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工作决定汇报
时间:2022-03-06 03:03:00
导语:县教育工作决定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咸阳市提高教育质量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全力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全面落实教育强县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就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明确教育目标任务
1、不断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教育在全面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各类学校,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教育强县和经济强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必须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切实加强教育工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进一步明确我县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全面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各类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赶20*年,全面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到“*”末,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备、师资雄厚、教育质量与效益较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
3、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职责。县政府对全县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职责具体包括:抓好全县中小学的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根据省市核批的教职工编制总额,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教师;保证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师生安全;统一安排校舍建设项目和危房改造资金,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乡镇教育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对乡镇政府和中小学实施奖惩。乡镇政府对辖区义务教育负有支持、监督和指导责任,主要管理职责有: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承担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工作;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承担校舍安全以及学校治安的直接责任,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助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乡镇中小学,协助有关部门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支持和监督村小教育工作,动员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流失学生及时返校,保障本村学校校舍、设备和场地不受侵占,环境不受污染,配合学校做好校舍的维修,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
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4、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中、省、市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落实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全县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每年至少提高0.5—1个百分点,县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全额用于教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中、省、市补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县上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对农村布点调整撤并学校闲置的校舍和物资要全部归属教育,防止教育资源流失,严禁侵占、蚕蚀中小学校舍和资产,严禁克扣、挪用教育经费。
5、加大基础教育专款拨付力度。落实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资金,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按照中小学计算机配置标准和信息技术课教学需求,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专款,用于教育创强和“双高”普九方面的设施配置和部室建设。
6、集中财力突出解决一些办学条件方面的瓶颈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点调整工程的难得机遇,县财政落实一定资金,集中用于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育重点工程建设,突击解决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学校舍严重不足、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资金匮乏等突出问题,奋力实现我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新跨越。
7、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县财政依法对教师工资进行足额预算,并及时拨付,不留缺口。
8、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专户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等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预算和集中核算制度,扎实推行财务公开,全面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监控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监察、纪检、审计、督导等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坚决杜绝侵占、挪用和胡支乱花现象。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9、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年度编制报告制度和定期调整制度。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师自然减员及进修空缺、生源变化和学校布点调整等情况及时核编,定期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10、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科学考核、合同管理,深入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约化管理。逐步推行教职工告诫制度,对聘期内不能履行聘任合同的人员进行告诫,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予以解聘;对解聘人员实行转岗、培训待岗或人事。积极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定岗、定员和城区学校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师资力量。
11、规范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畅通教师补充渠道,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任教。每年在严密核编的基础上,严格依据编制标准,结合各学段师资实际需求,采用公开招聘或招考的办法,适时吸纳一定数量的师范类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一定数量的师范类英语专业优秀大专毕业生分别到中学和小学任教。同时从高中、初中退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到初中、小学任教,彻底杜绝从初中选拔高中教师、从小学选拔初中教师的恶性循环现象。
12、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坚持搞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历提高教育,突出抓好在岗业务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教水平。到“*”末,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0%、85%,岗位合格率分别达到90%、85%、80%,选拔培养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0人,县级骨干教师120人,学科带头人80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2年评选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对知名校长、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每月分别发给100元、80元、40元津贴。
13、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知名学校、知名校长、知名教师”创建活动。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三名”工程实施方案、评审标准和奖励办法,扎扎实实抓好培养和评选工作。对评选出来的市、县级知名学校、知名校长和知名教师,县上要进行授牌颁证和表彰奖励,大力推介他们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并组织知名校长和知名教师赴发达地区乃至国外进行考察学习,以此促进“三名”工程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14、积极推行城镇教师支教制度。城区学校每年要按一定比例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城区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轮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对在边远山区(韩家、蒙家岭、底店)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发给50元生活补贴。对到农村支教的城区教师,每人每年发给1000元生活补贴。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期间,接受所在学校的管理和考核。对支教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调整到农村学校任教。凡未具备农村学校支教经历的城区教师,不能申报中高级技术职务、从事管理工作、参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申报特级教师。
