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科学发展分析报告

时间:2022-03-10 02:26:00

导语:国资委科学发展分析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资委科学发展分析报告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的安排,委领导班子在开展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总结*以来的工作,全面分析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努力方向。现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共识

党的*以来,省国资委领导班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深入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效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一)建立四个体系,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省国资委20*年11月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对省辖市国资监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全省除*、*、*3个省辖市设立国资局与财政局合署办公、*市设立国资办外,其余14个市均单独设立了国资委。二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省国资委先后制定了1件地方规章和75件规范性文件,各省辖市国资监管机构制定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3件。省管企业普遍设立法律事务机构,4户企业实行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三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体系。建立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体系和国有产权登记体系,圆满完成清产核资和全省国有产权登记工作。强化外派监事会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了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建立了以财务决算为基础,以财务快报为监控手段,以审计为保障措施,以总会计师为财务责任人,以综合绩效评价为导向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国有产权管理,规范产权转让行为,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创新国有资产评估机制,建立了评估机构公开选聘、评估结果公示和评估专家评审等制度。推进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加强了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和担保风险管理。四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按年度和任期与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建立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离任审计与任期审计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制度,落实了国有资产经营责任。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省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3%、102.3%、102.9%、106.1%,保持了国有资本权益连续4年增长。与业绩考核相配套,创新企业薪酬分配机制,加强人工成本监控,规范了企业收入分配工作。在15户省管企业中推行年薪制,对未实行年薪制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实行备案管理。开展了企业年金制度试点。规范省管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建立了职务消费预算审批制度。

(二)突出四项重点,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积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4482户国有企业实施了改革改制,分离安置职工近100万人。全省98%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非工业企业的改革全面铺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0家省直单位所属的197户企业中有111户完成改制,85%的企业进入改制程序。我委管理的63户中小企业有37户完成改制。同2002年底相比,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减少了53%,但资产总额达到6629亿元,净资产2040亿元,分别增加54%和56%;实现营业收入3449亿元,利润总额244亿元,上交税金247亿元,分别增长91.7%、5.45倍和1.2倍。其中,省国资委监管的27户省管企业,2007底资产总额达到2348亿元,主营收入1588亿元,利润总额104亿元,分别比国资委成立时增长101%、247%、469%。二是加快重点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融资步伐。省管企业共实施国内外合资项目246项,项目总投资348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8亿元。通过实施对外战略合作,先后引进美国摩根士丹利、巴西淡水河谷、新加坡丰隆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宝钢、武钢、中铝等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步伐,平煤天安、洛钼股份等分别在境内外上市。全省29家国有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一批上市公司通过股改解决了大股东占用资金等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着力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全省国有企业自办的484所中小学校,有449所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省管企业360多个辅业单位,95%以上实现了与主业分离,58%的辅业单位实施了改制。采取破产重组、先租后破、分拆出让等多种形式盘活困难企业存量资产,启动了一大批停产半停产企业。安彩集团、洛轴集团、莲花集团、春都集团等重点企业的重组解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省56个政策性破产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核销呆坏账65亿元,妥善安置困难企业职工14万名。四是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创新企业用工和分配制度,多数企业建立了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和员工双向选择制度,企业与职工之间确立了新型劳动关系。

