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21 09:09:00

导语:社会经济发展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及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汕尾”的奋斗目标,抓好“八大措施”的落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4.02亿元,增长16.3%,创10年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6.46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增加值74.4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30.3:35.4:34.4调整为28.2:38.6:33.2,全年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2%、63.0%和25.8%。三产稳定发展,一些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运输、邮电业和批发贸易、旅游、餐饮业、住房消费等发展势头较好。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年以来,我市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稳定,农业稳步发展。全市粮食生产稳定,优质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发展。农业总产值完成107.9亿元,增长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4.47万亩,总产量51.7万吨,同比增长2.8%;水果总产量13.6万吨,增长7.1%;渔业和牧业继续发展,总产量分别为56.5万吨和11.3万吨,分别增长1.5%和7.1%。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顺利进行。

(三)工业增长逐步加快,主导地位得到加强。

全年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增长28%,增幅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3亿元,增长36%,增幅排全省第三位。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3.5,产品销售率达97.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4%,拉动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汕尾发电厂等大项目的建设及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发挥效益;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等等,使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不断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年,我市投资呈现出投资领域广、新增项目明显增加,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8亿元,增长39.2%,固定资产投资率创历史新高,增幅排全省第四位。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环保、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

重点项目建设克服多方面困难,力度不断加大,稳步推进,发挥了“龙头”作用。去年初确定的30个重点项目,已动工建设19个,到去年底完成投资19.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54%。动工建设的项目中,已竣工的有省道S242线埔边至汕尾段改造、汕尾至长沙湾公路改造、凤山文化广场首期会场项目;陆丰乌坎大桥基本完工;汕马路改造工程、市区防洪(潮)工程等项目,建设管理力度加大,进度较快。

(五)外贸出口势头较好,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完成6.4亿美元,增长58%,高于年度目标4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外商直接投资1.21亿美元,增长28%;全市新签合同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增长63.3%;经贸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以9月份我市举办的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为载体,成功地开展了“三个一批”的经贸活动,有87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314亿元,有90个项目剪彩和83个项目奠基,为进一步推动汕尾的跨越发展增强了后劲。

(六)两个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内外源型经济进一步发展。

市场消费稳中趋快。*年,受食品、生活居住、燃料特别是石油等价格上升的影响,我市部分物价一路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3%。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亿元,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创近年最高水平。

国内外市场得到开拓。去年我市积极参加北美系列招商、澳大利亚东盟招商、粤港交流、粤台交流、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并成功举办了泛珠三角首届民间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推动了我市与各地的经贸合作关系,开拓了产品销售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年,我市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举措来抓,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新增私营企业233家。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

(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平稳运行。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9亿元,增长27.86%,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第二位,高出年度计划近10个百分点。各级党政及财税部门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效益同步发展,挖掘财源税源,认真组织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进入同步增长的轨道。*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0.77亿元,比增11.34%;贷款余额57.21亿元,考虑不良贷款因素,同比增长5.51%。

(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就业岗位继续增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均好于预期目标。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有7.18万城乡居民得到低保救助。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311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增长3.2%。农村的道路、用电、通讯、饮用水等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九)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年,结合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继续开展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并按照省政府规定,把原保留的一部分审批项目下放县级,扩大县级审批权限。通过不断健全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简化了程序和手续,改革审批制度,改进审批方式,方便了群众。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出台了《汕尾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招标投标和建设质量的管理。对如何完善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集体决策、专家论证、公示、代建制、后评估、绩效审计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市场环境继续好转。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信息化普及应用较快推进。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高中教育逐步扩大;第三批85所老区破旧小学改造、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和5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展顺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逐步提高。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得到加强,文化市场整顿力度加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稳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运动取得新进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新成效,*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8‰。殡改、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加快进行。双拥工作和优抚工作不断推进,国防动员工作扎实进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不断加大,打击经济和社会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机制和措施不断完善,社会稳定安祥,法制环境不断优化。

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依然较慢,城乡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困难。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三是消费市场不畅旺,消费需求滞后。四是信贷资金继续紧缩,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尚待提高。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还相当艰巨。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市委提出“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汕尾”奋斗目标非常关键的一年,做好*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增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时期,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常重大。中共汕尾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稳定和谐、为民务实、提高能力,继续强化“八大措施”的落实,以加快发展、有效增长为中心,以强化管理、和谐稳定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为保障,以推动经济总量、城市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目标,努力加快“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汕尾”的步伐。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并考虑到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

为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要按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贯穿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保有量160.45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要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落实防汛责任制,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汕尾市区防洪(潮)二期工程、公平灌区改造、汕尾国家中心渔港工程以及陆丰螺河大堤、陆河县城防洪排涝(二期)工程、乌坎水闸、海丰黄江堤围加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动工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二是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建设“水产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这一目标,加速农业产业化,推进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重点推进沿海的“蓝色产业经济带”,中部平原的“米袋子和菜蓝子经济带”和北部山区的“绿色产业经济带”的稳步发展。*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50万亩,总产量51万吨。三是要搞好镇村的建设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要求,高起点搞好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逐步开展农村“五有四结合”[用地有规划、建设有管理、设计有特色、设施有配套、整体有风格;村庄建设规划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结合,与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合并小型村结合,与解决农村“五通”(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电视)和“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住房)结合]。四是要着力解决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强信息引导,大力鼓励农民创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和开展创业富民工程,继续推动渔农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安排好困难农户的生产生活。五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优化投入结构。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资金投放,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六是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大力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倡导农民向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转变。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

