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13 05:01:00

导语:市政府年终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府年终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经历了抗击冰雪灾害、支援抗震救灾和服务北京奥运等艰巨难忘的工作,又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严峻的形势。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经过艰苦的努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年,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实现财政总收入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完成工业总产值3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年合同吸收外资16.1亿美元,实际到位10.1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204亿元。

2、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有新发展

区内企业与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7项,202家企业通过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评审,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22.7%。*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被批准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型机器厂、*三爱富新材料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认定。

全力以赴抓项目开工、促竣工投产,全年重点产业项目开工、竣工104个。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航天产业基地康巴赛特项目建成投产,稀土电机、神舟新能源、空间推进研究所等项目开工,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商飞*飞机客服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大飞机发动机研发项目相继落户,神州七号部分子系统研制任务成功完成。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广电富士光电项目竣工投产,三菱电机公司开业,可口可乐、意法半导体等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微软项目基本建成,尚德太阳能项目即将竣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紫竹科学园区和莘庄工业区实现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22%、49%、130%和24%。

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9%。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七宝生态商务区企业动迁任务已完成87%,莘庄商务区和轨道交通莘庄站“上盖”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批准。仲盛世界商城建成,南方商城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国际保税物流中心(二期)投入使用。

3、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

编制完成全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一批17家国家、市、区级循环经济单位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第二批21家区级单位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初步建立了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与*交大签订了节能合作协议。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市区联手对36家高耗能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迁”。扎实推进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十大节能工程。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集中走访300多家企业,帮助解决了大部分个性化问题。区镇一次性筹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补贴亿元。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我区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占全市40%。2家小额贷款公司已获批准,其中1家已开业。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性担保扶持力度,信用担保金总额增加到3500万元。加强了镇(街道)对市属企业的服务。我区被评为“全国企业创业环境最佳区(县)”。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

1、重点工程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动迁任务,累计腾地2.01万亩,保障了施工。铁路*货运枢纽、闵浦大桥、A15、轨道交通10号线基本完成动迁腾地。全年共动迁民房4021户,动迁面积89.3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和旧村宅改造2350户,在井亭七队、七宝大绿地等难点地区取得突破。闵北22万伏变电站和3座11万伏、2座3.5万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82项任务全部完成。整治村宅河道72公里、200多条(段)。完成浦江镇截污纳管(一期)和*江水源保护区截污纳管工程,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0%。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动迁1179户,完成污染治理工程42项。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9%。完成立体绿化约1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比市平均水平多4平方米。

2、城市管理有所创新

进一步深化了“1223”城乡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区重要地区和重要节点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化地区社会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等。在56平方公里区域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442公里农村公路纳入区统一管理。全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96万平方米。加大“控增逼存”力度,盘活已批未建地块57个,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取得成效。启动了动迁房、售后公房物业管理保障机制试点工作。完善公共交通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组建了区客运服务公司,完成3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区机关大院、紫竹科学园区数码港实现无线网络覆盖。通过“国家卫生区”复查。

(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1、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大

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支援抗震救灾,高效服务北京奥运,汇聚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七宝镇、古美路街道分别被推荐为“全国文明镇”和“全国文明单位”,市、区级文明镇和文明社区实现全覆盖。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总体满意率达到87%。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再次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召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大会,出台了指导意见以及资源整合、人才激励、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组织培育等四个相关政策。*闵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社会事业有了专业投资公司和融资平台。“十一五”以来的三年,全区预算内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4.5%。

