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五年规划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08 10:44:00
导语:文广局五年规划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五年来,我局在县委、政府及上级文广、体育部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我县“十五”计划和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农业稳县、工业立县、贸易活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战略,不断开创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工作的新局面。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重规划、强措施、谋实效,圆满完成目标考核任务
每年年初,县委、政府与宣传文化部门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涉及的指标主要有“2131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景点门票收入、“上星”节目及“村村通”工程等。年,文化景点累计完成门票收入30万元,“2131”工程累计完成放映877场次,超额完成122场次,上送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专题5条(集),省电视台播出新闻、专题111条(集),超额完成61条(集);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10座;年,文化景点累计完成门票收入40.1561万元,超额完成5.1561万元,“2131”工程累计完成放映1020场次,超额完成120场次,上送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播出新闻、专题127条(集),超额完成67条(集),完成了局下属各部门的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乡乡通”工程3座,由于国家对“村村通”工程政策的调整,年“村村通”工程调到年完成;年,文化景点累计完成门票收入45.13万元,“2131”工程累计完成放映1034场次,超额完成134场次,上送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播出新闻、专题94条(集),超额完成17条(集);完成“村村通”工程86座,超额完成56座;协助省广电局技术中心完成明光乡41座“村村通”示范工作。三年来,先后完成了总投资700多万元的文化广场体育场东、西看台和投资约202万元的大型彩色音乐程控喷泉建设工程,完成了投资20万元的中和乡文化站、投资60万元的乡文化站、投资45万元的清水乡文化站和投资200万元的滇滩恒益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启动了乡文化站建设工程。
(二)、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年,按照省、市、县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企事分开,原文化体育局和广播电视局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文化艺术团的改革。文化艺术团原有职工32人,按云人〔〕23号文件精神,将工龄满25周年的舞蹈演员、武功演员和演奏员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10名职工已办理退休手续。该团将用五年过渡期逐步转制为公司制文化企业,过渡期内按实有人数22人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五年里将分别按100%、95%、85%、75%、65%递减,直至完全与财政脱钩,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人员按国企改革政策转换身份。从开展体制改革后,艺术团已发展成为既能适应市场演出又能适应公益演出的充满活力的文艺团队,市场演出累计达100余场次,收入12万多元,职工中出现了“抢角色”的喜人现象,主要演员的月收入已突破2500元。
2、公益型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县文化馆、国殇墓园、电视台等9个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在以往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重新核定编制和定岗定责,实行竞争上岗,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单位界限,取消过渡岗,按编定员,按岗聘人,实行岗位和目标考核统一的分配机制,年进行了考核和续聘。被聘人员工资中的固定部分作为基本生活保障发放,工资中活的部分按月考核,实行再分配,变“养人的钱”为“干事的钱”。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了人员结构,提高了人员素质。在公益型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有2人落聘,落聘人员暂由原单位管理,并安排临时工作。
3、顺利完成有线电视台的整合工作。按照省政府做强做大网络产业的要求,有线电视台的改革按照与省网络公司整合的时间、步骤来开展。年4月,有线电视台与省网络公司进行有效整合,挂牌成立了云南广播电视网络传输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支公司,有线电视网传输中央电视台1—12套节目、教育台节目、各省台节目和一套县自办节目共35套节目。
4、抓好广播电视与文化体育的整合。为实现优势互补、壮大实力,根据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年四月,原文化体育局和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新组建的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人员机构编制三定方案》,同时,为使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局党委制定了《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工作制度》,该制度分为党委工作职责、行政工作职责、党委会议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党委书记工作职责等22项。通过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自觉性,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改革,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全员聘任制,创新了用人机制,完善了分配制度,理顺了管理体制,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各单位工作面貌明显改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发挥“喉舌”功能做大做强广播电视工作
1、加大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造福边疆各族人民
