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工作汇报
时间:2022-07-24 11:55:00
导语:环保执法工作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6月3日,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团来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特别是昨天,盛华仁副委员长不辞劳苦,风尘仆仆,亲赴永济、河津两市实地查看涑水河水情水质和中铝山西分公司的环保工作,这对我市环境保护和各方面工作都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中共运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检查团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市贯彻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环境保护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环境质量状况
运城市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河相望。2000年撤地设市,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总人口498.5万,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英贤辈出,文化灿烂。“十五”期间,我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2005年达到470.8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如下:
一是结构性污染严重。我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的矿产有36种,其中铜、铝、镁、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等贮量丰富,由此形成的冶金、化工、炼焦、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80%以上。原创:我市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丰富的小麦秸秆资源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造纸企业。以上产业是产生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铁产量339万吨,钢产量238.2万吨,钢材产量282.9万吨,电解铝产量20.9万吨,氧化铝产量151.2万吨,金属镁产量15万吨,共产生二氧化硫18173吨,烟尘25600吨,粉尘9285吨,分别占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9.01%、32.06%和19.98%。
焦炭产量892.3万吨,产生煤气876万立方米。虽然进行了大面积的焦炉化产回收和深加工,仍排放二氧化硫25930吨,占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7.13%。
表一2001—2005年全市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单位:万吨
表二2001—2005年全市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万吨
表三2005年全市主要行业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单位:吨
造纸产量15万吨,废水排放量857.6万吨,产生化学耗氧量9413.44吨,氨氮187吨,分别占到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1.25%、18%和9.8%。
二是区域性污染比较严重。由于地理、资源等原因,我市的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河津市、稷山县西社镇、闻喜县东镇等区域工业企业密集,污染相当严重。2004年“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前,我市共有焦化企业99家,生产和在建的焦炉共139座,设计生产能力3236万吨,其中河津市就有59家,设计生产能力2100万吨,占到全市总设计生产能力的65%。经过“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全市焦化企业为51家,生产能力1800万吨,其中河津30家,生产能力1200万吨,占到全市生产能力的67%。加上中铝河津分公司、河津电厂等排污大户,以及数量众多的水泥、耐火材料等重污染企业,河津市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占到运城市排放总量的30%以上,使得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当地环境容量。
三是地表水污染严重。我市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汾河运城段和涑水河污染综合指数分别由2000年的6.51和6.91下降到2005年的1.95和3.72,下降幅度分别是70%和46%。但是两河入黄口的监控断面水质均为劣五类。2005年,汾河化学耗氧量和氨氮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地表水五类标准2.66倍和9.03倍,涑水河化学耗氧量和氨氮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地表水五类标准3.78倍和16.54倍,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表四2001—2005年全市废水外排情况
表五汾河、涑水河污染指数一览表
四是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差。2005年,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11天,位居全省第8位,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三项主要污染物污染综合指数仍为5.14,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
表六运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一览表
五是生态环境脆弱。辖区内的涑水河常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存在干旱洪涝灾害和植被退化隐患;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秸秆焚烧,养殖业的污染,也对农村及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了威胁。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主题,认真贯彻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实现环境质量的稳步好转。
“十五”期末,全市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5.88吨标煤降至3.74吨,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下降25%,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7.8%。汾河运城段、涑水河的污染综合指数比上年分别下降27.76%和15.95%。中心城市环境保护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2%,人均公共绿地4.2平方米。市区大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由2003年的133天,2004年的168天,增加到2005年的211天。生态建设上,建设了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39.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上,湿地保护面积达到69.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43.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6.3%。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我市区域性、结构性污染矛盾比较突出,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一是坚决淘汰、关闭小机焦、小水泥、小炼铁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施。2003年12月,开展了关闭小型改良焦炉的专项行动,集中半个月时间,强行关闭了稷山、新绛、万荣等地的66家改良焦企业,摧毁改良焦炉824座,炸毁烟囱80余根。与此同时,按照国务院《制止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立即停止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焦化行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审批。2004年、2005年,两年全市又淘汰企业120余家。二是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立足于我市地理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果品、蔬菜、肉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新绛县发展无公害蔬菜20万亩,高标准日光温室8万亩,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粟海、忠民、维之王等19个龙头企业,积极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一大批农户进入市场。