教育工作取得新进步。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委托管理、校际合作和骨干教师柔性流动等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新建幼儿园7所、小学3所、中学1所。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达1400元、1650元。对华漕、吴泾地区的高中布局进行了优化。启动了*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以区社区学院为龙头,形成终身教育三级网络。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57.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并建立了6所政府资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全区102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48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已进入*氯碱化工公司等企业。签约社区居民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户籍人口签约建档率达到74.4%,慢性病管理率列全市首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业,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市五医院门急诊改造、吴泾医院改扩建项目开工。认真做好了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再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档案馆工程竣工,区群众艺术馆项目开工。新建村(居)委文化活动室33个。扶持培育了50支特色文艺团队,安排129场文艺演出进社区。经批准在我区设立的首届“春申原创文学奖”活动成功举办。“金秋*”社区文化节吸引86万人次群众参与。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并获奖。举办了首届“廊桥古韵”民俗风情旅游节。七宝镇被命名为“全国书法之乡”。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我区的传递活动。我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曲棍球赛并荣获银牌,参加残奥会获奖牌2枚。在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获得女乒团体及单打金牌。成功协办网球大师杯赛等重要赛事。全年新建社区公共运动场个、农村健身家园4个、社区健身点18个,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扩大到所。新成立5家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被评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编制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三年计划,初步形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全年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完善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意见,浦江市民农园(一期)基本建成,马桥农耕文化园项目启动,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航育农业取得新进展,17种农作物良种搭载“神七”飞船进行了太空育种。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农业规模种植面积占全区农业生产面积的45.3%。投入1.75亿元解决了首批1422名涵养林农民的“镇保”养老金待遇问题。全区乡村医生纳入“镇保”。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基本农田和涵养林、片林分别给予补贴。深化农村合作医疗改革,98.8%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对21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去年可支配收入都达100万元以上。列入市计划的11个村庄改造任务基本完成,1853户村民受益。马桥镇彭渡村获“中国绿色村庄”称号。新辟和调整城乡公交线路25条,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改造农村公厕50座。为农村困难家庭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

3、民生工作有效落实

完善了民生指标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指标的落实。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800元和14490元,比上年增长12.8%和14.1%。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6万个,对1.3万名本地劳动者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对2.5万名来沪从业人员第二代提供了综合服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加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全面实施对28类食品的安全准入检查,在18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室。完成9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加大社会帮困救助力度,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为8.8万名退休和困难妇女、60岁以上农村居民和重残无业人员提供了免费健康检查。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新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0个,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730人,为2734名老人提供了助餐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建立了听障、智障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416名残疾人实现就业,1万多人次贫困残疾人得到救助。完成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整治219万平方米,对16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增银行、邮政、医保等服务网点60处。新增社区警务室101个。开工建设来沪从业人员宿舍23.8万平方米。重视“区长信箱”反映问题的处理,“民生热线”满意率达85%。

4、对口支援工作有力开展

快速响应市调配,派出医疗、公安、消防、教育等15批、98人次赶赴灾区,目前仍有包括3名区机关干部在内的35名人员在都江堰地区参与灾后重建。社会各界共捐款1.42亿元,区财政落实救灾安置房建设资金3100万元。安排363名震区人员在*就学或就业。设立产业对口转移配套资金2000万元,支持区内企业到对口支援地区发展。

5、平安建设有新成效

平安建设10件实事有效落实,刑事案件持续下降,被市推荐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县(市)”。全面动员、全警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期间有关安保任务。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加强应急处置,确保了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建立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落实党政领导大接访、下访、包案等措施,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问题,司法工作者发挥了积极作用。无照市场整治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娱乐场所管理得到加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生产安全、防火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奥运定点供应食品的安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

同时,国防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民防、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政府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完善

1、行政行为监管得到加强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效能监察、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办法》和《*区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开,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分别以关注民生、征集区政府实事项目和服务企业为主题,举行了3次“区长网上办公”,7000多网友在线,即时回答了688人次提问。取消和调整了1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年招投标总额33.6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8%。开展区“十一五”规划中期及民生指标体系评估,探索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公众参与机制。

2、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按照市政府部署,积极配合推进“1+7”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开展联合会审,实行初步设计、规划工程许可、施工发包“三同时”受理,建立了项目审批新流程监管系统平台。全面落实外商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等工作。新的区镇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加强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在涉及民生的五大领域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改革,严格执行公共预算审查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有效性。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会务、接待、国内外考察等费用明显下降。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镇级机构改革,出台了培育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实施意见。

