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报告

时间:2022-02-27 06:06:00

导语: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及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本市*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同时对去年完成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先进单位、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单位以及荣获国家、省级重大奖项的劳动保障系统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等一下,张广宁市长和省劳动保障厅领导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年劳动保障工作回顾

*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保障厅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改革发展全局,遵循朱小丹书记“要毫不松懈地抓、真心实意地抓、深入细致地抓,抓出*特色,抓出领先水平,抓出群众满意的实效”批示和张广宁市长“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市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等重大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四个“新”: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扩大就业民心工程,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我市牢牢把握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新增本市户籍城镇就业人数21.84万人,超额完成年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25.0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0%(其中,“4050”失业人员7.63万人,再就业5.63万人,再就业率为74%;农转居失业人员1.45万人,再就业1.08万人,再就业率为75%);全市共有零就业家庭217户,全部实现一人以上就业,户计就业率为100%;推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3%,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重点抓好九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尝试分区(县级市)和市直两类单位分别制定考评办法,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二是大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制定了具有*特色和领先水平的创建评估标准,全市1429个社区中,已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709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49.6%,超额完成工作目标9.6个百分点。三是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范围、明确继续延长贷款的办理条件和程序,更加有效地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四是积极协助失业人员申办享受社区就业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各项再就业补贴,至*年底,市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共支出2.55亿元。五是采取多种措施扶助“禁摩”涉及人员转行就业,确保了“禁摩”工作平稳过渡。六是加大对本市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不断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有效的帮扶措施,使这部分群体人数不断减少,*年底“4050”失业人员为2万人,同比减少2700人,下降12%。七是大力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评选“放心职介服务单位”“诚信服务单位”,为求职者营造了较为放心的市场环境。八是制定了《*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为我市进一步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九是强化流动人员就业管理,加快流动人员录用备案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整合跨部门信息资源,提升流动人员就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流动人员录用备案服务重心下移街镇,促进了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年,纳入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就业的流动人员达172.15万人,同比增加11.49万人。

(二)多途径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展现新活力。

*年,我市积极推动技工教育快速稳健发展机制、高技能人才社会共同参与培养机制、城镇失业人员素质就业市场化培训机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技工教育实力明显增强。技工“名校”不断涌现,经调整后的25所技校中,有多所学校被国家和省确定为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校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技校现有专职教师3000多人;*年招生3.3万人,为历年之最;在校生超过9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教育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技校学生在*年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和广东省技工院校技能竞赛中,取得多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二是创新了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在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下,突出工作业绩考核,建立起由核心能力评价、工作成果业绩评价、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四大模块构成的全新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大大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编制了《*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范》,为全面规范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新发展。通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新路子、广泛开展技能竞赛选拔人才、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机制等措施,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年,全市共有26.80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同比增长11.51%,22.92万人次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比增长10%,其中,高级工2.2万人次,技师3957人次,高级技师382人次。四是退役士兵培训工作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社会拥护。*年,我市10所技工学校接收620名本市退役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退役士兵特点,各校不断完善制度,实行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生活上照顾与学习上关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三结合”管理方法,取得显著效果,学校管理正常有序,教学培训计划正常实施,退役士兵学员安心学习。五是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年,培训城镇失业人员80661人,同比增加52.26%;培训本市户籍农村劳动力55941人,超额12%完成目标任务;培训农转居人员35176人,超额134%完成目标任务;培训外省农民工54295人,超额17%完成目标任务。

(三)力破难题惠及百姓,社会保险保障工作开创新局面。

*年,我市积极健全社会保险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群迅速扩大,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向建设共享型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社会保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一是扎实推进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至*年底,全市已办理参保登记手续93443人。二是解决了原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不足而无法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申请一次性缴费人数2563人,此项政策最终将惠及约6000人。三是城市规划区内全征地农民参照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至*年底,全市参加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7.96万人,同比增加14万人,此项政策将惠及全市38万农转居人员。四是继续妥善解决本市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至*年底止,各级财政借资10.90亿元,支持431家困难企业81502名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年增加2002人,借资1.23亿元(含历年结转应付金额)。五是继续妥善解决本市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至*年底,由省、市、区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累计出资7.14亿元,资助4.5万名社会申办退休人员缴交过渡性医疗保险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中,*年10103人,资助1.4亿元。六是出台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突破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难题。由于我市工伤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具有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条件,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我国实施农民工工伤保险项目的五个城市之一。七是从*年2月起,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25万人,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0.89万人。八是*年12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市工伤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解决了老工伤人员待遇的历史遗留问题,将惠及4000多名老工伤职工。九是从*年7月1日起,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市非本市城镇户籍职工,与本市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非本市城镇户籍职工积极参保,当年参保人数增加到43.70万人。

