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30 10:27:00
导语:政府经济年度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前四年工作回顾
年至年是发展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四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两港一城”的开发建设,以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创新有为,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
四年中,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158.2亿元增加到350.2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总产值从379.5亿元增加到761.5亿元,年均增长19%;财政收入从25.7亿元增加到106.9亿元,年均增长4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8.1亿元增加到33.5亿元,年均增长42.6%;地方可支配财力从17.7亿元增加到56.8亿元,年均增长33.8%。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镇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从18186元增加到27834元,年均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从6067元增加到8546元,年均增长8.9%;全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有24.8万农民纳入“镇保”;城市化率从30.4%提高到55%。
(一)区域经济跨上历史新台阶
四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20%,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1.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5.6%提高到87.3%。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已发展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产出逐年增长,增加值从55.7亿元增加到142.7亿元,年均增长26.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6.6亿元增加到155亿元,年均增长23.5%。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现代商贸业等得到新的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取得新进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园区集聚效应越发显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更加集聚,布局更加合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四年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1亿美元,占全区的90%;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8.2亿元,占全区的64.9%。年康桥工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85.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9%。工业园区、国际医学园、祝桥空港工业区、老港工业区、航头大麦湾工业区及各都市型工业园也加大开发力度,得到了较快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十分显著。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增强。四年来,全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74个,合同外资32.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1.4亿美元。合同外资总量增长了1.3倍,吸引了华硕电脑、西门子医疗集团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内资招引工作稳步推进,四年累计引进内资企业2.1万户,上缴税收近126亿元,吸引了美特斯邦威等国内知名企业总部相继落户我区,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显著。同时,充分利用康桥、临港“两个资金”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
外贸出口势头保持良好。四年来,全区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38%以上,累计出口创汇46亿美元。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快。大企业作用更加突出,昌硕科技年出口创汇3.3亿美元,占全区创汇总额的17.6%。
(二)临港新城建设开创发展新局面
四年来,我们坚持服务临港、融入临港,积极推动了临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开发的齐头并进。年,临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4亿元。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23万标箱,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近10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东海大桥建成,洋山深水港一二期工程、保税港区相继运营,顺利实现“港开、桥通、城用”的阶段性目标。先后完成滴水湖、两港大道一期、主城区骨干道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滴水湖出海水闸、口岸查验区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供排水、供电、天然气、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临港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160亿元。
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产业项目投资实现100亿元。重装备产业区集聚了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电气、沪东重机、中集制造、磁悬浮设备制造等项目都提前完成节点目标,卡尔玛、瓦锡兰柴油机等项目顺利运营,普洛斯一期、卡特彼勒配件中心全面竣工,中远集团、中海发展、马士基等知名企业落户物流园区。芦潮港、万祥、泥城、书院四个配套产业园全部开园。
新城形态功能初步显现。主城区建设进展顺利,嘴主题公园、临港新城展示服务中心、临港产业区管理及外国专家服务中心等首批标志性功能建筑已建成启用,区行政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海事大学、水产大学建设加紧推进。申港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商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配套项目也在推进中。与此同时,临港四镇积极支持开发建设,动迁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有序。
(三)“三农”工作实现新进展
四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累计向农村投入12.1亿元。
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粮经比由40:60调整为23:77,种植业亩产值从3963元增加到4524元。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致富工程”和“科技强农工程”,推进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至年底,已建立11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5万多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经营组织已达198家,带动6万多农户。农产品品牌战略取得较好成效,“阿强”营养蛋、“清美”豆制品、“一只鼎”年糕等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已扩展到全国。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在着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通过征地留用地、宅基地置换、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工作,努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来源。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异地种养,年异地种养达到830户,年产值3.5亿元。通过建立水蜜桃专卖店等农产品销售网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销售难和农产品价格低的问题,直接提高了农民务农收入。
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加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水平。全力推进“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年基本清除了小粪缸,清理整顿1035个废品回收点,关闭、搬迁39家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整治3000多条村级河道,并全面发动群众清洁宅前屋后卫生,85个村顺利通过了市村容“整洁村”的验收,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四)城镇建设与管理实现新跨越
四年来,全区共实施重大工程、实事项目156项,总投资207.6亿元,广泛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
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坚持规划先行,努力做到功能规划、形态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统一。在提出“一核三圈三带”、“五个板块”等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明确了“一核六区”功能布局。按照市“1966”城乡规划体系,结合我区实际,构划了“1860”城乡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完善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计划分解下达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供地计划管理体制。
