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领导干部专题研讨报告
时间:2022-03-17 10:55:00
导语:市政府领导干部专题研讨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省委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今天上午,文超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传达了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对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以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为目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继创立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本目的是又好又快,这五个方面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系统论的方法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以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以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对于*而言,以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和总理视察河南和*时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我市在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总结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86.7亿元,增长15.9%,是2002年的2.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69元;地方财政收入277.6亿元,增长37.2%,是2002年的4.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3.8亿元,增长24.3%,是2002年的3.9倍;固定资产投资1367.3亿元,增长32.5%,是2002年的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2元,增长15.8%,是2002年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594元,增长18.6%,是2002年的2倍。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第八届中部六省百强县排序中,巩义、新郑、荥阳、新密和登封5市都位列前10强,中牟县也位列第22位。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成效是明显的。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1—8月,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5%,出口总值增长4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4.9%,8月末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98.8亿元。在总体形势依然向好的同时,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甚至存在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现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煤电油运保障供应难度加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有的地方和部门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工作力度不大,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市也出现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出现小幅回落。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8%,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2%,较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特别是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较去年同期回落了22.5个和44.3个百分点。二是市场需求减弱。从消费需求看,受股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出现下滑势头。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2.2%,比上半年多下降3个百分点。从投资需求看,受资金供应紧张、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项目预期收益率下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部分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进展缓慢,投资增长后劲不容乐观。三是企业亏损额和两项资金占用增加。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227家,亏损面10%;亏损额13.3亿元,增长90.8%;应收账款净额219.2亿元,增长13.3%;产成品占用资金98.1亿元,增长24.7%。受国际国内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格指数上涨8%,涨幅虽然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了1.6、0.9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同期全国7.3%的平均涨幅,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五是9月当月财政收入同比下滑。9月份,全市实??收2.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当月实现收入2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56%,减收1.91亿元。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采取措施联手救市,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分别下调了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进入经济衰退,对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客观分析我市当前面临的严峻和复杂形势,目的是为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一是从成长阶段看,我市已进入加速成长阶段。2007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美元,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临界点,意味着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成长阶段。二是从增长周期看,我市仍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我市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始于2003年,已连续4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与以往经济增长周期不同,本轮经济增长是由城市建设大提速、工业结构大调整、服务产业大升级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和互动性。只要我们把握机遇、正确应对,保持本轮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三是从项目建设看,我市积累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始于2006年的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显著的特点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发展项目为抓手,这些项目将陆续进入全面建设期和产能释放期,将为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从承接“两个转移”看,我市面临良好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国外产业向国内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明显加快,我市拥有独特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在产业梯度转移中,我市完全有可能成为产业转移、转型的重要承接地。
面对困难和机遇,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抢抓机遇,增强必胜信心,敏锐把握形势,顺势而谋,乘势而上,积极应对,争取主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就当前来讲,需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变革、作风的大转变、改革的大深化、机制的大创新;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发展方式的大转变、民生福利的大改善、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更大的气魄,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营造竞争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着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并通过不懈的奋斗,跨入全国先进城市和世界主要城市行列。二是积极扩大需求。企业营销理论有这样一种说法,普通企业满足需求,更高一级的企业引导需求,最高一级的企业创造需求。企业需要创造需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存在创造需求的问题。我前一个时期去了一趟新加坡和阿联酋的迪拜,我们也有不少同志去过这两个地方,我回来之后讲了两个概念,即创造机遇、创造需求。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和淡马锡公司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是政府背景的,这两家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控股或参股,推动了很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迪拜以不到30年的时间,使一个落后的沙漠渔港转型为全球度假、观光、购物中心,吸引全世界的富豪前去投资置业和消费,成为无中生有、创造机遇、创造需求的成功典范。新加坡和迪拜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坚持把扩大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要把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当前拉动投资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的中心环节,继续抓好省在郑重点工程、我市的八项重点工程和22个重大发展项目,要抓住国家调整投资方向和支持重点的机遇,在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领域,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建设项目。消费需求方面,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加快各种财政转移支付和支出,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口需求方面,用好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及其他扶持政策,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三是保障要素供给。按照标本兼治、近期和长远相结合、供给调整与需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瓶颈,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紧缺人才。加强协调控制,确保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正常供给和保障。
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转变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使经济发展真正从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近年来,我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加强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抓手,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受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市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仍然粗放,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比较大。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
(一)着力建设生态型城市。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把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提高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流域、区域污染治理联防联治机制。二是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市目标,进一步加大森林生态建设力度,2011年全面完成森林生态城林木栽植任务。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2011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规模240万亩,建成林业生态乡镇30个、林业生态村300个。三是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2011年实现城区河网水系沟通,基本形成健康安全的“六纵六横三湖”河网体系。加快生态水系景观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水系中远期“水通、水清、水美”建设目标。加快推进“西水东引”工程,优化水资源结构。全面实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计划,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积极开展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加强市辖双洎河、贾鲁河、索须河、颍河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四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严格产业项目的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制度,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