2、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快速增加。至*年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47.80万人,同比增加28.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56.46万人,同比增加14.6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32.56万人,同比增加25.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74.45万人,同比增加59.8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18.91万人,同比增加20.66万人。其中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加最大,这得益于我们在*年开展“金秋行动”净增61万参保人基础上,*全市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又乘势而上,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平安行动”,使工伤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提出的参保人数达268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最快,*年底参保人数达10.23万人,同比增长241%。

3、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是养老保障水平大幅度升高。*年,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含工伤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45元,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加发生活补贴108元,使养老保障水平达1405元/月,比上年的1152元/月,人均增加253元/月,增长21.96%,增长幅度为历年之最。二是个人医疗费不断减负。*年1月我市实施补充医疗保险,由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费1.03亿元,使市本级医疗保险统筹区所有退休人员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待遇,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减轻40%以上;从*年7月起,将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7种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至*年底,有86万人次享受待遇,人次平均支付医疗费用76.5元,参保个人因此减少支出6591万元。仅这两项措施,已使参保人减负近1.7亿元。

4、社保经办服务更为便民。一是社保经办机构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与信息部门联合优化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开展自助服务、网办业务等,提升了社保经办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基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市医保经办机构实行星期六对外办公制度,并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分别在南沙、黄埔、萝岗、荔湾等区设点办理各项业务,方便了群众。三是市公医医疗费实施预结算二次拨付的新结算方式,结算支付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缓解了公费医疗挂钩医院资金周转的压力。

5、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年底,我市56.56万名退休人员中已有55.79万人实现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98.6%。其中,39.12万人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达70.1%,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我市继续抓好退管服务网络和制度建设,退管服务工作重心下沉到街镇、到社区,进家到人,精益求精推进精细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完善退管服务网络。至*年底,全市162条街(镇)全部建立了退管所,142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退管站,全市包括社区助老员和安老员在内的专兼职退管工作人员共5413人,编织起纵横结合、重心下移的退管服务网络。二是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度。对全市各级退管机构实施4A、3A、2A等级评价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程序,理顺管理流程,强化街道社区退管服务工作,形成了“二、三、四”程序化管理规范(即:实施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两个管理”,对退休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计算机信息网、各项基础台账网、街道社区联络员网“三张网”,掌握退休人员信息;凡新移交街道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做到见一次面、参加一次茶话会、发一本管理手册、发一张联系卡“四个一”)。三是开展多元化服务。积极对特殊困难退休人员开展救助,组织孤寡等“九类特殊人员”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等。

