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副书记及县长在县人代大会作的报告
时间:2022-05-27 09:35:00
导语:县委副书记及县长在县人代大会作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从今年开始,我们步入了“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五年,也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铸就辉煌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紧扣试验区“三大主题”,以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以“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煤电工业发展为工作重点,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和项目带动为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知难而进,战胜了百年不遇的雪凝、干旱等自然灾害,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3亿元,为2005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年均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年均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年均增长26.9%,三次产业比重为15.3:54:30.7。财政总收入实现12.0999亿元,为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61亿元,为2005年的5.1倍,年均增长38.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亿元,为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26.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亿元,为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829元,为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0元,为2005年的1.67倍,年均增长10.8%,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年粮食总产量达27.28万吨。全面实施“4个30万亩”农业产业化工程,五年来共完成茶叶种植10.32万亩,荣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称号;种植蔬菜145.6万亩,种植特色经果林9.8万亩,种植牧草10.1万亩;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1.88万口。畜牧养殖业平稳发展,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1.97万头(匹)、生猪存栏26.19万头,羊存栏4.6万只,肉类总产量2.91万吨,比“十五”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五年来,完成石漠化治理8.37万亩,植树造林22.0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34.21%提高到现在的40.2%,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扶贫工作成绩显著,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4.34万人下降到年的17.01万人,净减少7.33万人。
(三)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县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煤矿,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8.86亿元,年均增长18.23%;煤炭产量达858万吨,年均增长11.1%;发电量达115.7亿千瓦时;水泥产量达8.8万吨。启动了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40.9亿元,到位资金19.68亿元;近三年来累计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2个,签约资金71.6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9.67亿元,年均增长54%。
(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厦蓉高速织金至段和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境内段及织纳铁路已举行开工仪式。新建公路220条2164.2公里,改造公路7条201公里,新建水运码头15个,通车里程达4712公里。全县24个乡镇通油路,全面实现100%的村通公路,比2005年提高34.6个百分点。新增灌溉面积11.07万亩,解决农村44.13万人和5.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大坪箐水库工程建设;完成吊水岩水库、小湖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金蟾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红旗灌区配套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坪山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投资14.79亿元实施新城区路网建设、旧城区道路改造、城镇供水、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小城镇建设、廉租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2%,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完成电厂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项目;加强了饮用水源吊水岩水库和过狮河的保护力度,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各项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地区目标之内。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城区电网改造,通讯等设施不断改善,通讯质量不断提高。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共投入教育经费14.6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9.67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等教育项目工程,新增校舍面积96556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全县办学条件,“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加大中小学教师的配备及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新增小学教师1558人、初中教师504人、高中教师85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和99.9%;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52%,比2005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99.95%,比2005年提高2.23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50.06%,比2005年提高13.23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初中巩固率为85.05%、升学率为78%,高考文科上线率达98.54%、理科96.63%。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力度,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年来共投入卫生事业经费3.5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0.92亿元,完成了县医院传染病区和门诊综合楼建设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扩建县妇幼保健院800平方米,改扩建25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6万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377个,建设业务用房面积2.26万平方米;完成地氟病防治项目改炉改灶17万户。基层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达到76.13万人,比2005年净增30.8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2.57%,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效果。新建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3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4.59万户农村群众看上了电视;实施88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县城网络数字电视和两个乡镇网络数字电视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入户率不断提高。认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培育扶持文化精品,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乡村旅游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始终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五年来共投入计生工作经费5139.96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3705.2万元。人口计生工作获得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称号,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5‰,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逐渐提高,人口出生率、多孩率有所下降。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0.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率100%,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达到0.85万人、1.83万人、0.97万人、1.66万人、1.83万人。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伤残军人和参保职工的医疗服务工作。