(三)抓住四个关键,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总体部署,提请省政府转发了《关于加快省管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意见》,按照打造煤炭化工、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现代服务、文化产业等6大优势板块的布局,积极实施省管企业战略重组,进而引导和带动全省企业联合重组。2007年以来,全省共实施企业重组重点项目214项,新建投资项目100多个,新增资产规模1015亿元,安置就业26万人。2008年12月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挂牌成立,“航母型”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二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战略规划为引导,下发了《河南省省管企业“十一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2008年省管企业在建固定资产项目98项,完成项目30个,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三是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省管企业建成技术中心2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省级技术中心12个。省管企业完成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项目5265项,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部级奖励245项,授权专利437项。四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指导省管工业企业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业绩考核责任体系。一批企业深入推行安全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开展四种探索,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开展了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涌现出永煤集团、平煤集团、河南铁路集团等一批先进典型。其中永煤集团被评为全国“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先进单位和“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十大典型”。先后对省管企业的115个先进党组织、438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0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不断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开展了“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省管企业共捐款5387万元,一拖、平煤、郑煤组建的3支共64人的抢险救灾突击队出色完成救援任务。二是开展了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新机制的探索。按照管少管好、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积极优化省管企业领导班子结构,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同志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出台了外部董事管理办法,建立了90名外部董事人才库。三是开展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研究制定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和《省管企业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评选了首批93名拔尖人才。以“周末管理论坛”、“工商管理培训”为载体,先后培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3000多人次;省管企业组织各类培训500多场次,培训员工7万多人次,有效提高了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四是开展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出台了《河南省省管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总体框架》,积极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高度重视信访、案件查办和纠风工作,狠抓对违纪违法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查处。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抓住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受到了中央纪委充分肯定,在全国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以来,省国资委党委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五年的努力,我省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壮大,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国资委领导班子是一个清醒坚定、作风民主的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班子,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班子,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的班子。回顾这几年的改革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作为探索性很强的国资监管事业来说,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进步和成绩,无不是思想解放推动的结果;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本原因也在于思想不够解放。只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解放思想不停顿,才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这是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一条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改革能够激发国有企业的内在活力,也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本质上讲,国企改革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改革的关键在于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目标是塑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市场主体。实践证明,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加快战略重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同时逐步退出没有优势的竞争性行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开创了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必须坚持体制创新。改革就是创新,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体制障碍,形成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一轮国企改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进入了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企改革的新阶段。省国资委和郑州等省辖市国资委积极建立“三统一,三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有效途径,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初步解决了出资人虚位、缺位和多龙治水的问题,正在奋力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

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四对照、四查找”活动,清醒地认识到国资委领导班子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体制机制、工作作风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委党委在认真梳理机关、企业、基层及社会各界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查找了发展理念、发展实践、发展机制和发展主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发展理念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感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深,习惯于增长等于发展的传统思维方式,在思想深处自觉不自觉地将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理解不准确、领会不全面,对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不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树立得不牢,还没有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误区。同时,对科学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指导力度不够,特别是指导企业科学发展方面,强调市场因素多,注重发挥企业的生产经营主体作用,而履行出资人资产监管特别是资本运营职能不够有力,直接引导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措施少,有些企业在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统筹把握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等方面还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还没有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在发展实践方面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全省大型国有企业中能源型、资源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产业集中度低,项目重复建设,资源配置分散,综合利用水平低,环境代价过大,还没有根本转换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模式。我省国有经济在战线大幅收缩的同时,没有能够实施有效的战略集聚,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行业和领域集中不够,缺少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难以形成产业支撑。二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产品链条短,企业利润增长主要靠规模扩大和产品价格提升,一般产品相对过剩,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缺乏核心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中还缺乏有力的抓手,激励和约束不够有效,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还没有达到国内企业平均水平。四是相当一部分省管企业的整体产业层次还不够高,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相对较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带动力和主导作用。

(三)在发展机制方面推动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在监管体制上,全省两级国资监管机构都有职能不到位问题,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行业管理与出资人管理纠缠在一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国有资本运营起步较晚,国有资产市场化、证券化水平比较低,资本统筹运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对省辖市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还需要加强。二是在监管机制上,习惯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行政服务理念,重审批轻服务,在把握出资人的职责定位、推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营责任体系,形成业绩考核与绩效评价、薪酬分配、企业领导人员任免相互配套和衔接的监管链条,以及强化和发挥监事会职能、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还有不少有待于探索完善的地方。三是在企业经营机制上,不少企业形式上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但流于组织结构表面化,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决策、权责明确、相互制衡、运转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运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也没有及时实现转换,离形成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还有不小的差距。四是在党建工作机制上,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建与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还未能充分转变为竞争优势。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存在不平衡状况,工厂制管理的遗痕仍在,有些党建工作还是老理念、老机制、老办法,缺少手段和载体,还没有找到新时期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有的企业改制或机构精简分流人员时,政工干部首当其冲,同时由于党务工作绩效难以量化影响个人收入,造成党务干部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