(二)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治理。我市始终把工业污染源治理当作环保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2005年,对全市404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下达了限期治理、全面达标的决定,到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在治理中,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如,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上,541电厂、漳泽电厂、关铝集团等通过技术改造,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物制成水泥、墙砖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水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上,稷山县合盛工贸公司、晋南公司等4家造纸企业,利用造纸黑液制取水泥添加剂钠木糖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十分明显,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三)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一是适时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顿造纸企业专项行动”、“清查危险放射源环保专项行动”等8次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推广自动监测技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我们先后对沿黄河、汾河和涑水河的15家化工、造纸、制药等重点水污染企业和河津、稷山等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的8家电力企业,安装了23台自动在线监测仪,与市环保局联网,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使日常监管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到位。三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查严处,绝不姑息迁就。四是组建专门应急机构,及时处置环境突发事件。今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运城市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运政办发〔2006〕29号),成立了应急处理指挥部,组建了环保应急中心,要求对环境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确保环境安全。
(四)积极开展中心城市(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连续6年深入开展控制市区大气污染的“蓝天行动”。积极治理市区的燃煤污染、扬尘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今年9月底前,市区所有锅炉都要达标排放。禁止超标机动车辆在市区行驶。全市12个县市也积极开展县城大气污染整治,永济、河津、稷山、闻喜和垣曲五个县市去年开展了城镇空气质量日报工作,其余七个县今年底也将全部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目前,运城市区和永济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准备试运行,新绛县污水处理厂正在筹措资金安装设备,河津、临猗、闻喜三县市和风陵渡开发区已经或者正在立项筹备。三是建立医疗垃圾应急处理站。配备专用焚烧炉,集中处理市区医院医疗垃圾和特种垃圾。四是严格控制城市噪声污染。建立了9.4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要求城市建筑一律使用商品混凝土,严禁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建筑施工,高中考期间禁止机动车在学校和考场周围鸣放喇叭,给市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环境监管执法中,我市人大常委会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监督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每年都要开展环保执法评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连续11年开展人大环保执法检查“河东环保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环保氛围,使环保工作成为全市的共同行动。
二、“十一五”经济发展趋势与环保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长目标预期为13%,到2010年gdp总值将接近达到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预计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将继续增加,环境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治理规划总体目标是:
(一)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⑴运城市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或超过292天,各县(市)城镇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或超过260天。
水环境质量:
⑵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100%达标。
⑶汾河运城段河津大桥断面和涑水河张留庄断面水质按功能区划达到地表水水质五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
⑷运城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分贝。
生态环境质量:
⑸全市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大于8.5平方米。
⑹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30%。
⑺森林覆盖率达到26.8%以上。
⑻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0%以上。
⑼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度大于50%。
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总量控制与污染防治指标
⑾万元地方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40%,年均下降10%。
⑿运城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5%,各县(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60%,城市(镇)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40%以上。
⒀运城市城市(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6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大于40%。
⒁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处理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大于40%。
⒂焦炉、高炉放散气综合利用率大于90%。
⒃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5%。
⒄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
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55%,剩余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⒆全市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处置。
⒇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大于90%。
(三)生态保护指标
(21)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22)建设生态示范区3~5个。
(23)建设主要生态功能区2个。
(24)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5~7个。
三、“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
“十一五”期间,要科学使用环境容量核算结果,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采取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加大环境监管和污染源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具体措施:
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国家产业政策等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通过“以新带老”、“总量置换”,按排污绩效核定排污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要减污。
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污染物防治从单纯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全过程控制转变,达到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强制淘汰电力、焦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中现有的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
四是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所有排污企业都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做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示制度。