道路交通迅速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从“四横六纵”扩展到“十二横十六纵”。道路等级快速提高,全区区级以上道路总里程从199公里增加到382公里,其中临港地区107公里。A2、A30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人民西路延伸段、东大公路、宣黄公路等一批区级公路的相继建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区道路标准,道路效益进一步放大。四年来,共建设乡村公路439公里,建设和改造农桥、危桥991座,基本实现了白色路面村村通。与此同时,机场高速公路、沪南公路延伸段、大芦线航道、浦东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有序。轨道交通11号线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线路、站位等得到进一步优化和稳定,部分站点综合开发方案国际招标工作和土地调查、摸底等工作基本完成,投融资方案基本确定。
市政设施日趋完善。惠南水厂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临港主城区到深水港供水主管网顺利建成,完成“东水西调”和151个村的供水网改造。敷设天然气中压管网31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4.4万户。完成35千伏姚桥站等11座变电站的建设工程。市容环卫管理继续加强,组建市容协管员队伍,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基本实现垃圾“收集全覆盖、运输密闭化”。住宅建设全面提速,新建住宅竣工面积549万平方米,推进旧居住小区改造8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并统筹管理无人管理小区102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全面完成第二轮并启动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一批环保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完成南六、航新污水总管建设,建成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综合污水纳管率从20%提高到50%。完成38公里应急护岸工程和新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整治河道920公里。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沿海防护林60.4公顷,大型生态片林656公顷,经济林2793公顷,优化了区域的生态环境。
城镇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积极探索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组建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强化交通文明宣传教育,组建交通协管员队伍,对客运市场进行“堵疏结合”的综合整治,非法营运车辆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组建新的区域性出租汽车公司,优化南果线、南闵专线等十三条公交线,开通龙港快线等六条公交线,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利。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两违”整治。土地整顿和清查工作有效开展,供地和批后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努力做到严格控制增量,力求占补平衡。与此同时,通过加强物业管理等措施,积极促进社区管理的规范化。
(五)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四年来,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增加投入,规范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培育了2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39项,申请专利3275项,发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1家。通过市区科技联动,推进建设临港新城科技应用示范基地、康桥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孵化基地和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教育均衡发展有力推进。完成中小学校舍达标建设工程,加大初中建设工程推进力度,中学顺利建成,切实提高了全区教育硬件水平。全面实施教育经费统筹,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四年累计投入27.9亿元,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教师待遇明显提高。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二期课改”。按照“外引内整”的办学思路,积极与华东师范大学、闸北八中等学校开展教育合作,为提升的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发挥各自优势,得到了较快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成功应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顺利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1所中心村卫生所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向“六位一体”功能转变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探索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与市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周浦医院。启动区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并积极筹备光明中医医院及周浦医院迁建工作。
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事业健康发展。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率先启用3个镇级文化中心,全面完成除规划控制以外的134个村级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建设,并向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延伸,在市率先基本形成三级文化设施网络。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区体育中心建成使用,新建6个居民健身苑和156个健身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撤县建区后的首届运动会,圆满承办世界特奥会柔道邀请赛。认真做好人口规划,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人才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四年中,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5580名,其中硕士文化程度以上284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860名,人才总量进一步增长,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探索建立公共管理人才储备机制,2005年以来,从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高校招聘公共管理储备人才64名,为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积蓄了一批较高层次的后备人才。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德观念。大力弘扬“洋山精神”、“精神”,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有序推进文明城区、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康桥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实现了零的突破。全面落实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五区”文明创建工作。
此外,人民武装、民政、老龄、区志、档案、合作交流等其他各项事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六)民生工作取得新成就
四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就业促进工作扎实推进。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四年来,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8.6万人。建立区镇两级就业服务平台,设立了4个职业介绍所和14个镇级劳动保障事务所,组建了就业援助员、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3758个。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总体要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至年底,全区有24.8万农民纳入了小城镇社会保险,共筹集“镇保”资金121.8亿元;有3600家单位参加农村社会保险,投保人数13.9万人;有12.3万外来从业人员参加了综合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区镇两级政府补贴从年人均30元提高到130元,并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社会救助三级网络和“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四年中,全区共支出各类救助金1.56亿元,有5.8万人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动迁安置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实施公示、承诺等动迁工作“五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具有特色的“六项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阳光动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面完成机场二期、部分临港产业区和分城区的动迁任务。全力推进配套商品房建设,已开工面积440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297万平方米,已安置面积68.4万平方米。