在发展边境广播电视事业中,我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找方法、寻路子,筹措资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村村通”建设指标、“西新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我县广播电视事业,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率:(1)、巩固和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由于我县多以山区为主,地形地貌复杂,发展广播电视事业难度较大,不可能建一座站就覆盖一大片,为此,我们始终把提高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山村)广播电视的覆盖作为事业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大力推广“小片网点”建设,做到电通就有广播电视通,切实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三年来共完成“村村通”工程137座,安装入网电视用户5500余户,从而,使我县的电视覆盖率出现滑坡的情况下,提高了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局还加大“村村通”工程的维护,坚持建管并重,建好一座管好一座,每年都从有限的事业经费和创收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村村通”工程的维护,从而确保全县三百多座“村村通”工程的时时通。年共投资4万余元,完成了新华、、五合、芒棒四个乡镇的维护工程,并将四乡镇“村村通”工程实行光纤联网,安装入网户1000余户。为扩大自办节目的覆盖,年10月,我局在大六冲投资25万元建设了一部1000W电视发射机,转播电视台自办节目,覆盖90%的人口。(2)、加快调频广播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局在加大电视建设投入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广播事业的建设,并把调频广播建设做为今后全县广播事业发展的方向,先后投资20多万元在县城广播电视中心和大六冲高山差转台建成300W调频广播,收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调频立体声节目和本县自办节目,解决了全县近35万人收听广播的迫切需求。年,完成了投资73万元的猴桥边境广播电视站及300W调频广播(属西新工程)建设,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覆盖人口达2.5万人。同时,积极做好“乡乡通”工程,—年,在县除镇、乡以外的16个乡镇安装架设了“乡乡通”工程,使近42万人能够收听到人民广播电视台节目。(3)、巩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提升网络传输质量,增加网络的覆盖率。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的不断拓展,我局原有网络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此,我局年投资200多万元对、两乡(镇)的微波传输网进行了光缆升级改造;年对界头大园子小康文明示范村及固东原供销社经营后并入我局的有线网络进行了改造,理顺了广播电视网络管理权限,提高节目的了传输质量;年4月,县有线电视台整活成立云南广电网络支公司后,首先进行“摸清家底”的工作,组织了清查小组,逐一入户清查登记,做到普查一户,维护好一户。二是针对农村网络大多为与电信合作,收视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于收取费用等问题,主动与有关乡镇、部门协商,对非公司产权的网络进行并购,并加以改造。目前,正在进行中和、荷花、猴桥三乡镇网络改造。
2、坚持正确导向,围绕工作大局,搞好宣传舆论工作
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服从服务于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在宣传中突出主题,把握主线,唱响主调,掌握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一是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购置了较高档次的采编播设备,并对广播电台栏目进行了形象包装、栏目设备、呼号、片头、片尾的改版,为提高节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节目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三是加强队伍培训,提高新闻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天天新闻,栏目板块化,节目整点化、精品化。“上送上星”节目不断增多,三年来,我局共上送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电视台播出新闻1009条,其中,上送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49条,播出《寂静的火山》、《侨乡》、《滇西抗战》、《民间工艺》等11个专题;省电视台播出新闻172条、专题105个;电视台播出新闻640条,成为五县区中上送节目最多、获奖作品最多的一家。同时积极实施县委、政府提出的将建成“文化强县、旅游大县”的战略目标,制作了《火山奇观》、《热海神韵》、《侨乡》、《风情文化》、《旅游指南》、《中国生态SPA康乐园》6部外宣VCD光碟;制作了《旅游》、《、大牛场、玛玉窝温泉简介》、《樱花谷》等专题;出版发行了抗战纪录片《难忘国殇》;制作了以民间二战文物收藏家段生馗为题材的纪实专题片《收藏战争的人》;以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枚戒指引出的一段真实故事为主线的专题片《戒指情缘》;一部以美国老兵尤金·兰斯与中国小孩子的一段友谊为题材的纪实专题片《美国老兵寻找中国小孩子》;以美国老兵丹徒步行走史迪威公路为题材的一部纪实专题片《行走史迪威公路的二战老兵》等。由电视台制作上送的《做纸撑的老汉》、《上刀山、下火海》、《大救驾》、《翡翠》等节目曾在中国黄河电视台播出并传到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得到了较高评价。同时,为中央台、凤凰卫视以及部分省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扩大了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强化安全播出意识,加大广播电视执法力度,保证广电事业稳步发展。
