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劳务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02-03 10:02:00

导语:县劳务经济工作情况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劳务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劳务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劳动社保局

尊敬的x局长及一行:

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xx调研、指导工作。xx位于重庆西北部,东邻合川、南连铜梁、西靠安岳、北接遂宁,是川渝两地的结合部,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辖两个街道办事处、20个镇乡,总人口92万(农业人口81万)。国道“319”、省道“205”、渝遂快速铁路和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川渝快速通道上的重要城市,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县、产粮百强县和优质商品瘦肉猪基地县。

下面,我将xx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关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资源丰富,壁垒阻塞,理性分析劳务经济现状

近年,xx劳务经济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劳动保障局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今年来,我县在发展劳务经济中推行的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市委书记汪书记的充分肯定。深入分析我县的劳务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劳务经济开发极具潜力

据统计,2006年底,全县共有劳动力6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约46万人;就业人员46.63万人,其中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0872人。就业人员分布情况是:第一产业21.12万人,第二产业12.93万人,第三产业12.58万人;常年有2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异地务工、经商、办企业。2006年,全县农村劳务总收入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收0.8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350元,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中的比重近3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从这些数据表明,我县劳动力资源多,剩余劳动力比重较大,把劳务经济作为像我县这种欠发达地区的“第一经济”,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二)劳动力转移质量不佳,劳务经济开发任重道远。据统计,我县虽常年有2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异地务工、经商、办企业,但农民经过务工、经商、办企业,真正实现“鲤鱼跃农门”,走出农村“广阔天地”,成为“城市人”不足10%。因此,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虽然辛苦打拼,但并没有断绝农村这个“根”,并没有走出对土地的依赖,并没有从意识深处改变根深蒂固的农民观念,从更形象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像候鸟一样,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迁移往返,周而复始,我们的劳务经济也就更像是迁徙式经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呈现出“五多”、“五少”的特点:一是劳动力资源多,县内就业岗位少;二是用工信息多,技能型人才少;三是劳动力无序转移多,有序转移、就近就地转移少;四是从事体力劳动者多,从事技能工作者少;五是后顾之忧多,权益保障少。因此,劳动力转移质量不佳,效果不理想,还处于比较低级的粗放型阶段,劳务经济开发任重而道远。

(三)劳动力转移制约重重,劳务经济开发需破壁垒。一是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方面,县就业服务管理办公室系隶属劳动保障局管理的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承担全县城镇就业再就业服务管理和失业保险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由县级农业行政部门承担。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一个做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一个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工作性质上大致相同,但资源未共享,信息未互通,形成隔离分割状态,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工作需要,在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维权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作用发挥不充分。在市劳动保障局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我们投资建成的与全市用工信息联网的县劳动力市场和县就业培训中心,其功能、设备堪称优良,但目前仅局限于城镇劳动者进入市场接受服务和接受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任务不饱和,出现了明显的资源浪费。三是劳务经济统计基础工作不坚实。一方面,全县就业基础工作信息数据统计、分析、使用体系不健全,不能准确把握就业再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建立,但系统未录入城镇劳动力资源信息。四是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岗位选择、就业信息来源、就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上述分析看出,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转移质量效果欠佳,同时,也说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劳务经济发展的体制壁垒、信息隔离、资源分散、质量不佳等问题,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精神,破解“三农”难题,做大做强“第一经济”,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小康xx、和谐xx建设,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改革体制入手,在政策资金和建设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将城乡统筹的劳务经济工作归并一起,同时,鉴于劳动保障部门在就业再就业工作方面所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成熟工作经验,成立了隶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全额拨款的副局级事业单位——xx县劳务经济发展局,和xx县就业局,将机构职能职责增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高配局领导,由劳动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兼任局长,党组成员兼任副局长。我们建立劳务经济发展局,根本目的就是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培训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劳动者维权监察服务体系,着力于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着力于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xx发展中发挥特殊而积极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亮点纷呈,劳务经济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我们坚持把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大力改革劳务经济工作体制,认真研究探讨全县劳务经济工作的开展,寻求新形势下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并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确保了劳务经济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深化一个认识。针对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劳务经济培育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经济”这一工作思路,我们迅速开展了以培育“第一经济”为主题的系列动员活动,主要做法是:

1、营造“第一经济”氛围。年初以来,我们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上开辟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典型事例,通过真人真事的带动,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同时,在建党86周年庆典大会上,我们首次隆重表彰了“十大共产党员创业明星”,引起强烈的“震动”。

2、召开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讨会。7月12,有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部分领导和各镇乡(街道)、县直单位、社会各阶层代表参加的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讨会召开。通过会议,提出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实现我县城乡统筹发展重要突破的工作思路。

3、筹备劳务经济发展专题会。8月上旬,我县将召开县委全委会,对全县劳务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讨论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的意见》。

(二)夯实两个基础。发展劳务经济,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是保证。我们的做法是:

1、开展劳务信息普查。用2个月时间对全县劳动力总量、地域分布、年龄、文化结构以及从业人员状况,从事一、二、三产业人员、富余劳动力人数和求职人数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拉网式摸底调查,并建立了台帐。下一步,将逐步实行城乡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控,并着手建立“一人一卡、一户一档、一社一表、一村一册、一镇一帐、全县一网”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2、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我县在设立劳务经济发展局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筹建镇乡(街道)劳务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劳动保障服务所牌子),承担劳务经济发展工作,其负责人按镇乡(街道)二级班子配备。同时,在各村(社区)明确了1名劳务经纪联络员,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覆盖全县的立体网络服务体系。

(三)突出三个重点。在城乡统筹发展劳务经济的新形式下,我们突出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培训抓特色。一是对现有培训基地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以县就业培训中心、闇公职中、恩威职中、农广校等公办机构为主导,以远荣技校、金龙技校、科普(爱华)、育才等社会办学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为主,开展了灵活培训,特别注重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如目前正在为宁波振幸制衣公司定向培训的1000名缝纫工。

2、转移树品牌。着手打造我县有基础和优势的“xx缝纫工”、“xx数控技工”等劳务品牌,并有针对性的向外宣传推销。上半年,共有128名缝纫工出国务工,进一步扩大了“xx缝纫工”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约旦、韩国等国家劳务输入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建立县外就业基地,今年新增宁波振幸、新疆农八师143团、东莞星宇电子等三个就业基地,将分别输送经过培训的劳务人员1000名、2500名和500名。

3、就业重维权。一是对转移农民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依法流转。二是大力争取用工企业允许输出人员带子女到当地,如正在培训的宁波振幸制衣公司缝纫工,经我们争取,厂方同意输出人员带子女到工厂,并协助安排子女入学。三是从今年开始,凡通过我县劳务部门或中介机构组织的劳务输出人员,我们将派专人协助用工单位与输出人员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保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落实四项措施。为培育“第一经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着手落实了四项保障措施:

1、出台鼓励政策。积极落实我县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商贸流通优惠政策,并着手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目前,拟出台的鼓励政策正在全县各阶层征求意见,将于全县劳务经济发展专题会后正式出台。

2、建立激励机制。每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优秀劳务中介”、“优秀劳务经济人”、“返乡创业明星”、“共产党员创业明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并长期固定开展下去,发挥倍增效应。

3、强化宣传引导。在已取得的舆论宣传效果基础上,在全县劳务经济专题会期间,掀起新一轮的宣传热潮,重点放在培训、职介补贴政自谋职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方面,引导城镇失业居民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4、落实绩效责任。县委、县政府已决定对劳务经济发展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在全县劳务经济发展专题会上签定《xx县各乡镇(街道)劳务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劳务经济工作实行单项考核,逐级落实目标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三路并进,减少农民,推进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