各位代表,难忘的*年,使我们再次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及果断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是我们战胜困难、抵御风险、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劳动的全区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工作中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科技成果产业化需加快步伐,节能减排任务还很艰巨;城市管理一些顽症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管理、执法资源亟待整合;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口大量导入使社会压力加大,公共服务还不能较好满足群众的需求;针对群体性矛盾,在源头管理、有效沟通、主动服务等方面还有一些部门工作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事业虽加大了改革推进力度,但离先进区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软实力还有待提升,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需进一步做实、做好。

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对群众、企业和基层的呼声关心不够,回应、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忧患意识不强,缺乏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精神状态;政府工作机制有待优化,条块协作、执行力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重大项目受稳定等因素影响推进不快等等。对于上述不足,区政府将认真进行研究,不断加以改进。

二、2009年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虽没改变,但是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明显加大。2009年可能是*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形势最复杂、最严峻、最难预测的一年。目前,我区少数一些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效益下滑,劳资矛盾增多;房产销售去年下半年来多月负增长,明显影响财政收入。同时,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重大工程集中在*,对提升我区未来的发展能级是重大的机遇,但给当前带来极大的动迁、维稳、资金等压力。年必将是困难密集、经济负重转型的一年。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些,在特殊时期发扬特殊精神,采取特殊措施,作出特殊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勇气。市委、市政府对*寄予很高期望,充分肯定*基础好、份量重,希望*多作贡献。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努力,*确实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财政质量较高,近年来还设立了科学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反哺农业资金等多项发展和保障资金,经济结构较好,“三资”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50%,先进制造业、研发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较快,镇村实力雄厚,不少历史债务得到化解,目前9个镇已全部进入*“强镇”前20位;二是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并形成比较充足的土地储备,为我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资源;三是新城区的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条件大大改善,基本完成了轨道交通规划,到世博会举办时,我区开通的轨道交通争取有6-7条。更重要的是全区

上下有着善于把握机遇的优良传统和全心全意谋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我们一定要在区委的领导下,合力开展“暖冬”行动,依靠全区人民,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工作。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区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左右。

2009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重要部署,以“保增长、促和谐、迎世博”为主线,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应对,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围绕研发制造、现代服务、生态居住休闲三大功能,突出“三点一线”点线面联动,加速产业转型,加快提升产业质量和水平;着力发挥迎世博的带动作用,突出亮点和特色,加快提升城区现代化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突出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提升软实力;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突出管理创新,加快提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水平。

三、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凝心聚力,多策并举,努力实现“保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保有优势产能的企业、保群众能得实惠的民生、保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保法理情有机结合的稳定”的基本目标。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增投资,促项目

1、加快推进产业能级提升

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群、产业链建设,加快航天航空产业发展,推进大飞机发动机研发、航天科技研发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增值税转型等机遇,依托*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莘庄工业区,特别是电气集团、广电集团、华谊集团,加快现代装备制造、平板显示高世代线、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清洁化工等产业发展。依托紫竹科学园区,推进研发产业,吸引总部集聚。探索引入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机制,努力做强优势产业。

突出“三点一线”点线面联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莘庄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和轨道交通莘庄站、10号线吴中路等“上盖”项目建设,加快南方商务区、闵北商务区和元江商务区及剑川路沿线开发。加快规划保留产业区块及工业点产业改造和功能提升,建设中春路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莲花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等土地储备和建设开发。

争取引进较高质量的内外资项目,继续保持较高强度的产业投入。规范政策扶持,梳理、完善现有政策,重点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及产业化、节能减排、促进就业等。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投资、营运和研发等项目落户。完善区镇联动招商机制,推进“产业链招商”。针对重大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实施优质资源与重点项目对接。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深入实施循环经济规划,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向现代服务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延伸。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推进机制,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建立百项节能技术库、百个节能项目库等,加快建设节能服务平台,继续调整一批“二高一低”企业,坚决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减排目标。

