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10-20 12:02:00

导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把全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拟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体现,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近几年来,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础条件,对于落实上级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现全区人民的共同富裕安康,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多方支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新机制,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产业相对集聚、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农村基础设施各类要素相对集合的要求,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2.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为主体,开展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发挥政府规划、指导职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多主体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

3.坚持典型示范,有序推进。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乡镇、村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类型,有梯次地推进。

4.坚持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勇于探索创新,又不脱离实际。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乡镇和村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走在前面,作出示范;对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乡镇和村要重点扶持、逐步提高,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对基础较差的贫困乡镇和村要加大帮扶力度,为建设新农村创造条件。

(三)总体目标

围绕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塑造新风尚,培养好班子,在全区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使农村生产力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优质小麦、蔬菜、瓜果、畜牧四大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巩固建立高效瓜果、优质苗木、标准化养殖三大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崇召瓜菜基地、马官屯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大官庄蔬菜生产基地、东瓦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将其建成全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文兰市庄蔬菜瓜果市场、世纪家园、富强乳品厂、宝山面粉厂等四个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以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瓜菜种植产业链,以家具加工销售市场为龙头的林木加工产业链,以乳产品为龙头的奶牛养殖产业链,以面粉加工为龙头的优质小麦种植加工产业链;以瘦肉型猪、奶牛、蛋鸡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企业,并着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扶持建立5个规范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户与企业及合作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农村富裕劳动力多渠道有序转移,建立健全信息咨询、求职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一体化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鼓励园区工业企业就地招工。加强与输入地劳务协作,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其转岗就业积极性。

(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厕、改圈、改灶、改院的“三清四改”,实现“五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依托“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及配套设施建设,翻新维修农村道路,搭建东部农村“三横三纵”和南部农村“二横三纵”框架,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规范养殖行为,推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普及农村沼气,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农村配电网,完成农村电网新建设和改造工程,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通讯等信息服务。

(三)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实施“十佳农民标兵”“文明户、文明村”评比活动;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实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活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抓手,创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公民道德、民主法制意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权益。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自律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缩小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确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新增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文明户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区各级党政组织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上,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区委、区政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各乡镇、涉农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区直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整合资源,各尽其能,齐心协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各级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起“区规划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新农村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各乡镇要周密制定实施规划和细则,切实肩负起责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确保重点村建设有新突破。

(三)培植典型,示范引导。区里确定有代表性的8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要提前规划,重点实施,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各有关乡镇和区直部门要对试点村、镇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和干部力量,精心组织实施,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联系试点村的领导和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认真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进展情况,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确保试点村建设取得实效,对全区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广泛动员,营造氛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来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始终让农民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自觉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好经验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考核,奖优罚劣。根据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工作指标,将“三农”工作考核及时转换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并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形成新农村建设考核机制。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办法,强化激励引导,充分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