(二)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把自主创新浓墨重彩地写在*跨越式发展的旗帜上,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一是制定《创新型*行动纲要》,创建国家区域性自主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二是合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科技平台建设,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订行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四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设立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积极推动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办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为企业自办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提供支持和服务。五是构建社会化、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作用。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建设中小企业总部园区,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做优做强。六是全面发挥人才资源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造就大批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优秀党政人才队伍,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造就大批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一流的科技领军人物、节约利用。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着力抓好节能、节??一是抓好节能减排。在节能降耗方面,积极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科学合理的用能论证,从源头上阻止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的准入。在污染减排方面,要强化工业、城市、农村三大污染源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快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争取将一批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列入国债项目。实施一批节能减排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地区、企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组织编制和实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强矿产资源、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再资源化。四是构建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力度。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促进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五是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化配置用地指标,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推动新建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四)着力提高信息化利用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积极推进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等领域的信息化,促进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全面发展。一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要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优势,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推进产品开发、设计及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数码娱乐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等高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发展。二是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库,完善涉及科技、经济、教育、公众领域等方面的大型公用信息数据库,建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网络,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倡导数字化生活方式。实施信息富民、信息兴业、信息理政、网络文化四大工程和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开展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多媒体传输等数据传输业务,实施数字电视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信息化水平。
三、推进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治本之策。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积极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强力推进一批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着力培育战略支撑产业。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三个基准,选准战略支撑产业,努力把*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是加快资源整合,做强做优资源型工业。能源工业方面,进一步整合煤炭资源,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发展电力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引导煤、电、铝、硅、化工等产业融合,推进煤电铝一体化、煤电硅一体化,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延伸资源型工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铝工业方面,依托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快煤电铝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铝合金、铝精深加工,实现铝工业由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的跨越。耐材工业方面,进一步加大耐火材料行业的整合提升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与资源、市场、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群。二是推进产业聚集,壮大汽车行业规模。以海马经济型轿车和凯马重卡作为两项突破,完善我市汽车产业体系。提升以宇通、少林客车为主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的综合实力,加快建设*日产第二工厂,形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建立中牟、经开区、登封、巩义、上街五个零部件产业基地,力争使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建成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生产基地。三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食品基地。以实施小麦综合利用、乳制品加工、果品深加工为主导,多管齐下,大力发展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乳制品加工等多种绿色食品和生物工程制品。积极引进中粮集团、双汇集团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大力推进三全、思念、金星、白象、金苑、正龙等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使其成为面粉加工、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乳制品、啤酒饮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国内知名品牌。全力支持河南中烟集团发展。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振兴服装纺织产业。积极引导太可思、领秀、娅丽达等骨干服装企业进行联合,着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构建新的服装产业集团,努力打造国家级和世界级名牌。进一步加快*纺织产业园、新密市曲梁服装工业园建设步伐。切实加快棉纺企业的搬迁改造进度。着力扩大服装面料、装饰面料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积极发展印染业,努力形成更加完善的“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条。
(二)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具有关键性、主导性、推动性作用。近年来,我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作支撑,以大项目带动大开放,推动结构大调整,实现经济大跨越,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做好现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继续推进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宇通3万台客车产能提升、海马15万辆轿车、*日产第二工厂等一批在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河南中烟200万箱卷烟基地、安彩液晶玻璃基板、河南华晶第四期年产10亿克拉金刚石、煤化工等项目;做好郑纺机与恒天集团重组年产10万辆中重型卡车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抓紧制定宇通客车5万台产能提升发展规划。二是要认真谋划重点项目库。进一步完善2008—2012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库,对重点项目,逐个明确责任单位,抓紧组建专门的项目班子,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三是不断强化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项目分包领导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一线,靠前指挥,督促协调。强化省、市、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三级协调服务体系,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合力。坚持解决问题台帐制度、督查考核制度、联席办公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应。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沿黄绿色畜牧产业带发展规划。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没有农业产业化,也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三是不断推进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和科技进步。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开发和保护土地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灌溉保障能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四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服务,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收能力。
(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等先导产业。优先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发展,鼓励高新区争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是加快建设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平台和依托,进一步加强医药技术及新品种的研发和储备,切实加快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太龙药业、天津药业等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把太龙药业集团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口服液生产基地之一。支持拓洋生物、卓峰制药、海星邦和、安图生物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努力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晶诚(*)科技、威科姆电子、雪城科技、辉煌科技、生茂光电、中安科技、安彩高科、海力特机电等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通信测控??发区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金水区河南科技市场物流园区建设,大??业规模。三是加快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立足我市各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市??挥新型材料行业对全市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以华晶公司、富耐克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超硬材料及制品。进一步加快高新区超硬材料基地建设。四是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能源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当今世界,围绕能源的争夺十分激烈,甚至付诸武力。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能否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关键取决于能源储备特别是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和利用。我市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产业。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商贸都市,努力打造中部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中部会展之都。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商贸都市。通过完善流通网络、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实施商业网点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点三个层次的商贸流通网络新体系,重点完善二七商圈、碧沙商圈、花园路商圈,高标准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商圈和火车站西出口商圈。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积极开展“百亿”市场工程,推动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加大特色商业街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夜间消费和大众化餐饮,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提高群众消费水平。二是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圃田、航空港两个物流园区为依托,全力打造地面物流和航空物流、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互补的立体物流网络,将包括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港区、出口加工区等广大区域建设成为国际物流园区。