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年度总结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5 06:42:00

导语:政府年度总结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府年度总结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重要规划。根据中共区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区人民政府编制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草案)》。同时根据《规划(草案)》,确定了2年重点工作。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

“”时期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年,实现生产总值490亿元,其中地区增加值96.5亿元,“”期间地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3%;区财政总收入100.3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3.9亿元;五年内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6万个,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商贸业持续繁荣。商圈扩大容量,升级业态,综合消费效应进一步增强;社区商业及休闲娱乐、购物旅游、会展科技等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区财税贡献度较大。五年内新建住宅79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905万平方米,存量房交易791万平方米;非住宅商品房比重稳步上升,新建楼宇和住宅的品质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加快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等高新产业的发展,五年内建成科技园区3个,都市工业园区15个,科技孵化基地5个。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以新建商务楼宇和都市型园区为载体,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和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各类服务业;加强对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的服务,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期末,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收入比重达到15.6%。

(二)城区发展的规划进一步明确。“”时期,规划领先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规划编制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根据“双增双减一确保”的要求,配合市有关部门高质量完成《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积极编制区域长远发展的各项功能性规划。与国内外知名规划咨询机构合作,开展了、铁路南站、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滨江沿线和开发区等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立足区情,结合社区建设管理,积极推进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等10个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规划局批准。

(三)城区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期间是本区城区建设高速推进、城区功能更趋完善、城区形态和环境质量改变较为显著的五年。旧区改造工作大力推进,五年累计完成旧区改造195.3万平方米;实施多层住宅“平改坡”综合改造,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较大改善了房屋品质和景观。道路建设稳步推进,拓宽和辟建了龙吴路、南丹路、番禺路、龙漕路等一批道路。深入开展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及动迁工作,五年累计拆迁房屋117.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8万户,建设动迁配套房38万平方米。配合完成沪闵高架二期等市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铁路南站、轨道交通4号线和中环线等市重大工程的前期动迁工作;全面开展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前期建设的方案论证、用地范围规划等有关工作。城区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实施和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新辟公共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4.35%,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区和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城中村”整治工作继续加强,拆违工作深入开展,累计共拆除违法建筑57.4万平方米;圆满完成APEC会议、第48届世乒赛、特奥会等重大活动和赛事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区景观更加亮丽。

(四)招商引资和各项改革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统筹协调、综合配套、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区域投资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夯实楼宇经济载体,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和机制,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97家,其中地区总部及国际知名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对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累计引进内资企业8659家,注册资金154.1亿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现有私营企业12159家,为增加区财税收入和解决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五年共完成612家企业改制工作,初步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监督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调整了政府部分机构设置和职能。市政、环卫、绿化等城市管理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五)教育等社会事业实现持续、深入发展。社会事业向社区下沉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示范辐射效应不断扩大,6所学校创建成为市级示范性学校;探索多元办学模式和教育综合改革,3所中小学完成改制试点;成为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区和全国科技教育综合试点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扎实推进,成为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区。公共卫生体系初具规模。制定并推进《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13个街道、镇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5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定落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受住了非典防治的严峻考验。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西南文化艺术中心,丰富了南片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初步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居委社区活动室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公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园星期音乐会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项目(广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扩容加快,新增健身场所27个,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城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探索条块结合新机制,实施社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持续推进4批51个优先项目建设,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人口计生、档案、双拥、“四五”普法、统计、民防、兵役、残疾人工作等立足区情、创造特色,先后荣获各种全国先进称号。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对内对外合作交流、语言文字、地方志和《年鉴》编撰、红十字会等工作不断创新,均取得了新成绩。

(六)现代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健全区域同创机制,13个街道、镇全部创建成为市文明社区、文明镇。五年累计创建成文明小区212个,全区96%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五进社区五到家”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积极搭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13个街道、镇均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启动并推行“一口受理、内部协办”和分类处理应急机制。配合铁路南站建设和管理,完成对、龙华、长桥、康健、凌云等5个街道的行政区划调整。扩大湖南、田林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试点效应,湖南、田林和康健创建成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102个居委会创建成市社区建设模范居委会。提升以构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体系为重点的社区服务水平,五年新增养老床位909张,建成老年活动室72个。推行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责任制,加快物业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进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质推进,居委会直选比例达30%,居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规范。