2、促进项目开工、投产和扩产继续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好项目核准、备案制等有关规定。完善动迁机制,加快腾地,为项目开工创造条件。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的动态管理和针对性服务,促进企业早投产,特别要全力支持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围绕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市在*加大投资,部分规划在“十二五”建设的成熟项目争取提前实施,保持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推进格局。完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配套道路嘉闵高架实施段、北翟路高架、青虹路高架前期工作,建成漕宝路地面道路拓宽工程,确保虹桥机场西航站楼建成。完成京沪高铁(*段)、轨道交通号线及号线南延伸、林海公路等项目动迁,启动沪杭甬客运专线(*段)前期工作,沪宁城际专线(*段)开工。研究落实莘庄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及号线等方案。合川路、梅陇西路、都市路等贯通工程全面开工,研究推进虹梅南路快速路建设方案。

(二)扩消费,稳房产

1、扩大消费需求

抓住世博会机遇,积极引导市民消费。推进大型商业设施和社区商业街区建设,丰富市场供给,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购物、餐饮等传统商业消费需求。着力发展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休闲消费,推出都市农业、现代工业、生态文体休闲等旅游产品。扩大政府采购。、稳定房地产业把提升生态居住休闲功能、满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发展楼宇经济等与发挥房地产业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结合起来,积极促进房产消费。有序推进团购,把促进房产销售与缓解部分群体住房困难以及与人才公寓建设等相结合。区、镇联手利用可用资金回购配套商品房商业用房等,作为持续的民生和经济保障。鼓励有条件、有需要的镇为今后重大工程及“城中村”等动迁适量储备安置房。引进品牌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提高土地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率。优化房产供应结构,控制住宅用地,扩大商务用地,加强商务楼宇开发。以马桥、浦江等为重点,继续保持必要的楼宇开工量,为后续发展作好准备。继续推进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区域内市、区建设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左右,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提高实物配租比例,进一步拓宽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渠道。

(三)帮企业,保就业

1、完善与企业的联系机制

以开展“十百千”活动为抓手,主动关心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走访、联系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区领导班子联系数十个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相关部门联系服务百余个产业项目和数百家企业,各镇、街道(工业区)对千余家企业加强联系和服务。

2、有效落实服务企业各项政策措施

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贷款政策性担保扶持力度,区财政保费补贴专项资金不受额度限制。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积极运作。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继续服务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为新投产、扩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融资支持,为有困难的“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提供服务。完善对市属大企业的属地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练好“内功”。

3、全力保障就业

加强政策扶持,对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双困”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就业加大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支持重点企业多提供就业岗位,努力做到少减产、少裁员。鼓励企业工会凝聚员工与企业共渡难关。通过政府救助部门、慈善组织等对分流、失业人员提供转岗培训、再就业服务和生活关心,积极营造“暖冬”氛围。

(四)促融合,求多赢

1、完善促进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强化区域观念,突出规划衔接、资源互补、产业融合、政策聚焦、“三区联动”、区企合作、区镇联手,形成合理的成果分享、高效的沟通协调等机制,完善财政、土地、人才、科技、服务、考核等政策,深化“二、三、一”产业融合,推进区域融合多赢。

2、在融合中拓宽发展空间

整合区内高校、园区、企业的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依托*交大、华东师大等名校和科研院所,推进院校重点学科与我区主导产业密切合作,提高区域对自主创新成果的承接能力。以品牌、资源、项目合作为重点,建立国家级、市级园区及产业基地与镇、街道的合作共赢机制,全力推进漕河泾开发区与虹桥、浦江、梅陇,*开发区与马桥、江川,紫竹科学园区与吴泾,莘庄工业区与颛桥的联动,抓好相关政策落地,促进招商资源、服务资源与土地资源有机对接。着力推进紫竹地区“三区联动”、江川地区区企合作等,加强战略合作。

3、在融合中提升区域能级

聚焦虹桥枢纽。编制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优化华漕、龙柏、虹桥、七宝等区域产业规划,使之与核心区有机对接、高效融合,充分接受辐射。加快国际商务、采购、会展和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产业发展,推进国际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新的亮点、新的增长点,成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窗口,使*的区域能级得到显著提升。

