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汇报
时间:2022-09-11 03:19:00
导语:建设新农村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丈任务以来,**州党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州直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时成立了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学习、调研和干部培训,制定出台了自治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全州上下迅速形成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进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了州、县、乡领导机构,明确了责任。州、县、乡分别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普遍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州县将领导小组设在农村工作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拨付经费,配备了交通工具,办公条件得到了保证。各级新农办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对成员单位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将年度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合力抓,指导协调在州,主抓在县,责任在乡镇,行动在乡村的工作格局。
(二)宣传发动,提高认识,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县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和发动群众工作,注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并通过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群众会、调研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自治区一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州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伊宁县还在今年年初贯彻区、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开展了“千名干部进农家增收调研活动”,一家一户帮助农民制定增收计划,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有效的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培训干部,开展调研,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和工作基础。在干部培训方面,一是由州农办牵头和组织部门共同培训各级干部524人,其中县乡领导300余人,乡镇领导普遍受到培训,试点村、重点村支部书记村长216人;二是积极配合上级组织和业务部门的培训。去年以来,参加自治区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共8期,有700余人参加了学习培训,另外有24415人参加了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三是州县乡都组织了干部到区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实地观摩。
**年以来,州县多次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出台了自治州《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伊州党发[**]1号文),《州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40号文),《州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工作方案》(伊州新农组字[2007]1号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责任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意见和措施,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对扎实推进州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积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年8月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州直贯彻自治区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按照州党委领导"抓少抓精"的要求,通过认真调查筛选,选择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作为州直试点。在自治区确定我州1个镇(霍城县清水河镇门个村(霍城县清水河西子村、新源县新源镇卡合普阿舌孜村)的基础上,自治州确定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为试点乡,伊宁市巴彦岱镇巴彦岱新村、巩留县阿克吐别克乡哈雷村、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乡呼吉尔特共3个村为州直主抓的试点村;其他各县也各确定了1个试点村和一些重点村。州直共有区、州、县试点乡镇2个,试点村10个,重点村34个。在试点工作中,各县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句话20个字的要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伊宁县提出“一好促六新”(即好班子、新农民、新产业、新能源、新风尚、新村庄、新机制)。同时,建立了四套班子领导电村抓点,县直部门包村帮扶的工作制度;伊宁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市委副书记担任试点村村长,高位推动,促进试点村工作顺利推进;昭苏县组成5个指导小组和2个驻村工作组,并实行了县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包村的办法;新源等县利用县乡村经济条件较好的优势,同时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巷道硬化快速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狠抓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针对州直农村牧区普遍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我们经过深入调研,确定把村庄整治、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去年8月和今年5月已两次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提出了农村建设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的具体标准,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五清、五改、五通、五有"活动。去年以来,已有656.3公里村庄巷道实现了柏油化、水泥化51公里,村庄道路普遍实现了沙石化。广大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把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和抗震安居、新能源建设、扶贪开发、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建设等结合起来,捆绑使用各类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年州直开工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50311户,约有20.12万人攒进新居。2007年计划建设抗震安居47585户,已开工16684户,截止5月底已竣1496户。200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13个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总规模19618户,总投资9809万元,到**年末,己完成8973座。今年截止目前己新建完成1699座,通过一地三改,有效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六)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全力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去年以来,自治州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人《加快**州直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州直各县市贯彻两个意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和设施农业。一是对发展优势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确立了粮食、畜牧、林果、特色种养业四大基地的建设目标,围绕市场、围绕优势资源、围绕防灾减灾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二是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国家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龙头企业6家,认定自治州龙头企业27家,全州共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26家。订单农业达到60%以上,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业、亚麻、皮革、甜菜加工、饲料等十条产业链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形成了一批特色种植、养殖的专业村、专业户,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经济增值方式的转变。三是设施农业步伐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计划新建设施农业2万亩,已落实新建温室地块4343亩,现已打墙1890亩,新建拱栅13331亩,累计发展总面积已达6.4万亩。四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截止目前,州直共建立冬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37个。这些组织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提高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与此同时,农村经济人队伍快速壮大,已达3800多人,农民经纪人队伍在农副产品购销、劳务输出、畜产品交易、专业化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约有40%的农副产品、50%的畜产品、60%的蔬菜水果产品的经销和30%的劳务输出是靠农村经纪人运营的。
(七)抓好抓实农牧民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素质。围绕提高农民的素质,一是狠抓了培训基地建设,州直共建成培训基地89个。二是抓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共建成农村信息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492个,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三是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基础培训,按照一户一人学一技的要求,有效实施了阳光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培训管理,实行一人一期一证一档的管理,**年共培训17.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己完成农牧民培训14.48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去年转移农村劳动力机30.4万人次,促进农牧民人均增收79.6元,今年截止到6月底,已转移劳动力18.38万人次,农牧民人均增收32元。四是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反分裂教育,加强宗教管理,大力开展了“平安村”、“诚信村”、“十星文明户”、“和谐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和谐农村建设。
