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汇报
时间:2022-09-11 03:18:00
导语:新农村建设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时期,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四改”(改房、改灶、改圈、改厕)、“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为切入点,按照“四个向农村”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突出抓好“十大战略”,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组织建设。
主要目标是:到**末,地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年均递增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8元,年均递增6.5%,每年增加270元以上。**年,将鄯善县建成全疆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地区至少建2个示范乡,8个示范村;到2010年,全地区至少有30个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确保我地区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疆前列。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年以来,地委、行署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强化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年,地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2.7亿元,增长1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增收285元。**年计划农业总收入34亿元,增长8.65%。上半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10.6%。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完成抗震安居房9295户,**年上半年已开工3995户、竣工2445户;**年启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8个,解决不安全饮水人数1.7万人,**年上半年启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3个,可解决不安全饮水人数0.6万人;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4个、通达公路项目7个,建设里程254.87公里;6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已基本完成;学校危房改造完工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36万平方米;启动项目校17个,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建全组织机构。地、县(市)、乡(镇)相继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分别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工作队伍。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把新农村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逐步形成了“上下同心、左右同力、各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措施,强化政策保障和规化指导。为充分体现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地、县(市)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进村入户调研1000多人次,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地委、行署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吐鲁番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期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加强了政策指导。各县(市)、地直各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保证了政策的统一性。同时,为加强规划指导,我们已委托自治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做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预计7月底完成;地直各相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已经基本完成。
三是广泛动员,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地区营造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鄯善县组织1.26万人次开展了“全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劳动周”活动;托克逊县组织各族干部职工修建白杨河工程,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四是狠抓示范,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机制。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不断加强对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鄯善县的指导,并在资金、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向鄯善县倾斜。同时,鄯善县对3个试点村和21个建设村实行四套班子领导责任包干制,积极配合自治区、地区抓好试点工作,推动了县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年,鄯善县农业总产值完成8.1亿元,增长13.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增收290元。目前,委托新疆农业大学编制的《鄯善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及乡村文明建设规划正在编制。自治区级试点村--连木沁镇巴扎村及2个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已初见成效;远程教育设施在全县各村已正式投入使用。
五是实施“十大”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实施农村劳动力“农转非”战略。加快培育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农转非”渠道,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年,全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次,创收6630万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3万人次,创收4740万元。目前,全地区已有63个行政村与70家企业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第二,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运、销售等领域的开发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现有农字号龙头企业,现已拥有4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河南登山、宋峰物流等企业的保鲜库项目建设已相继建成,蓝泰果业二、三期工程正在开工建设,保鲜库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近两年,全地区新增保鲜库容2万吨。注重引进红枣、哈密瓜、葡萄等精深加工企业,组建红枣、哈密瓜、设施农业等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第三,实施“退粮还经”和“退棉增效”战略。按照“耕地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和“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要求,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两年来,小麦面积由2005年的11.9万亩分别减少4.6万亩、6.4万亩,今年除托克逊县仍有8000多亩小麦外,其他两县(市)小麦种植已全部退出。今年棉花种植面积23.9万亩(其中套种16万亩、单作棉7.9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60%、下降44.8%),比去年减少2.8万亩。今年小麦、棉花退出的9.2万亩耕地,重点发展了林果、蔬菜、孜然、西甜瓜等高效经济作物。第四,实施“设施农业”战略。截止**年底,设施农业已发展到8.1万亩(其中:普通节能日光温室2.8万亩、连栋大棚1.8万亩、拱棚3.5万亩),已建成5个万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基地、6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形成了蔬菜及育苗、哈密瓜、西瓜等专业化基地。全地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约1.6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占65%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效益6400多元,农民人均达到1300多元。今年,我地区计划新增温室8000亩。第五,实施“哈密瓜品牌”发展战略。**年,地区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哈密瓜品牌战的实施意见》,成立各级哈密瓜协会组织,科学制定规划,配套完善政策措施。利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台、新疆卫视等媒体广作宣传,提高吐鲁番品牌哈密瓜的市场影响力。由瓜协统一供种、供肥、制定销售价格,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生产和质量标准、组织销售、加工,注册并使用“楼兰神”牌哈密瓜。建立全疆首个哈密瓜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着力打造“楼兰神”系列哈密瓜品牌。今年,地区安排了3000亩精品哈密瓜,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第六,实施“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葡萄、红枣、石榴等具有吐鲁番特色的林果产品。**年,全地区计划新发展林果业面积4.8万亩。已新植林果10.56万亩,其中新植红枣7万亩、葡萄3.07万亩。第七,实施“农区畜牧业”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标,以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市场体系建设及科技服务工作为重点,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今年计划育肥牛羊300万只标准畜,上半年已完成牛羊育肥152.8万只标准畜。由于受价格拉动的影响,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高涨,促进了牛羊育肥的快速发展。第八,实施“农业节水”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决定》等节水政策,建立了供水计量、水价、节水补偿、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等有效机制。抓好渠道防渗、低压输水管道、滴灌、膜下灌为主的节水农业工程建设。今年共安排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目前已全部落实到地块。第九,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激励农业科研单位,放活科技人员,西甜瓜嫁接技术、温室套种西瓜栽培模式等一批技术攻关和推广成效显著。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今年上半年完成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002人次,引导性培训24876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674人次。
六是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地委、行署决定从**年开始,地区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确保占到年度地方新增财力的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确保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每年确保占到15%以上,并逐年提高比重。**年,地区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4550万元(不含自治区专项)。同时,对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42个行政村,从**年起,地区连续3年每村每年安排2万元资金,各县(市)每村每年配套1万元,以支持其发展集体经济。各县(市)也结合实际,围绕农村工作重点,加大了财政支农力度。
七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创新和丰富了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内容。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全地区26个乡镇党委班子共配备党委委员210人,其中党委书记26人、副书记72人。加强农村村党支部书记、农村优秀党员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培训工作,共培训乡村干部7653人次。试行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全地区168个行政村的327名村“两委”正职纳入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
八是严格考核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地、县(市)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凡是对新农村建设不重视、不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考核时一律取消评优资格,并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挂钩。通过落实考核机制,广大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一部分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同,做法各异,出现了认识不统一、不到位、不全面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主体的模糊。有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群众只是配合。二是建设内涵的曲解。部分村组干部和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房子,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三是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资金投入问题,老百姓手中没钱,只能靠国家拨款等等。
(二)县乡村三级财力吃紧,投入不足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税费改革后,农村的集体财力大减,转移支付仅仅能维持乡村两级的基本运转,加之大部分乡村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难以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难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农民素质偏低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建设的收益者。当前农民中还存在“想致富,没门路,想打工,没文化,想发财,没技术”的问题,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培训还受师资力量、培训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培训工作难度较大。建议自治区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农村广大干部的培训教育。
(四)新农村建设规划还不够科学规范。规划是龙头,但目前乡镇村做的规划只是根据乡村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不够规范和科学,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支农项目资金存在分散使用的倾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益。建议自治区尽快出台支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政策措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1、强化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乡(镇)、村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确保**年完成自治区级和县(市)新农村试点各项任务。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着力形成符合我地区实际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五通”工程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造农村道路、自来水管网、电网延伸、通讯基础、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3、不折不扣地落实支农政策。充分利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确保**期间对“三农”的投入有突破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