(七)社会保障和稳定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初步形成以保险、救助、帮困为中心,涵盖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社会化、市场化的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和政府责任体系,万人就业和“千人百人”项目进展顺利。注重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已有109家成功转制。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格局,实现救助的经常化、定点化,五年发放各类帮困救助金共计3.02亿元,完成廉租住房实事项目1163个。积极探索建立就业、救助、保障一体化联动机制。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发案率稳中有降。推进治安工作社会化,实现安全小区创建全覆盖;妥善做好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维稳工作。防火安全、食品药品、交通、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区未发生特大事故。应急事故预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信访、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有效加强。继续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加大对重点对象帮教攻坚力度。完善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建立全覆盖的群防群治网络。

(八)政府自身建设在创新中务实推进。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深入推进。自觉、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有效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工作的规范化。认真贯彻市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围绕“透明、高效、职业化”的核心理念,积极推进公共政府建设。坚持为民办实事,五年共完成政府实事项目145个;办理议案11件、办结区人大代表书面意见1158件、政协委员提案1031件。全面清理了各类规范性文件79项,扩大政务公开,政府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廉政建设切实加强。进一步突出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共服务功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基本建成。启动并推进政府流程工作再造,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以信息化促进全区各项工作开展,区域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建成市民咨询服务(呼叫)中心;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成效,“·”门户网站服务更加快捷。积极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公务员职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

2年,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为“”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实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和市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后的新形势,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在发展中调整,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对财税的贡献度稳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3.9%;完成工业总产值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0%;商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房地产市场调控明显,交易量和成交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实现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0.9%。

重点区域和项目功能开发与建设持续推进。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建设,成功引进新鸿基集团参与万都项目的续建工程;编制完成虹桥路88号地块城市设计导则,并按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成立衡复公司,建业里保护改造项目即将进入招投标程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W19地块)建设已正式启动。

坚持“阳光动迁”,保障动迁居民利益,以中环线为主的重大市政工程前期动迁取得突破性进展;采取积极措施,稳妥化解了一批房屋动迁历史矛盾。

切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招商引资、国资管理、区域合作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资源整合、条块联动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初步成果;进一步扩大社区建设试点范围,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点,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流程再造,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探索绩效评估工作,对全区51个部门单位的150个项目试行了评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满意在”活动,公共政府建设持续、有效推进。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得益于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热情支持和有力监督。它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与时俱进,务实开拓,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市有关部门、兄弟省市、区域内各单位,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面临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任务十分艰巨;动拆迁工作成为当前我区建设的“瓶颈”,资金筹措、交通管理、动拆迁和维护稳定对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困难更加突出,成为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重点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确保全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与“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工作方式还比较粗放,主动服务、尽职尽责的意识还很不够,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存在自满情绪。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办好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关键时期。发展既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战略眼光,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中共区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间,全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科教兴市主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坚持城区形态与城区功能的统一,努力塑造现代化一流中心城区新形象;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不断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共同进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的整体活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中心城区发展的要求,结合区现有的发展基础和阶段性特点,我们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兴技术开发区、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铁路南站现代交通商贸服务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和滨江休闲居住商务区等六大功能区的建设,发挥功能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努力使成为“科教兴市核心区、商务商贸集聚区、城市交通枢纽区、社会事业优势区、和谐舒适居住区”。

“”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将基本建成体现繁荣繁华和实力水平特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预期目标是:

——经济保持又快又好增长。“”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保重点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95%以上,城区河道全面稳定消除黑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大于85%,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加强绿化建设,至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3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7%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较为健全。全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提高居民健康寿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5岁。

——区域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水平增长。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在1%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有新提升。“”期间,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职工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期间要着力完成以下十方面任务。

(一)坚持“两个优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主创新,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三、二并举”的方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都市型产业为支撑,服务型经济集聚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形成、南站、开发区和淮海-东湖等四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建筑,重点建设10个创意园区;全力支持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精心培育专业服务、旅游会展、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生命健康、国际交流及教育培训等六个重点行业,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1+6”行业结构建设。发挥先进制造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保持年均11%的增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推动功能性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具有特色的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建成20个都市工业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建立与开发区的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战略关系。以开发区为主体,加强同仪电、邮通、松下等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华泾地区工业企业实施改造,重点培育新材料、环保产业和制造设备配套产业的发展。