按照“围绕农业上工业、依托海洋办工业、抓好园区聚工业、招商引资旺工业、两源驱动兴工业”的既定方针,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为龙头,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工业基地”战略构想,支持和壮大企业规模,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下大力气壮大内源型经济。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努力促进我市民营企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生产经营向多创品牌、名牌产品转变,劳动生产形式向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转变,管理方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推动民营经济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积极鼓励民资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和部分重点行业的开放投资。*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6%的预期目标。

努力做大外源型经济。一是要创新招商思路,实行招商责任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全方位多层次招商。二是要创新招商方式,在继续开展经贸会招商的同时,实行招商、上门招商、网上招商、联合招商、以商引商等。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和渠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四是要优化环境。优质服务、规范收费,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重点引导外资投向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基础设施、海洋产业、开发性农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旅游业和教育事业。*年外商直接投资预期增长20%。五是要以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为重点,做好外贸出口工作,培育优势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要支持和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出口,努力完成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的预期目标。

大力抓好骨干工业项目的建设。骨干工业项目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拉动作用。要集中精力抓好汕尾发电厂、陆丰甲东风电场项目和信利OLED生产项目三期等项目的建设;要主动配合做好陆丰核电站、信利TFT生产项目、红海湾德能风电场项目、汕尾石化产品储运(生产)基地项目、陆丰甲湖国家特许权风电场项目、大华发电厂以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争取更多的大项目早日投建,早日发挥效益。

继续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工业园区真正建成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三)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努力扩大国内消费。

要进一步落实“八大措施”,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集中力量加快我市能源、交通、农林水利、市政、环保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年,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30项,总投资96.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04亿元。其中:交通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19306万元,重点完成省道S1932线陆河至陆丰段改造工程建设等“三路”工程、省道S242线海城至丽江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省道S241线汕尾至遮浪公路扩建、市城区凤山至捷胜公路一期、海丰大湖至陆丰上英公路、S338线甲子至南塘段改造工程。电力能源石化项目3个,年度计划投资219300万元,重点推进汕尾发电厂一期1、2号机组工程、上海中油石化项目一期、500千伏汕尾(茅湖)输变电站及500千伏汕尾发电厂送出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年度计划投资15471万元,包括:汕马路改造工程(香港大道二期)、金湖路、金山路(金鹏路)、香洲东路、红海东路、市高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汕尾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农林水利项目3个,年度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项目是:市区防洪(潮)工程、公平灌区总干渠加固改造工程、汕尾国家级中心渔港工程。社会事业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4337万元,建设项目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技工学校扩建工程、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凤山文化广场、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楼。房地产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15000万元,建设项目是:香洲头村金宝城改造和市区银湖小区房地产首期工程。旅游项目1个,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即:红海湾东方雅典旅游项目首期工程。其他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3400万元,建设项目是:汕尾海关业务技术用房和汕尾市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工业(外资)项目1个,年度计划投资31600万元,即:信利半导体OLED生产项目三期扩产增资项目。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规划和建设。

要以筹措资金为重点,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资金到位。要继续积极上报符合国家投向的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各项专款补助;要继续争取国家开发行和各商业银行的支持。要加大力度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吸收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要加强税收征管,培育、开拓、扩大财源税源,继续盘活国有资源,加大财政对重点项目投入的力度。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有新突破,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预期目标。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市场流通设施建设,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渠道,扩大农村消费。大力发展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培育和扩大住房、汽车、电信、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旅游景区、景点、线路的规划、开发、建设,提高品位和效益,带动服务业发展。加强与周边省市和港澳地区流通领域的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继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要全面实施《关于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引导乡镇企业、外来企业集聚到园区,壮大园区经济。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农业。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有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重点推进我市陆河生宝橄榄良种繁育技术、陆丰黄牛综合养殖基地、陆丰海产食品速冻生产线、海丰县骏丰农牧有限公司、海丰县小漠综合种养等现代化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采取多元化投资体制,更新城镇经营理念,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3-153-16以开展“两个创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加快路、电、供水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县域和中心镇的生产生活环境,集聚人口和生产要素,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四是创新机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型财政征管机制,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十分认真做好土地等资源的保护工作。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以节能降耗增效为目标的技术改造。加强环境保护,扎实有效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1、化学需氧量2.587万吨;2、二氧化硫0.165万吨;3、氨氮0.273万吨;4、工业粉尘0万吨;5、烟尘0.011万吨;6、固体废物0.132万吨)。落实好绿化造林计划,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六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重点抓好专业镇技术创新和民营科技园的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实施创名牌和优质品牌战略。要加大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五)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体制创新步伐。

1、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速政府的职能向公共管理和服务型转变。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一站式”服务。3、深化投融资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文件精神,简化社会投资项目申办程序。逐步推行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以及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重大项目后评估制度。4、继续推进粮食体制改革,落实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加强全市粮食预警机制建设和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协调、稳健地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六)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汕尾。

1、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建设。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技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育、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落实今年农村全面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下力气推进示范高中建设,尽最大可能扩大高中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文化公共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广播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支持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活动健康发展。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宣传教育活动、普法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积极性,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2、重视人口与计生工作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扎实有效落实计生工作各项任务,提高人口素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严格执行殡葬管理的政策规定,大力推行火葬。逐步完善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和公墓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各项殡改工作达标。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开发保护工作。

3、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年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加强失业调控,强化就业援助。加强职业培训,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配套完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3.2万人。

4、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力争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复退军人安置工作和各项优抚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帮助城乡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特殊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和子女上学、就医看病、住房、打官司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逐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应保尽保。

5、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加强消防工作。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生产措施和保障机制,强化生产安全和食品监管,加强消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

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政法网络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处置能力,积极化解和处理社会民事矛盾和上访案件,严厉打击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区平安保障体系,加大社区环境整治力度,努力创建“六好”和谐平安社区。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汕尾两大战略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工作方针、目标要求和部署,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