“平安”建设取得实效。进一步规范信访处理程序,有效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疑难问题200多件,群众到市集访逐年减少,年成为全市低位上访区县之一。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四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形势基本稳定,圆满完成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安全保卫任务。切实加大食品、药品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并逐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预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
(七)体制改革与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四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行政能力得到新的提升。
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调整完善区镇(园区)财政结算体制,继续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稳步推行机关、事业单位“阳光工资”。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创新融资平台,建立健全建设财力统筹机制,强化各区属投资公司的功能,逐步形成“借、用、还”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建立土地储备机制,2004年以来共储备土地696公顷,增强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能力。此外,重点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探索并建立了企业改制工作的规范程序,区直属公司80%以上的所属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汇丽集团职工身份的转换工作顺利完成。
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倡导“五个不让”,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开展政风行风测评工作,群众满意率逐年上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82项行政审批事项,推出51项“告知承诺”项目,推行项目联合审批等7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一门式”服务。逐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实现全区政务网的全覆盖,全区村务公开率达到100%。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探索并建立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加大监察力度,规范行政行为,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此外,认真做好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书面意见425件,政协委员提案963件。问题的解决率和代表、委员的满意率逐年提高,较好地解决了代表、委员关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教育经费统筹、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提高等热点问题。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促进了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临港开发取得重大成果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更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全区人民、各级干部,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度之间的关系,确保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的发展要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两港一城”开发建设和浦东联动发展等历史性机遇,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事业才会拓展,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二是始终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四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目标,以目标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以目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区上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干劲和锐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圆满完成了“”计划,顺利实现了“”开门红。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和合同外资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
三是始终坚持突破瓶颈不畏难。四年来,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阻力面前不退缩,冷静把握宏观调控新形势,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落实各项措施,努力突破资金不足、动迁安置难、就业压力大等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四年中,累计动迁23723户和663个单位,有14218名就业困难、生活困难的“双困”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四是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不停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四年来,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建立了动拆迁、清洁家园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改革财税、投融资体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等,有效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五是始终坚持务实为民不含糊。四年来,我们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使政府工作重心逐渐下移,做到工作内容与人民群众需求相贴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区委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重点区域功能开发与招商项目落地推进难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开发建设中的动迁安置和就业难等矛盾比较突出;政府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未来五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五年,我们既要确保完成和力争超额完成“”规划各项任务,又要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领导下,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念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旺盛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负重奋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落实“”规划,坚持“北联浦东、南拓临港”的发展方针,充分依托“两港”优势,加快形成“一核六区”的发展格局,深化发展海洋事业和海洋产业的功能定位,扎实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未来五年,我区综合实力将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城市化水平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业与居住水平同步提高的现代化海港新城。在咬定“”规划目标不放松的基础上,立足科学发展,做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到2011年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
地方可支配财力达到100亿元以上;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降低20%;
城镇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年均增长10%;
全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人数达到9万人;
