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载体 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时间:2022-03-07 03:16:00

导语: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载体 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载体 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沈阳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占有很大比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流向社会,就业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问题,沈阳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

的位置,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就业总量的增加;在研究确定重大经济发展项目时,优先考虑就业岗位的增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使我市就业再就业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为了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200年初,我市在总结推广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开展社区就业工作达标活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极大关注,市委主要领导批示: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实现本社区基本无下岗失业人员的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广泛宣传推广,以唤起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把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兴工九委是我市就业工作的典型,实践证明,社区就业潜力大只要认真推动,必见成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极大推动了全市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为推动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开展,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制发了《沈阳市社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活动内容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评估标准。通过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力争在三年内使24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200年社区就业工作目标为7万人,200年社区就业工作目标为9万人,200年社区就业工作目标为8万人。并在社区就业工作达标的基础上,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是,年度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98%以上;对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只要不挑不拣3日内安排就业上岗;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100%开展引导性培训,转变其择业观念。

为确保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有效实施,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作为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市政府主管领导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市委也将其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四三二一"干部考核体系。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也将社区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将社区就业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落实到社区。市和区、县(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在组织上、资金上,确保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平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高队伍素质

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推动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关键。过去,我市没有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大都由街道民政部门代管,社区干部凭着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感情来做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机构不健全,基础工作不完善,给社区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市将解决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为首要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各区、县(市)要建立街道社会保障和就业科,社区要建立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站。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全市121个街道都成立了社会保障和就业科,103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站。为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市政府决定开发2000个就业服务人员公益性岗位,充实到社区,从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又为做好社区就业工作充实了力量。

在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同时,我市将完善街道社区基础工作建设作为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要前提。一是统一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标准。下发了《社区就业工程考核评估标准》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评估标准》。二是统一建立基础工作统计台帐。市财政投入资金14余万元,印制下发了《沈阳市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帐》、《沈阳市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台帐》、《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台帐》、《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新增劳动力资源登记管理台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登记台帐》六种基础工作统计台帐,规范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统计报表,做到了下岗失业情况清、就业状况清、培训愿望清、工作责任清,对全市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包保责任制,做到动态管理。三是统一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职责、服务指南,编制了"一站式"就业服务工作流程,使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服务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四是统一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市112个街道和1033个社区有3000余名专门从事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提高队伍业务素质是稳定社会,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关键。两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积极开展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去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将我市作为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鉴定的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按照国家有关培训教材,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聘请有关学者和专家担任授课教师,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1443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培训,经国家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和鉴定,我市有1241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达86%。

三、开发就业岗位,实施重点帮扶,强化就业服务

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开发就业岗位,做好有针对性的重点帮扶和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挖掘社区岗位资源。以社区家政服务组织为载体,开发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托老、托幼、小饭桌、修理点、缝纫点等实现再就业,我市兴工九委社区以社区主任"黄大妈"的尊称注册商标,成为我市社区家政服务的品牌,建立了"黄大妈社区家政信息中心",发展各类服务网点90多个,累计使2991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内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是建立驻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与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加强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联谊,积极开发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后勤服务的就业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皇姑区长江街道长宁社区成立了一支有79人兼职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41家用人单位建立社区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年,全市社区累计收集各类用工信息2.32万条,安置"4050"大龄困难人员就业1.45万人。

三是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再就业援助工作是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200年,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一次下岗失业人员大调查,各街道社区都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全面摸清和掌握了有就业要求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援助行动和提供就业服务奠定了工作基础。针对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采取党员结对子和干部包到人的办法,积极提供就业援助。铁西区通过大调查掌握了全区共有1832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区委区政府采取措施,实施"1832"再就业援助工程,力争在短时间内在全区让有就业要求并有就业能力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全部上岗就业,并向全区承诺:只要不挑不拣3日安排就业。同时,为扎实推进再就业援助行动,全市在200年国庆节前,组织各社区在本社区内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暨招聘洽谈大会,营造氛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面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目标,全市实现实名制就业26.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71万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1.4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两年内,通过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有19.5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完成三年社区就业工程总体目标的81.54%;实现就业工作达标社区累计为679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5.73%;充分就业社区107个,占达标社区的15.76%。

总之,我市在开展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主要是在国家劳动保障部和省劳动保障厅帮助指导下取得的。同时,经过两年的工作实践,也使我们深深感到,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才能确保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载体,发挥载体作用,完善平台建设,才能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每一个街道社区都能实现充分就业,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沈阳市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只是在探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途径的一种尝试,经验还不成熟,与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一定借此次大会的东风,虚心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不断开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