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党员先进性报告
时间:2022-02-26 03:49:00
导语:县农村党员先进性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员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他们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提高他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和能力,成为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推进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是当前农村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当前*县农村党员先进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农村工作实践,对如何增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县现阶段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全部工作。因此,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如何,应值得关注。近几年来,*县结合县情,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以“三级联创”为载体,采取抓乡带村,上下联动,三级联创,齐抓共管的办法,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总支(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活动,认真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为推动全县农村各项工作做出了贡献。但在新形势下,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总体来看,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一大瓶颈。根据个体的情况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先锋模范型。这类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15%。这部分党员主要是农村干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八大员”、“三小员”中的人员。他们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表现突出,能较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充分体现出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在工作和生活中廉洁自律,公道正派,敢于同任何不良倾向做坚决的斗争,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二是完成任务型。这类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50%。这部分党员能够较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表现较好,虽然成绩不十分突出,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有所体现,从总体上维护和维持了党组织的形象。三是力不从心型。这类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30%。这部分党员主观上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事实上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当中又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弱病残党员,第二种情况是生活困难党员,第三种情况是外出流动党员,第四种情况是能力低下党员。四是丧失作用型。这类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5%。这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这当中,有的人不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不按期足额交纳党费,不很好履行党员义务,组织交给的任务也不能圆满完成。有的人个体素质低下,表面看起来似乎对村集体事业很关心,但实际上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个人利益。对村里的工作指手划脚,到处挑刺,甚至恶意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无理干扰村干部工作,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
二、影响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因
针对以上几种类型,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党员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客观原因。
(一)党员“三偏”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年末,全县总人口24.94万人,有党员7975人,占3.2%,其中:60岁以上的农村党员1579名,占31.1%;初中以下文化的农村党员4571名,占90.1%。目前,全县有党员空白村109个。党员“三偏”(党员数量偏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农村年轻人不愿入党,觉得没有必要,大部分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给培养教育带来了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二是由于财政困难,对农村贫困老党员缺乏有效的帮扶措施,致使其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难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党员先进性,导致部分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不强烈;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党组织在抓党建工作中没有找准切入点,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在抓党建促经济发展方面结合得不够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四是部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由于大部分农村党员文化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对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学习不够,思想观念落后,运用科技发家致富能力不高,在带头致富方面缺乏先进性。有的农村党员除耕种田地外,无其它收入来源,家庭较贫困,缴纳党费都有一定困难,群众从他们身上难以看到先进性。
(二)大部分农村党组织缺乏活动经费,开展活动难度大
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且大部分村级党组织无集体经济,无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多,大部分年轻的党员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
(三)党员管理教育缺乏力度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应当肯定的是,全县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党员管理工作同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存在一定的反差,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农村党员数量多,分步散,是摆在我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以各级党组织自我开展为主,乡镇党委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督促,总体来看,各级党组织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经常性的开展活动,但无非是听听课、看看报、学些学习有关会议精神等方式,粗放管理,拿不出有创意的管理方式,有关的制度建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个别基层党支部存在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党员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不能从本乡镇、本村的实际出发,套用计划经济年代党员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对新形势下党员思想变化、从业结构、生活方式的研究思考不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重复、单调,影响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本单位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济的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
三、增强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粗浅建议