(五)迎世博,出特色

1、全区动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区,大力开展迎世博文明行动,通过“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深化市民道德教育,普及文明礼仪,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窗口服务行业管理,加强岗位培训,重点提升与世博有关的各项窗口服务质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汇聚成迎世博的强大合力。

2、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区域形象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坚持条块联动,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增强基层专业管理力量,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推进管理、执法队伍的联动。扩大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强化属地管理,完善综合评价监督体系。建立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机制。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优化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完善轨道交通与地面道路、公交的衔接。结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推动北片地区路网建设,完善浦江、马桥地区路网,着力改善莘庄地区交通拥堵状况。完善公交管理体制,加快公交设施建设。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立区域统一的道路监控、安全信息指挥平台。提高北片地区防汛排水能力,启动虹桥、华漕排涝泵站建设。进一步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美化城市环境。坚持硬件、软件并举,在确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同时,着力打造*特色。以高速公路、主干道、铁路、轨道交通、公交枢纽等为重点,推进环境整治,切实做好七莘路、沪闵路等主干道及重点区域的景观建设。加强城市“第五立面”利用和美化。清理户外广告、规范店招店牌、清洁建筑立面,综合治理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等城市管理顽症。加强72条(段)河道水环境、水景观建设,整治村宅河道234条(段)。积极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动迁房基地建设和居民搬迁。加大“城中村”和旧村宅改造力度,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工作考核,完善政策和机制,加快推进速度。加强违法建筑整治,全年力争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00万平方米。加强监控,有效防范新的违法建筑产生。

(六)抓统筹,重民生

1、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聚焦现代都市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探索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建航天育种科研团队,建设高标准种源科技研发基地。发展世博观光、休闲农业,开放浦江市民农园(一期)、马桥农耕文化园、万科会员制农庄。

鼓励创新,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结合重大工程、轨道交通站点等建设,创造条件让集体经济组织拥有适量经营性物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以青年农民为重点,大力促进非农就业。探索农民从事“农家乐”等经营活动的新路径。深入推进农保区级统筹,适度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做实征地养老人员养老金帐户。

发展公共事业,促进城乡服务一体化。以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为目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和延伸。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浦江、马桥、华漕、梅陇、颛桥等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华漕、马桥农村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农村公厕和垃圾箱房改造各50座,改造农村危桥58座,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

2、统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提升软实力

夯实基础与引入优质资源并举,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力度。强化基础教育,加大社区公共卫生的有效投入,完善文化、体育设施的布点规划,更有效地满足市民就学、就医和文化、体育生活等基本需求。丰富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在紫竹科学园区引入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小、附幼,在浦江地区引入*师大附中,开办向明中学浦江分校,建设*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努力打造国际合唱节、网球ATP大师系列赛等文化、体育品牌。加快推进区教师进修学院、区中心医院二期等项目,启动区文化公园、区博物馆建设。旗忠网球中心二期场馆建成投入使用。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深化“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社会化运作”思路,优化发展和投资环境。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通过服务外包、发放民生项目服务券(卡)等方式,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机制,加强评估和监管,提高效率和效益。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开展试点,推进文化、体育、卫生等项目社会化运作。

广泛吸纳人才,积蓄智力资源。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评估的相关政策,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推出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培养选拔等实施细则。大力加强人才储备,重点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以市推出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相关政策为契机,重点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实施人才公寓计划,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完善有关保障政策,提升为人才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满足*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政策引导,重点鼓励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等群体自主创业,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功创业。继续加强就业援助,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重点,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镇、街道创建成功率力争达到80%。落实共创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健全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加强对企业停产歇业和破产倒闭的预警监测,完善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妥善处理企业劳动纠纷。加大解决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力度。加快推进旧住房综合成套改造。完善动迁房、售后公房物业管理保障机制。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就业、医疗等为主要内容,以慈善救助、市民综合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为老服务,调整本区城镇困难家庭老人补助标准,为1500名困难老人提供助餐服务。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城镇重残无业人员缴纳养老补充保险,提高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完成好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