要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配套设施建设、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迁移工程,完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一类口岸功能,提升邮政物流集散中心、进口保税区仓储、配送能力。积极引进境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发展。三是打造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依托*国际会展中心,加快会展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和域外会展企业来郑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提高展会的层次和服务水平。在巩固和壮大现有会展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会展品牌。密切与国内外展览机构的合作,积极申办引进国内、外大型流动展会。充分发挥现有会展企业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展览公司壮大规模,提高招展、组展、办展能力,努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网络服务、动漫等文化产业,真正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做好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遗产、商城遗址保护改造等重点工程,推动*文化走向世界。五是加快创意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支持政策,形成规划政策体系,指导产业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惠济区信息创意产业园。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六是发展壮大房地产业。以新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为契机,培育壮大房地产企业集团。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街区和商务楼宇,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促进房地产与其他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
(六)适度超前发展基础产业。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机遇,抓紧谋划、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以保障有效供给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着力加快现代化大中型煤矿、大容量高参数发电、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电网和煤运通道建设,完善油气管网和储配设施,努力把*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构筑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推进*国际机场建设,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强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地铁建设,构筑快速便捷、衔接顺畅、灵活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心城市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都起着带动、辐射作用。我们必须立足自身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65万左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率先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0万以上,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森林覆盖率40%左右,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4平方米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两个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城市的规划水平,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水平。必须善于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升城市规划的境界和水平。高度重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考虑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不仅要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内涵、功能定位,而且要注重环境容量控制和节能减排,切实体现城市发展转型的理念,为城市长远发展和战略布局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二)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坚持把强化枢纽地位放在优先位置,以建设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市的枢纽地位。一是强化铁路枢纽建设。*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明年即将通车,*至徐州、*至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也将陆续建设,我们要积极配合做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铁路运输节点站建设,进一步强化枢纽地位。大力推进郑新黄河大桥、*高速铁路客运站、*集装箱中心站、*火车站西出站口的建设,搞好与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的衔接。二是抓好航空港的发展。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发展客运、货运业务,力争到2010年把*新郑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枢纽机场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成为我国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机场。三是加强公路建设。着力加强和周边城市的通道建设,除了已经形成的高速公路网,还要建设一批一级公路或者二级以上的公路。*至中牟、至荥阳已建有快速通道,下一步我们将打通*至新郑、至新密的快速路,形成中心城市至卫星城之间的半小时辐射圈。加快郑汴一体化,推进*至新乡、至许昌、至洛阳快速路建设,加快形成一小时辐射圈、两小时辐射圈,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呼应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四是加强通讯枢纽建设。加快发展高速宽带网络,扩大互联网应用,促进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融合,建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数据平台,使我市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和管理的枢纽,成为区域性信息网络交换中心。
(三)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善人居环境和古都保护两大重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增强道路通行能力。要着力破解交通难问题,远期是规划建设地铁,近期是抓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当前是打通一批断头路,建设一批下穿式隧道和人行过街设施。积极推进城中村、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市口的综合整治,不断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要高度重视城市供热覆盖面小、燃气供应缺口逐步增大问题,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加快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建成与中心城区功能衔接、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生态和居住环境良好的卫星城市群。
(四)建设辐射广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落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落户*的意见》,在支持汇丰银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东亚银行、华夏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郑东新区聚集。大力引进各类投资银行,创立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市商业银行发展成为全国一类城市商业银行,鼓励中原证券、中原信托、百瑞信托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强化区域资金集散功能,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城市间的交流,形成城市金融机构之间资金相互融通的新机制。
(五)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区。要科学制定城区经济发展规划,明晰城区经济功能定位,制订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把产业体系与城市体系相结合,着力构建城市主体功能区。一是充分发挥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港区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将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圃田物流园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航空港区连为一体,整合*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加强产业链的培育和配套能力建设,构筑大交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全市生产力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产业带布局的形成,促进土地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三是加强卫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后一项重点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功能培育,提高卫星??中等城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建设一批特色中心城镇。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行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近年来,我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不断优化,城乡之间出现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城乡差距悬殊依然较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找准统筹的切入点,积极探索,狠抓落实,构筑城乡和谐、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规划对于引导、调控、规范一个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城乡规划法》首次明确把村庄纳入规划,意味着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在规划编制上,组织专业力量,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实施上,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强力推进六个一体化,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城乡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二)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结合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明确优势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人口和产业集聚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镇延伸。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制定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在大中城市发展成本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小城镇开辟新的天地。
(三)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城乡平等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各种职业培训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各级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加强对农民工的维权服务。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救尽救。完善低保制度,扩大低保覆盖面。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问题。三是整合扩展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政务信息网络和通讯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合信息资源,按“一网多用”的方式将城市优质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资源,通过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
(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实现村村通、组组通。着力抓好农村公路网建设,拓展县(市)区、乡(镇)、村水泥(沥青)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完善旅游公路网。二是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抓好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探索水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的新途径。三是加强农村电力、供暖、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四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发展城市林业、近郊林业、远郊林业,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五)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一是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加快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保障机制。二是整合城乡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重点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建设成区域服务中心和计生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农村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系统。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抓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