努力促进现代商贸业的持续繁荣和房地产业的稳步发展。加快高端品牌集聚和地面地下商贸设施扩容,大力引进国际著名企业和一流品牌入驻,提升能级,进一步强化市级商业中心之一的功能定位。“”期间,实施虹桥路88号地块项目建设,推进铁路南站地区商贸业发展,基本确立淮海-东湖商业区的高档精品形象。紧密结合社区控详规划,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形成龙华、长桥、凌云、华泾等若干个社区商业中心。推进宜山路、衡山路等特色商业街的深层次开发。“”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积极改善房产供应结构,协调推进住宅和非住宅建设,保持房产业稳步发展。加快商务楼宇的建设和房屋使用功能的二次开发,延伸房地产业发展内涵;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将房地产的开发、流通和消费纳入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经济发展政策框架体系,突出对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支持,实现财政政策扶持和提供优质服务并重。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期间要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园区发展、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突出对一批重点项目开发的支持。大力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环境。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切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区、校、所联动机制,整合区域优势科技资源,基本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培育自主创新品牌,配套支持企业承接国家和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的载体和项目建设,加快建设10个科技园区和5个专业孵化器,完善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在公共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专业信息集散、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企业集聚等方面的功能。加强与区域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产业化,着重推进一批信息服务业项目、生物医药项目和功能材料产业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小巨人”。“”期间,本区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成果转化率要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政府服务、扶持、引导等创新保障机制,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培育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点明显的科普示范小区。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实施领军人才开发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海外人才集聚计划。积极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快区域人才高地建设,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着力吸引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依托开发区和创业基地,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到创业发展。完善人才评价和考评体系,深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规范人才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增强人才市场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功能。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

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政策,健全制度,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意识,切实抓好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工作,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

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编制有关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强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严格项目审批,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南站等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制定鼓励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新建住宅、办公楼宇和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推进节约原材料,逐步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比例,引导和推行简易包装,逐步减少和取消一次性用品;加强节水管理,进一步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以水、气治理、生活垃圾与固体废弃物处置为重点,完善机制、注重治本、注重实效,滚动实施第三、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力求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优化环境。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管,切实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河道整治,不断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无燃煤区域”和“烟尘控制达标区域”创建,改善空气质量。完善垃圾收集系统,加强对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继续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管养效能。着力推进外环线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外环线400米绿带70公顷,并结合河道整治、旧区改造等工作,建设一批公共绿地。至“”期末,完成公共绿地建设约11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7%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38平方米。开展开发区“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工作。

(四)建立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区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断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城区建设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凸现、交通便捷、协调美观、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区建设和管理格局。

细化重要地区和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深入开展黄浦江段建设规划设计、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积极做好分区规划、控编单元规划等的修编工作。统筹兼顾,分步推进,积极落实规划的各项任务。

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的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配合做好轨道交通7、9、10、11、12号线、磁悬浮及银都路、龙耀路越江隧道的有关建设。完成交通综合改造,完善铁路南站相关设施。继续做好部分道路的改扩建工作,优化路网结构,增强道路交通的整体功能。至“”期末,初步形成铁路交通、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便捷换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黄浦江、淀浦河防汛墙及一批水利设施的养护和改造,实施吴中、蒲汇塘等排水泵站及排水管网建设,建成一批电站设施和环卫设施。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完成老宅基改造,基本实现撤村建居委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南部地区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旧区改造,五年内完成“平改坡”综合改造150万平方米、旧公房成套改造3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城区景观和居住环境。

大力提高城区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城区管理网格化工作模式。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区管理的综合执法体制。将交通管理作为城区管理的重要工作,采取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整合资源、各方协同,切实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建立城区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实现对全区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保、园林绿化等工作的网格化综合管理。继续加强对铁路南站、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以建业里项目为试点,形成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利用。

(五)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深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布局结构合理、服务设施完善、运作高效的社会事业发展格局,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社会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共同进步。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稳妥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综合改革。着眼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化素质教育,构建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市区两级素质教育实验校和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新建和扩建南洋模范中学等一批品牌学校。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健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期间,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保持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8%以上;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全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二级网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加大投入,调整、改善一批公共卫生硬件设施,建成并完善区公共卫生中心功能。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实施精品优品新品工程,着力增强文化原创力,挖掘龙华民俗文化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分类推进文化事业改革,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及配套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建3-5个群众文化品牌,基本完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因地制宜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完成游泳馆、位育体校三期等公共体育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普及全民健身活动,“”期末,全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不低于常住人口的48%。以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促进“体教结合”,全面提高竞技运动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培育体育新兴产业。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资政和公共服务水平,建成档案新馆。社会事业进一步向社区下沉,滚动推进社区社会事业向纵深发展。