加大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目前全县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85人,五年来共发放低保金1552.27万元;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1.71万人,2007年实施以来共发放低保金21722.09万元,保障水平较“十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全面实施农村茅草房、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新建农村敬老院25所,投入危房改造资金21018万元,其中县级投入4720.2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4400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共投入生态家园建设资金3957.14万元,其中县级投入3807.14万元,建设“黔西北民居”10992户,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切实做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洪家渡库区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及时落实洪家渡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较“十五”期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不断加大禁毒投入,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地级文明城市”活动,整脏治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司法管理、政务服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商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事业、监察、旅游、审计、统计、物价、人防、档案、老龄、地方志等各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中央、省、地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民革中央、深圳宝安及社会各界倾情帮扶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纳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凭借地方资源优势,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工业强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资源、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依靠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工作,是搞好政府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依法行政,牢记服务宗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任务和工作措施的落实,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客观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三农”工作任务艰巨,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是城镇化建设步伐相对滞后。五是国有煤矿建设进度缓慢,大煤保大电格局没有真正的形成。主观方面:一是部分干部解放思想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领导发展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工作作风亟待转变。二是加快发展的环境还需大力改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等方面仍需继续改进。此外,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的攻坚期,是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县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明确一个目标(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突出两个优先(优先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民生),把握三个优化(优化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优化勤政廉政环境),着力四个推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努力实现“两提高两上升”(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两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排位两上升)。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到2015年,实现1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年的7.25‰降到2015年的6.5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亿元GDP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基本形成以能源、煤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茶、果、药、畜牧产业化经营为主的特色农业体系以及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县城建设达到县级市标准,重点镇和中心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以五园新村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毕节、水城、六枝、织金四条发展轴的“一心四轴”城镇体系框架;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基本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强力推进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化强基固本意识,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县乡道路改造和乡镇通畅、建制村通达工程建设;建成厦蓉高速织金至段、杭瑞高速毕节至段、织纳铁路,推进毕纳水铁路立项并开工建设,使融入全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实现与省城2小时、与地区及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目标。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连周边各县(市),内连全县各乡镇、村(组)及矿山、旅游景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到2015年,力争实现7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解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1.92亿元、库容1064万立方米的金蟾水库和投资6800万元的红旗水库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进度;规划建成坪山水库、金珠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一批抗旱、防洪排涝减灾工程,加强“五小”工程、提水工程、饮水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现人均半亩口粮田目标,解决农村28.2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继续抓好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以满足全县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四是进一步加强宽带信息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数字电视通乡镇的同时,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不断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继续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紧紧抓住全省、全区推进工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各种有利条件,依托资源优势,以煤炭、电力产业为主导,以钼镍、建材、茶叶、食品药品加工为重点,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振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继续强力推进煤炭和电力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全县煤炭生产量达2400万吨;支持电厂启动建设两台预留机组建设,使全县总装机容量达360万千瓦时;完成新灰场、电煤皮带运输和粉煤灰利用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全力争取煤矸石发电项目立项,力争在提高资源利用率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大力发展煤化工、使煤化工列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并有项目落地。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包括煤电产业、循环经济、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生活,机械设备制造、新兴产业及旅游观光娱乐等八个区块。“十二五”期间投资15亿元,完成产业园区水、电、路、公交、通讯、供气及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按规划引进项目落户园区并产生效益,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三是加快钼业开发步伐,力争到2015年钼业产值达到50亿元,基本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四是继续支持水泥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水泥厂尽快达产产生效益。五是引导资金投入工业化建设,支持扶持一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使民营经济发展有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质量显著提高。
(三)继续强化城镇带动意识,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动新区发展大道建设,尽快形成新区主发展轴,带动县城东部新区、南部新区的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区路网和行政中心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5年,形成覆盖雍熙、王家寨构成的县城主中心,勺窝和乐治两个卫星镇,龙场和阳长两个中心镇,维新、寨乐、老凹坝、张家湾、百兴五个重点镇和14个一般集镇构成的城镇体系框架,县城建成区面积由现在的3.2平方公里发展到15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由现在的8万人发展达到15万人以上,城镇建成区达3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3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每年增长3个以上百分点,2015年力争达到37%。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居住环境、居住质量明显提升。
