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荣辱观汇报

时间:2022-09-19 06:37:00

导语:老干部荣辱观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老干部荣辱观汇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重温《老年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倍感亲切。党和政府在“未富先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现实的老龄社会这一重要国情出发,根据宪法,以人为本,制定了涉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老年人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受赡养扶助权利、财产所有权、婚姻自由权利、住房权、继承权、文化教育权利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落在实处,并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增强工作力度,正在妥善地解决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以使广大老年人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做为老年人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在区委、区政府关怀下,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得到了多方面的照顾和保障。离退休老干部在享受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也要积极履行义务。正如《老年法》中提出的要参与社会发展,要发挥老年人知识、技能专长,要传授革命、建设经验,要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即“老有所为”的希望和要求。当前,区委老干部局在全区老干部中广泛开展以争做“八大员”为主要内容的“我为‘十一五’谱新篇”活动,为我区老干部发挥独特优势,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也为老干部“老有所为”指明了方向。为此,在争做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努力践行荣辱观,浅谈一些实践认识。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褒荣贬辱意识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荣辱观,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所以说荣辱观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八荣八耻”贯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荣辱观念,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八荣八耻”也体现了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遵循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所应尽的道德义务;“八荣八耻”更是共产党员党性和道德修养的具体要求。总之,“八荣八耻”体现了博大精深远源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要求,同时,把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的荣辱观范畴的局限,升华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亲和力。正是“八荣八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深广的群众性,它渗入到社会成员思想和心理深处,必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风俗习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致使社会成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元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从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支撑,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作为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数十年的离退休老干部都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在实践“八荣八耻”的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不断地发展,离退休老干部也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时俱进地深刻认识和理解“八荣八耻”的内涵和外延,增强新时代的褒荣贬辱的意识,在“知荣耻、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我为‘十一五’谱新篇”活动中,以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发挥表率作用和推动促进作用。

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老有所为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修身养性,要慎独

中国传统文明道德强调道德修养,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孔子讲“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指明了修身对个人,他人和社会都很重要。孟子也讲修身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方法。修身养性包含着“养心”、“养气”。“养心”即强调清心、寡欲,保存心中的善性。“养气”强调有涵养、高贵气质,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离退休老干部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参加了各项政治思想学习和活动,如历次的政治学习运动以及“三讲”教育、“三个代表”的学习、先进性教育等,进行了党的数十年党性教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进行主观世界的改造,逐步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退休老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发挥了“慎独”作用。当今,离退休老干部虽离岗,但不离党,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仍要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思想政治学习活动,老干部局党校的活动,不断地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以“八荣八耻”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并发挥“慎独”作用,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和谐相处,要仁义

中国人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最看中的是一个“和”字。“和”乃和平、和睦、和谐等,无论是社会学,还是伦理学,都以“和”为主流、最高境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尽管每个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所从事的职业不相同,所获得的利益不一致,但人们的心理感受是基本平衡的,对社会是基本认同的,彼此之间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但是,现实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不太协调,利益格局不太合理,利益层次不太相容,利益分配调整不太适度,致使社会诸多方面发生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为此,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使社会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从心理上、情感上,消除不同阶层的隔阂或对立,舒缓阶层之间的紧张,营造良性互动关系,进而形成有差异基础上的和谐社会。离退休老干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政治待遇上或是物质待遇上,都是淡泊名利的。当前,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中,仍要“克己复礼”,对己要“恭(庄重)、宽(厚道)、信(言行一致)、敏(勤快)、惠(施恩泽)”,待人接物,与人相处要“温(柔和)、良(善良)、恭(庄重)、俭(节制)、让(谦虚)”。在构建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参与社会各种活动中,要以“仁义”博爱之心,继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得失,妥善解决身边遇到的人际利益矛盾,为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表率和促进作用。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诚实守信,要良知

中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道德修养的高境界。和谐社会是明礼诚信的社会。人无信不立,社会无信不稳。诚之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我国历代先贤都把笃守诚信提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政府要想取信于民,要讲诚信,社会成员要想取信于他人,就必须讲诚信。毋庸讳言,当前社会存在着弄虚作假、尔虞我诈、诚信缺失的现象,势必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而需要培养全社会的共铸诚信意识,大力营造诚信文明风尚。离退休老干部数十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革命和工作的实践,形成了自身优良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养成了诚信之风。当前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仍要尽道德义务,并以时代特点的无产阶级的良知,即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教育后人,使之辨明是非、善恶,真善美、假恶丑。总之,离退休老干部在有生之年,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活动,践行八荣八耻,做到身体力行、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发挥表率作用;对后人言传身教,内化后人崇高荣辱观,外化后人高尚行为,发挥促进作用。老有所为,多做利党利民之事,以保持共产党人革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