城市化率达到70%。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打造优势产业,着力促进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未来五年,要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扩大集聚二产,拓展提升三产,形成各区域功能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注重科学发展,提升产业能级。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要扩大和集聚第二产业。以临港产业区、康桥工业区、工业园区和国际医学园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康桥工业区要力争达到国家级工业区水平,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工业园区要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块状经济”。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用好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确保产业发展及增量项目的用地需求,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产出步伐。要拓展和提升第三产业。依托“两港”,结合城镇建设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争取外商投资公司、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项目的落户,集中建设临港、周康、惠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祝桥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前期各项工作的推进速度,积极打造仓储物流产业,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合理布局和建设中高档大型商业零售中心、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航头交通型商贸中心。把握机遇,拓展主题娱乐旅游,加速形成“南六公路旅游带”。整合桃花节、东海大桥、深水港、滴水湖、新场古镇等旅游品牌和资源,重点发展集旅游、会展、商业、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服务业。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工程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和船舶配套基地,推动海洋事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注重招商实效,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招商策略,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的关系,突出三个“转变”:从注重项目数量向注重项目的税收贡献和就业贡献转变,从注重二产向注重二、三产并重转变,从注重政策吸引向注重政策吸引、环境吸引并重转变,努力提升招引项目的质量。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打造品牌,大力开展以园区为主题、以产业链为专题、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招商活动。要以重点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大力招引符合产业导向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引进和培养招商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意识,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提升招商服务水平。同时,要努力扶持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二)进一步聚焦临港,着力推进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
临港新城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的三个新城之一,也是未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未来五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临港新城开发建设。到2011年,新城的总体构架基本形成,主城区的行政中心、航运服务、居住休闲、社会事业和商业配套等五大城市功能初步显现;重装备产业区、保税港区和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主产业区及综合区开始启动;临港四镇的城市社区和配套产业区基本形成。
加快推进临港新城功能塑造。到2011年,临港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累计达到600亿元以上。要大力推进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其他功能设施建设,突出信息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与国际枢纽港集成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体系。要确保完成主城区一期2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和60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总量,同时完成四个分城区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和动迁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航运服务和城市服务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和城市观光旅游业,加速形成临港新城的形态功能。
加快临港新城产业发展。今后五年,力争吸引国内外产业投资500亿元以上。要以发展船用设备、大型发电设备、自主品牌汽车、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和港口机械等五大产业基地为重点,继续推进重装备产业区的开发建设。以发展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洋山保税港区和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引进航空等关键产业和项目为重点,着力推进主产业区和综合区的开发建设。以吸引国家级研发机构、工程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入驻为重点,启动并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要继续推进临港四镇配套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提升产业能级,重点发展零部件制造、物资供应、运输服务等产业。
加快提升临港新城服务管理水平。全区上下要主动服务临港,主动为临港排忧解难,主动融入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要强化制度创新,探索市区联手、各方参与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要努力构建系统、高效的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体系,为实现临港新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未来五年,现代农业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农村综合环境将大幅度改善。要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业继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切实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进一步优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形成以大团、老港为核心的“一核二带多园”的都市现代农业群,促进农业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和规模经营。要积极扶持中小型农业企业,以发展质量型和紧密型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组织为重点,注重培育农业中介组织和营销经纪人,有效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11年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0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50家。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种源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和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扩大种源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所占的比重,到2011年农产品的商品率要达到90%以上。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使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有机统一,与新城、新市镇建设紧密结合。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鼓励农民以“股金”、“租金”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要引导农民把征地补偿费的集体部分集中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农民开展家庭多种经营,提倡农民自主创业,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民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探索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增收新途径。要积极鼓励农民异地种养,力争到2011年异地种养户发展到1000户,年产值达到5亿元。
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向“三农”的倾斜力度,加大公共财政对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要着力推进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着重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优化宅村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深入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完成中小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全力推进“整洁村”创建等重点工作,努力向“人人动手、美化家园”活动拓展,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未来五年,要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全区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支撑。
努力构建合理的城镇布局。要按照“1860”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进“三个集中”。重点建设临港新城以及惠南、周浦等八个新市镇。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归并自然村落和居民点,促进农民居住相对集中。
