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完善平台建设 发挥社区功能 实现充分就业

时间:2022-03-07 03:17:00

导语:市完善平台建设 发挥社区功能 实现充分就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完善平台建设 发挥社区功能 实现充分就业

随着就业再就业工作重心的不断下移,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逐渐成为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源头和基础。鞍山市把推进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鞍山的大事来抓。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我市于*年6月,在全

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4个社区实现充分就业,占我市社区总数的25%,共有35026人实现再就业,我们的作法是:

一、出台方案,实施专项推进

市委、市政府采取专项推进的办法,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工作推进等环节全面保证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工商、税务、工会、妇联、团市委等部门领导任成员。二是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根据12号文件的要求,出台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的通知》(鞍促就办字[*]11号),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三是加强了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并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分组到各责任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四是增加资金投入,实现就业服务"一网通",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夯实基础,完善平台建设

一是精心打造一流队伍。没有一流的队伍就没有一流的业绩。*年7月份,我市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为全国18个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城市之一。经过我们精心组织和策划,全市467名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经培训后,参加了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统一考试,考试合格率为100%,从而实现持证上岗率为100%。我市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实现了人员的优化,确保了我市在全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一流水平,为我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提供了人员保证。

二是实现一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实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我市投入142万元,为四城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配置了电脑,设计开发了劳动保障资源管理软件,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分成十三个模块进行管理。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了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职业介绍网和就业培训网已全面开通,从而以劳动保障平台信息化作为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奠定了软件基础。

三是建立一流工作考核管理制度。为了使充分就业社区名副其实,在实现"三个衔接"和"六个到位"基础上,我市出台了《关于实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的通知》,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及各项工作量化为11项内容,并细化为百分制,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有机结合,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评估,对考核达标的单位给予拨付工作经费及奖励。文件的下发,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奠定了政策基础。同时,市劳动保障部门全面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职责,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并统一制作机构牌匾、工作内容公示板,建立了社区就业资源及就业状况管理13种登记册和台帐,完善了基础管理工作,实现了工作制度到位。

三、发挥功能,促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一是开展就业状况入户调查。*年6月份,我市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以网络为手段,开展了全市常住人员的调查工作,*年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离岗失业人员入户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全市常住人口的就业状况。尤其是开展了"零就业家庭"情况的入户调查和棚户区、危房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建立了资源数据库,形成了我市近几年来最全面、最完整的离岗失业人员状况的调查报告,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理论依据,实现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

二是开展培训,提高技能。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关键,是要加快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适应劳动市场的需要。为此,我市采取了优惠政策,尤其是针对"零就业家庭"人员、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向每一位有培训愿望的对象提供了免费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适当提高上述人员的培训补贴标准。同时,对上述人员的家庭子女,根据其个人愿望,提供免费的长、短期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从根本上提高其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

三是拓宽渠道,鼓励输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输出就业,是促进其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我市将输出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棚户区改造的社区吸纳安置在本社区就业的同时,积极建立辖区外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培育发展一批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和企业,促进地区劳务协作,为"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提供新的空间;二是组织"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到省内外地区流动就业,减轻棚户区改造社区的安置就业压力。完善鼓励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根据劳务输出人员数量,从再就业扶持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和帮扶劳务输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对"零就业家庭"人员,鼓励并组织其参加有针对性再就业技能培训,并协调和调动相关中介机构,创造条件帮助其实现异地就业。

四是专项扶持,创造环境。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帮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铺设绿色通道。首先,对"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一是对在动迁和回迁过程中,不能正常履行公益性岗位职责的人员,给予保留原岗位及待遇;二是对于实现灵活就业但没有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在动迁和回迁期间给予相关的税收政策及二至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三是"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就业,在相同条件下可采取政府行政干预的形式,帮助其实现就业;四是对于其中的"4555"下岗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或被企业招用,用人单位可享受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政策补贴。对帮助"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实名制就业的中介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其次,对"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等措施,保证了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设立了专项基金。我市安排了400万元专项用于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各县(市)区也安排了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用于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二是加大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市政府提出要求,对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用于解决"零就业家庭"中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补贴、保险补贴,不得挪用,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落实了各项扶持政策。通过减免税费、小额贷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措施,开辟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服务型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就业等渠道,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尽快就业。

五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通过开发便民、利民服务、家庭手工业等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就业岗位,引导、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是实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要手段。针对部分家庭夫妻双失业和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状况,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重点开展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棚户区、危房区离岗失业人员就业工作,通过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使全市5005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了就业,使棚户区和危房区下岗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得到同步解决。

六是开展就业服务。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把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作为主要工作,主要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收集整理并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各种职业供求信息,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就业观念教育等工作。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年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特困群体就业援助月活动,都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具体实施,通过实施到社区"零距离"为下岗失业人员"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保险政策"等服务,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培训报名、申领补贴、保险申报的"四不出社区"。

通过上述得力措施,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了有力保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加强考核,落实责任

建立起规范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是确保"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我市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作为落实全年促进就业责任目标的一项主要指标来考核。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结合全年就业工作目标,在开展促进就业的各项活动中把促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为促进鞍山的和谐稳定、加速振兴老工业基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