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议县水利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11-06 06:06:00

导语:评议县水利工作情况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评议县水利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开始以来,水利局党委高度重视,从成立组织入手,将人大评议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首先,成立了水利系统接受人大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000同志担任,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副组长由党委书记000、副局长000、工会主席000等同志担任,局办公室有关人员及所属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其次是制定周密的评议工作计划,明确了评议工作每个阶段的时间要求、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负责人及具体工作承办人。第三,召开了由机关全体人员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接受人大评议工作动员会议。通过成立组织和宣传发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评议工作的目的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大家一致认为,人大评议部门工作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是对水利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为被评议单位的干部职工,一定要正确对待评议工作,以诚恳的态度接受人大的评议。

近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关心支持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积极主动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县人大领导要求,现将2005年以来部门工作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切合实际抓落实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坚持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是及时传达和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县九次党代会召开后,我们及时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会议文件,深刻理解主要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会议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会议精神进一步鼓舞干部职工士气,以“十一五”蓝图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认真抓落实。我们根据县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和“淮安争一流,苏北争上游,全省争进位”的总体要求,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目标,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水利建设“十一五”规划,超前完成了今冬明春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对所有工程规划项目,按照“提速发展”的要求,做到超前开工,超前竣工,超前发挥效益,以确保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得以顺利实施。

为提高干部职工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文明执法,依法办事,我们举办4期法律法规培训班,全文学习了《宪法》、《行政诉讼法》、《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为保证学习效果,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县法制局、市水利局有关领导授课。我局“四五”普法工作受到淮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二、围绕工作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履职能

目标是军令状,履行职能是天职。两年来,我们始终锁定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围绕部门职能积极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

1、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农村水利建设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们县系农业大县,水利建设虽然搞了多年,但抗御大的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提高综合抗灾能力,两年来,我们始终把水利建设摆在各项工作之首,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制定农村水利规划,积极主动争取工程项目,严格抓好工程施工,全力打造水利建设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工程数量、质量、效益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得到省、市水利部门经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两年间,实施了淮涟灌区改造三期工程、涟西灌区改造一、二期工程、圩区治理工程、村庄河塘整治工程、民办公助试点工程以及面上农田水利工程。全县共疏浚大中小沟、干支斗农渠道980多条,其中县乡级沟渠56条;治理圩区16个,加固圩堤60.2公里;改建新建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1870座,累计完成土石方1680万方,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累计向国家、省、市争取水利建设资金2600多万元,有力地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县水利建设的不断加强,有效地改善了排灌条件,提高了抗灾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增加除涝面积3.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9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3.9万亩。

二是涟河风光带工程进展顺利。该项工程是渠北西路风光带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了搞好工程建设,在资金紧缺、工期紧、要求高、难度大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共争取省水利厅投入资金290万元,认真组织工程施工,一期工程已于年初全部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竣工后一期工程,河道河水清澈,沿线遍布绿化景观,休闲亭台、亲水广场、白玉护栏点缀其中,丰富和提升了城市品位,广大市民从中感受了水利工程带给他们的愉悦。

2、抗旱灌溉、防汛排涝工作夺取新胜利。

抗旱灌溉与防汛排涝工作的效果如果,直接关系到“三农”工作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这项工作我们始终抓在手上,每当防汛防旱的关键时期,全系统上下集中精力,全力投入。

抗旱灌溉方面。我县的农业灌溉用水由于处于盐河和淮涟总干的下游,每年水稻栽插用水高峰期,水源都十分紧张。为保证全县水稻及时栽插,我们全系统上下,全力以赴围绕灌溉用水做工作,超常规地做好服务工作。成立4个灌溉供水服务小组。一是水情巡视组,从机关抽调12名同志深入到乡村、农户、沟渠、田间了解水情,掌握水稻栽插进度,为科学调度水源提供依据;二是水情调度组,根据上级分配水量和基层用水情况,制订合理的调度方案;三是水政执法组,严厉打击和查处乱打坝、乱开口、乱取土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及时了解用水情况,处理用水矛盾。4个供水服务小组分别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乡村田头,了解供水情况,处理用水矛盾。另外,我们还热情接待群众水事来电来访,为及时了解全县用水情况,在水稻栽插期间,我们安排两名同志到县长热线值班,受理群众投诉,协助调处群众用水矛盾和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事必办,特事特办,尽力让群众满意;五是做好争取水源工作。6月下旬是用水高峰期,由于水源紧张,省里给我县的用水指标一度下降到110个流量,我县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对此,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帮助协调。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领水利局有关人员到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水源,县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分管人及有关人员24小时在调度闸上做工作,使给我县的供水量由110个流量增加到160—170个流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灌溉用水。

防汛排涝方面。去年和今年的主汛期,全县降雨都比较多,是近几年少遇的现象。尽管降雨时间集中,雨量大,但由于我们工作责任明确,准备工作充分,应急措施到位,把涝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主要做到:

一是及早动手,搞好防汛检查。为增强防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于每年的3月初就组织防汛检查,按照“查细、查全、查实”的要求,对全县骨干河道、重点堤防、水工建筑物等度汛工程进行了拉网式的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全部登记造册,并分别制订了可行性的应急方案和度汛措施,为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防汛责任制。根据各级领导变动情况,及时建议县领导对防汛指挥部成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及时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做到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把责任制落实到每一条河段、每一个圩区和涵闸站。局防汛值班室从5月份起,实行24小时值班,并建立了雨情、汛情通报和通信联络制度,切实做到信息传达畅通,准确及时。

