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代会代表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24 05:53:00

导语:镇党代会代表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镇党代会代表工作报告

*年初,县委组织部对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基层党员群众尤其是过去的镇党代表,普遍反映并积极建议镇党代表也能象人大代表那样实行常任制。为此,我们专门成立调研组,对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专题调研。在认真调查研究并广泛收集和研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向县委提出在全县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建议。*年8月,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决定以全县16个镇党委召开党代会进行换届选举为契机,全面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并研究制定了《关于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意见》(睢委发[*]36号)。各镇党委按照县委的要求,把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作为各镇党代表大会的重要议程,提交全体镇党代表讨论通过,并付诸实施。目前,此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最近,我们课题组就此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一、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考虑

查阅国际共产党历史文献,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认为,党的代表大会按其性质来说,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立法机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574页、575页),这个重要观点确立了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权力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党必须每年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经常调整甚至改变党的方针政策,所以党的代表大会必须实行年会制,即每年召开一次。第一个共产党党章明文规定:“代表大会于每年8月举行。遇紧急情况中央委员会得召集非常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75页)当然,在党尚未执政之前要坚持年会制实有困难。1847建党之初曾经在半年时间之内举行过两次党的代表大会,1848欧洲爆发革命之后就无法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到1852年党终于被迫解散。但是1869年重新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依然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党代会年会制(只是在反动政府于1878~1890年实行“反社会党人法令”12年期间有8年被迫停开)。以至1892年9月,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领导人奥·倍倍尔的信中还指出:“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即使为了遵守党章,你们执行委员会(指德国党中央执委会)也必须这样做;……而且,让全党哪怕一年有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一般来说也是重要的。这样做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卷,第474页)。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早年到晚年一直坚持党代会实行年会制,因为这是发扬党内民主的关键。

事隔64年后的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为了“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应“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邓小平认为:第一,“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和最高监督机关,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一次会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达到的”;第二,“常任制大大减少了代表选举工作的负担,代表大会在任期届满以前,可以随时召集”;第三,“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中央、省、县委员会每年必须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第四,“代表由于是常任的,要向选举他们的选举单位负责,就便于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的、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就具有更大的代表性”;第五,“而且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总之,这种改革,必然可以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3页)。恩格斯、邓小平以上所言,对建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制度框架已清楚昭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制度在我们党内没有真正实行。党的十六大重新将试行这项制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指出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应该说这是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握党情、国情,顺应党心、民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对加强党的建设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乡镇率先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目的是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基层组织的阵地,同时也是为在市、县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提供实践经验和有益借鉴。我们在酝酿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现实考虑:

首先,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乡镇党委领导体制改革的需要。乡镇党委现行的领导体制是“议行合一”的党委制,既管党内的决策,又管党内的执行,同时,党内监督机关也在其领导下,集党内三权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监督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局限。而乡镇党代会三年才召开一次,相隔时间较长(按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乡镇召开党代会进行换届选举,其相隔时间还要长),应由党代会讨论的一些重大问题,不能及时开会讨论并作出决定。

其次,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含政权的民主建设和党的民主建设两个方面。建立乡镇党代表常任制,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是党员、群众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强烈要求。同时,试行乡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

第三,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健全基层党内制度的需要。目前,乡镇党内制度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如《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而乡镇党代会三年才开一次,本届党代会选举产生的乡镇党的委员会,无法在有效期内,向本届党代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再如,《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出缺,应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补选”,但由于乡镇没有实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工作上难以操作,因此只好普遍采用直接任命的办法。

第四,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党代表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需要。我们过去实行的党代会制度,党代表的应有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党代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党代会闭会以后,代表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基层党代表曾形象地概括为:三年只开半天会,画几个圈,吃一顿饭,拎个提包把家还。因而党代表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因此,基于上述的理论依据和对现实的调查思考,我们提出并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实践证明,试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镇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参与监督、议事、决策等作用,让党代表按照党章的要求,更加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深党同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党的行动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赞同;有利于保障党代表权利的正确行使,加强对党在基层工作的监督,促进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二、党代会常任制的基层实践和初步成效

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运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让镇党代表任期有作用,镇党委长期有监督,党代表与党员群众始终有联系,我县16个镇党委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关键工作:

(一)选好代表,奠定党代表作用发挥的基础

选好代表,是实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首要条件和党代表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为此,全县各镇党委在党代表的选举上,严格按照党章和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有关规定办事,做到选举程序操作规范,选举方式大胆创新。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酝酿讨论,采取“三推两评一公示”(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和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评议、组织考察评价,党代表提名候选人名单分别在选举单位公示)的方式,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多于应选人数20%的比例确定正式候选人,然后进行差额选举。通过上述方式,全县16个镇共选出1867名镇党代表,这些党代表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其政治思想觉悟、议事议政能力和“双带”本领都比较高,这就为实行镇党代表代表常任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赋予职责,明确党代表作用发挥的内容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党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我们赋予了镇党代表新的职责:平时注意调查了解镇党委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的贯彻落实情况,召开党代表例会时,听取并审议镇“两委”年度工作报告;参与讨论本镇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及时传达和宣传镇党委作出的各项决定,并发挥党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定、决议等;对全镇所有选举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监督评议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尤其是勤政、廉政的情况;发挥党代表身在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听取和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如实地向党委反映社情民意,并协助党委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等。

(三)建章立制,规范党代表作用发挥的方式

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关的制度来展开。为了防止党代表活动出现漫无目的、无所事事的现象,各镇党委建立并严格执行党代表活动四项制度:一是党代表例会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代表会议,会议时间一般安排在镇人代会例会之前,会议内容由各镇党委在广泛征求党代表及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召开党代表例会,让党代表听取镇“两委”工作报告,监督评议“两委”工作,讨论决定本镇党建工作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二是党代表小组活动制度。按照便于集中、利于活动的要求,将党代表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一般为15人左右,明确正、副组长,代表小组每季度至少活动一次。分组活动有利于党代表根据界别和区域性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座谈讨论,从而向党组织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三是党代表双向联系制度。每个镇党委委员结合自己的分工,联系1—2个代表小组;每个党代表在广泛联系其所在地或选举单位的党员和群众的基础上,建立党代表联系户,重点联系老党员、老干部、烈军属、特困户、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等,经常了解、收集并认真反馈党员、群众对党委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挥党代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党代表考查工作制度。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组织党代表和驻镇的县级以上党代表考查本镇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本届党委的工作实绩,为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献计献策。

(四)创设载体,拓展党代表作用发挥的空间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不断创设载体。把党代表作用的发挥贯穿于全县各项争先创优活动的始终,围绕争创党建工作“全优镇”、“全优村”活动,企业争创“四有一促进”活动(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有一个好机制、有一套好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机关开展“三优三满意”活动(优良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群众满意、基层满意、领导满意),实施“共产党员形象工程”等,及时组织广大党代表进行评议,在全县引起了很大震动和反响,拓展了党代表议政、议事的空间,提高了活动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五)强化督查,提高党代表作用发挥的实效

为了确保党代表在镇党代会闭会期间参与监督、议事和决策等作用的发挥落到实处,我们实行了三项措施:一是各镇专门成立领导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分管政工的副书记和组检宣统等委员具体负责抓落实。领导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党代表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调查了解制度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常任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建立执行制度。对党委会讨论决策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代表议事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党委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平时带头自觉接受党代表的监督,主动征求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养成凡是重大决策都及时组织党代表议事讨论,并按议事决议办事的习惯,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约束制度,减少决议执行中的随意性。三是抓好检查落实。在党代表议事作出决议或由党委会决策之后,我们要求基层干部要认真检查决议的贯彻实施情况,并及时组织党代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议。对党代表议事形成的决议,镇党委一方面按决议的要求办理,同时及时利用广播和党务公开栏向党员群众公布决议的内容和落实情况。同时,县委责成组织部加强对各镇党委贯彻落实党代表常任制的监督检查。县委组织部每年一次全面检查,平时不定期进行重点抽查,认真总结和推广常任制执行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对各镇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把各镇贯彻执行党代表常任制的情况,列为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通过试行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党内民主,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主要表现在:

(一)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过去,由于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强迫命令,加之镇、村群众会议开得少,缺乏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群众对政策和有关规定缺乏了解,干群之间有距离,理解不足,埋怨有余,有时候明明镇村干部想办的是件好事,群众也乱猜疑,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如今,通过试行党代表常任制,使党代表在党委与党员、干部、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对一些新政策、新要求、新规定的贯彻执行,由党代表到群众中进行宣传解释,群众易于理解,乐于参与,容易沟通。今年下半年,我们以清欠还债、拍卖还债为突破口,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镇村两级债务化解工作,并通过党代表到自己的“责任区”、联系户向群众解释清楚,这样做,使群众知道了自己共有的“家底”,很快消除了一些误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二)党员的民主意识得到增强、民主权利得到尊重。过去,镇党代表只是在召开代表大会时才行使一次权利,闭会期间普遍存在着“被晾在一边”的冷落感,“被蒙在鼓里”的压抑感和“不知怎样干好”的茫然感,对发挥作用缺乏应有的热情。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后,本镇内一些重要问题让党代表早知道或先在党内讨论,经党代表共同商量后决策,使党代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增强了他们的光荣感、责任感。广大党代表在思想观念上由过去的“无所谓”转变为现在的“有所为”。我县古邳镇街道由于长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给群众行走、经商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党代会上,党代表提出了整修街道的要求,镇党委研究后,认为这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铺设了高标准的长达5公里的宽敞大街,并安装了路灯,修建了花坛,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