当前农村党员存在的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必须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予以克服。
(一)加大“三个培养”力度,纯队伍,增内劲,聚集力量
一是按照“三个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的要求,始终坚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遵循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真正做到“两个创新、两个转变、一个突出”(即:创新党员发展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变一般发展为重点发展,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吸纳,突出在生产一线、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突出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逐步改善农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男女比例,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壮大党员队伍。二是加强县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科技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乡镇、村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加强对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加深经济能人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增强其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从源头上抓党员队伍的壮大。三是进一步把外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其他流动人员纳入发展党员工作范围,对年纪轻、思想政治素质好的要重点培养,不断拓宽党员覆盖面。四是把党员发展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加强督促指导,年终进行检查评比、兑现奖惩,采取组织措施加大党员发展工作。目前,我县有党员空白村109个,要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对党员“空白村”和连续几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要列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通过采取乡(镇)、村班子成员具体联系指导等方式,逐渐消除党员“空白村”,不断扩大党员覆盖面。五是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分辨真伪的能力,对一些有目的,有企图的人申请入党的要拒之门外,防止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混入到党组织队伍当中来,搅乱党员队伍,严把党员“进口关”,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加强宗旨教育,抓服务,树形象,夯实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党员外出务工,部分基层党支部疏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加上各种观念思潮的冲击,导致一些党员思想滑坡,宗旨意识淡薄,逐渐失去先进性。当前要以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有效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使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树立典型,用农村党员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让他们看得见、学得着;采用对话、谈心等双向交流形式,使教育深入人脑,打动人心;运用各种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做到晓之以理增强说服力,教之以趣增强吸引力,动之以情增强感染力,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切实解决宗旨观念淡化问题。因此,县、乡(镇)党委要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办班培训,加强宗旨教育;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村里的各种会议、上党课、党员活动等,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党员的党性意识。看一名农村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不是说要干出多少惊人的业绩,主要是看其面对急、难、险、重、苦的工作时能不能勇挑重担,无怨不悔地埋头苦干甚至作出牺牲。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与农村党员结对子,通过交心谈心、下访座谈等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推进农村长远发展相结合,与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广大党员当农村改革的宣传者和勇闯市场、开拓进取的带头人,在实现农村发展目标、完成各项中心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常怀服务之心,从实际出发,依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尽力为群众服务。无论是饭后茶聊、田头交流、邻里互助,还是政策指导、亲朋救助,只要其有心服务,便能在平常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当前,主要是看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否能主动承担起工作任务,在小康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是否能够坚决服从党支部的决定,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中主动承担起艰苦的岗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能否带头参加,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是否能挺身而出,为人民群众伸张正义,在其它群众有困难时是否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否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力所能及地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好事实事,让自己的先进性不断得到锤炼和升华。这样,既切合服务对象实际需要,解民之忧,急人所急,又在服务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经常化、具体化。同时,可以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按照“贴近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需求,贴近无职党员的自身状况”的原则,在无职党员中有针对性地设置参政议政、政策宣传、科技示范、财务监督、移风易俗、乡村道路养护、水利设施维护、民事纠纷调解、社会治安防范、生态环境保护等岗位。采取“分类归位”的办法,因人制宜,扬人所长,依照党员的各类特长、农民群众实际设置“几大员”、“几小员”,积极开展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让无职务党员“无职有位,有位有为”,使广大党员结合实际服务于当地农民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中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破解“四题”,建机制,强素质,保持先进
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建立长期实效的党员聚合机制。为此还必须采取措施破解“四道”难题:
一是党内帮扶,解决农民党员经济上的“贫困”和后进问题。为此,必须实行党内帮扶,不断改善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帮助部分贫困党员解决致富难问题,形成“群众有难党员帮,党员有难组织帮,组织有难互相帮”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在帮扶形式上,一是建议实行“县乡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农村党员贫困户”的结对挂钩帮扶制度。具体做法是:对经过调查摸底、推荐上报,组织确认,真正贫困的党员。依据贫困原因,明确划分年老无力型、无技术项目型、无启动资金型三类,相对应地对县乡副科级以上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依据其专业特长和职位特点也分三类,由县委组织部将党员贫困户与党员科级干部对应挂钩,建表立卡,实行分类对应帮扶,过程跟踪督查,效绩目标考评。第一类是对无能力、无条件脱贫致富的老党员,要求帮扶党员干部进行物质和资金等帮扶,同时要求乡镇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优先纳入低保对象,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长。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第二类是对有能力但无技术、无信息、无项目的党员贫困户,要求帮扶党员干部及时送技术、送信息,帮助选好项目,筹集资金,使其尽快致富。