(四)在发展主体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还不完全适应。一是工作作风上还有浮躁现象。有的安不下心,静不住气,研究问题不深入,流于形式主义。有的抓工作被动应付,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情况吃不透,不敢触及矛盾,局面打不开。有的领导方法陈旧,凭经验办事多,不善于用新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的大局意识不强,遇事推诿扯皮、干活拈轻怕重,缺少协作精神,在形成整体合力上还需要下功夫。二是党性修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理论素养不高,精神不够振作,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有淡化的现象。有的自我律己严格,但在对同志的要求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全方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上暴露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三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重管理轻服务,不能辩证地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树立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有的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时有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有被动应付的思想。有的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工作不实,抓的不紧,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时有敷衍塞责的现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对此,省国资委领导班子不回避矛盾,不怨天尤人,勇于解剖自我,勇于揭短亮丑,多次召开会议深入研究,深入剖析了班子自身的不足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武装不到位。科学发展观含义十分深刻,内容十分丰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有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科学发展观抓的不紧,学风不够扎实,认为工作是硬任务,理论学习是软指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满足于读读报纸、翻翻文件,往往以工作代替学习,向实践学习借鉴多,专题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有的受文山会海和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影响,在深入系统研究科学发展观方面功夫还不到位,理论武装不足,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够,影响了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与实践结合的程度不够紧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突出实践特色,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但有的领导干部受各类事务影响,在办公室听汇报的时候较多,深入基层和企业生产一线调查研究的时间相对减少,虽然每年也安排一些调研活动,但多数是走一走、看一看,对基层情况掌握得不准确、不系统,影响了科学决策的效果。有的对于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明白,但具体行动跟不上,甚至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宣传教育多,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比较少。有的布置工作时很重视,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在检查落实过程中有松劲的现象。

(三)对改革的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极具探索性、极具挑战性、极具风险性,在探索改革和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但对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情绪,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够充分,对于逐步凸显出来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缺乏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对改革的力度、节奏以及时序把握上缺少规律性的研究,还不能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法宝来推动工作。

(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国资委作为新机构,是由多个部门和单位组合而成,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的领导干部虽然长期从事管理工作,但对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还缺乏专门知识和业务技能。尤其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在许多方面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同时国有企业涉及众多行业,需要大家认真学习研究企业自身规律、经济运行规律、科学发展规律,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凭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埋头苦干难以适应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以及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的需要。

四、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结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省国资委领导班子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问题,制定对策,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决心下大力气整改落实,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下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创新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以塑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市场主体为目标,以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和运营质量为核心,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和加快劣势资本退出两大任务,积极实施资源、资产、资金、资本“四资”统筹运作,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体制”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中原崛起提供战略支撑。

(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水平。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进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做好打苦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积极引导企业冷静分析经济形势,既充分考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正确处理“危”与“机”的关系,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在苦练内功中谋划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妥善做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扫尾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商贸、建筑、交通等各类非工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取得新突破。对一般竞争性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加快改制退出步伐,全面完成省直厅局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任务。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单位分离改制步伐,2009年底前省管企业辅业单位全面与主业人、财、物分离,真正推向市场。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充分利用有效资产,稳定生产和就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重点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深入推进煤炭、化工、钢铁、有色、机电装备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大铝工业等重点行业整合力度,组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航母型”企业集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河南国际矿业公司等企业到境外开发能源资源,鼓励一拖集团通过战略合作开拓非洲国际市场。