(三)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目前,农村形势发展变化迅速,有些镇村干部缺乏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还有的在决策时缺乏周密的考虑,这就决定了农村党组织必须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准确率。组织党代表开展议事活动,将重大决策在党代表会议上进行讨论,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意志,从而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在议事活动中,广大党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高作镇在开展议事活动后,半年时间就收到党代表及党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40余条,其中30条被采用。我县李集镇地处苏、皖两省交界,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南京”之美称。镇政府驻地地处商业区黄金地段,每遇集市贸易日,交通极为不便,既影响了正常办公,又荒废了效益较大的商业资源。镇党委决定搬迁政府驻地,吸引外资,在原驻地兴建集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务洽谈中心,但这是涉及到全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经过多次党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党代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赢得了全镇干群的普遍理解和支持。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镇仅税收一项,每年就可净增5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党代表作用的发挥,使该镇改进和完善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显著提高。由于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确立了党代表议事制度,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事前民主讨论,使各项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农村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党代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克服了过去规章制度只管民、不约官的单向性,干部的自律意识由此而普遍得到增强,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基层干部考虑问题,决策工作更加深思熟虑,决策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献身事业的责任感;避免了家长制作风,堵塞了漏洞,减少了诱发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的因素,有利于基层干部的健康成长,促进了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据统计,全县关于农村干部有关方面问题的上访、信访总量比推行党代表常任制前下降了一半左右。

(五)增强了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实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不仅使党组织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开展活动的要求落到实处,而且大大丰富了党员活动的内容。过去,基层党员开展活动内容单调,读读报纸、学学文件,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枯燥无味。现在,在组织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党代表、党员联系本镇、本村实际进行议事,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由于党员所议的都是本镇、本村事,情况熟悉,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谈,兴趣浓厚,组织生活的气氛也格外活跃。过去一些支部活动,尽管口头、书面、广播通知“三管齐下”,总还有不少党员无故缺席,现在只要打一声招呼,党员都到了。据12月份党务工作检查,全县基层党员活动到会率平均达到90%以上,组织活动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三、试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相关思考

试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既无先例可鉴,又无旁证可佐。因此,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要注意研究解决常任制试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切实有效地抓好试行工作。根据基层实践经验和我们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干部民主意识是抓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根本

由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和官本位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领导干部形成了集权式领导的思维定势,习惯于靠行政命令来组织、指挥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因而对党代表参与监督、议事和决策,一时难以接受。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大权旁落。因为实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后,凡属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均须进行事前民主讨论,各项决策透明度增强,监督力度加大,干部的主观意愿不能象过去那样直接付诸实施,权力不能随意行使,违反原则和客观规律的事不能办。二是认为干部难当。目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任务都要靠基层组织贯彻实施,加之部分地区干部的工作方法方式存在问题,致使干群矛盾比较突出。党代会代表常任制,赋予了党代表参与议事、监督和决策的民主权利,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按民意办事。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这样滋长了群众不满情绪,今后群众更难领导,工作更难做。三是认为操作繁琐。试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基层的各项重要工作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这样操作太麻烦,对工作效率有影响等等。这些模糊认识直接影响到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因此,要搞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首要的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1、加强重要性教育,增强自觉性。要经常举办培训班或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干部进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试行的重要性、必要性教育,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掌握工作内容、程序、方法等,明晰思路,便于开展工作。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试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解决农村干群矛盾的金钥匙;是充分发挥群众聪明才智的有效途径;是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减少领导干部工作难度的一剂良药,从而增强他们抓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自觉性。

2、加强权力观教育,增强主动性。各级党委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加强基层干部的权力观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是率领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权力,别无其他权力,明确权力就是责任,农村工作难度愈大,干部的责任就愈大;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为群众服务的,必须艰苦创业办实事,明确权力就是奉献,手中的权力愈多,奉献就愈大;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必须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加快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明确权力的体现是实绩,实绩愈大,证明干部权力运用得愈好。总之,通过权力观教育,使干部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正确地行使权力、自觉地接受监督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从而增强他们抓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主动性。