当前,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求全县上下以发展“第一经济”的工作力度和工作要求投入劳务经济发展中。这里,我向卢局长和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劳务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四个着力”的新要求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战略机遇,以减少农民为切入点,着眼长远,三路并进:坚持“两头走”,依靠教育减少新生代农民;坚持“双向转”,依靠劳务转移减少青壮年农民;坚持“多渠道”,依靠社会保障减少老年农民。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我们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将着眼于教育、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加强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自愿、平等、合理的导向原则,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调节的机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向“非农”的有序转化。

(一)新生代:依靠教育“两头走”跳出农门——减少明天的农民

xx农村人口多,农业人口自然增长基数大,全县有近81万农村人口,按自然增长率3.4‰计算,每年农村将新增近3000人。这要求我们在减少农民上,必须着眼长远,从“娃娃”抓起。在城镇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许多曾经是过去的农家娃,通过读书、升学、学技术、找工作,最后成了城里人。可以说,教育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学习知识、掌握本领、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素质、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减少农民数量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举措。为此,我们重点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坚持“两头走”减少农民。

一是走高等教育之路,减少农民。高等教育是农村孩子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锻造成才的大熔炉,也是农村学子由农村走入城镇最理想的途径。促进农村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我们将抓好“两个着力”。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孩子考入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当前,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两只“拦路虎”,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教育长期投入机制,大力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用政策杠杆调节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规定新招考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到基层任教两年以上。着力建立农村助学机制,保障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重点实施本级政府财政帮扶,确保所有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对考入高中和大学的学生,重点实施社会和政府联合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考入的学生“一个都不少”地进入学校完成学业。

二是走职业教育之路,减少农民。职业教育是未能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孩子由农村进入城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将采取“两建”“一引”,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一是建立“完全职业教育”,对未考入上一级学校的初中或高中毕业学生,一律纳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给予相应学习补助、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等。二是建立劳务品牌,立足自身实际,集中力量大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壮大劳务经济。我们将重点利用远荣职业学校,大力打造“xx缝纫工”劳务品牌,输送更多的xx缝纫工远渡重洋,到美国、斐济等国挣洋钱。三是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大型职业教育学校,建立职业教育基地,依托这些学校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就业渠道,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劳务培训、转移工作。

(二)青壮年:依靠劳务“双向转”走出农门——分流今天的农民

青壮年农民,是农民的主体,是社会劳动力的中坚。我们应本着“农民—产业工人—市民”的逐步转化过程,引导、帮助青壮年农民实现“双向转”,即外出转移和就地转化,也就是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挣钱,本地创业“转非”,分流部分农民。

第一,外出转移减少农民。以“三建”为重点,实施“1234”工程,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民。一是建立劳务转移绿色通道。以县劳务经济局为中心,一端设立镇乡和村两级劳务信息机构,一端建立劳务中介公司和就业企业联系机制,打造“镇村劳务信息交换—县劳务经济局统揽—中介机构配合—招工企业用人”的零障碍劳务转移通道,逐步形成政府牵线、中介搭桥、能人带领的外出务工新格局。二是建立劳务转移服务平台。建立运行高效、热情周到、功能完备的县劳务输出服务窗口,开设24小时服务热线,为劳务人员提供包括用工信息、证照办理、劳动权益维护、政策法规咨询等多种服务。组织开展“提升式、订单式、招生式”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订单”劳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命中率”。三是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降低县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门槛,彻底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以及专门面向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各种不合理证卡和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不合理收费。一视同仁地制定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政策规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信息与城内待业人员信息一起纳入就业范围统一考虑。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用工管理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

