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30 04:33:00

导语:党的建设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建设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一、本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自*年第四届年会召开以来,已近四年,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在上海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委各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依靠各委办、区(县)组织部门、各团体会员及基层党组织,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发挥广大理事和会员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当前党建实践的需要,针对新时期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群众性党建研究活动。

四年来,市党建研究会平均每年组织上百名党务干部、党校教师和专家学者参加市党建研究会的课题调研活动,每年完成党建研究课题50多项,本届共完成课题约200余项,涉及到了当前基层党建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大部份问题。这其中既有新时期党建面临的党与政府、党与企业、党与社会的理论问题研究,还有针对当前大量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调查研究,如对“白领”青年现状的研究,对“业主书记”现状的研究,对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对社会中介组织现状的研究,对共产党员精神生活现状的研究,对外资企业劳资矛盾现象的研究,及对“”现象的研究等。

同时,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与基层党建工作直接相关的新课题的研究。如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与主要特征的研究,对经济利益格局变动中的干群关系的研究,对多元投资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的研究,对党组织活力问题的研究,对党内选举制度的研究,对党员与党组织关系的研究等。

研究会还根据有关领导的要求,参与了一些前瞻性、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如对党内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对执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党组织文化的研究,对社区治理结构的研究,对党组织生存环境的研究等等。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研究会近年来加强了课题研究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努力做到立项初期选好题,选好课题带头人,建立一批有共同志趣、有一定研究能力的课题组,把握好课题研究方向;中期抓好课题调研的素材质量,重点检查有关课题的材料是否充分,最新材料是否已掌握,掌握的材料是否能够反映问题的本质;后期重点抓课题的进度和对策,抓对策的可行性,有效地提高了党建研究课题的质量和针对性。大部份课题报告重调查,重实证,重案例,坚持判断以实证为基础,对策以本质联系为依据。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在多年的倡导下,在基层党建研究中已蔚然成风。

二、充分利用上海党建研究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和专家资源,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干部提供多种服务。

四年来,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为基层党建服务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党建研究成果成为党建内参的重要来源,其中有的内参领导同志还专门作了批示。

研究会有关同志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们合作的“阳光驿站”的实验课题,在浦东新区党委和组织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梅园街道开创性的实践中,成为浦东新区区域性党建的一大亮点。

研究会的大量研究成果在会刊《党建通讯》发表后,受到了基层党务干部的重视,其中不少观点成了党务干部经常研讨的热点问题,推动了他们的思考和借鉴,形成了浓厚的党建研究氛围。

研究会还利用专家资源,开展对上海基层党组织党建研究骨干的培训,先后举办了“党建研究社会问卷调查”、“党建研究社会个案调查”的两次培训班。还邀请清华大学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为党务干部作“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专场报告;邀请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科扬、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接受上海市委党校电子刊物《党员新视野》的采访,分别作了“考察俄罗斯访谈录”、“世界政党执政经验教训比较谈”两个节目,为基层党员教育提供服务。

研究会还充分运用历年来积累的丰富研究成果资源,编辑了《解读困惑》、《党建研究内部文稿》两本党建研究论文集,研究内容涵盖了党建研究领域的大部份热点问题。

为帮助基层社区党务干部增强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认识,研究会还组织编写了《城市社区党建读本》,总结提练了基层社区党建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思考,这是国内有关社区党建的最早的专著之一。

为满足基层党务干部对新时期党务工作的需求,研究会受市委组织部委托,组织部份理事和会员,编写了基层党建实用手册——《党务通》,以党建实务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回答基层党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本书受到基层党务干部的欢迎,已成为上海基层党建最主要的工具书。

为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种种难题,研究会组织部份有经验的党务干部和党校老师,尝试编写了《党内生活启示录》,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对当前党员管理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依靠研究会与上海大学联合建设的上海政党研究中心,组织编辑了《政党研究参考资料》,为上海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执政党理论及研究教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参考资料。

三、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团结与吸纳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建设上海党建研究的理论高地。