(四)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法维权步入新阶段。

我市重点抓好基础建设、保持畅通的维权渠道,抓紧快速调处、有效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初步突破,步入维权的新阶段。一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一方面,通过举办讲座、派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确保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另一方面,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及早出台了《关于加强对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管理的通知》,有效遏制新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大规模裁员,及时查处企业劝辞或转签劳务派遣合同等“规避”新法的行为;公布《*市劳动合同》和3个行业性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指导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二是明晰、规范工资福利基准。开展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调研测算工作,提出了市区和花都、番禺区、从化和增城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制定了市区和“二区二市”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了*市*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出台了离岗退养费和待岗生活费最低标准;明确了劳动时间、休息休假、高温津贴、加班工资以及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等标准。三是加强劳动关系基层协调组织组建工作。借助街镇、社区的工作平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覆盖到街镇、延伸进入社区,至*年底,全市162个街镇已全部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2585个村居中已有2315个建立了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占应建数的90%。四是创新性地制定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标准。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双创建”活动,经市三方会议严格评审、实地考察、社会公示,第一批已评出“*市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3个、“*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6家,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新突破迈出重要一步。五是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抓重点,在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开展“签约行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一年完成了出租车全行业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任务。*年底,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74%,同比上升3.93个百分点。六是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依法劳动仲裁。*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0572宗(其中:案外调解13204宗,立案处理17368宗),涉案经济标的3.69亿元(同比增长25.47%),结案率91.74%。为22694名劳动者逐一核对争议的工资和加班费2.24亿元;为5087名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处理押金和经济补偿金7177.5万元;为698名受工伤和职业病伤害的农民工挽回医疗费、停工治疗期间生活费和工伤补偿金6358.12万元。七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力度。在劳动保障执法上尝试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本市城镇户籍失业人员的新做法,组建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现已在141个街镇实施,聘用协管员784名,逐步推行“一街一册”、“一户一卡”的劳动保障情况动态登记管理制度,努力摸清情况、实施针对性管理,劳动保障维权维稳力量明显增强。通过开展“金秋行动”、“春风行动”等专项执法监察检查行动和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对劳动关系突出问题主动出击、及时化解,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年,我市共对11.8万户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同比增加24%,责令用人单位与35.1万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32.5万名劳动者补办参保手续,为11.2万名职工追回工资、押金等22442.9万元。八是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排查治理工作收到成效,及时解决了327宗集体上访和劳动争议案件,全市来访来信总量稳中有降,降幅达24.8%。

过去的一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出现了不少亮点,主要有三个“最多”:一是*年是省市党政领导对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给予关注和表扬肯定最多的1年,尤其是张德江书记和朱小丹书记、张广宁市长和陈国副市长,多次就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南沙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等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二是*年是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项目最多的1年,共有13项:第一,我市扩展劳动保障服务热线12333功能,通过热线收集和听取“零就业家庭”人员诉求信息,迅速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在全国先行一步;第二,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新模式顺利通过劳动保障部结题评审,研究成果受到部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劳动保障厅专门召开会议予以推广;第三,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张德江书记的充分肯定,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第四,在全省率先解决了早期离开企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第五,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原达到退休年龄、但因缴费年限不足而无法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第六,城市规划区内全征地农民参照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受到张德江书记高度赞扬,走在全省前列;第七,企业年金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第八,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参保模式、缴费办法、管理机制和待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第九,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将非本市城镇户籍职工纳入生育保险并享受与本地职工同等待遇,生育保险医疗费直接与协议医疗机构定额结算的管理制度也走在全国前列;第十,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基金风险控制流程图,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保经办业务档案影像化管理、应用电子印章系统;第十一,工伤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明显,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中率先实行全过程“网上完成”;第十二,我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社会化管理网络建设、退休人员互助服务网络、关爱特殊困难退休人员、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退管系统老年大学、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等七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第十三,在全国首创守法和谐、诚信和谐、全面和谐三个层次的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标准。三是*年是我市各区、县级市劳动保障工作涌现亮点最多的1年。*开发区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在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唯一获此殊荣,开发区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介绍了经验;南沙区全征地农民比照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天河、海珠、白云区在促进农转居人员参保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荔湾区党委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收到明显成效;番禺、花都区、增城、从化市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不少好经验;越秀区在全市率先整合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创新了管理方式;*等区和增城市圆满完成组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工作。

同志们,*年,是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跨上新台阶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配合,离不开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的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劳动保障局,向所有为*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还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容不得丝毫懈怠:就业方面,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人力资源总量过大、结构欠佳的矛盾仍很突出,低端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与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并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内发性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就业的战略地位仍须大大强化;职业培训方面,现有的培训资源、组织和产出,都远不能满足我市产业自主创新和优化升级的发展需要;社会保险方面,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离建立具有领先水平的共享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不相适应;劳动关系领域,对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仍未形成全社会上下的广泛共识,劳动关系正处于矛盾高发期和新法实施后的磨合调整期,矛盾错综复杂,劳资纠纷高发态势仍将持续;能力建设方面,新形势新任务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原有资源配置状况所制约的服务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