按照中央“把反动的、有害的声音压下去,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指示精神,时刻警惕邪教组织及其它敌对势力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干扰。从近年来发生的“”邪教组织破坏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案件来看,他们的破坏活动涉及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情况极为复杂,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大,手段恶劣等特点。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安全播出工作,成立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两局合并后,再次调整充实了安播领导小组成员,以确保了我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副司长于保安一行到调研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反渗透工作。于副司长一行高度肯定了我县的反渗透工作,并要求我县继续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一步提高节目转播质量,多管齐下抓好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反渗透工作。为此,我局在加强事业建设的同时,在前端机房配备了监视器,并在全县各个乡(镇)、社区聘请有线电视义务观察员,保证当外网受到非法插播时能及时反映,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将从年开始的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抓好,今年继续联合公安、安全、610、工商等部门对经营销售地面卫星接受设施的经营户进行清理整顿。到目前为止,共清查销售经营户25户,处罚没有经营许可证的销售经营户6户;原价购回地面卫星接收设施389套,没收数字接收机88台,高频头90只,接收天线78面;拆除有线电视覆盖范围内的地面卫星接收设施708户,办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安装许可证11000余户。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及时排除了隐患,没有发生一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奠定了基础。
(四)、充分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安排,在全县启动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制定了《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方案》,认真开展了普查工作。通过对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保护名录,为今后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奠定了基础。
我局除了开展好文化阵地服务之外,在每年的各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如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每年的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活动,组织了第二届民族民间文艺调演和第一、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等等。年,组织我县农民画作品参加舟山市全国民间绘画邀请展,我县傈僳族麻永春的作品《欢度新春》获金奖;组织固东刘家寨皮影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大赛,获大赛综合铜奖,属西南三省唯一一家参赛队,是迄今为止文艺节目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年,参加在陕西户县举办的全国民间绘画展,我局选送的农民画作品《闹花灯》和《傣龙佛塔》获优秀奖;选送作品参加“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一幅作品获金奖;参加“中国农民画优秀画家提名展”,两名画家获提名奖。年,代表赴京参加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夕阳秀—第二届华夏中老年艺术大赛”,参赛节目舞蹈《马背驮来的新娘》在大赛中倍受青睐,荣获“牡丹花金奖”;代表市参加了云南省滇剧花灯艺术活动周,参演节目花灯歌舞《小伙嫁到来》获表演二等奖;为庆祝中缅建交55周年,赴缅甸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农民画和风光摄影展”,此次展览,属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农民画、摄影展览活动,为促进和缅甸的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三年来,共组织各种演出240余场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不断加强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英国领事馆、滇西军都督府及叠园集刻、李根源旧居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使我县的省级文保单位增至9个;经我局申报,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重点文保单位8个;图书馆、艾思奇故居将于今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极桥、药王宫、得胜碉、护珠寺、一九八师攻克阵亡将士纪念塔、镇夷关桥及古驿道等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局所属各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外,各文物景点还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联姻。为迎接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重修了“盟军碑”,确保中缅印战区滇西战役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改造了艾思奇故居和李根源旧居的展版、展线,充实了图片及实物资料,改善了灯光设施;在省文物主管部门支持下,投资10万元对文庙进行了抢救修复;投资近120万元对国殇墓园实施了改展、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了国殇墓园的旅游文化内涵;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艾思奇铜像的建设工程;征集到文物和文物资料200多件(份);派员到大理参加省考古所组织的太和城、阳苴咪城的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市局对保腾高速公路、驼峰机场等重点工程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为下一步的高速路建设提供了文物资料;配合云南省考古所、美国古生物学家深入固东镇江东山进行了古人类生物化石的调查,从出土的大熊猫头骨来看,是迄今为止在云南发现的唯一尚未石化的熊猫骨骸,专家估计很可能是“云南最后一只大熊猫”。
自“三馆”建成投用后,文化广场已成为我县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理想去处。三年来,除文化广场外,各文化景点共接待游客44.81万人次(年14.41万人次,年14.54万人次,年15.86万人次)。
(六)、努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依法管理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稽查力度,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网吧”监督,聘请了义务监督员,开通了两部举报电话(0875—9257880、12318),加强乡镇网络市场管理,发展了45名兼职稽查队员。三年来,共出动车辆744车次,出动人员2359人次,检查经营户800余户次,接待和处理群众举报50多起,收缴非法出版物3293盒(册),培训经营户10余期,接待外来演出66场次。文化市场累计立案59起,罚款13万多元,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电脑体育彩票效益初见成效,三年来,全县8个销售点的销售额达1083万元(年243万元,年400万元,年440万元)。