2002年市党建研究会与上海大学共同发起组建上海政党研究中心。中心是各学科参与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研究机构,以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为目标,积极推进多学科、多层次的政党研究,联络全市相关党建研究力量,拓展政党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以学术和学科为平台,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服务,为市委领导和组织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促进政党研究的学科化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中心成立两年来,组织上海高校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内容触及基层党组织形态、运行样式、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各利益群体状况的各个领域,以实证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有部份研究成果已经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在党政部门和理论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北京一些专家认为,上海在学术界参与党建研究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目前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已完成的8个课题研究报告有:《城市社区党组织及其运行样式》、《贫困群体的利益诉求及其与执政党的沟通》、《党在社会自组织领域的行动空间》、《基层党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传统产业工人工作生活现状及政策新思路》、《培育中的公民社会的特征与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官僚主义研究》、《关于基层党的工作“空转”现象与效能管理》。尚有《党的社会化工作方式研究》、《基层党组织形态研究》、《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研究》等20多个课题即将完成。

在近几年市党建研究会倡导的党建研究与专家学者的合作过程中,专家学者对参与上海党建研究的认同度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上海各级党组织与理论界、学术界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对各种学术观点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对党建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的功能越来越明显。显示了党建理论建设已经开始逐步走上综合性、专业化的轨道。

四、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不仅争取市委的各工作部门的支持,还与上海各个与党建有关的研究团体、党报党刊,以及兄弟省市的党建研究团体建立了长期的有效的合作关系。

这些年来,市党建研究会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坚持党建研究活动的开放性,不仅在工作中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委党校、市委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治文明办、市社科院的指导和支持,而且还与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市党史学会、市监察学会、市政治学学会、市法制建设研究会、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市街镇学会等一大批与党建相关的研究团体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联系;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以及高校的各相关研究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联系;与解放日报理论部、组织人事报、《支部生活》、《党政论坛》、《上海党史与??领导》等上海的党报党刊,及与中组部的《党建研究》、兄??立了??与兄

四年中,研究会与组织人事报、《支部生活》、《党政论坛》等党报党刊联合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征文活动和“学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党建征文活动。与上海政治学学会、解放日报理论部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讨会。与上海大学及政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执政党与社会”理论研讨会。与复旦大学中国城市社区研究中心、市街镇学会联合举办了“居民委员会直选”理论研讨会。与《支部生活》编辑部联合举办了“进一步深化凝聚力工程”理论研讨会。

五、会刊《党建通讯》坚持探索为先、兼收并蓄的办刊原则,积极为基层党务干部和党校教师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市党建研究会这些年来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坚持党性、科学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下,始终把会刊《党建通讯》视作一本探索性和群众性的研究刊物,把《党建通讯》看作是为党委领导干部、基层党务干部、党校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提供思路、提供方法的内部交流刊物。

《党建通讯》把服务读者与服务基层党建作为办刊的宗旨,坚持不说空话套话,不追求不切实际的宏篇大著,不登应景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轰动效应。正确理解党建创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和一个正确认识所经历的反复过程。坚持从当前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基层党务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真切体验和独立思考,努力从他们可能不成熟、不全面、不规范的稿件中去发现他们思考的合理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努力为党建研究探索者们的思想历程提供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时间和空间。

这些年来,《党建通讯》刊登的不少文章,成为党务干部思考问题、借鉴经验、学习方法的好帮手。形成了较大的读者群与作者群,《党建通讯》的发行量逐年增多,影响逐年扩大,成为上海党建研究的重要刊物。

六、积极参与全国系统的党建研究活动,努力完成全国党建研究会下达的研究课题和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杂志委托撰写的关于党建新问题的研究文章。

近年来,市党建研究会不断地接受和完成全国党建研究会下达的课题。研究会组织上海的优秀力量,提供资金保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反复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关于基层党员民主权利建设的研究报告》、《区县党代会选举制度的研究报告》、《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研究报告》、《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报告》、《关于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标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的调研报告》、《关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调研报告》等十多个报告。这些报告大部份受到了全国党建研究会领导的好评。在中组部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的兄弟省市的同志也给予了“上海的研究报告更具实际价值”的评价。