二、*年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劳动保障工作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扩展深化“一个重点、两个突破、三个健全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要毫不松懈地抓、真心实意地抓、深入细致地抓,抓出*特色、抓出领先水平、抓出群众满意的实效,努力争当实践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目标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65%以上(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50%以上、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一人以上就业率100%、农转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50%以上),55%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本市户籍农村劳动力各5万人,培训农转居人员1.5万人;技校招生2.6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2.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0.45万人)。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累计新增参保人数177万人,分别为273万人、271万人、433万人、300万人、130万人。基本养老金继续保持100%社会化发放,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达55万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力争全市各类企业与所有员工都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一)坚持一个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扩大与促进就业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要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科学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就业制度,以深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推动创业促就业,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整合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

1、着力推进《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深入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拟制《*市就业促进办法》,完善我市积极就业政策,全面推进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2、着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任务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开拓社区就业岗位;配合“自主创业、全民创业”,开发一批再就业基地、挖掘一批创业典型、推荐一批创业项目、打造一批新亮点,确保*年我市55%的社区创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

3、着力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程。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拟制《*市创业促进就业实施意见》,完善促进劳动者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社保补贴等政策,为劳动者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体系。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完善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实训、创业咨询、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政策促创业效果;依托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将创业服务延伸到社区,使创业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三是开展创业扶持试点工作。选择部分区建立创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为城乡失业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提高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4、着力推进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一是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向纵深开展,探索向农村推进“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4050”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二是制定出台《*市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办法》、《*市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办法》,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为就业困难群体拓宽就业安置渠道。三是调整完善资助标准。根据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和财政预算安排,调整完善《*市就业专项资金补贴项目和标准》,从拓展政策覆盖范围上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四是继续精心组织“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等各项专项援助活动。

5、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以实施《*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为契机,充分整合劳动和社保两大板块信息资源,促进更加有效的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农转居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劳动者从数量型就业向素质型就业转变。继续坚持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培训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并加大培训后职业介绍的力度,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确保为登记求职和登记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100%的就业服务。

6、着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继续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信息管理网络基础上,将信息管理网络向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延伸,力争拓展成为四级信息管理网络,推进就业管理重心向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下移。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将日常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上门服务等人本服务措施做细做实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通过组织实施“技能人才岗位对接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等专项活动,促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转居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实现就业。

(二)力争两个突破: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流动人员就业管理工作有新突破。

1、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有新突破。

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深入研究,建章立制,明确标准,重点突破,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均衡、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是完善重大劳动纠纷应急和预警机制。深入细致地落实朱小丹书记在我市集中排查劳资纠纷专题会议报告上关于“三不出”的批示,健全重大、群体性劳资纠纷的专案报告制度,做到不出大的事、不在大面积上出事、不出连锁反应的事。

二是着力建立健全劳动报酬的公平合理分配制度。一是全面实施“工资倍增计划”。从*年起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二是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三年推进计划,实现同工同酬、公平分配,建立企业贯彻工资指导线的备案制度。三是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年内出台政策,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探索研究“劳动工资一卡通”的新型监控管理模式,从工资支付环节入手,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对工资管理乃至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面监控管理。

三是明晰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动基准。研究实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操作管理规定,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进一步明晰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等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动基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四是研究制定劳动保障诚信企业标准。拟在今年上半年率先出台工作规范,设立劳动保障诚信和谐企业的主要标准,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评先、国内外上市以及企业经营者和高管人员评先、授予荣誉称号、选举政协委员和选举人大代表等时,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提供所在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规定的情况,作为评先等的参考指标。

五是完善畅通维权渠道。协调发挥信访投诉、调处纠纷、劳监执法、劳动仲裁的整体工作效能,加强劳资纠纷排查和预防,促进劳动争议当事人息诉罢访。力争今年信访、举报投诉和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结案率达98%,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六是全力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积极作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和工资监控网络“两网”建设,积极推进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维权联系卡发放,争取实现4个100%,即:在10人以上企业100%建立劳资纠纷信息员队伍、100%纳入工资支付监控系统、100%签订劳动合同、100%的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和企业经理人签收《劳动保障守法手册》。