3、加强先进典型实例教育,增强创造性。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基层党代会代表常任制试行的先进典型实例去引导、影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形成内动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要适时组织基层党政一把手到外地考察学习党代表常任制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实地体验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的好处。二是要培养树立本地区试行党代表常任制的典型,定期组织参观学习,以带动促进其他单位此项工作开展。每次考察学习后,都要组织他们进行认真讨论,畅谈考察学习体会,检查本单位的不足,表明今后工作态度和设想。通过考察学习,使干部认识到实行党代表常任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早抓早受益。并从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后干群矛盾得到解决、工作决策得到优化、群众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得到提高、一些难事容易办理、干部得到监督少犯错误、领导班子及干部得到群众信任支持、三个文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等诸多方面体验其好处,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主职干部不抓好此项工作是严重失职的表现,从而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完善运行机制是抓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关键

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在党内民主的发展送程中能否有所作为、能有多大作为,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实践中必须不断加以完善。

1、细化各项工作制度,达到有章可依。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抓好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前提。目前镇级党代表常任制的各项制度虽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内容不全,没有作出全方位的规定。二是制度公开程度不够,没有打印下发,党员和党代表对制度内容没有完全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权利的行使。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党内监督在某些方面无章可依,从而出现一些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在具体落实常任制的工作中,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不断改革和创新党代表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制度:

一是党代表民主议事制度。应当明确,党代表不仅有权在预定的议事议题内议事,而且还有权根据有序的规定提出新的议程与议题,有权要求把他们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列入会议议程,可以在会上就列入议程的问题充分发表不同意见,自由行使自己的权利,包括赞同权、否决权、选举权、要求修改权、质询权等。

二是党代表监督评议制度。党代表平时注意调查了解和考查本党委及所有选举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情况,党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代表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会,对党委“两委”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任投票。

三是党代表提交建议制度。党代表除积极参与本单位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外,平时对本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可行性方案,为推进本单位各项工作献计献策。

四是回复党代表质询制度。对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党委及有关选举单位的负责人在认真调查落实的基础上,采取个别反馈或公开答复的形式,如实向党代表回复相关情况,直至其满意为止。

五是有党代表参加的党内听证会制度。党内在酝酿、讨论、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可以适时地召开有党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认真听取党员意见。以往在酝酿和决定重大问题时注意了听取党的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意见(但也没有形成听证会一类规范化的制度),但忽视了听取普通党员的意见,这是不妥当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证明,听证会制度对于保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于保障民众的参与和在社会各界形成广泛共识,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党内可以借鉴。

六是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联席活动制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目的,组织部分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开展联席活动,共商本地大事,共谋发展大计,共同促进本地三个文明建设。

2、优化实际操作规范,达到效果明显。常任制各项制度的落实,必须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的程序或措施作保证,才能收到明显实效。目前,部分镇党代表常任制各项制度的落实,操作规范性不强,运行效果不太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不正常。上级检查就抓一抓,平时不能坚持。特别是党代表议事,不能持之以恒。二是程序简化。有的镇召开党代表会议讨论镇重大决策,事先不作调查研究,提交事项缺乏依据,实施步聚不明白,实施后的效果说不清,党代表无法讨论决定。三是群众意见难采纳。在民主管理中,群众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或意见,个别镇置若罔闻,不予及时采纳。

存在以上问题,迫切要求制订一套严格的程序或措施来规范和保证常任制各项制度的落实。应重点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和程序:(1)党代表议事要求和程序。凡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党代表会议讨论,多数代表同意方能形成决议,并作出详细记录。重大项目的议事程序:具体办事人员调查研究——领导班子讨论拿出可行性意见——提交党代表会议讨论——进行表决——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向党代表会议汇报实施进展情况——党代表提交建议和意见——项目完成后,向党代表会议全面汇报。(2)党代表教育、管理要求和程序。党代表是党的代表大会细胞,党代表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能力。要提高其素质,一是在选举过程中,要把那些政治品德高、整体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选为党代表。二是对当选代表通过教育、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议政、议事能力及“双带”本领。三是在党代表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在发挥党代表作用和三个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党代表,进行评比和表彰,从而使代表明确当选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引导他们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榜样,树立党在基层的光辉形象,通过自身的魅力,赢得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做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3、强化主职工作责任,达到常抓不懈。目前,大部分镇常任制进展比较顺利,效果比较明显,但仍有个别镇此项工作进展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镇党委一把手认识不到位。县委必须强化镇主职干部的责任,使党代表常任制强行入轨,逐步深入,提高成效,切实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1)确定工作目标。根据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实际情况,上级党委应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和中长期工作目标,对常任制的内容、形式、效果提出明确、适度的规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逐年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基层主职干部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2)定期检查评比。上级党委对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工作要定期严格细致检查,既看各种记录,并找群众座谈。根据检查结果,排出名次,张榜公布。召开基层主职干部会议进行讲评,总结成绩,找出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对工作进展差的,除在会上作检查、表态外,上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找其谈话,指出问题、分析原因、严肃批评,促其迎头赶上。年终总评,召开表彰大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保证整个地区党代表常任制工作健康平衡发展。