三是出现汛情,全力抢险。在汛期暴雨期间,全体干部职工,整装待发,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那里有险情就奔赴到那里。今年6月30日到7月3日,全县连降暴雨,徐集、南集、黄营等十几个乡镇受灾严重。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领有关人员冒雨到这些乡镇察看雨情,帮助指导抗灾。各灌区以及工程管理所的许多同志日夜坚守在排涝涵闸和重点险工段,适时抢排客水,保护堆堤、农田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组织1085台套临时机泵投入排涝。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今年的抗洪排涝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3、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加强工程管理是提高工程效率、效益的重要保证,是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优良行风的关键举措。近两年,我们把工程管理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大了管理力度,使工程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一是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基本建设程序,对符合招标条件的工程,全部推行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了质量监督体系,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工程建设合格率100%,在全县建设工程整顿验收活动中,受到县政府表扬。

二是加强了工程使用管理。水利工程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只有管理好,才能发挥好的效益。为确保已建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加强对工程设施的管理,及时保养,及时维修,对损坏严重无法运行的设施,及时进行更换。先后对涟中渠首闸、陆庄闸、一调退水闸、徐集闸、陈师闸等40余座急办工程进行了维修。此外,对乡村机电泵站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试点。

三是加强了水政水资源统一管理。我们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水法,从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出发,加强水行政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突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水平,使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两年来开展水执法巡查5次,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5起,调查处理水事纠纷56件,查封违禁开采机井19眼,清除违障建筑物790平方米,还土复堤15处。

4、招商引资、发展个体工商企业任务较好完成。

两年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部门的主要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全系统上下都在为招商引资献计献策。局主要领导多次到苏南、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次工作。局招商小组的同志吃住在招商点,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商工作中。今年以来,已有浙江、镇江、无锡等地20多位老板来涟考察。目前已引进龙盛气体有限公司、新农米厂。县政府下达的05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任务全面完成。06年任务完成70%以上。

5、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基本结束。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对水利招待所、打井队、抽水机站、水建公司、水利器材仓库等5个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制工作。在改制工作中,我们本着对上对下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局成立改革改制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党委成员分工负责。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采取集中宣传和分头宣传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改革改制工作的文件,把道理讲深讲透,把工作做到人、做到家,做到位。对资产评估、改制方案、职工安置等费用结算公布上墙,实行阳光操作。目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

6、农业水费征收、农村帮扶、计划生育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水费征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乡村各级组织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受到了省、市水利部门的表彰。农村帮扶工作实施了科技指导、资金投入,达到既定的目标。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各项指标合格。

7、水利局大院的搬迁工作基本就绪。根据全县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我们局办公大楼需拆迁,对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我们无条件服从,系统上下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快速行动,顺利完成了搬迁任务。同时,积极主动做好院内拆迁户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全部予以搬迁。

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为民谋利办实事

我们把接受人大代表及其委员监督和建议批评,作为加强行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把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我们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委员参与和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的人走访工作和代表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特别是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做到一把手亲自安排,明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任务到人、限期完成。对每一项提案做到认真、负责、尽力、求实,各项内容逐条梳理,涉及到哪个科室,指派哪个科室落实办理,对号入座,组织专人搞调研。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建议,近期内能组织实施的,尽力组织实施。一时无力实施的工程,积极搞规划,上报项目争取资金。对无实质性工程效益的建议,主动向代表做好解释工作。05年以来,共接办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建议20多项,凡属部门职责范围的,全部予以办理,件件有了落实,代表比较满意。

四、建立防腐保廉制度,廉洁自律正党风

为加强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我们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制定了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成员人人订立廉政承诺,局里制订了加强行风建设服务承诺,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做起,每一个同志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恪守承诺。如在公务活动中,大家能坚持秉公办事,不以岗以权谋私,不吃拿卡要,不接受礼品礼金。在工程建设中,一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无一名局领导干部插手工程的承发包,无发现一例工程建设违法违纪事件。

两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缺配严重。我县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多年运行,设备老化失修严重,河道淤积排涝能力差,建筑物缺备多。据统计,工程完好率68%,配套率71%。

二是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前几年,全县农村大部分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改制后的工程并非达到预想的效果,有的地方把改制所收取的资金作为乡镇可用流动资金,挪用到非水利建设方面,使水利“转向”后得不到应需的调养,形成严重恶性循环。有些地方机电泵站管理体制改革后,转交个人使用管理,承包者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不注重机械养护,实行掠夺性经营。有的承包人还任意收取费用,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三是水利建设地方搭配资金到位难。近几年,国家对我县水利建设资金投入较多,有效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地方搭配资金不到位,使工程建设受到一定影响。

四是农业水费征收难度较大。水费是维系一个产业关联众多产业的大事,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近几年,全县水费征收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在征收工作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隐患,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水费收缴工作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增收成本较高;有的农户交费意识差,无理刁难,不肯交费,欠费较多。

五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下属单位富余人员较多,存在人浮于事现象。基层水利站人待遇有待提高,特别是医疗保险问题没有落实,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们将乘这次评议的东风,把这次评议作为推动我们工作的强大动力,同心同德,扎实苦干,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