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情报汇报
时间:2022-02-20 04:10:00
导语:县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情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县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十分重视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把这项改革始终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抓手”,作为强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几年的改革成效显著,教师的思想观念、干部的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校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下面,我就我县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分三个方面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坚持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下的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我县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以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用人制度改革工作。并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编办、原省委教育员会的“实施意见”为切入点,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辅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严格编制管理,实行“四定”
2001年6月,我们对全县教职工底数进行摸底统计,一次性清退校雇临时工189人。于2002年底按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02]60号文件规定,编制**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和精简方案,并在省编办批复前,先行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及岗、畈、湾、山县师生比情况,将县政府下达的总编制控制数分解到乡镇和学校,在全县公办中小学实行“定编、定岗、定人、定责”这“四定”管理新模式。为了强化编制管理推动改革开展,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注销了擅自离岗外出的58名教师的编制。针对乡镇中心小学超编,边远和条件差的村级小学严重缺编的状况,为解决这个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症,我们在实施聘任制中,对中心小学实行严格的按编设岗,通过考核、测评,在编制数内聘任教师,落聘教师全部下到缺编的村小任教。几年来,我县共有44名原中心小学教师落聘后被安排到村小任教。这一做法有效推动了全县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工作的开展。
2.制定改革方案,实行“四制”
2002年秋季,我县在全面推行以教职工全员聘任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报经县政府批准,并以政府办文件(金政办[2002]67号)下发至各乡镇和学校。依照这个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按“四制”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各中小学在规定的编制数内,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定各类工作岗位,并按教学、行管、工勤岗位分别制定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考核办法。教职工根据自身情况自荐竞岗,学校按照“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根据个人申请、岗位设置情况和上岗条件,由领导班子和班主任初步提出岗位人选,校长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各岗位聘任人员。对受聘的教职工,学校采取领导考核、学生评议、教师互评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学期、学年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严格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对落聘教师实行安排到其他偏远缺编学校应聘、校内转岗或待岗学习。几年来,我县中小学共有98名教职工落聘,133人转岗,两项累计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4%。
二、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实行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
在全面推行学校教职工全员聘任的同时,为加强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的管理,破除干部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选贤用优的新的干部任用机制,我们制定下发了《**县实行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办法》,聘任范围和对象起初定为直属学校中层干部和城县小学领导班子,2003年,我们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将聘任范围和对象又扩大到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和初中校长。我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划分,于2001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干部一律实行聘任任期制。“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办法”对聘任干部的职数、聘任程序、聘期及考核、续聘与辞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3年来,我们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核,聘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担任学校领导干部,少数管理工作不力的校长、主任被新的干部管理体制所淘汰。另外,我们还在六安五中实行了公开选聘校长的大胆、有益的尝试。2002年夏,随着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进一步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摆上工作议程,我们在认真调研和汲取兄弟县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县19个乡镇教办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考核,撤销了教办,一次性精减乡镇教育管理人员30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教学第一线,开始推行乡镇中心校管理模式。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选贤用优的新的学校干部任用体制。同时,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统一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设置和干部职数,精减了不必要的机构,精干了管理干部队伍,充实了教学力量。
三、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建立市场用人机制,改革教师流动调配方法
彻底改变教育用人制度,严把新教师入口关。2001年以来,我县教育用人坚持实行人才市场择优招聘录用、面向社会公开考试选聘、合同管理的市场用人机制。高中教师由学校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申报,学校组织学科考核评议组通过笔试、面试择优在应届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生中以签订就业协议的方式招聘录用;初中、小学教师由乡镇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及编制余缺情况申报,具体定岗到校。县教育局面向社会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中组织公开选聘考试,依据个人成绩和公布的岗位,按照高考录取的办法,一步录取到学校,同时规定相应的服务期。3年来,我县按照上述方法补充中小学新教师250多名。由于实行编制内按实际需求采取市场用人的机制补充新教师做法,不仅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使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得到及时补充和相对稳定。在县内教师流动调配上,我县一直坚持实行新教师服务期制度和顺向流动调整编制余缺的做法。针对农村教师调往城县学校的人情、关系和方方面面干涉带来的压力,县教育局2002年采取了城县学校考试选调教师的做法。选调考试分笔试、面试,由县教育局从外县聘请专家阅卷、评议,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既保证了调入城县学校的教师质量,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用人制度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人事调配的会议研究,领导决定的陈旧模式,基本杜绝了教育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同时也为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完善教育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
2.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
改革初期,我县少数学校虽然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制,但由于当时县财政困难,乡镇教师职务补贴工资没有兑现,医疗保险没有落实,教师的分配档次也就没有真正拉开,多数学校在报酬方面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改革向纵深发展。2003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上述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改变这一状况,县教育局向县政府提出了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建议。经县政府同意后,于2004年4月份起,城乡所有教职工的30%津贴不再打入个人工资卡,而是由财政局按月直接拨到直属学校及乡镇教育专户;乡镇中心学校对所属初中、小学申报的教职工考核情况及分配方案进行审核后,再将所需金额下拨到学校;各学校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将30%津贴纳入校内结构工资,根据教职工的工作量及考核、考勤、考绩情况,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分配差距每月最多的数百元,最少的也有几十元。由于拉开了分配档次,打破了旧的分配办法,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和激励。
通过对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强化了教职工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学校初步建立起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竞争激励机制,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校出现了教师争当班主任、争当代课、抢着代主课的新气象。校长不再整天被琐事缠身,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抓大事要事,教导主任不再为分课难犯愁,学校各项工作比“内改”前有了明显进步。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争创工作进展顺利、新课程改革得以稳步实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提升等,都与改革教育内部管理制度分不开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县几年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和兄弟县、县相比,特别是与全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将坚持改革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以及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大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更新更好的体制来推动和促进教育的更快更大的发展,为我县及至全市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上一篇:农村八件实事工作汇报
- 下一篇:论企业整体激励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