努力构筑综合交通体系。力争初步形成“十二横十六纵”的路网格局,贯通内河航运,完善港口集疏运功能,构筑城市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对内完善路网的合理布局,提升道路功能水平,对外打通接口,提高道路的通达性。重点打通“北联”接口,基本建成全区快速干道系统。争取到2011年,全区区级以上道路里程增加113%,达到814公里,区级以上道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7公里。全面完成农桥、危桥集中建设和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标准化建设。加快轨道交通11号线前期工作的推进步伐,尽快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全面融合,为推进临港新城开发建设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努力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以建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市政设施为目标,以保障供给、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原则,加大对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建设航头水厂扩建工程、海塘主堤及其保滩工程等项目,完成沿两港大道、南芦公路和马五路等路段的天然气管线敷设。
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奠定基础。严格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实施污染源截污纳管工程。到2011年,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着力建设城区公共绿地和河道、海岸线、道路两侧绿化,开辟主要河道滨河绿带,全面建设滴水湖湖岸景观工程。
努力推进社区建设与管理。要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整合管理资源,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导,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的城市管理主体结构。着力推进申港街道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临港等地区的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和模式,稳步推进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城区管理水平。要努力做到管理重心下沉,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物业管理,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社区管理的新局面,提高管理效率。要重点加强对动迁安置小区的管理,培养动迁居民良好的居住观念。
与此同时,要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注重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执法合力。
(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未来五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区域经济整体活力。
深化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出资人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优化国有资产布局,构建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争取到2011年,经营性国有资产60%左右集聚在公益性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80%左右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规范撤制村组资产处置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完善财税体制改革措施,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力度。按照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稳步推进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试点,逐步实现“镇财区管镇用”。要以促进发展为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确保公共服务领域和重点地区的资金需要,新增财力重点向“三农”、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领域倾斜。要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积极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构建政府财力统筹与社会资本集聚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不断完善建设财力统筹机制,集中力量确保重点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重大项目,形成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格局。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平台,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基本平衡。不断健全还贷保障机制,形成分工负责、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管理机制。
(六)进一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要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努力提升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积极构筑科技人才高地。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普教育平台,聚焦科技创新基地、重点科技项目和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要继续创新人才观念和工作思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进一步推进各项人才集聚工程。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相互贯通的机制,不断提升公共人事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严格实施教育设施公建配套,创新办学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办学质量。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着力建设品牌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充分发挥落户高校的师资和人才资源,引导高校主动融入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增强疾病防控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成区医疗卫生中心,完成周浦医院迁建,加快区公共卫生中心和光明中医医院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文化、体育和人口计生工作。要继续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特色镇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进程和有线网络整合步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创建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生活环境。要注重人口问题研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提高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弘扬“洋山精神”、“精神”,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认真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要深化“城乡牵手、局村(居委)挂钩、结对共建”的精神文明创建机制,深入推进市园林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区,力争在2008年把建成市文明城区。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民政、老龄、区志、档案、合作交流等其他各项工作。
(七)进一步关注民生问题,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未来五年,要继续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动迁安置等问题,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努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全力推进就业促进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协调机制,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高度重视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引导百姓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扩大劳务输出,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扶持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对万人、千人就业项目的管理,强化对“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的托底机制。
全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继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镇保”,完善“农保”,扩大“综保”,提高农村无保障老人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逐年增长的长效筹资机制。要广泛开展“五助”活动,切实加强对困难群众、困难群体的救助,探索有效方法,努力将各种特殊人群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助老服务。