(二)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完善保障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立足实际,勇于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完善保障国有经济科学发展的监管体制和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抓住省直单位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结合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省管企业出资人管理体制,逐步转变行业管理和出资人管理混在一起的局面,建立完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抓住出资人最关心的关键问题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加强分类考核和行业对标,积极探索经济增加值考核,做好业绩考核与绩效评价、薪酬分配、企业领导人员任免的配套和衔接,层层落实经营责任。三是强化监事会职能。加强当期监督和过程监督,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有效性、灵敏性,积极探索与股份制改革相适应的监督方式。四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选择1到2家省管企业作为试点,依法确立试点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建立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国有企业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推动全省国有经济发展真正从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重大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指导企业根据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大型重点项目,解决项目建设同质化、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优化经济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突出抓好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组织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精品钢、工程机械、煤化工、盐化工、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硅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步伐。三是扎实开展节能减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争取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主营业务链推广安全、节约、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确保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

(四)科学实施“四资”统筹运作,提高国有资本运营的效率。把提升资本运作能力作为增强国资监管效能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理念,整合优化“四资”配置,逐步实现从单纯国资监管向监管与运营并重的转变。一是积极探索改革成本筹措渠道。用足用好改制政策,着力在盘活、置换企业现有资产上做文章,通过国有资产存量变现、国有资本收益注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放大财政资金的功能,形成多渠道国企改革资金筹措机制。二是努力打造多层次投融资平台。继续整合省管企业金融资产,打造大型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的作用。加快做实省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引进金融资本和大型企业参资入股、国有资本收益投入,力争两年内实收资本达到10-20亿元。适时考虑组建城建、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专业化投资或控股公司,发挥在专门领域的调节作用。三是发挥政府的调控调节作用,加强公共资源、资产、资金、资本整合,实现资源有偿、资产盘活、资本升值、沉淀资金流动,按照扶优扶强、集约高效原则,实施矿产资源配置向国有优势企业倾斜的政策,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四是突出抓好国有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一批优势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和投融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用足用好现有上市资源,做好平煤天安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作,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形式实现母公司整体上市。做好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工作,利用国内主板市场、境外市场及创业板市场等多板块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五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快我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方案的研究论证工作,选择部分经营状况好、具有稳定利润收益的企业开展试点。

(五)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一是紧紧围绕先进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推进企业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二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经理层依法行使用人权的有效结合形式。继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抓好生产一线党组织建设。三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积极创建和谐国企。四是深入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深化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六)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把能力建设作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核心,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按照“三个更加”的要求,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真干,着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把握,树立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做到应对挑战积极有效,抢抓机遇准确及时,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企业规律办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党委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研究、讨论、决策的事项和程序,在决策重要事项前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发挥集体智慧,增强党内民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四是转变工作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七)加强国资委机关建设,创新服务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把“两转两提”活动作为创新服务科学发展机制的有力抓手,以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把应对危机之年作为服务企业之年,全面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一是突出抓好企业这个核心关键环节,抓住减负、保障、找市场三个根本性问题,围绕促进落实扶持政策、做好要素保障、推进协作重组制定工作措施,建立灵敏高效的协调处理机制,认真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主动巡回上门服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资委机关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科学设计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行事,切实推动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依法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各项权利,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有效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工作需要,调整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全省国资系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下级国资监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八)更加重视和保障民生,及时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政治,把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为职工群众服务,努力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一是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做到不裁员、少减薪、歇岗不失业,利用企业减产、停产的时机,加强职工培训,特别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和素养。二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范的程序实施重组调整、改制分流、关闭破产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引导企业负责人带头艰苦奋斗,节约各项开支,业绩降薪酬降,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消除隐患和安全死角,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切实做好维稳和信访工作,畅通职工群众表达意愿和反映问题的渠道,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六是切实安排好企业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全面落实困难群体救助政策,认真做好优抚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