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7 12:23:00
导语:区长政府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4%;实现税收73.93亿元,增长17.8%;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1亿元,增长20.9%。三次产业结构由20*年的0.6:27.7:71.7调整为0.5:25.6:73.9,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会展经济龙头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成功举办20*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有效推介琶洲会展品牌。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等知名展览的带动下,会展业加快发展,全年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展览达37场。琶洲地区商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香格里拉大酒店、保利国际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保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总部企业相继进驻。
现代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了《海珠区商业网点规划20*-2020》。区内首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广百新一城开业运营。广州纺织博览中心等展贸型市场建设和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取得新进展。完成了15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任务。特色旅游业有新发展,小洲村获“20*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暨最佳古村镇文化奖”殊荣。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18.28亿元,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40亿元,增长30.1%。
创新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制定并实施了《海珠区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对49家科技企业、20家工业企业实施奖励共1380万元。我区被认定为省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医药及现代化中药产业基地。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软件企业4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民营科技企业23家。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珠江电影制片厂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加紧筹建。科技产业基地技工贸收入16.80亿元,增长19.1%。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9.34亿元,增长11.0%。
工业优化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90.31亿元,增长12.3%。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现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占全市五分之一。全面完成广州广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签约工作。珠江啤酒集团成为全国纳税500强企业。
外经贸工作取得新成果。在市政府对外商投资设立总部企业奖励中,落户我区的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市政府重奖500万元的2家跨国公司中国总部企业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与广州华新集团联合成立华新商贸物流有限公司。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53个,新批合同使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个;合同使用外资4.43亿美元,增长7.3倍;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90.3%。
(二)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规划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制定新城市中轴线(海珠段)规划方案。开展南洲路、龙潭果树生态公园、十香园、小洲村等景观整治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以及太古仓、大阪仓转型改造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推进龙潭万年围地区、凤和康乐地区等“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配合市推进会展中心(二、三期)、地铁(二、八号线)、广州新电视塔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南洲路(广州大道~海珠区看守所)、石榴岗路、仲恺路延长线、华洲路(新滘东路~华洲街道办事处)、仑头路(新滘东路~华南快速干线)等11项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推进革新路、南泰路(江南大道南~东晓南路)等道路建设,新增道路面积50.23万平方米。做好成片危破房改造工作,海天四望项目建成绿化广场,南华西(一期)项目基本完成公房搬迁。改造20*年在册危破房4.43万平方米。完成沙园社区(三期)、海印南社区、昌岗街社区(一期)、小洲村社区(一期)4个社区的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63.7万平方米。完成素社街、艺苑路等16项“水浸街”改造项目。官洲岛安置复建用房基本建成,整体搬迁工作正在推进。区机关新办公大楼、区法院审判办公大楼、区委党校、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区教育发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生态环境继续优化。率先完成作为市政府“一号工程”7条重点整治河涌之一的黄埔涌的综合整治工作;台涌、龙潭涌整治完成过半,康乐涌、西碌涌整治正在进行前期设计。完成了龙潭果树生态公园(一期)、磨碟沙公园、潘鹤雕塑园等公园、绿化建设,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4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集中力量攻克“城中村”、“五小行业”2个管理难点;重点抓好农贸市场、道路交通、群众信访投诉及媒体曝光问题3项专项整治工作;坚持和完善领导带头巡查督办和责任追究,人、财、物保障,公众参与,长效管理4项工作机制,顺利通过创卫国家暗检、技术评估和考核鉴定。新建、改建公厕18座。我区在“羊城市容环卫杯”竞赛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全年新增城管协管员120人。处理“12319”投诉20308宗,办结率达100%。推行网格化执法,拆除新旧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开展了餐饮业油烟扰民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做好海德、港联、凤安、宝岗大道8号地块等31宗烂尾地块处置工作,解决了6741户、18775人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加快推进旧城区物业管理,全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76%。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服务和管理,登记出租屋13.89万套、流动人员55.2万人,征收“两费一税”1.08亿元,增长41%。我区作为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研发示范区,成功建成第二代流动人员信息系统,并在全市推广。积极推动琶洲地区公共配套建设,协助规划设置琶洲塔公交站场,增设琶洲大道东公交站。推动开通了6条“城中村”小公交线路。增加停车泊位6510个。