在*年全国党建研究会“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上海市党建研究会提交的论文《始终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结合当前实际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会上引起广泛的共鸣和好评。在全国党建研究会有关执政能力研究的论文评选中,上海市党建研究会提交的《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的调研报告》获得最高票。

市党建研究会还承担了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编辑部的一些写作任务,对中共中央最新论述进行诠释和阐述,对一些新问题的研究进行破题。研究会组织了上海研究力量的精兵强将,通过不断的研讨和修改,完成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加入WTO对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现代化进程与上海工人阶级》等多篇论文,在《党建研究》杂志上发表,受到《党建研究》编辑部同志的好评,认为这些文章有思想,很实在,不说空话。尤其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一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得到了中组部领导和《党建研究》编辑部的充分肯定。

七、接受全国党建研究会的委托,搭建了全国16个城市的社区党建研究交流活动的平台,连续两年召开了社区党建的理论研讨会。

根据全国党建研究会的要求,由上海牵头成立全国党建研究会社区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连续两年组织召开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理论研讨会和“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理论研讨会。在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这两个理论研讨会共组织全国16个城市的组织部干部、党建理论专家和党校教师专家上百人参加研讨,共论文30多篇。上海提交的论文以及上海党务干部和专家的发言,在会上受到一致的好评。与会代表都充分肯定上海在对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中所作出的贡献。

研究会还承担了全国党建优秀读物华东片选区的评选活动,组织市委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上海理论界、学术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各省市的党建读物进行评审。完满地完成了全国党建研究会交办的任务。

八、以服务为先导,协调沟通各方力量,盘活上海党建研究的综合资源,为执政党的基层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研究会以服务为先导,以服务来获取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研究会为党建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的力量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为基层党务干部提供可资借鉴的工作思路,为有志于从事党建研究的年轻干部与学者提供参与平台,为党建理论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第一手材料;为基层党组织推荐咨询专家,为专家学者推荐党建调查研究基地;把基层党建中富有实效的工作经验通过专家提升到理论高度,把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给基层党组织;把热心于党建研究的党务干部的稿件推荐给党报党刊,把关心基层党建,并热情报道基层党建的党报党刊推荐给党员和党组织。

市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在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普遍紧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外力外脑,独立承担了科研组织、会刊编辑、秘书处的三大职责,积极发挥了组织、协调、指导、宣传、联络和沟通的多种功能。融洽处理了市党建研究会与市委各部门、基层各级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党建研究团体、媒体以及兄弟省市党建研究会的关系,有效地调动了上海各方面研究力量的积极性,为维护上海群众性党建研究持续不断、富有生气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二、对下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下一届党建研究会的主要任务

下一届党建研究会的总任务是,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拓宽新领域,通过富有实效的、创造性的党建研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而贡献力量。

具体的研究任务有:

1、研究党如何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各级党组织领导和从事的工作大量都与经济建设有关。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领导服务经济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要研究地方党委如何领导好经济工作,如何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如何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做到总揽而不包办,协调而不替代。

要研究党的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生产与环境、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关系。

还要研究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如何参与经济工作,如何在保证党的政策方针在企业中的贯彻执行的前提下,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振兴;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和劳资矛盾,如何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利益。

2、研究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的创造力,增强党在群众教育工作中的说服力、感召力。

理论是党的建设工作的先导,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存在着某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针对性、有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都有待加强。

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如何与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释疑解惑的能力。要研究当前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思想状况,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党员群众、特别是对青年一代,开展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研究在社会思想多元化、贫富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党内思想统一和社会的和进性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研究如何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

还要研究如何提高党报党刊的办刊质量,在书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增强它们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引导功能。

3、研究如何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目标,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

