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经网汇报

时间:2022-08-26 12:42:00

导语:建设农经网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农经网汇报

一、农经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产业已成为整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了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中央提出了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思路。

为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有关精神,中国气象局于**年初提出:要在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上,开拓为“三农“服务的新领域,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信息服务。

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组织和积极推动下,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依靠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将农村经济信息(农时、农情、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天气实况、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需、价格等信息市场)直接服务到农村千家万户,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对全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系统的技术指导和网络管理协调,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2001年中国气象局开通了“中国兴农网”,成为全国气象部门农经网链结和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为进一步扩大农经网建设规模和社会影响创造了条件。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气象部门,以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组织形式,建立了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其中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省农经网覆盖率达到100%,在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气象部门建设农经网的优势

全国各地的农经网建设,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并且形成规模,主要得益于当地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气象部门在组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人材、技术和网络管理优势。

(一)气象部门具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优势

气象业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业务现代化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布局合理的台站站网,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分析和传输的信息流程和管理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区气象部门建立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卫星通信网和地面通信网(X.25,SDH/2M宽带网)技术先进,信息传输及时可靠,在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准确传输的同时,尚有较大的传输余量。

各级信息网络中心业务系统平台全天候运行,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三大完整业务环节;计算机网络直接连结全区各盟(市)、旗(县)乃至全国各地;具有信息产品自动化的双向传输和数据无线广播兼容的技术优势。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开发了网络终端接收和软件处理程序,具有前后台处理、自动纠错和加密功能,数据库存贮和检索功能,各种形式的显示功能等;可处理包括文字、图像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气象信息具有多种方式,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语音自动答询系统、农村无线警报网、Internet等。

综合利用气象卫星通信网、地面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和多种方式的信息手段,能够确保全区农牧经济信息网在信息的采集、集中处理、信息传播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畅通。

依托气象系统建设农经网,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气象部门在人材、技术和网络管理优势,保证网络系统业务化运行,提高服务效益。

(二)气象部门具有农(牧)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基础。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宗旨,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牧)业气象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不断组织农(牧)业气象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基层逐级服务的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党政部门和农(牧)业生产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农牧业灾情监测、农牧业气象情报预报、农牧业气候区划等科技服务信息,并且在长期服务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服务经验。因此,气象部门开展农经网建设,既是农(牧)业气象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也是农(牧)业气象服务的延伸和发展。

(三)、气象部门开展农经网建设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

气象部门是垂直条管部门,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便于统一组织大规模的系统建设。在全国农经网建设中,中国局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库开发”建设方针,避免了重复开发,实现了上下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在全国形成了以中国兴农网为信息交换枢纽和技术支持平台的覆盖全国的庞大农经信息网络。这个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全国大网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区在组织农经网建设中,既可以依托中国兴农网的技术支持,提高系统开发和建设效益;同时也可以依托全国大网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和信息范围,从而提高我区农经网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自治区农经网建设进展情况

(一)农经网建设的组织

从**年我区开始启动农经网建设,区局在认真调研论证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内**农村牧区综合经济信息网建设方案》、《内**农村牧区综合经济信息自治区级网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多次向自治区计委和有关部门申请立项。与此同时先期组建了自治区级信息中心,并根据各盟市地域经济特点,先后在兴安盟、锡盟、巴盟气象局和个别旗县气象局组织实施农经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盟市和旗县二级信息中心和农经网站。

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加快全区农经网建设,2003年区局印发了《关于内**农牧业经济信息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农经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性质定位。指导思想是“依托气象系统的技术、人才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发挥气象部门的垂直管理体制优势,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开发,组建覆盖全区的农牧经济信息网络,实现与中国兴农网、各省市兴农网的互联和信息共享,为各级政府、涉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农经网的性质定位为“是面向农村牧区、服务农牧民、发展农牧业的公益性网络,是全国兴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三农”的科技信息网、涉农商务网、政策法规宣传网”。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农经网工作机构的设置及业务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能和任务,既“分别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气象部门建立农经网信息中心,逐步在乡(镇)、苏木建立农经网信息服务站。信息中心须配备专职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人员,编制数由本单位根据网络建设和发展情况自行确定。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工作可由乡(镇)政府人员兼职或”。农经网信息中心主要业务职能包括:

---负责逐步建立和扩大本级信息源,发展、培训和管理本级农经网会员和信息员队伍。

---按照农经网信息管理规定,对下级信息中心上传的农经信息和本级采集的农经信息进行审核和分析处理,并及时上传上级信息中心。

---负责本中心网络系统(或网站)运行和维护管理。

---负责本级中心业务范围内的农经网信息传输监控管理,定期检查、统计、通报信息传输质量。

---负责对下级信息中心农经网建设和运行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通过农经网为政府、企事业、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农牧业信息和技术咨询。

---旗县级信息中心负责乡(镇)、苏木农经网信息服务站管理、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区局在《指导意见》中还对全区农经网的网络结构、业务平台、互联网站以及服务系统建设等提出了具体实施技术方案,统一了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建设思路。