(八)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已有8个县市和霍尔果斯口岸通过“两基”教育验收,剩余的伊宁县、巩留县将在今年完成。双语教育得到切实加强,州直中小学“双语”教学班达到1270个,在班学生40136人。职业教育有了新进展,**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已与21家企事单位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去年培训学员1700多人次。同时,各职业学校积极实施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大力推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年,在4个县开展了农牧区新型医疗合作试点,2007午,在州直9个县市全面普及,提前两年覆盖河谷135万农牧民,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5%。目前,合作医疗资金运转安全,制度运行平衡,农牧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农牧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即将开始建立,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今年启动,目前正在开展有关调研工作。
(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各地通过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强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强基工程,重点抓好村级阵地建设。去年以来,州直共投入基层阵地建设资金7770.45万元,新建村队阵地204个,新建社区阵地18个;扩建村队阵地123个,扩建社区阵地3个;维修村队阵地5个。目前乡村初步实现了村村有大文化室、娱乐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和教育培训场所。通过基础政权和农村阵地建设的加强,村级“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了村民自治工作,村务公开全面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一事一认”制度,切实把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有效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适时起动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州直重点起动了试点乡镇村的规划编制工作,1镇1乡10村的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自2000年以来,州直共完成59个乡镇的规划,258个村的规划,但上述乡镇村的规划有30%以上没有进行调整修编。从州直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因,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强州直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州新农办将于近期编制出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与示范村规划汇编”一书,以推进州直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铺开。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多来,州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与中央、自治区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各县市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是重中之重,对此,各级领导认识是到位的,工作也是到位的。但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县市和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在具体工作中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把新农村建设泛泛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既有消极畏难,也有消极等待。在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存在着对政府投入过高的期望值,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家和政府财政的文持上,农民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农牧民增收难度大。近年来,州直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平均每年增收300元左右,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没有改变,农牧民增收总体缓慢依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且随着农民增收潜力的不断挖掘,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人均生产资料相对较少;主体产业优势不够突出;产业化进展缓慢,水平不高,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村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州直农牧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欠帐,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牧道建设缺少投入,水利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保障能力差。防灾减灾投入严重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较差,农牧业基础仍很脆弱。另外,村庄布局不尽合理,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十分不利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
(四)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州直广大农牧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绝大部分收入是来自机动地、集体林带、果园等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州直乡村两级债务高达5亿元。在701个村队申,“空壳村”、“负债村”198个,占乡村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在新农村建设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扶持资金,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全州直81个乡、12个建制镇、701个村中仅有40%的镇村完成了规划,其中30%以上的规划未进行调整修编。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制约规划编制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缺少经费,编制一个乡镇规划一般需经费10—20万元左右,一个村需经费2—3万元,大部分乡镇无力承受,只能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乡村自筹更为困难。
(六)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广大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小富则安,严重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一技之长,缺乏致富本领,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突出的问题是大中专毕业生不愿返乡务农,新一代农民培养成为现实困难。
三、扎实有效地推进州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一)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来的几点体会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十分紧追的任务。学习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苦奋斗,不可能一蹦而就。但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条件,使广大农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差距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无所作为,而且要自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抓住当前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利时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既要着眼长远,精心谋划,防止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又要立足当前,切合实际,选准切入点,突破口,始终把握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扎实工作,确保开局良好。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木出发点,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农民是建设的主体,也是享受成果的主体。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指导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上;体现在科学规划和工作指导上。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发动组织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发展生产,改变落后面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引导人才、物资和资金等资源涌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众共建共享成果的生动局面。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切忌搞形式主义。