第二,就地转化减少农民。鼓励农民通过自主创业走出农村,大力打造“xx人经济”。一是鼓励“走出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一部分农民率先富起来,走在了其他农民的前面。对这部分“拔尖户”,我们鼓励他们大胆走出田间,走出农村,引导他们创企业、搞经营,进入城镇。例如,引导蔬菜种植户在条件许可时向蔬菜经营户转变,种粮户向粮食加工、经营户转变。二是努力“请回来”。在浩浩荡荡的xx外出劳务大军中,有一部分务工人员在外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积累了一定资金。我们本着“输出劳动力、迎回生产力”的理念,把这些人努力请回来,大力发展“xx人经济”,建立“回乡创业园”,为回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三是大胆“求突破”。突破现有土地制度,探索建立“一地两制”的新型土地制度,就是在保证国家或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变和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对所承包土地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包括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权利。以此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帮助农民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突破现有户籍管理制度,清除农民转市民路上的“拦路虎”,逐步实行一户多籍制(即允许一户人中可以拥有城乡不同的户籍),逐步向城乡户籍一体化过渡。在推进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中,一方面存在担心农民进城“一涌而进”的顾虑,另一方面又存在农民不愿意彻底进城的问题。实行“一户多籍”制,既可以宏观控制农民“涌进”的现象,又可以解除农民不愿全家人进城的顾虑。

(三)老一代:依靠保障“多渠道”离开农门——消化昨天的农民

老一辈农民由于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相对较差,发家致富的本领较弱,依田恋土的情结较浓。他们是我们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难点,也是关键。客观分析这部分农民的现状,他们的主要需求是稳定的社会保障,为此,我们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多渠道逐渐消化这些昨天的农民。

一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社会保障的能力。没有强有力的财力支撑,社会保障只是一句空话、一个泡影,我们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增量。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住产业梯度转移重要机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采取专业招商、集团招商、领导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1—7月,我县已签订招商合同项目18个,投资总额11亿元,签订协议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82亿元。加速企业扩张,盘活存量。引导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引入技改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搞活商贸流通,增加流量。我们大力建设专业化市场,目前已与江北观音桥农贸市场达成了投资建设渝西最大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合作意向;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引进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规划建设火车站物流园区,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着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二是探索建立保障新体制,多渠道转移老年农民。建立新型土地保障体制。大力实施土地流转,鼓励老年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土地流转中心对外出租,政府有倾向性地把老年农民的土地,投入到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中,保障老年农民的收益。建立立体式社会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把相对困难的农村老年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把老年农民全部免费纳入医疗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低门槛、广覆盖”的原则,引导老年农民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建立进城购房补贴机制。大力引导老年农民入社区、进城镇,对自愿进入城镇购房的老年农民,政府实行一次性补贴,减免各项购房税、费。建立分层引导转移机制。对家庭相对殷实的老年农民,引导其进入城镇安享晚年;对大多数老年农民,鼓励入住新型农民社区;对较困难的老年农民,引导入住幸福院,逐步离开农村。

四、请求支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请求将我县列为重庆市劳务经济工作示范县

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劳务经济工作中,我县已迈出了坚实可喜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第一资源、第一经济、第一要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特请求市局考虑将我县列为市劳务经济工作示范县。

(二)请求加大对xx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劣势、行政管理体制的多变和长时期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xx县财政十分困难,人均财力排列全市倒数第一。县委、县政府虽然尽力支持了劳务经济工作的发展,而且市局也十分关心xx的工作,但由于前期的工作投入,目前还负债130多万元,这对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协调的劳务经济工作具有极大的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竭尽全力,大胆试、大胆闯,不断开创着工作新局面,特请求市局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地关心xx、支持xx、帮助xx,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县劳务局、县就业局更大力度的扶持。

(三)请求大力支持我县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档案管理

为了准确掌握就业情况,我县拟对城乡劳动者档案实行规范化的微机管理和台帐管理。鉴于此项工作量大、面广,基础工作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请求市局解决部分费用。

(四)建议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定期抽样调查制度。为了准确引导城乡劳动力就业,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服务,建议定期开展1%的抽样调查,从而做到情况清、家底明,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完善数据统计监测。开发和完善劳务开发综合数据系统,涵盖劳动力资源、培训档案、劳动者基本情况等信息。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每季度开展劳务开发趋势分析。

尊敬的卢局长、各位领导,再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心和指导xx工作,再次感谢市劳动保障局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我们相信,在市局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xx的劳动保障和劳务经济工作一定会再创佳绩,xx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