(七)、图书发行和图书馆工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图书馆认真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三年来,共接待读者8.89万人次(年1.73万人次,年3.75万人次,年3.41万人次)。县图书馆利用新馆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阵地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共接受张之龙先生捐资20万元,充实了张之龙文库。在争创“国家县级二级馆”工作中,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二级图书馆”的称号,这是市县级第一家获得“国家二级图书馆”称号的单位;引进技术和资金,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享工程,一直未能开放的电子阅览室也同时向社会开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享工程基层点属全省17个县级基层点之一,也是全市唯一的一个县级基层点。图书馆坚持开展图书馆业务、文物保护和旅游接待工作三不误,充分发挥“侨梁”作用。继中国侨联将图书馆命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又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邹盛椿建华图书馆在中和文化中心开馆后,从年起4年内,每年由美国加州圣峪中华文化协会建华社提供1000美元的经费支持。新华书店全体职工本着“服务人民、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行业标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全国文明行业示范点”的形象,继续抓住重点图书的发行征订工作,密切书店与学校的联系,配合教育部门完成了部分中小学教材免费供应工作,教材免费金额达142万多元,同时,扩大了一般图书的销售,并开展多种经营。三年来,实现总销售额3750.9万元(年1500万元,年1350万元,年900.9万元),实现利润126万元。
(八)、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三年来,电影公司积极想办法,盘活固定资产,开展多种经营,解决了职工生计,稳定了职工队伍。努力配合主管局实施“2131”工程,在省电影公司不能正常供片的情况下,主动联系片源,开展放映活动,三年来,累计放映600余场次,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一方面也为自身的生存拓宽了道路。
(九)、体育工作
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竞训工作、群体工作和老年体育工作。常年坚持少儿体育人才的选拔和训练,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如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敬老杯”运动会,组织参加了第一届“市运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承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第一、二赛站的比赛,采用冠名权和企业赞助的方式在我县举办全国性的赛事,并取得一定成效。向市少体校输送了8名运动苗子、向省体校输送了2名运动苗子,原来输送的运动员杨安跃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取得两枚金牌,陈自本在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取得1金1铜。同时,我县被评为云南省小康体育特色县,在全省17个县中成绩突出;镇山源社区被评为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等等。安装了5条全民健身路径,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锻炼条件。三年来,共组织各种运动会和比赛60余场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文化强县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两年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工作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明显成效。首次召开了大规模的全县文化工作会议,解决了425万元的工程欠款,相继吸引了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中小型图书馆理论研讨会和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等高规格的会议和比赛到我县举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文化、广电、体育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人员“进出口”不畅,文化系统“人员众多,人才奇缺”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文化研究、文艺创新、编辑记者、文化市场营销、文化产品包装等人才更是匮乏,严重影响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文化、广电、体育工作职能增加,经费投入不足,电视台采编播设备老化,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建设、文化大院建设欠账大,乡镇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突出。四是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文化资源丰富,许多在内地已消失但在仍保存的传统汉文化,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五是重点建设项目融资困难。“十五”期间计划实施的体育馆建设工程、文庙和绮罗文昌宫的修复工程等,尽管已经启动,但由于资金的制约,一直未能实施完成。
三、“十一五”发展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
以文化强县建设为核心,全方位提高公民素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当代的成为既能继承优秀传统,又有新的超越的文明之邦,从而改善投资和旅游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振雄风。在文化强县建设过程中,到以城市为中心,辐射于全县乡村。
(一)、发展目标、重点
1、文化艺术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全面开展馆办文化活动;完成多功能厅的设备配置;在完成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争取出版《农民画册》;积极引导和管理业余文艺团体,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文艺的扶持和辅导。