(六)构筑完备体系,提升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能级

按照“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原则,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扎实推进平安、宜居、和谐社区建设。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强化街道、镇综合协调职能,推进社区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优化配置社区公共设施,扎实推进生活服务、社会福利、社区教育、文化活动、康体服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配置。加快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设立集就业保障、帮困救助、医保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充实“一门式”服务内容。探索建立以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居委会、社区工作者组织实施,社区各类组织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居民区新型管理框架。规范居住物业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提高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社区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和引导,推进专业社工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构建以居住证制度和居住房屋租赁管理为主要方式的新型人口管理格局,全面提升人口整体素质。将政府购买服务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相结合,构筑养老服务产业链,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硬件建设,“”期间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居家养老新增2万人。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建设,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积极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和平安建设工作

以人民安居乐业、城区安定和谐为目标,突出扩大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实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城区安全管理,推进平安城区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新格局。加强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改善,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的政府和社会责任体系,实现就业托底保障。“”期间,建设3-5个区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推进一体化、一口式综合监管机制,加快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步伐,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按照确保基本、分类施保的要求,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主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统筹、四位一体、一口上下”的帮困救助机制,保证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关爱残疾人,着力帮助解决其生活和就业中的困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举办公益福利设施。

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加强城区综合安全管理。细化各种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社区稳定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期间,刑案发案率要力争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和预防减少犯罪工作,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全面开展安全创建活动。到2010年,市、区和街道、镇三级“平安小区”覆盖率达80%。

(八)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和国际国内合作力度,不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

加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竞争力。“”期间,国有资产保持年均105%的保值增值率,完成重组2-3家大型、综合、多元化的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促进公共领域社会化投资,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深化完善区域合作互动机制。坚持合作共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与开发区的战略联盟,稳步推动园区、校区、社区、厂区“四区”联动。至“”期末,初步形成各园区与本区联动发展格局,园区对财税贡献度大幅度上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完善多层面、宽领域、高质量的招商服务体系。“”期间,确保吸引内资20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超过“”时期总量。加强政策聚焦,完善区和街道、镇两级招商工作机制,以楼宇和园区为载体,做大区域经济总量,提高街镇经济质量。注重形成并提升“组合式”服务能力,针对企业入驻、经营、发展等不同阶段提供有效服务,构建招商、安商、兴商的良好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本区,加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力度。

(九)按照“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深入推进公共政府建设

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增强为民服务、依法办事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进一步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和规范化建设。继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按照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坚持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评议考核、行政赔偿和过错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切实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情。大力推进公共预算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编制,加大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预算支出。

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定期向区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重要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认真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注重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继续以项目为载体,健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将评估项目向民生领域、公共政府建设等领域拓展,实现目标考核的规范化管理。继续以资金使用管理绩效为重点,强化对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等政府行为的监督和评估力度。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为企业服务和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扎实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结合学习型政府建设和岗位考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职业化水平。坚持运用发展的思路统筹反腐倡廉工作,运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廉政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为政府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转提供保证。

(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水平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城市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力推进新一轮的文明创建。贯彻实施《迎世博文明活动计划》,深入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新一轮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示范标志性区域的创建,努力使文明创建活动向公共区域、公共领域延伸。继续推进和完善“东方讲坛在”、“五进社区五到家”、“戏曲名家进社区”等文明建设品牌,加强社会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持续开展“满意在”活动,形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工作作风。

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推进公民素质工程建设,引导公民自觉“争做七建模范、实践城市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密切联系各方面群众,有效维护权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和国民经济保障能力。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新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继续做好对台、侨务、民族、双拥、民防、地方志、年鉴编撰等工作。

加强基层民主和法制工作。有序推进社区自治和公众参与进程,扩大居委会直选比例;积极推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三会”制度和居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提高居委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五五”普法教育,依法管理社会事务。规范法律服务,继续完善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将服务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救助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发展目标和任务已明确,发展任务相当繁重。为完成上述各项任务,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规划的衔接机制、落实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更好地发挥规划对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同时,要确立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正确把握好以下五方面关系:

第一,要正确把握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完成“”规划的各项任务,必须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态势。同时,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将资源型发展转变到知识型发展上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要正确把握好区属推进与区域联动的关系。随着区域经济深入推进和社会管理全覆盖,整体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是当前和今后政府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区属国有经济与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融合发展,并拓宽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领域和对象;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与区域内各单位联合联动发展。

第三,要正确把握好统筹兼顾与分层推进的关系。在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经济、社会、人力和环境资源,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统筹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不同地区发展。同时,区分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分层推进。集中必要力量破解“瓶颈”问题,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规范,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保持政府整体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第四,要正确把握好条与块的关系。社区是政府各项工作的载体。坚持深化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区管理体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街道、镇的指导和服务,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形成条块合作机制;街道、镇要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等方面新路,进一步激活社区工作的活力,形成社区工作新格局。

