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世界红十字日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04-11 03:29:00
导语:市世界红十字日工作情况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特别是200*年我会理顺管理体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我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宣传红十字行动这一主线,认真履行红十字会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精心打造微尘公益品牌和关爱生命三项捐献工作亮点,大力推动“博爱人间”品牌创建,红十字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市红十字会“创建‘博爱人间’服务品牌,推进红十字会工作全面发展”经验被中国红十字报介绍推广。中国红十字会、山东省红十字会分别在我市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和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我市工作经验,认为我市红十字会在全国、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很好地发挥了带动作用,展现了红十字会的良好形象。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丽萍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受到国家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五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红十字会法宣传,红十字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多年来,我会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新闻媒体广泛合作,坚持不懈地开展《红十字会法》相关法律法规和红十字精神的宣传,为全市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将《红十字会法》的学习纳入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内容,组织编印宣传手册10万余份,开展了宣传咨询等大型活动。拍摄的无偿献血电教片—《血颂》获全市党员电教片二等奖。
二是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贯彻《红十字会法》工作同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近年来,省、市人大、政协先后多次对我市红十字会工作进行视察和执法检查,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红十字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活动。在五八红十字日、备灾救灾、红十字博爱送万家、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艾滋病预防等红十字行动,特别是在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募捐中,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作用,开展了较大规模、形式多样的立体宣传纪念活动,形成了大宣传格局,扩大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
近三年,我会每年在各类新闻媒体报道超过500篇次。仅2005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会推出的“微尘”品牌和“模拟家庭”志愿服务项目等报道10余次。我会连续多次被中国红十字会和山东省红十字会评为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二)广开筹资渠道,备灾救助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各级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改善最易受损人群境况为使命,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府人道主义工作领域的助手作用,积极参与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建设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和募捐救助工作程序,开展多项募捐救助项目,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拓宽募捐渠道,改进筹资方式,积极开展备灾募捐工作,累计募集款物近3000万元,衣被170.6万件。接受红十字国际联合会、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红十字会捐赠的衣被、医疗设备和救护车价值100余万元,用于救助我市贫困人群、受灾地区和资助血站、急救中心、医院的建设。
二是体现人道精神,援助灾区灾民,先后救助两江水灾、新疆地震、湖南、江苏、江西和菏泽、济宁灾民;援助西藏日喀则、贵州安顺、铜仁等地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我市胶州、胶南、即墨受灾群众。今年为发生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省市,开展了“捐一元善款、为灾区解难”主题活动。
三是围绕红十字会宗旨,推出关爱生命十大项目,先后开展了“看新世纪曙光”白内障复明手术、腭裂儿童“微笑行动”手术、患结核病贫困大学生医疗救助等活动;举办义演、网捐等形式为白血病患者募捐,救助贫困心脏病儿童、白内障病人、白血病患者等700余人。2003年建立红十字儿童医疗救助金以来,先后救助患先天性疾病、白血病和残疾儿童150余人。2004年韩国周期间,市红十字会与市对外友协、中国新闻社(韩国)联合开展了“把爱播种在心里”——中韩联合救助贫困心脏病儿童活动,共救助12名贫困儿童,其中两名赴韩国启明大学东山医院免费做手术。筹资100万设立了瑞康造血干细胞移植救助基金。
四是坚持深入开展“红十字博爱进万家”救助活动。2000年开展这项活动以来,累计救助特困家庭和特困学生2670余户。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全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国际性社会救助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募捐工作,接收社会各界、驻青外企、外国友人捐赠款物1613.9万元,有力地支援了抗击“非典”一线。组织策划了“支援北京,抗击非典,无偿献血一日捐”活动,5月1日当天,采血619人次,共19.1万毫升,是平日采血量的3倍。支援北京捐血的619位同志的名单已被北京市博物馆收藏。
2005年向印度洋海啸、南方水灾、九江地震灾区捐款210余万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向海啸灾区捐款的地方红十字会,被山东省红十字会授予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募捐工作突出贡献奖。众多青岛市民化名“微尘”为海啸灾区捐款,成为青岛自发性群众性参与公益事业的一道靓丽风景,2005年,“微尘”荣获“感动青岛特别奖”,以第一名的成绩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10月又被评为中华慈善奖。杜世成书记、夏耕市长致信祝贺。杜世成书记在市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中说,“微尘”爱心群体当选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提升了青岛城市形象。“微尘”被评为2005年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工作亮点、山东省2005年十大新闻人物。
(三)普及与培训相结合,初级救护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03年,我会与16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深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通过宣传折页、展板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初级救护和防病知识。一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培训,与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关注打工妹健康知识讲座”,与旅游局合作为3000余名导游员进行了培训,对崂顶巨峰、太清宫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救护培训,配合崂山风管委设置10个初级救护站。与老龄委联合开展了老年人防病和救护知识普及,与教育局共同举办了卫生老师救护知识培训班。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韩国周期间,与韩国水上救护专家共同培训水上救护教师;承办全省救护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35名。三是开展社区减灾救护知识的普及工作。与市民政局、市地震局等部门制定了《广泛开展城市“社区减灾”活动的意见》,开展了“社区减灾、自救互救培训进社区”活动,普及避险逃生救护常识。招募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志愿者500余人,建立山东省第一支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全市抗震救灾应急救援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给予报道。孟加拉国粮食与灾害管理部部长尤素福参观了市红十字会对社区居民的社区减灾、逃生避险、自救互救培训,给予高度评价。几年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近16万余人。
