,以政治优势促进和谐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这种政治优势。

社会和谐说到底是社会主体的和谐,是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以政治优势促进和谐,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政治优势促和谐,还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为上级党组织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向广大群众不折不扣地宣传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到基层,使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凝聚起社会力量,进而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

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执政意识,明确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责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由于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致使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片面地把“跑贷款、上项目”当作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对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环境、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重视不够,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观念,明确职责,真正把促进社会和谐当作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化解基层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以社会整合优势促进和谐

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联系社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和“战斗堡垒”,而且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社会整合,即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较为简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由党和政府来分配,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不明显。因此,基层党组织行政化功能较强,而社会整合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利益来源、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成员的利益意识日益强化,致使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日渐凸显。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主动地担当起社会整合的角色,切实发挥化解矛盾和协调利益的作用。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基层矛盾。我们从大量的群体事件可以看出,有些事件起因并不复杂,问题并不大,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足够重视,更没有去积极作为和主动化解,致使矛盾越积越大,直到酿成恶果。刚刚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用教育疏导的方式化解矛盾。要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利益得失;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按照法定程序、依据政策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待群众,要耐心帮助、细心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矛盾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在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时,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运用政策手段和法律法规去化解矛盾。要慎用警力、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那样,既与党的性质南辕北辙,更与社会和谐背道而驰。

其次,基层党组织要统筹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利益,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具体政策支持。当前,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利益矛盾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积极主动促进社会和谐。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营造让每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的社会环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要以“四位一体”建设布局为抓手,不仅注重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把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利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起来。从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看,往往与一些社会群体找不到合适的利益表达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有关,因此要在继续坚持这些年已经建立的行之有效制度的同时,还要不断开辟新的渠道,使更多人的利益诉求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

三、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组织资源,以人才优势促进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在当代中国,这项任务只能由具有较强组织优势的中国共产党来担当。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最大的组织优势就在于有一个由先进分子组成的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前不久,四川发生强烈地震,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组建了各类“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服务队”,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实践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这正是基层党组织巨大的组织优势的生动体现。我们党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415.3万名党员和366.3万个基层组织的执政党,结构也更加优化合理。这是促进社会和谐最可依靠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好、发挥好。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和谐。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分布在各行各业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党团结动员广大群众的主要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基层党组织要尊重党员在促进社会和谐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党员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体现先进性;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扩大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使党员在促进社会和谐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基层党组织要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全社会各类人才促和谐的作用。社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促进社会和谐力量源泉。基层党组织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放在突出位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全方位地育人才,为各种人才想干事、干成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让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