(四)继续强化结构调整意识,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增加农业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脱贫步伐、发展劳务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茶叶、经果林、牧草、蔬菜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面实施茶叶、经果林、牧草、蔬菜各30万亩,中药材5万亩,马铃薯50万亩。同时,依托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农产品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加快实施高产示范工程,完成亩产值1万元以上、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示范农户1万户,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五)继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依托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环境恢复、生态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到2015年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以上,治理石漠化面积10.5万亩以上,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达45.2%以上。积极推进建设和巩固以乌江屏障为主体的国土生态环境安全体系,积极培育环保生态效能型产业。强力推进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内,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95%以上;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建制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均为50%。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口、资源、生态协调发展。
(六)继续强化民生改善意识,强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到2015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两基”成果,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建成思源实验学校、雍熙六小、七小等7所小学和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县职教中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引资建成一所民营高级中学。积极创建省、地级示范性中小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入学率达84.5%,高中毛入学率达80%以上,普职比达6:4左右,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宽松环境,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继续巩固计生“国优”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婚育观念有较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5‰左右,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升。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体系,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医保达到95%以上;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增收门路”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把实施开发式扶贫作为根本途径,突出抓好“整村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力争到2015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新增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以上。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基本解决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加快村庄整治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五园新村”建设目标,60%以上的行政村接近或基本达到“五园新村”建设目标。
着力加强社会管理,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努力构建和谐。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加强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建成县体育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到2015年实现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七)继续强化全面发展意识,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措施,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总溪河——九洞天风景区和我县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开工建设森林公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山珠”和“五古”(古城、古镇、古寨、古建筑、古驿道)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四星级酒店一家以上,努力提升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全力把我县打造成为毕节地区旅游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力争旅游人次达到280万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旅游服务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城市公用事业、社会服务、餐饮、房地产、连锁经营、文化娱乐、信息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确保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要有明显的提高。
(八)继续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新机制,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生态建设新模式,探索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机遇,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充分用好、用足、用活试验区“超前探索、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的政策,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县在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三、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既是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又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省进一步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力度;东部产业、资本、技术等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我县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大项目来带动,以大思路来统领,以大动作来推进,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0亿元,增长69%以上,力争完成113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实现14.52亿元,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16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亿元,增长154%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拉动战略,确保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按照积极主动谋划一批,千方百计争取一批,全力以赴建设一批,着眼长远储备一批的思路,严格遵循在建项目推竣工,新建项目促进度,预上项目抓开工的原则,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力争实现113亿元。一是大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在建项目的调度、督促、检查,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二是认真编制项目规划。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投资取向,结合“十二五”规划,抓紧谋划和编制一批能够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项目。三是全力抢抓机遇争取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省大力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大赴省进京争取项目的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支持的盘子。四是努力拓宽投资渠道。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把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的良性循环。五是要着眼长远储备项目。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放眼长远,瞄准外部环境、政策导向、产业转移和市场需求,储备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项目不断档、不断线,形成项目建设梯度推进的良好格局,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引领战略,确保在以水利、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全力加快厦蓉高速公路织金至段和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段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全力加快织纳铁路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亿元。