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前提下,我们要研究如何尊重劳动,研究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与尊严;要研究如何在工作中更多地吸纳科学与知识,如何破除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性障碍,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要研究如何尊重创造,研究如何为创造的艰巨性、曲折性提供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通过这些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面对深化改革过程中事关群众利益的矛盾不断增多的新情况,基层党建要研究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重要的是要研究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还要研究建立维权与维稳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能够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

针对传统的计划体制和权力架构所形成的社会整合功能开始弱化的情况,我们要研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尤其要研究各类基层组织的定位和如何充分发挥作用的渠道与途径,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4、研究如何通过健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丰富党内民主形式,扩大党员和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序参与。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和完善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我们要继续研究党代会常任制,探索党代会闭幕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要研究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选,以及扩大党内差额选举比例,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在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过程中,要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监督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要研究党组织如何支持和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研究如何领导和组织居委会直选、村委会直选,如何进一步推进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下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群众组织自治,探索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5、研究如何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我们要研究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研究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研究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研究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如何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建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层党建工作要重点研究如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

具体要研究单位制党建、区域性党建和行业性党建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研究企业党建的功能定位与工作机制;研究机关党委如何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研究高校党建如何提高在教师与学生中的影响力与凝聚力,着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体制与载体,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研究两新组织建党与党建的可行性途径;研究如何从形成教育管理新机制入手,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等。

(二)努力提高党建研究的质量与有效性

在总结市党建研究会前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几年要在提高党建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上作出新的努力。要集中上海广大党务干部和党建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认真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对此,我们建议:

1、要坚持党建研究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建立在党建实践的基础之上。我们强调注重实践性,就是要坚持研究课题从党建实践中来,坚持课题研究在对党建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坚持党建研究课题的结论必须在党建实践中去接受检验。

我们强调注重开放性,就是要提倡广泛合作,形成党建实际工作部门、科研、教学、社会各个领域多方面参加的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生动活泼的党建研究局面,通过广泛合作的平台,扩大获取信息的范围,集思广益形成思路,用更开阔的视野招揽研究人才。要持续不断地组织研讨活动。党建研究的活力来自经常性的研究活动,要通过各种党建研讨交流活动来增强党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我们强调注重专业化,就是要坚持党建研究吸取各种学科的理论成果,重视专家学者在党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作用和咨询作用。邀请专家学者参加重大的党建课题研究。

这里特别要强调党建课题组建设要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和专家的三结合,这是上海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经验。凡是课题组实行三结合的,领导干部、党务干部和专家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课题质量就高,理论含量就多,前瞻性、操作性就强。这是今后我们要大力提倡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研究捷径。

2、坚持党建研究的根本宗旨是要为当前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服务。

我们评价党建研究成果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看它能不能真正为党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党建实践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越多,党建成果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党建研究的选题必须要有针对性,研究成果必须要回答党建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对策必须要有可操作性。

同时,要推动党建理论成果向党建实践转化。理论成果的转化具有间接性、渐入性、长远性和难以计量的特点,从理论转化到实践,需要通过层层转换以及多个中介环节,但理论成果为党建实践服务的总方向必须明确。我们需要有一批同志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尤其要把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通过党务工作者的理解和实践来进行转化,使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党建实践的实际成果。

3、加强对党建研究的指导与服务,为推动党建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营造宽松的研究环境,是党建研究的基本条件。真理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次完成的。在我们的研究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中,有了第一步才可能有第二步,如果因为第一步的不成熟而轻率地加以否定,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第二步。所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在内部范围内,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充分讨论,允许试“错”。

同时,我们还要为党建研究提供物质及其他的支持。除了必要的经费外,还要给予时间上的一定保证。现在各级党组织的党务干部都担负着很重的工作任务,党建研究常常是利用业余时间做的。因此,各级党委要给予关心和支持,要为担负党建研究任务的同志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各种帮助,特别是对研究中方向性、政策性的问题加强指导。

关于市党建研究会明年的具体研究工作,拟在新一届理事会讨论*年研究会工作要点时,作进一步部署。

各位代表、同志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建设是重要的保证,而党建研究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事关大局,事关党长期执政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务必要认真把这项工作做好。让我们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上海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