(六)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办法。改革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模式,规范乡(镇)收支行为。加大财政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六、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实行重点攻坚,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创造赶超先进城市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意见的精神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制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明年第一季度省里将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上半年要完成省辖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年底前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我们要做好我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政府机构改革,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目地。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尽快下放,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严格依法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强化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和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切断与单位收入挂钩的利益机制。同时,要深入推进交通、水利、粮食、供销、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加快国有企业的调整和重组,组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航母型”企业集团,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各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组建各类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国有控股公司的上市培育工作。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的监管范围和责任,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推进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国家部署,着力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支持农行完成股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做好组建村镇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健全和完善我市新组建的国投、建投、住投、交建投等投融资平台,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投融资能力。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健全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投资活动的引导和调节,健全投资监控体系,抑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加大证券市场开放创新力度,推进企业通过国内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及国外大型证券交易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规模。
(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健全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支持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设施、资源节约等方面的投入。
(五)继续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对农村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在此基础上,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被??保体系。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高效运作的镇级行政管理机制;转变乡(镇)管理机构职能,发挥其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者、发动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深化农村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支农服务平台,拓宽农户(企业)筹融资渠道。
(六)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支持非公有资本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多种形式??道。
(七)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水平。更新招商引资理念,逐步实现由优惠政策招商到发展环境招商、产业竞争力招商的转变。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以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外高科技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招商引资重点,吸引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公用事业等领域。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配套产业,推动我市产品进入跨国采购和连锁经营体系。充分发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优势,完善快速通关机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稳步实施进口带动战略,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符合我市产业升级需要的重要装备、关键设备、核心技术以及短缺的战略性资源和原材料。
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市委、市政府连续七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当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投入历史欠账较多,民生重点领域的政策还不够健全,一些政策还没有实现区域、人员全覆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努力把经济发展的过程作为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多元化就业格局。要不断增加群众就业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切实提高社会和谐度和居民幸福感。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继续实行就业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用好就业资金、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城乡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人员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这几年,我们在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公平上迈出重大步伐。但总体上讲,教育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要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确保到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段教育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郑汴产业带职教基地建设,争创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市属高等院校办学水平。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重点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的推进力度,尽早解决大班额等问题。认真落实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子女考上高中、大学的资助政策,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三)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构筑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明显加强,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卫生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严格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四)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优先安排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大对基层文化场馆设施的投入,高标准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市科技馆、市群艺馆、市体育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坚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五)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制度。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医疗救治等救助制度。要健全城市廉租房、住房公积金和经济适用房制度,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解决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适时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大专院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加快实施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
(六)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城乡社区管理工作,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原则,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环境安全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和改进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依法治访,畅通信访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群众急迫需要解决的权益诉求,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新秩序。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是,最近一个时期,连续出现了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级各部门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鲜明的立场、严明的纪律、有力的举措。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问责。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必须安全发展”、“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大局稳定。
八、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近年来,我市政府系统自身建设与改革不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但总的看来,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还不够,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需要进一步增强,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等。因此,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级政府及部门领导都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
(一)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要坚持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衡量工作的标杆、破解难题的利器、谋划工作的指南,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对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破除“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眼前、轻长远”等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克服重物轻人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资源清洁节约利用,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克服因循守旧观念,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要克服重管理轻服务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目标管理,推行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三)坚持创新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实现的过程。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思想解放。创新思维方式,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要加强战略思维,把*发展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增强改革的预见性和发展的协调性。我们要把开展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与省委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起来,与政府系统“两转两提”工作结合起来,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实践,务求实效,真正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上有新突破,在解决政府工作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上有新突破,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 上一篇:市委干部专题研讨工作讲话
- 下一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书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