(1)新增3万个就业岗位,完成8万名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实施万名职工心理援助计划,对4940名涵养林、片林农民落实“镇保”。

(2)完成重点区域64条、187公里道路综合整治。

(3)新增1000张养老床位和2000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4)落实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完成个售后公房小区50安全信息系统安装。

(5)实施300万平方米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和15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30个村庄改造。

(6)建立12个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小屋,为退休和困难妇女、60岁以上农村居民及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免费健康体检。

(7)新建、改建10所幼儿园,培训1000名幼儿园教师。

(8)新增30处公共服务网点,完成4500户居民低电压改造。

(9)调整优化11条公交线路,投放1万辆便民自行车。

(10)完成5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建设和1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另外,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民防、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工作。

(七)强管理,创和谐

1、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体系建设

加强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防范重心下沉,深化对“城中村”等复杂地区的整治,继续保持对突出刑事犯罪和治安顽症的高压态势。以居、村委为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基层综治维稳队伍的整合,建立“条线加强指导、基层综合使用”的工作机制。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机构服务等,更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

2、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平安稳定

项目化推进平安建设,着力解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继续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加强督办,着力解决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探索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信访终结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初信初访化解力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群体性矛盾的化解,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着力规范信访秩序。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加强生产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准入检查和实时监控。完善小企业诚信星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企业信息监控平台。加大对无证照生产经营、文化娱乐等场所以及非法营运车辆、“群租”的整治力度。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完善应急队伍备勤库、应急设备调配库、风险隐患数据库等运作机制。切实加强人口综合调控,落实来沪从业人员服务和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目标责任制,继续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

四、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执政为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建设服务政府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以推进区、镇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和质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机制。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基层为民办事能力。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一门式”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相对集中审批权的要求,开展建立和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的先行先试工作。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投资项目建设工程审批管理程序改革。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市出台的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提高执行力,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加大对镇、街道和区政府部门的考核力度,以经济增长、招商引资、动迁腾地、和谐稳定、迎世博等为重点,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二)突出求真务实,着力建设责任政府

完善规范高效、运转协调的政府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条块之间的沟通、合作与联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服务大局,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勇于改革、敢于负责、善于创新,遇到困难不撒手,推进工作共携手,突破常规,减少环节,形成合力。

强化自身监管。以完善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加大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力度,探索开展绩效审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投标统一平台运作机制,逐步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中标合同价、分包合同价和评标专家网上公开。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街镇财力保障体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全额纳入区人大常委会监督。继续深化镇级财政“两个集中”改革,完善镇级预算管理监督平台。全面建立村集体资产、土地资源、社会事业、综合治理“四本台帐”,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镇村资产、资源的动态监管。

加强公务员思想和能力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观教育、宗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实施多层、多样的公务员培养计划,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新形势下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突出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接受区政协及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设立专项资金,及时解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的问题。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重视整改和责任追究。

推进行政行为依法、透明运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开展“区长网上办公”,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村务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居民、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

(四)突出艰苦奋斗,着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继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规范公务消费行为,逐步推行公务卡制度。节减行政经费,办公、会务、接待、公务考察、公务车辆等费用力争比去年再下降5%-10%,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下降5%以上。

切实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加大对促发展、保民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民意,关注民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企业、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前所未有的挑战或许会成为难得的良机,我们前进的步伐必须更加坚定而激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迎风飞扬,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不辜负全区人民的厚望,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十大节能工程:

包括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2〕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系*世博会的重要交通配套项目,是集高速铁路、磁浮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巴士客运、机场航空港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区范围涉及华漕镇、龙柏街道两个行政区域,东至外环线、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至华翔路、北至北翟路,区域面积26.26平方公里。

〔3〕“1223”城乡规划体系:

即1个新城(、2个新市镇(浦江新市镇、华漕新市镇)、23个中心村。

〔4〕“控增逼存”:

是指加强对已批未建土地的管理,促进未开工土地的盘活开发,控制增量,逼活存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是指国务院颁布的从*年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以及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阶段性计划。

〔6〕骨干教师柔性流动

是指教师不改变原有人事关系,编制和待遇保留在原单位,到受援单位进行任教、兼职、带教的形式,是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辐射作用,加强教育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途径。

〔7〕电子健康档案:

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居民的生命指标、疾病史、免疫接种史、预防保健等健康管理信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数据的多点实时采集和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对居民健康的实时服务、干预和管理。

〔8〕涵养林:

是指以改善水文状况、保护可饮用水源等为主要功能,在*江、苏州河等主干河道两侧规划范围内建设的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浦江镇、华漕镇、吴泾镇、颛桥镇和马桥镇。

〔9〕片林:

是指以调节城市区域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在城区周围和生态敏感区域布局建设并达到一定面积的森林、林地。主要集中于浦江镇。

〔10〕“1+7”改革:

*年全市重点改革工作安排的主要内容为“1+7”,即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重点推进7项改革。其中包括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制定促进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试点、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等。

〔11〕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改革:

以结果为导向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为预算管理重点的变化,即从投入(支出)控制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传统的预算管理重点在于控制公共资源的投入,即以控制支出为主。而以结果为导向,则首先要根据战略规划来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内运用财政资源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然后确定所需的产出计划、数量和必要性,再确定是否需要投入和投入多少。在衡量预算执行绩效时,不仅要看是否超支,更要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成果和既定的产出。

〔12〕“暖冬”行动:

是指针对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措施。包括支持企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项目开工和竣工、扩大市场需求、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开展社会救助、提供人文关怀等。

〔13〕“三点一线”:

“三点”是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七宝生态商务区和莘庄商务区(包括莘庄地铁南北广场);“一线”是指轨道交通沿线。

〔14〕增值税转型:

是指将我国现行税制下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扣除外购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金。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减轻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更新生产设备。

〔15〕平板显示高世代线:

是指六代及六代以上TFT—LCD生产线,主要生产用于液晶电视制造的大尺寸液晶面板。

〔16〕“二高一低”企业:

是指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企业。

〔17〕经济适用房:

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销售价格及租金标准,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本市城镇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18〕廉租住房:

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者以低廉的租金配租,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房。

〔19〕集合债券: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企业债的一种,就是将若干家中小企业集合在一起,统一组织、统一信用评级、统一担保,集合发行企业债券。

〔20〕短期融资券:

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1年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具有注册手续简便、发行周期短、可在注册额度内分期发行、不直接受紧缩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等优势。

〔21〕“零就业家庭”:

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本市非农业户籍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内退人员、办理提前退休人员除外)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进行了失业登记,且无一人就业的家庭。

农村“零就业家庭”是指本市农业户籍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男性16—59周岁,女性16—49周岁),既未从事一产经营项目,又进行了转移就业登记,且无一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家庭。

〔22〕“双困”人员:

是指本区户籍的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迫切、就业条件差,难以通过市场就业,并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需要接受就业援助并签订就业承诺的人员。

〔23〕城市“第五立面”:

在建筑学领域,屋顶被称为城市的“第五立面”。

〔2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将建立促进就业协调机制、落实促进就业专项资金、“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双困”人员安置情况、控制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作为创建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将新增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失业人员就业、自主创业、青年见习、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公共就业服务等作为创建辅助指标,实行百分考核。通过社会机构测评、职能部门测评、镇街道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估,在核心指标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辅助指标考核分达到90分以上,即被评定为“充分就业社区”。

〔25〕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小屋:

在自助健康管理小屋内免费提供智能化的血压、血糖等简便易操作的检查设备,由社区居民自行操作检查自己的健康指标,并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自动存贮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可以随时查阅,实现社区居民自助健康管理。

〔26〕财政“两个集中”改革:

即财务集中管理和财政集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