力争完成毕纳水铁路预可研设计,争取早日立项建设。该项目设计为I级双线,时速200公里,在县城附近设站,项目建成后,将让直接连线全国高速铁路网。二是大力推进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矿山公路、旅游公路和产业园区道路建设。新建或改建通村公路260公里,完成投资2756万元;建设通村油路164公里,完成投资9840万元;建设六纳路至看守所1.6公里油路,完成投资100万元;建设鬃岭坪山至雍熙闹地5.6公里运煤专线,完成投资1120万元;改建阳长至新房9公里通乡油路,完成投资540万元;建设化作至九洞天9.67公里二、三级混合旅游公路,完成投资1576万元;实施大纳公路扯瓜河至下木空15公里大修工程,完成投资1200万元。规划产业园区道路建设23公里,总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沙包至马路坡二级公路6公里,完成投资9800万元。启动建设电煤运输东南环线。三是大力推进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蟾水库建设,确保大坪箐水库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年6月前完成坪山水库可研和初步设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面完成过狮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红旗灌区工程全面完工;积极配合实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完成移民搬迁3000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增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12平方公里。四是大力推进电力、通讯、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樱孜渡电站年内发电,全面完成投资3亿元的电网改造工程。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确保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覆盖。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确保在新型工业化推进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基本实现沙包马路坡化工区的水、电、路等三通一平工程,基本建成产业园服务中心大楼及部分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为茶业、酒业、特色食品、中药材及矿山机械设备等中小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为外来客商入驻园区提供良好优越的投资条件。尽快启动沙包马路坡化工区的钼镍深加工项目,计划第一期投资10亿元。二是培育壮大煤炭经营市场和煤炭加工企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快在建煤矿建设进度,全力促成拟建煤矿早日开工建设,增大煤炭产能,增加煤炭总量,提高电煤供应量;延长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电经济。三是科学有序推进钼镍、铅锌等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争取投资10亿元的钼镍矿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逐步实现钼镍矿规模开发,助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加大污染防治和减排力度,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正常;加强重点流域和行业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使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工作新突破,为工业强县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确保在改变城乡面貌方面取得新突破。围绕城镇化率增长3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的目标。一是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厦蓉高速连接线、织纳铁路过境县城为契机,加快编制县城发展战略规划,启动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所有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年内完成471个行政村指导性建设规划,完成260个行政村村域总体规划。二是加快县城以道路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区主骨架道路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框架,打造城市亮点工程。启动旧城区进出口道路改造,切实改善城区出入口形象。启动新区城东路网、城西路网等主骨架路网建设。强力推进长5900米,宽43米,总投资4亿元的发展大道建设。加快旮旯河特大桥建设进度,确保两年内建成通车,实现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奋斗和期盼的“一桥飞架居仁,两翼东南扩展”的城市空间布局。三是加快新区行政办公、金融保险、文体广播、体育休闲、电力、电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增强新区的服务功能。启动总投资2.5亿元的新区行政中心主楼、会议中心、科技中心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启动总投资1亿元的四星级宾馆建设,完成投资0.6亿元;分期启动新区体育中心、文昌公园、市民广场、林场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四是着力改善旧城区环境,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县城亮丽工程。实施沿河街道路油化,新建工贸街原畜牧局鱼塘地块地下停车场、地上农贸市场。启动县城背街小巷道路建设。五是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打造新区山水绿城、骏豪·盛世国际、恒达·雍熙御园等精品楼盘,稳步推进旧城拆迁改造,开工建设商品住宅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房地产投资7亿元以上。六是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将龙场、阳长、勺窝、维新、寨乐等乡镇,作为远期3-5万人以上辐射周边乡镇的小城镇进行重点推进。以完善乡镇集镇市政道路、垃圾处理、供水供电设施为重点,全面启动建制镇、一般乡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七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完成土地整治1万亩,新增耕地3000亩,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落实项目用地占补平衡提供建设用地保障。八是深入开展以“整脏治乱”、“满意在”为重要抓手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地级文明城市”活动,逐步实现“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社会和谐”的城市管理目标。
(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调整战略,确保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良种良法的普及力度,扩大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稳步增长。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好“4个30万亩”工程,抓好“一带十园”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确保新增茶叶面积3.2万亩、经果林5万亩、牧草4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4万亩以上,新增造林6万亩。三是积极推进马铃薯脱毒中心及种薯基地、名优有机茶项目、基本农田建设等农业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土地流转效益,为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五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打造以“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品牌。六是切实抓好畜牧业发展,积极发展规模养殖,抓好养牛、养羊、养猪和养禽等项目的实施,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增加牛、羊、猪及禽的存、出栏量,确保全县肉类总产量稳步增长和畜牧业平稳发展。
(六)坚定不移地实施民生改善战略,确保在重大民生问题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年7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实施姑开乡、龙场镇省级集团帮扶项目,全力推进17个村县级集团帮扶项目;全面完成锅圈岩乡中央专项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实施厍东关乡、维新镇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开展“一业为主、多品共生,以短养长、种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好“1户贫困农户转移1人,人均1亩经果林(园),1户掌握1项二、三产业增收致富门路”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工程。积极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二是努力扩大就业。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县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建设覆盖率达100%,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20%以上。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补差施保”。完成全县25个乡镇敬老院内部设施及附属工程,力争所有敬老院全部投入使用,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到70%以上;五保对象生活补助金在年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集中供养对象达到3740元以上,散居五保对象达到2340元以上。完成我县救助站(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县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做好殡葬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体系,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00人。