(三)民生工作扎实开展,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区委、区政府制定实施76项惠民措施,民生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社会稳定得到维护。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覆盖全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我区南华西街被推荐为全省2个应急工作受国务院表彰的单位之一。妥善处理了官洲岛“3.20”聚众斗殴等突发事件。我区群众越级集体上访的数量连续3年下降,去年到省集体上访的人数下降96%,**期间实现了“零越级上访”。全年调处调解纠纷1299宗,成功率达97.54%,涉及1.54万人、金额9110万元。凤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向凤阳、南洲、瑞宝、江海4个街道派驻整治工作组,开展“城中村”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查处事故隐患8580处,其中重大隐患58处,整改率100%。充实了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力量,各街道成立了安全生产监察中队。全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重伤人数分别下降38.5%、37.5%和50%。
社会治安形势持续转好。加快构建治安防控“天罗地网”,新建成围院式小区317个;新建治安视频监控点8542个、升级改造1368个,在全市率先完成视频建设任务。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组织开展了“雷霆07”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全区刑事立案9304宗,下降10.3%;“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39.5%和24.2%。南华西派出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区公安分局民警实战技能“战训合一”培训模式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食盐和酒类、百日打击私屠滥宰、保护知识产权、药品市场、医疗市场、娱乐文化市场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无证照经营场所3309户,引导办证照9929户,清拆私宰窝点89个,查扣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7613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5宗。
劳动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789人,就业率79.1%,“零就业家庭”1人以上就业率达100%。完成了132个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为39146人次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劳资纠纷及相关群体性突发事件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社会保障工作有效开展。全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54.19万人,增长14.1%。“农转居”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1310人,占应参保总人数的62%,中老年“农转居”人员参保工作基本完成。及时对4723户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097万元,基本医疗救助金372.6万元,资助重大疾病医疗费860.87万元。在全市率先为全区5859户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每户每月发放20元的临时物价补贴。做好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解决了1103户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受理经济适用房预登记申请5700多户;开展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共受理申报16735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区域卫生资源不断优化,辖内医院本年度完成投资3.24亿元,新增医院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区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增加2865万元。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92%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支付范围。计划生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17年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质量步入全市前列,中考、高考成绩分别在全市各区列第2、3位。青少年素质教育成果丰硕,获体育、科技、艺术等国际、国家级竞赛奖项124项。区财政增加投入6300多万元用于提高教职员待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免书费、杂费)制度和高中阶段扶困助学制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创建文明社区40个,区级以上文明社区共204个,覆盖率达79.38%。“十香园”展览馆建成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广州首届岭南书画艺术节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复赛。我区作品《伐木场》荣获国家美术群星奖。由岭南画派名家和我区书画艺术家联合创作的“中国最大扇面画”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对外开放工作,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广州市群艺馆海珠分馆落成。街道文化站建设全部达到省级标准。成功承办首届全国跳绳公开赛。配合做好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相关工作。
此外,武装、国资管理、人事、统计、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外事、人防、台湾事务、档案、方志、粮食、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府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区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各派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共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7件,答复率100%,满意率96.5%;办理省、市、区政协委员提案96件,答复率100%,满意率97.7%。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规范和监管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我区在全市政务公开考评中排名居各区首位。加强廉政建设和行政监察,组织开展对区教育、卫生系统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对创卫和拆除违法建设工作进行行政效能监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理财意识。全面推行街道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统收统支)工作。发挥街道属地管理职能,各街道办事处在创卫、征地拆迁、处置突发事件以及社区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协调,“城中村”等部分地区基础工作仍然薄弱,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民生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