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1 04:22:00

导语:建瓯市政府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瓯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建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回顾

20*年,市政府在南平市委、市政府和建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海西历史机遇,加快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跃升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6亿元,增长35.5%。外贸出口5000万美元,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6亿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6亿元,增长43.6%,提前三年完成“***”目标。三次产业全面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8:27.2:39.0调整为32.3:29.3:38.4。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33.6亿元,增长6.5%;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2家,增加11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6个,增加13个。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1.4亿元,增长43.1%,其中竹木加工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7.6亿元和9.7亿元,增长50.4%和32.2%;工业入库税收1.23亿元,增长27.7%,其中规模工业入库税收9581万元,增长37.3%;全市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增加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5家,增加2家;新创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各3个,闽北知名商标10件。第三产业繁荣发展,万木林和归宗岩—北津湖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重点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2项,完成投资11.6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项目14项,完成投资7.96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68.5%,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中国笋竹城建设加快推进,二期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70万元,完成征地3685亩,平整土地1000亩,批准入园企业12家。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道204线箬溪至东安口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成,浦南高速公路今年底可建成通车,松建、建古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其中松建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预计年内将开工;闽北首座小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东安220千伏、徐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城区电网改造完成工程量的86.5%。城市规划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专家评审;南街头改造工程即将完工,环城南路建设加快,环城北路建设已着手工程设计,江滨内环路建设正在抓紧前期工作;中山路西段、江滨路、城东、水南等城市片区改造开发和水南江滨公园改造、云际山公园规划建设、卓坑垃圾处理场扩建、龟山综合整治、畜禽屠宰场、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围绕实施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和《建制村标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启动综合型示范村建设。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和“八大员”队伍管理,完成18个乡镇(街道)村账托管中心、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和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制度,201个行政事业单位进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集中资金5.77亿元;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及“非转经”资产统一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完善在国有和集体资产转让中实行保留价制度。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全市新上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比上年增加42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比上年增加26个;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4650万美元,增长13.4%;实施山海协作项目78个,引进市外资金8.36亿元,增长50.7%。积极应对外贸出口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影响,引导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市场,扩大出口。

(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扎实抓好科技知识普及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完成科技成果推广23项,新产品开发23项。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启动实施乡镇及农村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将投入使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立医院病房大楼一期工程顺利封顶;川石、小松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龙村、吉阳、小桥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健全;落实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有序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功救治了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开展“光明行动”,为1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完成新区体育中心塑胶跑道建设,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加强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完成7个乡镇广电网络改造和6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加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扎实推进,项目用地报批和耕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统筹解决人口计生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4.71‰。人事编制、民族宗教、防灾减灾、档案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新的发展。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2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增长14.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3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37.06万人;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企事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保人数13.8万人;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从1000元提高到1200元,全年共向2918名城镇困难居民和1.44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245万元和935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种粮农民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成品油等生产资料提价综合补贴政策以及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启动莲花山庄经济适用住房和横街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56公里;建成村级供水工程23个,改善农村2.5万人饮水条件;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40人;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新建沼气池420口。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取缔关闭严重污染环境企业29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南平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社区以及公民道德模范。坚持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113件。积极支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全年共办理政协提案105件。加强同各派人士、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联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全面开展“五五”普法工作,不断强化政府绩效评估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机关作风整顿月”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抓好矛盾纠纷初始化解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建瓯”建设,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力度加大。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没有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上访事件,探索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信访陪访制度,社会总体保持安定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支前、消防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南平市委、市政府和建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届政府不断积累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建瓯市人民政府,向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向为建瓯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上级各部门及驻瓯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和支持建瓯建设与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财政实力有限,统筹保障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二产比重仍然偏低,产业结构尚不合理,大项目特别是生产性大项目不多;农村基础脆弱,防灾减灾能力有待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欠账较多,人才外流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较低,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较为复杂,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自身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根据党的***精神和市委的部署,我市“***”规划和本届政府任期目标计划调整为:到2010年,即“***”末,地区生产总值达93.8亿元,增加20.3亿元,年均增长13.7%,提高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6.25亿元,增加2.95亿元,年均增长25%,提高14.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10元,增加3910元,年均增长14%,提高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50元,增加680元,年均增长9.1%,提高2.1个百分点。到2011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届满,地区生产总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年均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00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40元,年均增长9.3%。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7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这一目标调整是基于我市“***”规划前两年实施情况好于预期、大部分指标可望提前完成的实际,通过认真分析我市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从发展机遇看,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省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海西建设和扶持后发展地区发展的倾斜政策;南平市围绕发挥在纵深推进海西建设中的前锋作用,加快推进“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全力构建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连片发展的前锋平台,闽北的发展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从发展要求看,建瓯作为全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南平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要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抢当‘头马’、勇于争先,率先突破、争先领跑”,在“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从发展前景看,我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持续突出突破工业,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已基本具备了实现跃升发展、发挥前锋作用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要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勇闯拼,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全力实现跃升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一)加快推进跃升发展。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持续突出突破工业。加快推进中国笋竹城和高速公路互通口及国道、省道、铁路沿线工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生物制药、休闲养生、太阳能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促其做强、做大、做久。到“***”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7:35.9:38.4,二产比重比“十五”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培育亿元企业20家以上,其中2亿元企业6家以上,5亿元“五南”式企业1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中心村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末,全市达到新农村建设初级标准建制村174个,其中达到中级标准建制村43个。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范发展信息、中介和社区服务业,整合提升旅游产业。

(二)加快推进环境优化。加强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浦南、松建、建古三条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及客运网络化建设,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和城区防洪二期工程、环城南路、水南大桥、环城北路、江滨内环路建设。加强政银企合作和诚信社会建设,努力增加信贷投放,积极引导扶持有能力的企业上市融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东扩西进、南拓北延”发展战略,推进城市规模扩张和集聚,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到“***”末,全市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单位GDP综合能耗低于南平市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南平市下达基数内;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率达45%以上。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健全基层民主制度,营造和谐氛围,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大力弘扬建瓯历史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工作,切实继承和培育好古建州闽越文化、北苑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一批代表建瓯形象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重点抓好新区文化广场、档案馆、博物馆和民俗馆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村级俱乐部、文化中心户和网络农坊等文化资源整合,着力巩固文化阵地。到“***”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坚持每年集中新增财力为民办一批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努力实现“双高普九”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多举措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统筹解决人口计生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济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到“***”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取得新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城乡居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