(二)、网络建设技术思路

依托气象部门卫星通信和地面有线通信系统,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经网信息中心和乡镇苏木信息服务站,形成向上联结中国局兴农网中心,向下延伸到乡镇苏木信息服务站的纵向内部信息采集、传输及信息交换网络和工作平台。通过纵向传输网络实现跨乡镇、跨旗(县)、跨盟(市)和跨省市的双向信息传输及信息交换。

通过专线、拨号和Internet联网方式,实现各级农经网信息中心与当地各涉农部门网络系统互联,形成横向的外部信息采集、传输及信息交换网络。通过横向传输网络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双向信息传输及信息交换。

分别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农经网网站,形成Internet信息平台。通过链接中国局和各省市气象局兴农网网站,将我区农经信息融入全国兴农网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短讯实时通知系统、改进农村牧区气象警报网系统和121电话语音自动答询系统、增播农村牧区经济信息电视节目等手段,拓宽信息的渠道,为广大农村牧区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三)、农经网信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农经网信息管理工作,保证全区农经网业务化运行,区局制定了《内**农牧业经济信息网信息管理暂行规定》。在《规定》中对农经网信息处理工作流程和信息数据格式作了统一规范,从农经网信息的采集、信息数据处理、信息传播等各个环节上实行规范化管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经网信息中心负责农经网信息上传业务的监控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核查通报,形成完善的信息质量监控管理机制,在制度建设和运行监控管理上为农经网业务化运行提供保障。

各级农经网信息中心采编上传的信息包括农牧业新闻、自治区和盟市概况及自然资源、企业之窗及知名企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农牧业科技、地方特产、农牧业书店、农牧业法规、草原旅游、开发大西北以及天气预报、农牧业气象预报等12大类。

(四)全区气象部门农网机构建设情况

为了加快农经网建设步伐,中国气象局已将农经网建设列为目标管理考核项目进行管理。根据中国局目标管理考核要求,区局提出今年农经网建设目标,各盟市和旗县气象局必须建立和完善农经网业务机构(农经网信息中心),配备了专职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工作人员,并在年底前实现全部盟市局和2/3以上旗县局开通农经网站。

按照区局的统一部署和建设要求,盟市局全部成立了农经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加快实施农经网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各盟市和大多数旗县气象局建立了农经网业务机构(信息中心),44个乡(镇)、苏木建立了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各级信息中心均配备了专职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和内部传输业务逐步走向正规。据初步统计,全区已上传各类农经信息31万余条。

盟市和旗县自筹资金进行网站建设,以自管、托管和租用等方式开通农经网站36个,其中自治区农经网站1个,盟市农经网站11个,旗县农经网站24个(见附表)。尚未开通农经网站盟市和旗县正在积极筹建之中,预计到年底,全区农经网站建设将突破建设目标。

四、农经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不足是影响和制约农经网建设发展主要原因。按照农经网整体建设方案设计,全区农经网建设投资1270万元(不含乡镇苏木服务站建设投资);全区农经网系统运行基本维持费(不含乡镇苏木服务站运行维持费)每年需252万元(见附表)。乡镇苏木服务站建设投资初步测算为1.5万元/站(既每站一套微机打印机,安装一部电话),全区预计建站乡镇1000个,共需投资1500万元。乡镇苏木服务站运行维持费初步测算为0.5万元/站,全区1000个建站乡镇每年共需维持费500万元。

虽然全区气象部门在前期建设中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经网整体建设方案设计要求相比,在网络系统规模和功能上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乡镇苏木服务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气象部门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维持业务,不可能筹集更多资金扩大农经网建设规模和维持庞大网络系统运转,因此,经费投入不足,势必要对系统建设和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系统建设和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农经网效益的发挥。

农经网信息主要来自与农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农贸市场管理部门。在农经网建设过程中,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开通横向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期扩大收集渠道和信息范围,提高我区农经网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农经网建设和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所以在开通横向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面进展不大,限制了农经网的发展,影响了农经网效益的发挥。

五、加快农经网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相关涉农部门协办的网络建设和管理体制。成立由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公厅和气象局领导为副组长、有关涉农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自治区农经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处理网络建设和管理的重大问题;办公厅负责涉农部门农经信息源的组织协调;气象局具体负责实施农经网建设和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气象局,负责农经网建设和管理日常事务。

各盟市和旗县按照自治区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网络建设和管理体制。

(二)组建内**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信息网业务实体。业务实体挂靠自治区气象局,业务人员从气象部门内部调剂解决。农经网业务实体承担自治区级网络系统建设和日常业务运行,负责对下级网络系统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并对信息传输业务进行监控管理。

各盟市和旗县气象局按照自治区气象局模式,组建相应的农经网业务实体,开展日常业务。

乡镇、苏木建立农经网信息服务站,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网络设备,开展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务工作。

(三)建立并逐步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农经网建设经费原则上应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统筹解决,分别由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分级负责。贫困旗县和乡镇、苏木建设经费,应由自治区财政统筹解决。农经网运行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计划,按业务实际支出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