15、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严格校长任职资格,中小学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归口管理。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对校长的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推进校长选任制,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把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作为校长选任的主要方式。建立中小学校长人才库制度,增强干部任用透明度。实行校长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加强校长履职考核,建立能上能下、出口畅通的校长动态管理机制。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6、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渠道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校外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全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加大教育普法力度,加强学生法制纪律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7、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按照课改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积极开展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18、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切实加强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和乡校教研机构建设。各中学和中心小学要确定专人负责教育科研工作,所有完小要有兼职教研负责人。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快重点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开展,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19、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把搞好教学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立足常规,强抓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规范教学过程,全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要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学校管理。
20、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级政府要把教育质量提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认真落实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定期深入学校,全面了解教育质量现状,及时解决影响教育质量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最为第一要务来抓,切实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指导、服务、评估,充分调动学校抓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长选任、考评上要把质量作为主要指标,以质量分优劣、定去留。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本校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心思、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用在抓教育质量上。要夯实质量责任,议定质量措施,加强质量考核,强化质量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
21、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抓好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扎实推进三项工作,全力加快创强进程
22、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按照“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的原则,结合人口分布与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依据新农村建设需求,适度减少初级小学,相对集中完全小学,努力创办寄宿制中小学。到2007年底,撤销九年制学校2所,撤并各类小学32所,使全县学校总数由现在的231所调减为202所。到“*”末,撤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撤并各类小学40所,建成寄宿制学校38所,使全县学校总数调减为168所,基本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23、切实抓好校舍改造。遵循“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政府领导、乡村修建、学校协助、部门包抓的办法,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群策群力,抢抓时间,加快进度,赶2007年底,新建砖混结构校舍2489间56419平方米。到“*”末,全面消除土木、砖土木结构校舍,彻底实现校校无危房目标,力争使全县中小学校舍达到教育强县规范标准。
24、大力发展职成幼教事业。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加快县职教中心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断扩大职中招生规模,引导、鼓励、支持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到“*”末,使全县职高和普高在校学生比达到4︰6。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和职工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民办幼儿教育,赶20*年,在每个乡镇创办一所中心幼儿园,使全县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5、全面加快教育创强进程。建立乡镇负责、部门包抓的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快硬件建设和设施配置步伐,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到20*年,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5个,市级教育强乡镇11个,全面实现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县委、县政府对通过省市评估验收,获省市两级“教育强乡镇”称号的乡镇分别奖励8万元和5万元,同时对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予以表彰奖励。对教育创强工作不力的,县委、县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26、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从实践“*”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安排,狠抓组织实施,全力推进发展。县、乡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育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抓好工作落实。要建立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级各大家领导、乡镇负责人每人至少要联系一所学校,定期深入学校调研,帮助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把教育工作列入乡镇和教育部门的任期目标,实行严格考核。
27、加强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完善督政、督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要向县委、政府专题报告督查情况。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28、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严禁一切干扰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未经县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对中小学进行检查;未经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对中小学安排各类社会活动。各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执法单位的管理,经批准对中小学进行的各项检查,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得吃拿卡要。对执行制度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29、全面执行《陕西省学校周边环境管理规定》。公安、工商、卫生、文化、城建、环保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在距中小学校园200米以内,禁止开办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台球室、棋牌室等营业性娱乐场所;禁止占用校园门前道路和校门两则人行道从事经营活动;禁止在校园周边倾倒垃圾、污水、堆放杂物;禁止在可能干扰校园正常秩序的地点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夜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得将校园及其周边的房屋、场地用于出租或者自营开办各类娱乐场所。
30、努力营造关心教育、尊重教师、关爱学生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都要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小学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涉及中小学、涉及教师、涉及学生的事项都要坚持优先办理原则,以实际行动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社会事业,教育为先”的要求。
- 上一篇:县教育局开年工作计划
- 下一篇:县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