全力做好动迁安置工作。要增强动迁安置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探索动迁工作新模式,尽早实现动迁政策和安置房销售政策的无缝对接。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着力化解安置房成本倒挂等问题,真正做到现房安置,切实维护好动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强化社区自治功能,积极构建地区治安防控网络,不断提升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水平。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强化信访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对来沪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特别要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综合应急管理能力。
(八)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未来五年,要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效能,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在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要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通过教育培训、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切实改进机关公务员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管人,依靠制度管事,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使人民群众对全区公务员的满意度达到更高水平。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在提高行政效率上下功夫。要切实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对集中审批制度,加强后续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围绕行政行为规范,在强化依法行政上下功夫。要完善电子政务的应用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规范、健康有序地开展,增强行政透明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机制。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接受政协及派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与群众监督。要注重政府内部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勤俭节约、廉洁从政的教育和监管。紧紧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作用,确保政令畅通。
三、年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全面落实“”规划的推进之年。新的一年,我们的思想要高度统一,步调要高度一致,群策群力,奋力拼搏,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取得各项工作新成就。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财政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城镇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10%;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
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一个紧抓、两个确保、三个关注”,卓有成效地推进工作。
(一)紧抓发展生命线,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招商展示中心平台,精心组织策划有影响、有创新、有带动效应的大型宣传及特色招商活动,做到招商活动月月有。要注重引进企业的税收贡献、就业贡献和节能降耗,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要加快发展二产。积极培养和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提高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要充分发挥项目推进部门的作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全面清理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项目,努力破解项目用地瓶颈,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及产出步伐。要努力做活三产。充分利用二产加快发展带动三产的契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此外,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确保临港新城加快开发,努力构建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要加快推进临港新城开发。力争完成“两个100”的开发量,即重装备产业区完成100亿元投资和主城区完成100万平方米建筑量。继续加快道路、水系、供电、天然气、电信等建设,着力推进大芦线航道、芦潮港车客渡码头等项目;加快商业、社会事业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区行政中心和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功能性项目,确保区行政中心年底建成使用;加快推进沪东重机、德国伦茨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加快中远集团、中海发展、马士基等物流项目建设。要强化服务临港工作。以区行政中心东移为契机,有序推进区政府搬迁到临港新城的各项工作,为海事大学和水产大学的搬迁做好服务工作,努力构建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三)确保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要有序推进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机场高速公路、沪南公路延伸段、林海公路等十几条道路的建设。着力推动轨道交通11号线“制式”的尽早确定和项目启动。要有序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整治黑臭河道20公里,疏浚中小河道1000公里。建设绿地68万平方米。加强排污管网建设,完成70公里污水总管和50公里污水支管建设,完成15万吨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污水纳管率达到65%,其中工业园区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四)关注农民增收,努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2—3个“一区一社一品”项目建设,力争新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异地种养户50户,年产值达到3.8亿元。有条件的村可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入股形式,通过投资标准厂房、商铺、仓储等不动产获取长期稳定收益。要想方设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深化“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变“干部动手”、“专业队伍动手”为“人人动手”。加强村容镇貌整治,继续巩固年重点项目整治成果,着力推进年整治项目,年内全区50%的村民小组环境卫生达到样板村创建标准。与此同时,区财政将拨出1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切实加大对村(居)委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水平。
(五)关注民生工作,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继续妥善化解动迁安置难题。严格控制动迁量,整合各镇动迁力量和动迁补偿政策,全力推进全区存量基地的动迁工作。着力解决安置房成本倒挂等问题,加快安置房建设,力争在年底实现现房安置。要继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劳动者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新途径,对“双困”人员努力做到出现一个、认定一个、安置一个。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65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入住敬老院的困难老人每人每月增加伙食补贴100元,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区镇两级政府补贴从人均130元提高到170元。此外,要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六)关注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均衡发展
要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加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二期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临港新城主城区等地区的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力争新建17所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到每万人5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区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启动周浦医院迁建项目,探索区中心医院与市区三级医院的合作共建机制。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继续发展城乡体育事业,承办好世界特奥会柔道比赛及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切实加大文明城区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各位代表:今日,前程无量。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又有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憧憬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正处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宏伟的蓝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蓝色向往共拥有,辉煌明天同心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报告
- 下一篇:政府发展全局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