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7篇
时间:2022-11-06 08:54:25
导语:预备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预备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一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近日来,通过学习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己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小学教师,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现在的本职岗位进行结合才能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课程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要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
其次,要做一名务实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自己的任务落到实处.
然后,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诉求,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党的群众立场是真心为群众着想,而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比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能适应老师的教学进度.在课间和课后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未来就业、职业规划的真实想法.尽量抽出时间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比如一些竞赛、兴心趣小组活动等,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感情.
最后,应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通过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个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历史盛会,将把中国带入真正依法治国的跨越时代。在国庆前,中央“提前曝光”五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足可以看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深入惩治腐败,从治标的打“老兔”“苍蝇”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用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治本的根本转变,以中国式的法治进程向世人宣告,中国这面“法治大旗”将始终飘扬在东方高空,引领中国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顾我们党发展的历史,从党的xx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根本目标任务,依法治国这面大旗始终引领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全面实施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国的法治之路也正在一步步地向前稳步推进,一整套适应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治理体系正在加紧构建。尤其是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废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今天,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担当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论断,一系列关键部署核心举措,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坚信,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在现代化征程上拓展更加广阔的法治天空,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振翅高飞。
依法治国,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依法治国这个根本,把法治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建章立制”,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权为民所用,正确用好权;在深化改革中,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实现科学发展;新一轮深化改革大潮中,更是把目标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对法治的不断深化。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将把依法治国的大旗牢牢地插在中国的大地上,向全世界召示,依法治国是中国发展改革的必然选择。
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也有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社会发展局势日趋复杂的今天,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法治基础,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必须相信,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为新起点,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矗立起依法治国的这面大旗,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更加光明的前景。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三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29日在京召开,因为我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也关注了下五中全会。这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
这到底透露了什么信息?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XX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在我看来,这对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被划出了一道道为官从政的“底线”和“红线”;而对老百姓来说,面对无理不合法的要求,可以硬气地拒绝。对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一定变化,假如他们家里有孩子上中小学,以后他们恐怕要多上一门课:法治课。假如他们做生意办企业,以前遭遇政府或者其他单位无理的要求,今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请拿出法律依据,如果你的要求不合法,对不起,我拒绝接受!假如他们跟人打官司,二审判决就是终审了。假如您不服判决,想要申诉的话,就别上访了,他们得考虑请个律师,让律师代表他们申诉。要是经济压力太大,负担不了律师费,也没关系,他们可以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让政府替他们买单。
之所以有这些变化,因为这届五中全会中指出了七大部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当然,我们必须也要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总而言之,无论有哪些阻力与障碍,还是腐败与贪污,只要坚定地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一切困难都会慢慢解决,我们实现中国梦,也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四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普通司法工作者,我们一方面要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另一方面还要将全会精神宣传好,加强对普通群众的宣传,让群众更加明白、直观的把握全会精神,增强对未来生活与发展的信心,坚决拥护、全力支持中央决策,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本人要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司法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人民司法为人民”这个主题,切实履行司法职责,全力以赴抓好执法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自己办理的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全省政法系统“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确保公正司法作为推进工作发展的第一要务,把主要精力、主要资源都用在执法办案上,不断改进司法作风,努力消除群众诉讼障碍,落实司法便民举措,不断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三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严格要求自己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自身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升自己司法能力和政治业务理论素养,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提升社会公信力;四是把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
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战斗英雄、,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人民的好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群众的贴心人陈国明,一曲《村官颂》唱出他40多年来在偏僻的黄河滩区自强不息,勤劳俭朴,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淡泊名利,肯于吃亏,被誉为“雷锋式好村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不禁让我们为之动容。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今天,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青年党员不是更应该思量一下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吗?
我认为,青年党员要发挥自己年轻有朝气、有干劲的特点,带动周围的年轻干部。一要做到脑中有思想,用良好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这样,我们才能思之有方,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二是要做到心中有对象。心怀服务对象、心系人民群众。竭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不断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积极关注、努力解决群众生活中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将党的关怀带到每名群众身边。三是要做到脚下有本岗。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创出业绩,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我们青年党员更应做好表率。要立足实际,发挥专长,埋头苦干,不讲条件,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力争成为业务上的骨干、专才。四是要做到肩上有重担。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党员我们只能算是基本合格。要做先进的表率,就要能挑重担。
在重担面前,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有行动,只要事业需要,我们就能不畏艰难,不讲条件,勇往直前心得体会。五是要做到手中有开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新,党的事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党的事业的创新,源于我们每个党员的创新。我们要通过双手汲取前辈们创造的成果,立足实际,拨开陈旧,依据规律,研究问题,寻找突破。六是要做到背后有形象。我们要在青年群体中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党的事业,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地做事、坦坦荡荡地做人。我们青年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在我们身后留下最美好的形象。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五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中央委员会通常要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即“一中全会”到“七中全会”。
深化“三中全会”部署