(四)坚持打造工作品牌,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遗体(器官)工作迈上新台阶。多年来,我会始终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普及献血知识,推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捐献工作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动员和组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会员、志愿者带头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创建文明城市问卷调查中,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捐献群众认同率全部达到A级。
近年来,我会组织全市医务人员、大学生、解放军官兵,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流动血库,7万余市民签名参加。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无偿献血者协会,现已有9个分会,会员1500余人,开创了政府与民间组织联手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的新模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扶贫济困血库”,1346位献血者自愿捐出自己的献血指标53万毫升,已救助特困病人及白血病患者60余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稀有血型RH(-)献血者协会,为保证稀有血型病人临床用血做出贡献。1997年以来青岛的无偿献血工作始终保持全国先进,连续三次获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1998年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城市;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机采成分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偿献血已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红十字会工作的名牌,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连续5次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好事之一,2003年被市民评为“感动青岛”10件事之一。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青岛市连续第四次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表彰的4964名无偿献血获奖者中,青岛市占有963名,占全国获奖总数的20%,占全省的65%。据统计,10年间我市共计60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市红十字会连续多年被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授予“全省无偿献血工作集体”称号。
我会紧紧围绕“弘扬城市精神,创建文明城市”这一主题,积极推进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开展了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载体的精神文件建设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5177人份,占全国的5%。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数目和实现捐献者人数均居山东省首位。我市首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谢振华先后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被山东省红十字会授予“山东省红十字会博爱勋章”,荣获我市“文明市民”、“市模范共青团员”、“市优秀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市优秀护士”、“红十字特别奉献奖”、“捐献造血干细胞形象大使”等多项荣誉称号,被青岛晚报评为2004年“晚报十大年度人物”,高票当选2004年感动青岛十大人物之一。继谢振华之后,王安正、李梅、郑强等9人实施了捐献。副省长王军民对青岛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任鹏成为全国第3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的亲切接见。再动员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配型成功捐献率达到100%,在全国造血干细胞管理干部培训班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我会“推进造血干细胞工作,弘扬城市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政系统工作成果优秀奖。
捐献遗体、器官等工作全面启动。我会在广泛开展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宣传服务工作基础上,与市民政局、天苑民益事业开发中心联合建成了全省第一个“青岛市志愿捐献遗体者奉献林”,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青岛市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为首批8名遗体捐献者举行了标志石安放仪式;建立了“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网上纪念馆”。与卫生局联合验收了遗体接收站、组织库。目前全市已有523人进行登记,53人实现捐献。我市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居全国前列,省内领先。
(五)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品牌。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至2005年底,登记注册人数已达40295人。无偿献血、初级救护等一批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初步形成,与体育、卫生等部门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青岛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群众登山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任务。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市传染病院等服务基地28处,全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已达38处。四方区红十字会先后在长途汽车站、四方阳光老年公寓、海伦路老年护理院建立了服务基地;青岛理工大学红十字志愿服务团与老年护理院建立了结对帮扶,促进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特色,如市立医院国际门诊驻青韩国友人志愿服务项目,海慈医院“慈爱相伴护送导医”、妇儿中心“孤独儿训练陪护”、市传染病院李桂美志愿者服务队、青岛理工大学“模拟家庭”项目等形成特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对“模拟家庭”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了报道。我市创建优秀服务基地、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评选星级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被总会肯定,认为是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有效方法。
(六)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我会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把红十字会工作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在全市高校和中、小学中开展“红十字博爱月”、“红十字宣传月”、无偿献血宣传、“三定一包”社会志愿服务、卫生救护知识培训、预防艾滋病讲座、红十字夏令营等活动,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30余所中、小学获“红十字学校”称号,200余名大、中、小学生获红十字好少年称号和红十字奖学金。全市224所学校建立了红十字会组织,4.4万名学生成为红十字青少年。
中小学红十字学校以纪念中国红十字会建会百年、青岛红十字会建会90年为契机,结合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开展人道主义的实践活动。青岛第五十七中学成立了“爱心帮扶基金”,开展了“献爱心、捐款帮扶”活动;青岛十七中师生为救助患急性白血病的高三学生匡立婷捐款5万多元;宁夏路小学举行了红十字纳新大会暨救护比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我市红十字学校——即墨28中与内蒙古一所中学结成帮扶对子,全校师生捐款30余万元,另有50名学生每人捐款400元,与对方学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市南区教体局将6月定为红十字宣传月,在区属小学开展纪念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00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上,我市实验小学红十字工作作大会典型发言,得到了彭珮云会长和总会领导的肯定。