(3)调整主职干部。基层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工作搞不好,责任在主职干部。通过年终总评,与工作目标差距大的极少数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职干部要作及时调整。选拔那些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棒、民主意识强、善于开拓的年轻有为的同志担任基层主职干部。

(三)正确处理三种关系是抓好党代表常任制的重点

试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是各种关系纷纭交错的一个复杂工程,一些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其进程和实际效果,因而,要保证基层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正常、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1、确处理党的领导和发展党内民主的关系

加强党的领导,严格党的政治纪律,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保证,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政治纪律,就不能保证党内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因此,在实行常任制过程中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提高常任制的实效,保证其向正确方向发展。党代表议事决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代表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否则将出现极端民主化的错误倾向。上级党委从宏观上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保证党代表常任制沿着正确轨道进行。基层党委要充分发挥核心和保垒作用,优化决策,改进方法,完善措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正确处理民主监督与教育管理党代表的关系

一是强化党代表的主体作用参与党内事务,这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体现,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最起码的要求。目前,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方式、渠道和重视程度远不能让人满意,加之党内多年来形成的权力过分集中的传统体制,使得党内许多决策活动,实际上不可能让广大党员获得广泛而真实的参与机会,在这种状况下,党员的民主意志和机能不仅没有得到锻炼而长进,反而逐渐淡化、退化,部分党员甚至忘记了自己本应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党内生活。因此,要确保党代表常任制取得实效,不专过场,必须解决好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真正摆正党内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关系问题,真正摆脱“领导是关键,党员是陪衬”的深层影响,真正认识到党员是党的力量源泉的道理,真正从党的自身建设改革中确立起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代表的代表意识。二是着力加强对党代表的教育和管理。党代表的教育管理如何,关系到党内民主监督的成效如何。民主监督要求的是正确的监督,让广大党代表发表正确的意见,以便优化决策,改进工作;对基层干部个人而言,避免犯错误。那么正确的意见要靠监督者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来保证。目前虽然大部分党代表整体素质较高,但仍有少数代表在业务能力、法制观念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党代表的素质在实施的过程中亦面临着一个再培训、再提高的问题,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对党代表的教育、管理牢牢抓在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选择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来提高党代表的基本素质,增强管理本地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发表意见或建设的准确度,增强维护上级正确决议的自觉性,为实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实现党内民主有效监督。

3、正确处理上级决议与党代表意见的关系

党代表常任制,赋予了党代表诸多权利,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刚刚运行阶段,容易出现上级决议与代表意愿不一致的现象,有时比较激烈。一是党对农村各项政策,是根据全国的普遍情况而作出的。在某些地方或某些方面不完全符合某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那么在贯彻时,如生搬硬套,群众有意见,不予接受,使有些工作难以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地方实际,在具体落实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消除群众不满情绪。对符合本地方实际的各项具体政策,群众一时不理解的,要耐心地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对个别意见较大的,要做好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使全体群众理解政策,把握实质,乐意接受,自觉按政策办事,保证各项农村政策及时贯彻落实。二是基层党委、政府形成的一些决议,是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作出的。大部分党委、政府能因地制宜作出正确的决议。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调整是搞好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但安排布置任务后,少数群众意见较大,不愿接受。怎样才能达到党委、政府的决议与群众意见相统一,作为基层班子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方式,如果强制执行,将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影响;如把强制式变为疏导式、示范式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外,要培养典型户示范,用示范户获利的事实,诱导其心理变化,使群众由不想干到想干。要建立健全保障服务体系,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盈利有保证,使群众由小干向大干发展。这样就保证了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到位。再比如有的地方不按中央规定办事,多征收提留统筹款,加重农民负担。对这种情况必须按群众意见办事,党代表要理直气壮地向党委、政府讲清危害,劝其撤消不正确的决议,如果不纠正,要向上级反映解决。总之要处理好上级政策、决议与群众意见的统一,最根本的要提高基层班子的基本素质。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廉洁奉公、公道正派,为群众谋利益。其次要提高工作水平。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查研究,勤于思考,联系本地实际,优化决策,使决策达到准确性、科学性。第三,要改进工作方法。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领导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