第三类是对有能力、有技术、有项目但无启动或周转金的,要通过提供信用担保、项目论证,帮助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使他们依靠项目、技术尽快致富,使农民党员在农民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到先导和表率作用。二是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党费补助一点和各级党组织自筹的办法筹集资金,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慰问贫困党员和老党员活动,妥善解决贫困党员及老党员的生活困难问题。三是采取“党费出一点、财政补助一点、个人捐赠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加大“党员互助基金”筹集力度。并针对部分农村贫困党员发展经济缺资金的情况,实施“党员互助基金”帮扶工程,切实用好用活基金。四是实行老党员定补制度。按照“财政适当补贴,各级共同负担,个人适当出资”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统筹资金,在继续实行建国以前入党的农村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时对年满70岁的贫困老党员实行定补。让贫困党员、老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地位,确保老党员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是技术培训,解决农民党员“双带”能力弱的问题。当前,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党员都具备当先锋、做模范的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党员大有人在。有的农村党员本身就是贫困户,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为此培训农民党员是促进农民党员先进性发挥的主要途径。要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认识,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思想观念滞后,创新精神不足,虽有富民之心,却无富民之策,起不到带头致富作用的问题,拓宽培训渠道,改善培训条件,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以县乡党校为阵地,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建设“政治素质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民党员“三强型”队伍。一方面乡镇干部及农业、林业等科技部门的科技人员,要勤下乡,及时了解农村党员的实际需要,帮助农民党员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解决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对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进行党的知识与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党员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另一方面要以点带面,结合当地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等手段,采取播放党员电教科技致富专题片,学习外地的先进生产或技术,有针对性地增强他们发展农村经济、带头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建立比较固定的实用技术培训基地,重点围绕本地农村主导产业,依托种植、养殖大户,建立养殖或加工生产培训示范基地。把示范基地与知识讲授、现场观摩、亲身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同时,采取领出去看、带出去学的办法,组织村支委、党员参观学习和分片举办科技培训班、专家授课指导等,把邻近村落的党员群众集中一起培训,学一个带一村连一片,增强党员荣誉或提高党员自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水平。另外,要重视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文化知识水平,针对农村党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以农广校、农函大、党校等为依托,对农村党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为农村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
三是参与管理,解决农民党员“无职无为”,缺乏政治荣誉感问题。要在村组织中,严格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务透明度,同时积极开展村党员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听证,并注意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建立农村党员参与农村重大事项决策的制度,保障农民党员有与其义务对等的民主权利,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要建立民主决策、按章理事的组织、管理工作和日常行为规范,着重完善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同时,要坚持党员学习活动定期开展党员活动日,否则不学习、不参加活动,“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起到党员的作用。学习的内容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法律法规以及科学技术,解决农民党员群众的具体问题,学以致用。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可同放映党员电教片、电影、现场参观、专题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此外,要保障党员在活动中的权利,不能只给党员布置各种任务,还应让党员参与村里的党务,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财务收支等管理。既充实活动内容,又能集思广益。
四是建强阵地,着力解决党员开展活动难的问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加强阵地建设,搭起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一是继续按照“五个一点”(修缮村小组集体房解决一点、收缩乡村校点、与学校共用活动场地或利用村党支部书记居住房解决一点、建小康村活动室解决一点、在协会上建立党支部解决一点、县乡财政投入解决一点)的办法逐步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难的问题。二是全面推进党员电化教育网点规范化建设。按照“五个一”(一间党员活动室、一面党旗、一块“云岭先锋”工程示范点牌子、一套党支部工作制度、一套党员电教设备)的要求,本着“党费出一点,乡级财政出一点,村集体收入中出一点”的办法,加强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网点的规范建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有效媒体,使基层党组织能正常开展活动,把农村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集党组织开展活动、党员电化教育于一体的“党员之家”。
(四)强化堡垒建设,重管理,发挥作用
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载体,加强大对软、弱、换、散的基层党组织治理力度,进一步巩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堡垒建设,促进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一是针对部分党组织开展活动难的问题,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尚未建立的单位,要及时建立起党组织;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要进行整顿;对有名无实、党员人数少的党组织,要及时进行合并调整,达到建堡垒促党员作用发挥的目的。二是强化监督约束,着力解决个别党员形象不佳问题。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监督、约束,是预防、修正错误、保持党的肌肤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坚持抓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把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与经常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结合起来,使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三是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作为党员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好,真正达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目标。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督促外出3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参加所到地的党组织活动。在流入(流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或“流动党员活动站”,指派专人负责,随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促其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让其经常接受党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