第五,要正确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文明和谐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群众观,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建设现代化一流城区过程中,要注重抓好经济运行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衔接,注重抓好新旧社会矛盾的化解,满腔热情解决贫困家庭的各种困难,尽最大可能让全区人民都能分享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城区。

三、2年的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539亿元,增长10%;区财政总收入115亿元,增长1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10%;新增就业岗位2.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2.1万人以内。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新一轮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按照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要求,完成“”规划项目分解及7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使政府各项工作都围绕规划进行,做到专项规划与“”规划相结合,年度工作计划与“”规划相结合,重点工作安排与“”规划相结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和建立相关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完善区和街道、镇两级财力分配政策,促进与开发区合作发展的新政策,以及铁路南站地区的管理新机制等。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法定性,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与公共财政安排相匹配。切实加强对规划执行和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估,列为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

(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大力吸引内外资,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后劲,确保全年引进内资4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以楼宇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财税贡献度,争取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0亿元左右。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发展,争取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左右。重点加强“2010105”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批区、校、所联动的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商贸、房地产业发展。提升商圈能级,加快铁路南站的商业配套开发,推进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亿元左右。加强市场分析和政策研究,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依法制止“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区域内企业税收属地率,争取使1万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的税收属地率比2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大力开展重大市政工程动迁及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城区建设和管理能级。举全区之力,保全市之重,积极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和10号线等有关站点前期动迁,配合做好中环线建设施工保障。推进嘉陵路、龙川北路、柳州路、柳州北路等一批道路建设及动迁工作。积极落实交通排堵保畅措施,实施华容路道路新建和江安路拓宽工程。结合道路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吴中、蒲汇塘、华泾北等泵站和排水系统建设,做好宛平、襄阳、龙州等变电站的有关动迁和建设工作。围绕重点功能区域,完成50万平方米旧小区的“平改坡”综合改造。全面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市容环境示范区、规范区、达标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区环境质量。稳步实施生态工程专项建设前期动迁工程,新辟绿地20公顷。

(四)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和城区功能提升奠定基础。围绕“”规划确定的功能区,扎实推进8个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合作,积极做好相关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推进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的动迁工作,推进虹桥路88号地块建设。二是配合做好对南站地区城市形态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实施相关地块的动迁、土地出让及招投标,开展周边地区开发建设。三是配合做好W19地块的有关建设工作,制定完善联合招商方案,建立与开发区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四是抓紧襄阳服饰市场关闭和有关动迁工作,启动淮海路万都项目。五是确定合作伙伴,启动建业里项目建设。六是以龙华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山医院等一批项目建成和项目引进为切入点,推进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建设。七是以聚科二期科技园、天华信息科技园一期、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创意空间项目、2577创意大院一期、设计工厂等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数字娱乐产业发展。八是开展滨江若干地块的储备及土地前期开发,稳步推进黄浦江滨江地区项目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大力做好民生工作和平安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整合行政资源,完善公共设施布局。年内完成龙华、社区行政中心及田林、湖南、龙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启动康健社区行政中心建设。完善已有设施功能,新建一批民生项目。完成13个标准化菜场建设,保证居民食品安全;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年内完成居家养老服务5100人,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00张。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启动南站职介所建设,改建虹桥路职介大厅。新增就业岗位2.9万个,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2.1万人以内。探索建立就业、救助、保障联动机制,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万人,社会保障覆盖率100%。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重大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加强社区法律援助工作,认真做好社区矫正、消防、安全生产等其它工作。

(六)坚持以人为本,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做实项目载体,滚动实施社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三年(2-2007)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实施南模中学、位育三期、百花街学校、市二中学等学校的规划、建设工作。拓展“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外延,积极推进二期课改,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以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抓手,建立健全网络,13个街道、镇全面完成社区教育实体化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扩大“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大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建项目。积极实施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区五年行动计划。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居民文化体育需求。完成湖南等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区综合体育馆和游泳馆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枫林、斜土社区公共运动场。

(七)持续推进公共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将服务作为今年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企业和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创造新方法,切实推进为民服务呼叫中心和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针对性解决企业发展和居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切实解决政府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以项目为抓手,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企业服务责任制和项目推进责任制,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和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公共政府建设,继续开展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等工作。启动民防指挥所、看守所等一批公共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化水平。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测评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目标令人振奋,责任催人奋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为把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