加强市场监管,切实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供应,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四是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完成高中招生10600人,其中普高6700人,中职390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5万人次以上,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6%,初中巩固率达85%;新建雍熙、阳长等十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学前一、三年毛入学率分别达83.19%、48.91%;全面建设四中、思源实验学校、县职教中心,启动五中建设。五是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成维新镇坪子村、姑开乡姑开村村庄整治,全面启动全县479个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基本建成“五园新村”95个,开展维新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新建改造黔西北民居31300户以上。建设户用沼气池4000口。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站、农村商用品零售超市、农家店建设,完成地区下达的综合服务站和农村商用品零售超市建设任务。六是切实抓好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地区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住房300套、限价商品房100套,切实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七是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巩固提高和完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资金使用率稳定在85%以上。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力争新建村卫生室102个,实现村村有村卫生室。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减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八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工程,确保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积极挖掘、打造以“滚山珠”品牌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建成100个农家书屋,完成5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建成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九是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改造1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新建11个村计生室;在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节育手术消化、二女结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难点难面消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巩固“国优”提质提速。
(七)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确保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实现50亿元,力争达到59亿元。一是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以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面向央企招商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洽谈会等经贸平台,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强与民革中央、深圳宝安和山东枣庄的联系,力争在深圳和山东分别举办一次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争取引进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项目到落户。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绿色服务通道等一系列制度;积极主动、一以贯之地为投资者搞好服务;继续加强投资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损害投资环境的单位和个人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作为考核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组织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同时,激活各种生产要素,着力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壮大民营企业,积极鼓励外出发展人士返乡创业,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八)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建设,确保在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促进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坚持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强化监管干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续教育培训,加强对夜间、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监控,确保在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继续推进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电力、地质灾害防治、职业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不断完善打击非法采煤采矿长效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打两头、卡中间”的工作措施,继续保持“重拳出击、以打开路”的司法打击高压态势,实现常态化管理工作目标,使全县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加强依法治税。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坚决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等不缴纳国家财政税收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建设。按照“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视频接访机制,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及时处理信访案件,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矿群关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调处,强化禁毒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公共安全预知、预警、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全县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火灾事故等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全县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电子网络,不断研究和解决社会治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坚决打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种刑事犯罪,实现创建“平安”的目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将以领导干部“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法治型、责任型、廉洁型政府。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为重点,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策制度、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政府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行为。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开展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时,严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综合执法,努力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大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责任追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三,始终坚持勤政为民,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坚决贯彻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推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努力节约行政成本,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进一步强化监察、审计等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切实加强对掌控权力的岗位和人员的监督约束,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第四,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扎实抓好“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工作,强化对干部职工的实绩考核。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减少应酬,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发展、抓落实上,放在为基层和群众搞好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上。要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振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县森林防火紧急视频会议致辞
- 下一篇:两基攻坚工作总结表彰会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