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6-30 04:34:00

导语: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思考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凝聚力工程”需要进一步回答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谁来做”、“为谁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当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凝聚力工程”:

(一)扩大主体队伍,努力提高“凝聚力工程”的参与度

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力工程”建设最广泛、最直接的主体。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扩大“凝聚力工程”的主体队伍,解决好“谁来做”的问题,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1、注重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凝聚力工程”向广大党员延伸

“凝聚力工程”作为新时期的榜样示范工程和党员形象塑造工程,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进一步发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和延伸“凝聚力工程”的主体队伍。当前就是要继续大力推进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实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思想认同度,使广大党员都能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纠正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自觉投入到“凝聚力工程”建设中去。二是提高工作参与度,不断强化党员在社区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党员奉献社区的示范机制,实行社区党员报到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及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党员参加群众团队等方式,发动广大党员投身社区建设,使“凝聚力工程”深深扎根于全体党员。三是提高作用发挥度,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人民群众感到党员不仅理想伟大,而且人格高尚,从而以“凝聚力工程”的实际行动加强和改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坚持执政为民宗旨,使“凝聚力工程”向公务员队伍延伸

要围绕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把“凝聚力工程”与政府职能转变、形象建设、实事工程相结合。要着眼于长效管理,通过加强教育,使广大公务员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召开全体科长大会,组织开展“勤政、廉政、优政,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创建文明机关、“共创共建”等活动,自觉做打造上海城市精神的表率和实践凝聚力工程的表率。

3、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使“凝聚力工程”向各类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延伸

“凝聚力工程”从本质上讲是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延伸工作手臂,努力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化。要通过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以及工商联、侨联、老龄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使他们做好对所联系对象的凝聚工作;通过在街道社区层面进一步推广华阳路街道群众团队指导站的成功经验,在社区设立各类群众团体的服务机构,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进一步健全“社团进社区”的工作机制,实现民间组织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大力引导、扶持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为承接部分政府职能提供载体,从而为党的群众工作增添力量,做到直接凝聚与间接凝聚相结合。

(二)拓展工作领域,全面扩大“凝聚力工程”的关怀面

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凝聚力工程”,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和情况的变化,从实际出发,不断拓展工作领域,解决好“为谁做”的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内部凝聚与外部凝聚的关系,不断提高党的内聚力和外聚力。

1、坚持凝聚党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内聚力和吸引力

对党员的凝聚,是执政党力量积聚的基础。党组织要不断增强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成为温暖的“党员之家”。首先,坚持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切实落实好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要坚持党内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推进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意见征求制度的实施,尤其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对重大决策尝试实行“票决制”,从而充分体现党组织的集体领导和广大党员的真实意愿。其次,要坚持党员教育管理与党内服务相结合,努力构筑关心维护党员权益的平台。通过建立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与园区党员服务分中心以及居民区、商务楼宇中的党员服务点,形成完善的党内服务网络。要创办开通党员服务热线网站,以社区为载体,建立党员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为党员提供帮困救助、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心理调适、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再次,要为提高党员的能力与素质创造条件,搭设舞台。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得到党内严格的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党员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本领,从而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党员自身的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坚持凝聚群众,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凝聚力工程”之所以始终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始终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生活中。要坚持以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为目标,扩大受益面。在继承和保持原有帮困送温暖等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给弱势困难群体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关怀与帮助。同时,随着新社会阶层的出现,要进一步关注群众利益的多样性,注重对区内中高收入群体的了解、关心和凝聚,满足不同层次对象的需求,使不同群体在社区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各项工作,确保落实度。通过深入开展社区“五个一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区、街镇两级“安民帮困基金”、“凝聚力工程”专项基金,加大实事工程的督查督办力度,努力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问题,使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度。

3、坚持凝聚社会,增强党在全社会的感召力和控制力

首先,要注重社区凝聚力建设,进一步改进党在社区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社区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决策上的把关作用和政治思想上的导向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民主协商、道德示范、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寻求各方利益关系的结合点,在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利益过程中提高党组织的威信。通过总结、推广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代表大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工作经验和社区重大事务决策听政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用共同的社区发展目标凝聚人心。通过健全和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公开办事制度、社区文明巡查制度、社情民意定期分析反馈制度、社会危机处理快速反应制度等,疏通群众利益诉求和意见反馈的渠道,保证群众在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其次,要密切关注社会新生力量,认真做好“两新”组织的凝聚力工程建设。要注重将“凝聚力工程”有机融合到“两新”组织建党和党建工作中去。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扩大覆盖面;进一步从人力、财力、制度和载体上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扩大党组织的凝聚面。要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把“两新”组织的领头人物和广大员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上;通过促进发展,紧紧围绕“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开展党的工作,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通过协调服务,维护和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协调和解决好各类矛盾;通过建设营造,努力构筑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三)丰富内涵和方法,不断提升“凝聚力工程”的影响力

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还要注意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方法手段,解决好“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努力提升“凝聚力工程”的影响力。

