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工作者创先争优发言材料

时间:2022-07-02 08:28:00

导语:法制工作者创先争优发言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制工作者创先争优发言材料

近日来,以在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履行市领导和市委政法委赋予的“教育挽救问题未成年人”的重要使命,我局组织指导新成立的市未成年法制教育中心,正确面对缺经验、缺人员、缺经费、缺保障等种种困难,积极探索破解难题之道,勇于攻坚克难和创新实践,在逆境中成功开创特色法制教育,教育矫治工作卓有成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4月份,我市刑事案件比3月份下降15.6%,同比下降4%;尤其是未成年人涉嫌违法犯罪率3月份同比下降21.9%,4月同比下降6.6%,比3月份下降21.9%),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政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省各市县许多家长纷纷要求把问题孩子送来接受教育,中央、省、市等10多家新闻媒体网络进行了10多次专题采访报道。我们的经验做法如下:

一、用信念燃放激情,使队伍鼓足斗志。中心抓住管教民警这个关键,针对成立初期部分民警工作信心不足、畏难情绪较重等情况,中心科学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强化“践行使命、求实创新、矫治育人、打造和谐,追求卓越”核心理念,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员,只有不称职的教官”,“进来一个,变好一个,成功一个”雄心壮志,凝聚民警士气,激励队伍斗志。教育管教队伍做到“三心三真”,即对学员谈心教育耐心,观察学员思想变化细心,解决学员问题有爱心;帮助学员掏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激励队伍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和爱心转化为学员教育转变的催化剂,自觉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和杂念,广泛形成不做“功亏一篑,贻误人生”之人,愿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的良好风气。

二、用温情融化心结,帮学员找回自尊。为解决问题少年普遍自尊心受损、心结难以解开的心理难题,一是做到“三对待四知道”。要求教官们对学员像父母对待子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像老师对待学生;知道学员基本情况,知道学员主要违法犯罪事实,知道学员社会关系,知道学员文秘杂烩网现实表现,用真情抚慰学员心理伤痛。二是搭设了两座“心桥”。中心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在学员和社会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和“爱心桥”。4月以来,通过省电视台、南国都市报和南海网公开征集20多人爱心志愿者走进中心开展帮扶;1名没有监护人的学员得到爱心人士的亲情认领和安抚;市司法局和市检察院7名女干警、农垦社区4名退休女职工组成“爱心妈妈”帮教组,坚持每月2次到中心进行帮教,帮学员消除心理阴影。三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推行学员称民警为教官、辅导员,减少了抵触情绪,拉近了心灵距离;统一免费配发了服装、被褥等全套生活用具;定期安排家长和监护人与学员吃亲情餐;组织教官为学员缝补衣服;组织医护人员每天定期对学员进行巡诊;教官每晚巡房为学员添衣掖被,不断增进学员亲情感、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用文化孕育心智,教学员学会自强。为培育学员心智,树立自强理念,一是普及文化教育。成立了文化教育组,对学员开展扫盲教育,普及文化科技知识。二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邀请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的8名老师每周1天连续两个月组织学习《弟子规》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学员。三是开展“六个三”活动。通过开展写三封信、唱三首歌(《生命之河》、《感恩一切》)、《跪羊图》、读三本书、写三篇感想、做三件好事、写三本日记六项活动,每个学员都写出了感情真挚的悔过书,有6名学员积极提供线索并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案件15宗。四是创办特色学习教育园地。定期出版《阳光地带》教育报刊,建立集心得体会、电视知识等于一体的学习宣传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五是开展兴趣培养。作家原上草自愿到中心帮教,重点对爱好写作的学员进行引导培养。六是动员全社会提供学习教育保障。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我为挽救未成年人捐一本书”活动共捐书2380册;市教育局免费提供了100套课桌椅和100套校服;市劳教所从有限行政经费中预借了20万元管理教育经费;省综治办林捷主任、市政府刘庆声副市长等领导分别亲自向中心捐款1000元,市司法局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为挽救失足少年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20000多元,积极为学员创造和改善学习教育环境条件。

四、用法理矫正行为,促学员守法自律。为解决学员守法自律意识普遍不强的难题,一是实施一守则两规范教育。让学员熟知中心的各类规范性制度要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二是实施法纪教育。组织学员有重点的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禁毒法》等电视法规知识,强化电视意识。三是开展以案析理现身说教。结合学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开展思想互动交流,组织曾经是失足少年的爱心人士朱先生进行现身说教,使学员在寓教于乐中明辨是非,认错悔过。四是实施心理矫治。与海口经济学院心理学康乔、李丽慧教授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问题少年心理矫治方案,逐个建立个体心理档案,结合问题少年心理特点,每周安排3个课时,连续8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传中、王海玲等老师每周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并与省团委办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挂钩,为问题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省营养家协会共同组织“心理破冰”拓展训练,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重塑自我,全方位矫正不良行为。

五、用劳动锻造良习,让学员成长自立。为激励学员热爱劳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生存能力,一是培育自理能力。按照准电视化的要求安排每周一天的队列训练,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执行意识;从教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个人内务做起,坚持每日做到内务管理四个统一,四个定位,从行为举止上培养学员好的养成。二是组织习艺劳动。从海南艺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制作手链的习艺技术,每周安排学员进行一定时间的习艺劳动,让他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用劳动创造价值意识,摒弃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恶习,塑造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培育生存技能。海南花仙子美容学校爱心人士孙女士,专门指派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容美发师,到中心向学员免费传授美容美发技术,并承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省企业家协会也派人到中心为学员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努力让学员各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六、用感恩净化心灵,引学员归入正途。利用“母亲节”契机,精心策划了“为母亲擦一把汗、送一杯水、洗一次脚、扇一阵凉、交一次心、献一句话、鞠一个躬”等专题系列感恩活动,集中组织学员热诚实在的为亲人进行一次感恩,令参加活动的所有母亲、爱心妈妈、志愿人士、媒体记文秘杂烩网者等无不动容,感慨万千。好几位学员妈妈含着热泪禁不住拉着教官们的手说“我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从没有为我做过这些,太感谢你们了,我的孩子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同时中心开通了“亲情热线”、“教官热线”,由中心教官、辅导员定期与学员家长联系,开展面对面沟通互动教育;在学员中广泛开展“我在中心如何尽孝道”专题讨论,组织学员每人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激励学员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自觉接受教育矫治,顺利回归家庭社会,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开创特色法制教育。

七、用机制规范运作,保教育持续发展。中心建立了家长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学员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传授教育孩子经验方法,推进家庭帮教科学化。建立了对学员在中心教育矫治情况的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激励学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矫治的科学性、实效性。协调市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团委、妇联、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由市政法委、综治办牵头,在中心召开联席会,成立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大矫治机制。同时,深入分析我市问题少年的状况,不断创新教育矫治机制和模式,努力推进大矫治工作发展,精心打造海口特色法制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