州直各县市之间,乡镇之间,情况千差万别,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方式有不同,要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突出各自的特点,彰显各自的特色,千万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能搞千村一面,更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从实际出发,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好,阶段性方案落实好,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抓好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二)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始终把握好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实现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坚决按照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围绕生产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大力培育产业,做大做强粮食、畜牧、林果、特色种养业四大基地,因地制宜,围绕市场,围绕效益,围绕防火减灾,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比较效益。引导广大农牧民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效益高养什么。二是大力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二品”建设,努力形成大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批种植、养殖的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三是把外向型农业提高到更加突出地位来认识,加快建设出口农业基地,重点是发展设施农业。切实搞好规划,加强投入,引导农牧民发展大栅和简易拱栅生产。同时加强出口加工基地和保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窗口辐射作用,积极调整农业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开拓中亚五国乃至俄罗斯市场,开辟畅通新鲜果品、蔬菜向西出口的“绿色通遣”。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是积极探索完善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连结机制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企关系,真正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五是在产业重点上要继续抓住畜牧、林果、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能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产业,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抓好农区、城郊畜牧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抓好品种改良,坚决落实小畜换大畜,减羊增牛措施,搞好疫病防治。林果业要同时重视林木生产和果业生产;木材生产市场稳定,增收效益好,要引起高度重视。果业生产要走优质高效的路子,努力实现林果业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由分散基地建设向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带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加工增值、开拓市场转变,提高林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打造一批特色林果知名乡镇,走品牌经营之路,实现兴果富民。
2、积极开展农牧民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设新农村,最终要靠有大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首先要加强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搞好农牧民培训,一是要加大投入,加快农牧民培训基地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基层阵地建设的成果,发挥各类文化活动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作用,利用这些阵地搞好农民培训。三是加快农村教育改革步伐,利用现有教育设施,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四是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加大技能培训、基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当前各类培训资金来源不一,乡镇一级应该并完全可以捆绑使用各类资金,以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按照“一户一人学一扶”的要求,使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要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机制。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牧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增收的潜力所在。在抓好技能和基础培训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牧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制度保障,做好农牧民外出务工、就业的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工利益。
3、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即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一是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防渗改造,大力发展膜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搞好末级渠系建设,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开展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先进经验。二是加快**河谷水土开发,解决州直农牧民人均耕地偏少的矛盾。三是在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的同时,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不断增加乡村公路通达里程和通达水平。
4、继续抓好村庄整治,加快改变农村面貌。改变农村面貌是广大农民时迫切愿望,是中央“20字要求”的基本内容。去年以来,州直先后两次通过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积极开展了以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五清、五改、五通、五有”活动。今年3月自治州党委、政府两办又批转了《关于开展城乡绿化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市积极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这项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并要常抓不懈。一要抓点扩面,有序推进乡村的整治。备县市要加大投入,合理确定村庄整治任务。继续抓好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五清、五改、五通、五有”活动。二要巩固提升已整治村庄的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村庄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做法。村庄整治主要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乡村集体对工作做的好的可以以奖代补,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坚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坚决杜绝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切忌搞形式主义。
5、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要重点抓紧编制新农村建设乡村总体规划,村镇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一般应立足于“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规划的编制要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农村特色,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不同风格,防止搞成千村一律的模式。村庄规划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考虑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考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考虑农牧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撒小村,并大村,减少自然村,逐步建设一批中心村。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州、县、乡镇都要把规划编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为确保质量,要请专业队伍编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
6、抓住机遇,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继续改善州直广大农牧村的办学条件,促进农牧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全力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并通过自治区对伊宁县、巩留县的“两基”验收。对已实现“两基”攻坚任务的8个县市及口岸学校要全力抓好巩固提高工作。确保通过国家“两基”评优验收。二是加快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围绕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四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城乡医院管理水平。要加快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各县市要确保新农合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力争在2008年前每个行政村都能有一个新、改、扩建的标准化卫生室,以满足农牧民医疗服务的需要。三是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区,州、县有关部门要积极搞好调研和各项准备工作,主动争取政策支持,适时启动,争取早日惠及广大农村。四是加快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精神大明创建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努力塑造农牧民新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