1、在内容与形式上,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凝聚与精神凝聚的关系

当前,“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凝聚仍然十分必要,华阳倡导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好传统不仅不能变,而且要在实践中赋予新的内涵。要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弱势困难群体的生存问题。同时,根据群众需求,要进一步将物质凝聚拓展到精神凝聚上来,关注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从更高的层次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精神凝聚应是平等的、互动的、双向的。要强化价值引导功能,用共同的价值理想凝聚人,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人们的眼光更为远大、精神世界更为充实;强化心理调适功能,掌握群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心理疏导,调整群众的心理状态,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强化科学文化的渗透功能,以建立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社区,创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途径,搭建科学文化传播的平台,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强化伦理道德建设的熏陶功能,加强社区环境道德、人际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建设,提高群众的伦理道德水平。当前要注重用城市精神凝聚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

2、在方法与手段上,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要在继承“凝聚力工程”以往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成果,不断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更好地适应参与主体、工作领域和工作内涵拓展延伸的需要。要努力实现方法和手段的“三个结合”:一是与有效运用现代人际关系沟通理论相结合。尤其是在“两新”组织领域,善于用“信”、“情”、“理”等人性化手段来沟通人际关系,加强政治引导和榜样示范,做到以信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最终达到凝聚人的目的。二是与有效运用现代信息与传播手段相结合。通过现代化网络管理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对各有关群体和人员的分布、构成、需求情况等实施信息动态量化管理,及时跟踪、及时传递、及时处理,及时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凝聚力工程”社会影响度。要努力把党的执政基础建立在科技基础上,通过执政力量与科技力量的结合,打造新时期共产党的基层执政团队。三是与有效运用已有的社会管理机制相结合。要充分借用社会矛盾处置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和社会稳定控制力十项指数等的效率和成果,服务于“凝聚力工程”建设,丰富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凝聚力工程”的实效性

“凝聚力工程”是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性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紧扣不放、一以贯之、常抓常新。

1、要有效整合“凝聚力工程”的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

从政治学意义上讲,党对社会的领导,就是党整合社会的问题,而“凝聚力工程”正是党整合社会的重要抓手。党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共振效应,形成合力效果,实现整合社会的目的。一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党务干部是“凝聚力工程”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环节来抓,进一步探索建立唯才是举的党务人才任用机制。包括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评估考核指数,量化党建助理调研员的工作考评、推进党务干部的轮岗交流、调整街镇社区经济联合党委书记等。要拓宽党务干部选任渠道,“变伯乐相马为集体赛马”。如总结推广公开招聘“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居民区专职党务干部的社会化配置;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党务干部的来源,充实力量,改善结构。要切实做好做凝聚人工作的人的凝聚工作,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使党务工作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工作。二要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有效整合物力资源。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党内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努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短缺、场所不足等问题。如从党费中下拨专款,为各街道(镇)社区经济联合党委(党总支)和新经济组织党委设立“两新”组织党建的专项活动基金,同时要求各街道(镇)同比配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四性”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整合社区内其它物质资源,包括相关条线和社区单位的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社区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三是依托社区这个大平台,有效整合载体资源。要善于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活动中心等载体,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环境安全、精神文化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在全方位、多层次满足群众各类需求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志愿者互帮作用,注重发挥好先富群体帮助困难群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凝聚力工程”成为社区群众道德实践和深化城市精神的自觉行动。四要注重宣传和推广先进,有效整合品牌资源。华阳是“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华阳的先进经验是“凝聚力工程”最大的品牌资源。华阳之后,长宁又涌现了虹储、泰安、纺大一村等一批居民区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成为“凝聚力工程”在社区的新品牌。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相对于社区,“凝聚力工程”在“两新”组织等其他领域,打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因此,要通过居民区党建“金奖、银奖”结对共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属地管理等途径,有效整合、利用好现有的品牌资源,点面结合,稳步推进,带动更多单位学先进、赶先进。同时,注意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及时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挖掘和树立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使“凝聚力工程”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从“春满华阳”到“春色满园”。

2、要注重加强“凝聚力工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因此要通过制度建设,使“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一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制度。要建立健全区“凝聚力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商量研究。各级党组织要把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要注意将总体要求同阶段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把握主要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要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广大党员为骨干、各类组织分工负责、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带头落实“凝聚力工程”的各项任务,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充分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分类指导制度。根据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各行业的不同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党组织灵活多样地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工作,不求形同,但求神似,避免形式主义。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制度。要为“凝聚力工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是否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是否调动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因素,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否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在考核评估的具体操作上,要做到“三个纳入”,即:将“凝聚力工程”建设纳入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尤其是党务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主要方面,纳入对单位(部门)实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评估的办法上,要实现“三位一体”,即:上级考核、自我评价、群众评估(包括民意测验、民主测评)三位一体,以扩大群众的发言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各自特点,细化考评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并注重考核成果的运用,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使“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