2、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有新突破。实现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根本转变,确保在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和权益保护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改进农民工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在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管理网络基础上,推进流动人员就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开展试点,力争拓展成为四级管理网络,为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开发和推广流动人员网上录用备案功能和自主服务项目,促进录用备案与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监察等多项劳动保障业务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筹建农民工岗前综合教育基地,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免费就业前教育;认真落实政府补贴外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完善跨地区劳务信息交流机制,引导流动人员有序流动;为流动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及就业政策咨询服务等,营造城乡劳动者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二是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险保障。重点解决好建筑、工业生产领域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问题,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劳动保障部“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和管理服务”项目要求,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工作。三是加强执法保障权益。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以农民工集中的建筑、住宿和餐饮业为重点,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予以重点监控;推进建立劳动保障、公安、法院、税务和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的常规机制。

(三)着力三个健全完善: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完善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

1、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根据党的*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求,按照“扩面、调待、拾遗、补缺、优服”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年力争社会保险五个险种参保人数比*年净增177万人(其中:养老保险净增25万人,失业保险净增15万人,医疗保险净增100万人,工伤保险净增26万人,生育保险净增11万人),努力使全体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失有所补、生有所护、退有所助。

一是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实现养老、医疗两大保险保障体系在制度上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年内陆续出台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险、解决国营农场部分人员等群体养老保险问题的处理意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转居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非本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共七大保险保障政策。出台实施《*市商贸、住宿、餐饮、娱乐、洗浴等服务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规定》,重点将工伤保险参保率较低的服务业职工尽快纳入工伤保险管理体系。做好实施社会保险新政策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心组织扩面行动。

二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减轻负担。落实国家“连续三年调整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划”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探索建立地方养老保险制度,使养老保障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一步推进企业年金工作,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普通门诊医疗保险和退休人员社区首诊制度、增加指定慢性病病种范围、扩大门诊特定项目范围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减轻个人医疗负担,力争将门诊和住院基本医疗费的个人总体支付比例分别控制在30%和20%左右;修改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结算体系,加强对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浪费。

三是着力解决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研究解决乡镇企业原退休人员、农场原农业户口老职工和农场原住民、部分街道集体企业原未纳入社会统筹退休人员等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保障问题;修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妥善解决各类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实施好《*市工伤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切实解决好老工伤人员医疗等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四是弥补社会保险制度缺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和统一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费率;积极探索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出台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工伤康复与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工伤伤残人员再就业工作;研究制定《*市生育保险实施办法》。

五是优化细化社保经办和退管服务。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社保经办业务“优质服务年”活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探索社区医保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合作、接轨的有效渠道,实行老弱病残群体、参保大户“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为民措施;继续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困难退休人员家庭的“三个走进”活动,积极探索由向城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管理服务,逐步转向各类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老人提供管理服务转变,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逐步增加到55万人。

2、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评机制。积极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大力推动企业内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加大力度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继续探索校企结合培养预备技师的新路子。推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完善和推广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新做法,并努力把这个“*模式”打造成全国的“品牌”。做好全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比表彰工作,举办各类各工种各人群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增强技校办学实力,狠抓教研教改和教学质量,增创技工教育发展新优势。加强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研究市、区(县级市)两级管理服务的新机制,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新职业(工种)开发和单项技能职业(工种)开发。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实现鉴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科学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3、健全完善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

(1)健全完善劳动保障组织体系。一是积极争取调整充实机构编制,争取加大对劳动保障工作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是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劳动保障经办业务重心下移;抓紧市基金中心办公场地调整、医保中心二级经办体系建设等事项。二是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效能。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整合服务资源,规范业务流程,继续大力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一支凝聚力强、能战斗的劳动保障队伍。

(2)健全完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做好新法实施保障工作。*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社会保险法》也有望于年内出台,*年是劳动保障执法年。为此,我们将对照新法,积极对现行相关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清理,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或废止相抵触的文件,同时针对新法实施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早调查、早分析、早预测,做好政策法规健全完善工作,力争工作的主动权,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新法的贯彻实施。二是重点做好社会保险有关政策的出台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宣传机制,优化法律服务,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

同志们,劳动保障工作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任务也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改革创新,以昂扬的斗志、一流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有效,社会保险保障更加健全可靠,劳动关系更加稳定和谐,为争当实践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