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设厅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汇报

时间:2022-06-20 05:46:00

导语:省建设厅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省建设厅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汇报

建设厅领导一行来我镇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到我镇的中沟村小康住宅、某某村洋葱交易批发市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地实地考察,通过“听、访、看”,详细了解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民房和巷道、排水沟、厕所、沼气、绿化、美化等基础实施建设的情况。对我市新农村住宅建设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现结合农村实际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将意见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现状

嘉峪关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大、农村小,属城郊型农业,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农村有峪泉镇、某某镇、文殊镇3个镇,1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4590户,全市农业人口为2.02万人。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15元。农村现有耕地5.76万亩,全部为水浇地,村、田、路、渠、电、通信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全省农业先进地区。1999年整体进入小康,77.3%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通过发展珍品、精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实现村村组组通油路、自来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和家家户户住标准住宅目标,正向着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电话普及率72.2%,有线电视入户率68.3%,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二、提出的几点建议

在座谈过程中,省建设厅领导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住宅设计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从全市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以村镇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注意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与农村风貌,既要新颖、美观、适用,又要兼顾农村特色,体现时代气息。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要将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范围(包括城镇结合部),要根据试点村所处的自然条件、当地的民俗民风及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提高和健全使用功能,要科学划分村内居住区、公建服务区、经济发展区等区域,合理配置村内的各类基础设施。房屋的外观与环境要协调和谐,反映区域特色,体现乡村特点,努力实现山水、田园、民居、道路、绿化、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形成规划建设的新格局。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片面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认为新房子盖多了,村容村貌整洁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就是新农村建设;二是脱离实际地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本质上还是对农村的建设,它的特色就是欣欣向荣的具有田园风光的农村;小城镇既有农村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城市的特色,它的特色在于二、三产业相对发展、功能比较完善的城镇。在编制镇村建设规划时,不能简单地用建设小城镇的理念去规划新农村建设,在村庄民居、建筑材料、村组道路、卫生设施等方面的考虑上,都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能千村一面,更不要不伦不类,村庄不像村庄、城镇不像城镇。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要加强引导、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搞好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建设过程的指导力度,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加强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管,确保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群众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级要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动员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坚持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要选准突破口,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抓好试点的“五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五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四有”(有文化室、篮球场、综合宣传栏、休闲健身绿地或场地)建设。要坚决反对为追求轰动效应,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各种做法。

三、如何贯彻落实

1、科学制定新农村规划制定新农村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能孤立地就新农村建设而搞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化和配置发展资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村镇规划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村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年度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

2、先规划后建设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地整合农村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同时能够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专业的规划设计能够实现较好的规划意图,充分考虑住户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是搞好新民居规划的根本。按照规模适度、有利发展、有利稳定和方便生活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避免规划脱离实际,造成“建一片,荒一片”的问题。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一)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依据“牲畜—沼气—种植”的生物循环模式,结合改水改厕同步实施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的康居点。(二)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依据当前农业的发展状况,努力使规划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将原来分散的农民住房合理集中,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三)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将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四)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依托镇村交通主干道进行规划布点。(五)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宽裕的劳动力资源,开展民俗旅游接待,吸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消费。

3、做好旧村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村建设,二是旧村改造。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合理利用资源,减轻农民负担。旧村改造,不能脱离实际、不尊重农民意愿、不考虑农民生活习惯、强拆强建,要立足当前,科学规划住宅区、养殖区和公共服务区,理顺道路走向,考虑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其他基础设施,使之布局合理。让零散农户向中心村集中靠拢,让村庄整齐化,也便于配套设施的整改,减少为零散住户修路通电等造成的不必要资源浪费。配备卫生室、学校、日用品商店、休闲活动绿地等设施,让农民过上城市式的乡村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彻底改变“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乡土生活,改变过去那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穷乡恶土面貌,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见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

4、特色民居的规划设计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与建设中,保存并很好体现出来的传统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也将成为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发展农村旅游的重要景观。人们常说的“农家乐”等就是以民居为主要游憩空间而进行农村旅游的具体体现。新农村和新民居的建设,规划要先行,力求“一村一容”,防止千村一面。要结合区位优势、社会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习俗、山水自然风貌等合理制定住宅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