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决算预算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04 09:44:00
导语:财政决算预算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20*年市级决算和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市20*年市级决算情况
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新奥运”战略构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收支任务,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对20*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初步审查,为编制决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市审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对20*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提出了整改意见,对做好决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财政部门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按照“全面、真实、准确、及时”的方针,核实基础数字,搞好对账衔接,为编制好决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年预算执行情况。编成的*市20*年决算草案与之比较,最终决算数与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数差别不大,中央补助收入决算数比预计数有所增加,主要是积极向财政部反映中央跨地区纳税企业结构调整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所造成的减收影响,以及争取对首都安全稳定和环境保护的支持,财政部相应增加了对本市的补助收入。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依据超收和中央专款补助情况,对市级支出预算进行了调整。按照《预算法》、《*市预算监督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优先保证了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方面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市级预算超收安排使用情况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做了备案,并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了报告。
20*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按照《预算法》和《*市预算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和法制建设,依法理财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坚持“好字优先”,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按照高端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和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首都经济发展活力,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支持文化创意和体育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改善融资条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492.6亿元,同比增长33.6%,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投入。认真落实政府为民办58件实事资金,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扩大城乡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强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设备,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转。启动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向退休早、养老金低的人员倾斜。确保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建立健全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采取租金减免、提高租金补贴标准、实物配租等方式,确保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有效实施,缓解市民“住房难”问题。提高教育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减免等政策,支持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大学生支教等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加大文化投入向农村和基层的倾斜力度,推进公益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为基层购置流动舞台演出车,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举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群众文体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围绕奥运筹办,着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安排资金35.8亿元,从银行贷款15.7亿元,继续实施“城中村”、“城市边角地”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市容市貌不断改善。继续支持对四城区内四、五类危房的解危排险工作,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开展燃煤锅炉改造、风沙源治理和老旧公交车、出租车提前淘汰更新工作,重点控制煤烟、扬尘和机动车污染,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建立垃圾处理经济补偿机制,市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密闭化收集和运输。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市级安排资本金80.0亿元,支持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安排补贴62.9亿元,切实保障落实持卡乘公交车四折、二折的低票价政策,公交出行比例跃居第一位。
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三农”资金130.6亿元,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改善村容村貌。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直补标准,全面推行“一卡通”发放直补资金;设立生态林管护员、农村管水员和乡村公路养护员等公益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政府补贴标准,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20*年农民参合率已达89%。创新支农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开展银农合作,建立农业贷款绿色通道,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三)深化财政改革,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7203个部门预算项目进行评审,审减投资48.3亿元。除涉密单位外,市级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范围。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政府采购金额161.0亿元。积极推行市级部门统一预算会计管理,实现“横向到边”的动态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搭建市与区县财政统一预算管理平台,实现“纵向到底”的全过程管理,构建市与区县协同管理项目的新机制。积极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对涉及41个部门的89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考评资金总额12.5亿元,提升了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压缩经常性项目支出预算10个百分点,将节约的资金用于解决民生问题。逐步消化财政性结余资金,增强预算管理的统筹性。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方式,需要处置的国有资产均通过*产权交易所拍卖,处置收入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政府债务专网”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动态化、规范化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从决算结果来看,20*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改革推向深入,财政调控能力不断提高。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科学理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部门分配体制需要加快改革,市对区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和分配方式尚待统一和规范,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二是基础工作仍需大力加强。项目预算还不够细化,部分单位“重要钱、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控制行政成本和勤俭节约干事业的意识亟待增强。三是财政管理监督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尚需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挪用和闲置的问题仍然存在,财政支出绩效考核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基层预算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监管尚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亟需进一步提高。审计部门十分中肯地指出了财经秩序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对上述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已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和审计意见,认真整改。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健全科学理财机制,着力深化改革,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二、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20*年以来,全市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财政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管理,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正常。
1—6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4%。全市财政支出完成84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5%。
(一)经济发展带动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20*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平稳,结构趋优,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为财政收入的完成奠定了基础。1—6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增长46.4%,高于上年同期19.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从产业看,主要是本市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突出,总部经济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贡献财政收入886.1亿元,增长49.9%,占财政收入的82.8%;第二产业贡献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32.3%,占财政收入的16.2%。从税种看,主要是企业所得税拉动作用明显,1—6月份累计增长103.4%,带动财政收入增长25.2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入库税款大幅增加,累计完成212.2亿元,增长143.9%。主要得益于企业效益大幅提升,特别是20*年股市行情持续看好,交易活跃,成交量大幅提高,使得金融保险和证券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入库企业所得税同比增收较多,初步统计,纳税1亿元以上的金融保险和证券业企业共增收4倍。但20*年以来,股市持续震荡下行,基金市值大幅缩水,以及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实行新的分配办法等,预计下半年企业所得税增幅将回落。
(二)坚持“两手抓”,做好抗震救灾和奥运筹办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按照中央及市委的统一部署,通过动支预备费,调整政府投资项目等方式,积极筹措抗震救灾资金,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在确保程序规范的前提下,快速拨付抗震救灾资金。截至目前,本市各级政府累计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7.7亿元。制定《*市援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灾民建设9.65万套过渡安置房等救灾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压缩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10%,专项用于抗震救灾;并在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节约活动,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