2、图书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图书的“五防”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科学管理;完成县图书馆改造及安装相关防盗设施;完成图书馆景山园功能服务区建设;加强县、乡图书馆网建设。
3、文博工作: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加强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做好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陈列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工作,争取博物馆早日开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强绮罗文昌宫、西山坝古城遗址等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维修和开发力度,恢复文庙的“江汉秋阳、玉振金声、腾蛟起凤”坊等,对大成殿、启圣宫、明伦堂、训导廨等进行修缮,使之早日成为文化旅游景点;完成国殇墓园、李根源旧居、艾思奇故居的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繁荣规范文化市场,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促进文化市场法制化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加大管理投入,改善执法条件,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
5、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积极实施“2131工程”,实现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加快推进电影公司体制改革步伐,使电影企业民营化。
6、乡镇文化站建设:我县的乡镇文化站均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目前设施已老化,设备简陋,极不适应乡镇文化发展的要求,抓住我省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难得机遇,按照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分三批完成猴桥镇等15个乡镇文化站的改扩建工程,以适应新时期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7、体育工作: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修建3000座的室内体育馆1座,建风雨球场1个,建设网球场两块,指导各部门兴建10块以上篮球场,指导一中、八中建成标准田径场1块,新建全民健身乐园或路径5个,围绕年市运会所设项目搞好所需场馆场地的建设,使人均体育用地达到0.5平方米。积极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少体校训练竞赛工作,力争在省运会以上比赛有籍运动员夺牌,市运会成绩名列前茅,取得与我县综合实力相一致的成绩;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基点,认真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积极开创群体工作新局面。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每年利用节假日开展不同项目的县级比赛6次以上,直接参与人数在3000人以上,吸引参与人数10万人次以上。达到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县可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40%以上,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总人口的0.3‰,建成社区、乡镇体育指导站(点)18个。搞好体育旅游业的同时,大量吸引和申办各类国际国内的体育赛事在举办,宣传推介我县的体育健康旅游和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结合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把火山公园建成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在玛玉窝建成一个天然温泉游泳馆,使之成为高原游泳训练基地,吸引省内外的运动员到腾集训;把叠水河至魁阁段建设集自行车越野、定向运动、科考、登山、探险、攀岩、野外生存、溯溪等运动于一体的高黎贡山探险基地;在荷花和界头设立射努、武术、陀螺三个民族体育训练基地,推动民族体育发展,同时吸引游客驻足、参观。吸引承办省级赛事1—2次,国家级赛事1—2次,国际级赛事1次。
8、广播电视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搞好全县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创办一批电视精品栏目,加大外宣力度,并提高产业意识,把制作出的优秀作品投入市场运作,以弥补日常经费的不足;增加自办节目播出时间,减少重播,把节目办活,自办节目在开路台完整播出,让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的群众也能看到自办节目;强化安播工作,防止分子及其它敌对势力对电视信号的干扰;优化广播节目,建成广播电视数字化播出系统和节目存储系统,确定统一的存储格式和检索方式,初步形成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库和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成立新闻信息台和交通文艺台。事业建设方面,实现广播电视县、乡、村光纤联网,充分利用“富民兴边”的优惠政策,科学、合理的规划乡、村光纤联网;依托新技术,将县城及部份乡镇的单向网升级为具有多功能性质的双向网,并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对原有的网络进行改造,以适应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展;强化广播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广播覆盖率,在滇滩、自治两个省级口岸各建100—300W的调频站一座;巩固原有的“村村通”,经过今年全县“边远山区农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的调查,我县“村村通”覆盖率已严重下滑,我们将充分利用好中央、省、市下达的专项维护资金,恢复因各种原因形成返盲的“村村通”,确保“村村通”的“时时通”,建设20户以上“村村通”706座,使我县“村村通”覆盖率上升两个百分点;完成18个乡镇调频自办节目“乡乡通”,加强覆盖上的硬件建设,利用同步广播先进技术,在18个乡镇建设“乡乡通”,解决农民收听自办节目难的问题。
(二)、保障措施
1、以人为本,积极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工程
2、拓宽融资渠道,投资文化产业
3、依法加强管理,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交流力度,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5、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 上一篇:商业广场拆迁安置方案
- 下一篇:明确社区治理职责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