(二)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一是城市水污染防治。依法规划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办法,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0年,运城市区及各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要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禁超量开采地下水。
二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加快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集中供气项目的建设以及城市建成区烟尘控制区和无燃煤区建设。2008年,运城市区开始建设无燃煤区,2010年无燃煤区占建成区比例达到40%以上。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到201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或超过8.5平方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清洁燃料车辆。优化城市布局,对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企业和设施实施搬迁、改造。加快城中村的建设和改造。各县(市)要建立城镇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三是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今明两年,要实施完成运城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2010年,各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城镇要实现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标准化建设。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
四是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禁止机动车在市区内鸣笛,对造成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
(三)搞好农村环境保护
一是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标。建设农村集中排放污水的处理示范工程。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在运城市主要产粮区开展“肥药减量增效工程”试点,推广使用有机肥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与化肥。大力推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推广秸秆气化、秸秆繁育饲料技术,提高秸秆循环利用率。
三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筛选、推广经济适用的污染防治和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四是实施沼气工程。大力推行农村沼气工程,今年,全市新增沼气2万户,达到4.6万户,力争五年内全市50%的适宜农户用上沼气。
五是防止转向农村的工业污染。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工业项目必须同时转移防治污染的技术和设施。利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时机,通过技改、转移、关闭等方式,控制乡镇企业污染。结合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相对集中发展乡村工业。
六是搞好绿化工程。在不占农田、少荫农田的原则下搞好河渠、道路的绿化,实现农田、道路、河渠林网化。绿化荒山荒坡,大力营造生态林和水源涵养林。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划定生态功能区域并加强保护。要把绛县涑水河源头区、夏县太宽河、永济黄河滩等重要水源保护区、涵养区划定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拯救性保护,防止生态进一步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划定禁采区、禁垦区、禁伐区。对水、土地、森林、矿产、生物物种等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完善监管制度。
二是做好全市各县(市、区)创建生态示范区(县)和生态农业县的工作,发展生态农业。
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今后五年内要努力创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彻底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立轻管护的状况,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建设水平。
四是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抓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全市古树、森林保护。加强运城湿地保护,力争使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珍稀动物白天鹅、遗鸥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五是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河流沿岸、城市公园、机关、小区以及主要裸露闲置土地、穿越城区的公路、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增加市区园林绿化面积,发展立体绿化,进一步改变城区绿化落后状况。逐步树立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推广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
(五)确保“两河两湖”水质改善
“十一五”期间,要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我市“两河两湖”(涑水河、汾河、盐湖、伍姓湖)水污染问题。各县(市)政府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加强本区域地表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除完成流域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外,要加强工业污染源的达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重点搞好“两河两湖”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包括污染源治理、河道与排污口规范化、区域截污工程、重要河段的水生态修复、两岸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两湖生态综合整治等内容。到2010年,“两河两湖”治理要取得明显成效。
(六)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全市投资101亿元,规划建设128个重点工程项目。
1、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创:投资40.1亿元,建设项目56个。主要是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气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建设项目。
2、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26.36亿元,建设项目21个。主要是焦化企业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工程、金属镁冶炼废渣废气综合利用工程、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等。
3、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22.2亿元,治理项目19个。主要是焦化企业化产回收及污染源治理工程、冶金铸造企业技术改造及清洁生产工程、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沿涑水河工业企业污水综合治理工程等。
4、河流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投资2.55亿元,项目7个。涑水河临猗段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垣曲县亳清河综合治理项目、夏县白沙河河道整治工程等。
5、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为主线,投资6.1亿元,建设平陆县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芮城县圣天湖湿地保护工程等11个生态保护项目。
6、环境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2.7亿元,建设项目10个。主要是环境监察、监测、信息、科研等方面的建设。
7、其他项目:包括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程、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工程4个项目,共投资1亿元。
各位领导,我们一定要借这次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的东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推动我市的环保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最后,我再次代表运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检查团的各位领导和省陪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 上一篇:中心党支部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 下一篇:街道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