同时,紧紧围绕奥运筹办工作,大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及时拨付资金120亿元,加快地铁九号线、智能交通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安排补贴资金82.9亿元,确保公交、地铁、热力、燃气等城市公用企业正常运转,方便市民出行,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拨付资金,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保障老旧小区、样板胡同及外立面整治项目按计划开展。进一步推进四城区重点区域胡同整治工作,已实际开工院落1845个,胡同44条。加快公交、环卫、邮政等行业高排放“黄标车”的淘汰和治理,确保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顺利实施。认真做好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落实工作,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和城市出租车及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三)积极发挥财政调控职能,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支持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落实对污染企业的减排奖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加快推进既有非节能建筑、集中供热系统和商场超市节能改造,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在四城区市民中、公共服务领域试点推广500万只节能灯,2009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经费中优先安排支持首钢搬迁人员分流、科研开发、外埠企业划转等项工作,集中财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
(四)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
支持完善首都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资金16.8亿元,对城乡70万无保障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补助。拨付资金1.4亿元,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顺利实施。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拨付资金2.82亿元,确保参合农民医药费及时报销。给予乡村医生每人每月800元补助,解决乡村医生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继实施“一老一小”制度后,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实现制度全覆盖。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亿元,继续支持“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等工程。拨付资金5.1亿元,确保山区生态林补偿、种粮农民综合补贴和农村管水员补助及时足额到位。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市级转移支付力度,新增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城市薄弱校以及办学困难校倾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政策范围,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五)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加强投资评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的统筹协调与相互衔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为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确保奥运之年各项重点工作及时开展提供保障。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扩大投资评审范围,压缩不必要、超标准的经费。完善市和区县统一的财政专项支出项目库,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项目预算质量。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开展市级单位公务卡改革,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日常公务支出,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扩大非税收入集中收缴改革范围,20*年纳入市级非税收入集中收缴管理改革的资金将达到90%。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功能,认真落实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在新一轮办公设备、空调设备协议供货公开招标中,明确将政府采购节能清单从原来的优先采购改为准入资格。深入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扩大绩效考评范围,对192个支出项目和6个预算单位进行考评,涉及资金49.4亿元。
(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稳步推进统一预算会计管理平台建设。范围已涵盖54家主管部门和322家基层预算单位,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监控关口前移,对超预算支出、现金管理不严格等情况进行预警并及时纠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资产动态管理已覆盖80%的市级预算单位,而且预算单位的电子废弃物实现无害化集中处理。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每月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送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完善财政服务大厅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制度约束,规范理财用财行为。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建设项目代建制工作,建立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结余资金的监管力度,原则上两年以上的结余资金收回市财政,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财政收支总体协调,预算执行情况正常。但财政运行中面临的新情况也需要密切关注,如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销售持续低迷,对营业税及其他相关税收的影响明显;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证券交易持续低迷,对金融业税收的影响也已逐步显现;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及关于总部经济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此同时,确保实现平安奥运、做好以“五无”目标为重点的民生工作、缓解物价过快上涨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等,都形成较大的增支压力。
三、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确保全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下半年,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政策调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确保收入稳定增长;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严格管理”的方针,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同时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监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完善财政增收节支机制,确保全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着眼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挥财政调控职能,综合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创新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完善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继续完善财源监控体系,加强财政经济运行分析,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提升收入管理和分析水平。进一步拓展非税收入改革范围,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及本市关于在党政机关中开展节油、节电工作的号召,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严格公务用车编制管理,除经市编办批准新增设的机构外,不再增加公务用车编制;适时调整公务用车配备价格和标准,积极选用小排量、经济环保型汽车;落实公务用车油耗和运行费用支出统计报告和公示制度,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统筹管理结余资金,充分发挥结余资金的现有潜力,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二)积极筹集资金,加强管理,大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统筹考虑对口支援地震灾区重建需求和重建规划,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各支援省市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的要求,在继续调整部门预算的同时,妥善安排好20*年的超收收入。市级超收收入在保证教育等支出依法增长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进一步加强各项资金物资的统一调度,引导捐赠资金和政府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账目清楚,保证对口支援款物管理严格规范、运行简捷有效。建立对口支援款物信息披露制度,主动公开对口支援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物资采购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执行,凡有条件的都要公开招标,择优选购,防止暗箱操作。
(三)全力支持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筹办奥运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相关的财政资金保障和政策落实工作。继续加强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大气污染,确保奥运期间空气质量达标。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和道路交通指挥系统,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提升首都城市功能。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大力支持奥运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
(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投入
进一步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发展目标要求,扎实推动事关民生的社会建设。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就业援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确保“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无拖欠工资问题”目标的实现,让更多的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上。
(五)完善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和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增强区县统筹发展的能力。支持首都功能核心区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城市功能拓展区治理城乡结合部“脏乱差”、整治“城中村”,推进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发展;支持城市发展新区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代制造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强水源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要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进一步完善预算资金分配体制。提高投资评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严格项目分类,把好预算项目审核关,切实做到不细化、不经科学论证的项目不安排,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基层预算单位,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科学性。推进民主理财,积极征集和采纳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规范市对区县专项补助管理,从编制2009年预算开始,原则上市级部门预算中不再安排区县对口单位专项补助资金,确需支持的,纳入市对区县统一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实施项目库管理,严格申报、论证、评审和审批程序,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两级预算的完整性。
切实增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规范性。进一步完善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将所有改革单位的全部存款账户均纳入预警监控范围,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进一步加强银行管理,建立考核机制,严禁银行违规向单位账户划转资金。
继续加强政府采购后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加强对定点供应商的考核,实行问责和淘汰机制,严格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预算执行效率。
加快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意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现资产动态管理覆盖所有市级预算单位,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衔接,盘活用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完善预算动态监控体系,建立贯穿各个预算管理级次,联通预算、执行和决算的信息化监控体系,对财政资金使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年市级决算结果是好的。20*年上半年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预算执行走势正常,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要充分估计到下半年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做好预算执行的监控工作,努力增收节支,圆满完成全年的预算任务。
- 上一篇: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 下一篇: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