高校突出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等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初级救护、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为旅游黄金周、群众登山大会、万人健步行等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大学生成为我市流动血库的基本保障力量,50余位大学生获无偿献血奖杯和奖章;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队伍,2004年全市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8%,职业技术学院王恺成为山东省第一例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每年一次的弘扬新时代大学生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事迹的大学生红十字精神演讲比赛,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品牌。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志愿者博爱月”,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汇聚到红十字旗帜下,全市登记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3500余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七)社区红十字工作取得实效。2003年,我会与民政局、卫生局、文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的意见》,将红十字工作列入社区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建设评比考核体系,并开展了争创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示范区(市)活动。各区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社区红十字服务网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以基层组织、志愿服务、募捐救助、救护培训为内容的“红十字进社区”活动,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四方区、李沧区红十字会在政府支持下,将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纳入到全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市南区政府将创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工作列入全区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17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给予财政支持,在社区广泛开展以“六个一”为载体的红十字关爱进社区活动。李沧区红十字会抓点带面深入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永清苑社区红十字工作形成了品牌。4月,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来我市调研,对我市开展社区、农村红十字工作,以及志愿服务、艾滋病教育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红十字会简报刊发专题调研报告中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
(八)农村红十字会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即墨市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建立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款3920万元,向全市1600户大病医疗特需家庭发放救助金381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爱心行动”,为43名先心患儿实施康复手术,减免费用78.8万元。胶州市政府下发了加强农村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通知,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机关工委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卫生、教育行业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有力地促进了红十字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胶南市红十字会建立了博爱超市,募集资金10.6万元,积极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平度市红十字会联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募集20多万元开展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活动。在年初的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会上,我市城乡互动推动农村红十字会工作发展的做法在大会交流。中国红十字会农村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彭珮云会长对我市坚持城乡互动,整体推进,促进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做法和即墨市红十字会开展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给予肯定和推广。
(九)拓展工作领域,对外及台港澳地区交流不断增加。作为国际性的团体组织,近年来,青岛市红十字会对外交流方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先后接待了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东亚地区办事处的考察访问,朝鲜、日本九州、美国马霍宁市、韩国大邱市红十字会代表团及澳门、台湾红十字会来青访问考察;与美国马霍宁市、韩国大邱市红十字会签定了友好合作协议,实现互访。先后组团或派员访问了美国旧金山、马霍宁,韩国大邱汉城,日本东京、大阪等市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等。派出高中生参加海峡两岸夏令营和国际青少年夏令营,组织我市基层红十字会人员赴香港红十字会访问学习。成功承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无偿献血研讨会。协助驻青韩国友人发起建立了以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义卖场所---“幸福爱心屋”,并资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小孙雪实施手术治疗。在市立医院国际门诊建立了国际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韩国驻青总领事夫人金金龙等20多名驻青韩国友人报名参加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为就诊的外国友人提供人道主义服务。驻青外国友人和外资企业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支持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臧爱民为总领事夫人金金龙女士颁发了“市红十字会博爱大使”聘书及“红十字勋章奖”,2005年,金金龙又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外国友人。韩国周期间,我会联合团市委、体育局、奥帆委、市外办与韩国大邱红十字会共同举办了奥运志愿服务论坛。青岛市红十字医院和韩国大邱红十字医院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与市对外友协、中国经济新闻社(韩国)共同举办第十届中韩爱心歌友会,为救助贫困心脏病儿童募捐。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和瑞典红十字会资助我市举办了首期“艾滋病同伴教育”培训班,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东亚办事处主任阿里斯泰尔·亨利来我市访问,对我市红十字会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开放式工作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目前公益组织在备灾救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备灾救灾长效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缺位,公益组织的公益救助行为仍然具有偶然性、被动性,没有形成良性运作的救助体系;二是公益组织募捐救助工作程序不明确,社会各界对公益募捐救助行为过程、结果的公开性、透明性有强烈要求;三是有关公益捐赠减、免税款的制度规定尚不完善,影响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企业进行公益捐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红十字会募捐工作广度和救助工作力度。
建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国政府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不仅给公益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倡议公益组织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打造公益品牌。公益品牌的建立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仅仅要看其在公益实践中捐赠款物的多少,更要审视在公益实践中公信力的大小和为公益文化的传播做出的贡献。其次,要提高公信力。目前中国的志愿性捐献还非常不足,这与国内捐献文化、捐赠制度的缺位有关,更与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不够高有关,公益组织作为资源提供者与资源需求者之间的桥梁,要发挥好中介作用,必须提高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才能调动和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赢得资源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的信赖。最后,传播公益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财富涌动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财富的积累、继承和保护,更应该关注财富的伦理与责任。通过良性的公益文化传播,我们应该在人们心灵中注入理性的财富文化观与财富责任观,培养更加高尚的社会人格和道德情操,形成开明、开放的社会财富文化心态,从而进一步增强财富责任意识。四是建立健全支持、资助、保证和监督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文化、教育、新闻媒体、海关、税务、公安、交通、旅游等部门对公益事业的协作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