“一中全会”一般紧接着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召开,聚焦“人事”,讨论、选举党的领导;“二中全会”一般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主题也以“人事”为主,讨论新一届国家机构的人事安排;“三中全会”则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五中全会”,一般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4天,会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xx个月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今年10月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多以“党建”为主题
特别是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五中全会”还常聚焦“党建”。十二届五中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十四届五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均以党建为主题。
20个月前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入党材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8个月前的“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个月后召开的“五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预备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六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反腐不避政治局常委,这种超常规、超期待的大动作,表明执政党在对待党纪国法与至高特权的关系上,选择站在了维护法治的坚定立场,蕴含着执政党执行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绝对性,体现出中共执政决意走上法治轨道的强大决心;而在中央委员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xx年7月29日,世界再次为中国“震撼”。这一天,中共中央决定对xx立案审查,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大老虎”终于浮出水面;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两件大事,其实都关乎同一个话题,那便是法治。
反腐不避政治局常委,这种超常规、超期待的大动作,表明执政党在对待党纪国法与至高特权的关系上,选择站在了维护法治的坚定立场,蕴含着执政党执行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绝对性,体现出中共执政决意走上法治轨道的强大决心;而在中央委员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它更加表明执政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意义。
不过,在赞赏这种超常规动作的同时,亦应看到,中国现行法律从未规定可以对任何层级的高级领导人法外开恩。仅从法律来看,这至少没有超越法律的常规,这种超常规指向政治惯性和普遍的社会观念。
中国具有数千年的人治传统,求索法治的道路崎岖曲折。十八大以来,从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新法治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与部署清晰可见。更为可信的是,这种矢志法治的决心在很多领域开始得到践行,诸如反腐“有案必查”对法治原则的兑现,废除劳教对于法治精神的捍卫,司法改革对于法治理念的汲取等等,都预示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站在了新的时代起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渝信念,源于对法治求根治本优良本质的认同,源于对时代中国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省察,也源于对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的把握。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并不是最优的统治方案,但却是现实世界中所能找到的“最不坏”的方案,因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和“少数人之治”。无论是破解改革中的阻力与障碍,还是摆脱既得利益的束缚与干扰,无论是走出绝对权力的****定律,还是步入权利神圣的时代殿堂,都需要法治在更纵深的层面落地生根。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各种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逐渐显现,权力的失范与社会治理的失效不断挑战社会公平,与各种“治标”的方式相比,只有法治才是求根治本的良方。选择法治,坚定地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国梦的实现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核心议题,必将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蓝图,寄托着华夏儿女百余年来追求现代化的绵绵厚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形式法治的构建更加完备。立足于这种现实基础,中国法治建设正处于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型阶段。
这种转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于司法机构的独立化运作。十八大以来,审判独立成为司法改革的重点关键词,xx和最高法均多次提到“要确保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xx年2月,xx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就提出“要确保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其后,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等多个场合,最高法院院长也多次谈及“审判独立”。而审判独立的提法更加密集,最高法院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提到司法改革时几乎都会提及审判独立。有专家分析审判独立将是司法改革方向,还有人解读为中国正在走向司法独立。
欲让法治真正成为党的执政方式,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成为全民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心理、习惯与传统,还会呈现出诸多文化层面的阻力。由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更加呼吁顶层设计,更加要求系统配套,更加强调知行合一。
法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刚开始的构建需要所有侧重。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选取不同的方向作为法治着力点,进而分化出不同的推行实质法治的进路。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司法中心主义”进路,强调法院对法治的捍卫、发展功能;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主要采取“立法中心主义”进路,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与规则效力,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构成法治大厦的“拱门石”。中国的法治走的也是一条“立法中心主义”的道路,将“有法可依”作为法治系统的首要前提,通过在经济、行政、社会领域急速立法,最终确立起治国理政的规则框架。
但是,在目睹立法如潮的同时,普通民众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甚至怀疑“法”的存在。法律为什么实施不下去??制定出来的法律为何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仰?中国法律实施过程中究竟遭遇哪些瓶颈?念兹于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得不面对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困境:法律体系背景下的实施难题,并由形式法治转入实质法治建设阶段。
基于中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推行实质法治依赖司法的崛起,同时也依赖在行政执法的归位,司法与行政执法共同构成一种“执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以推动良法得到良好的实施,重塑法治的权威与公信。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执政党的治国理政“总盘子”里,为何对行政体制改革持续倾注心力,为何将司法体制改革置于突出地位予以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当中,特别强调了两方面的法治改革,一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司法体制改革,两者共同指向法律的实施系统。
xx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而只有从司法和行政执法领域打通法律运送正义的两条“大动脉”,才能为整个法治肌体输送新鲜血液,维系政体和国家、社会肌体的健康。
所以,保障严格执法,克服非平等执法、钓鱼执法、寻租性执法、非文明执法、限制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疲软式执法、非法性执法、滞后性执法等行为,彻底纠正行政执法不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与公正,让每个人在司法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中之重。如此,我们才能从法律大国转型为法治强国。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十八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七
尊敬的党支部:
您好!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金秋十月,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迎来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执政能力熔铸法治国家之魂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现代化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只有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和方式,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寻求制度化解决之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治理必须通过法制化才能定型精细化,增强执行力和运行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认为,党的政策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后,通过立法程序将其上升为法律,用宪法法律加以确认、完善和定型。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提升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要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强调法治思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强调宪法的教育与普及,形成社会共识与凝聚力;强调宪法确立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实现社会正义。”
建设法治政府夯实法治国家之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统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两翼”。
“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是重点。”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指出。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
当前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我国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这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围绕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等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评估,以便与自查和督查情况进行对表分析。
在第一方执行、第二方监督之外,引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如同一面镜子,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推动政策实实在在地得到落实。
创新第三方监督,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要完善来自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指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 上一篇: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 下一篇:研究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