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10-14 05:27:00

导语:县政府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新密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转折期。四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又好又快态势,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稳步攀升。据初步统计,2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3亿元,是20**年的2.3倍,年均递增17.1%;规模工业增加值95亿元,是20**年的4.3倍,年均递增29%;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是20**年的3.2倍,年均递增3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是20**年的3.9倍,年均递增40.2%。在煤炭资源整合、造纸和耐材行业综合整治等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下,全市经济实现了在“阵痛”中转型、在困境中提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年以来连年位居全省第2位,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58位前移到108位,并有4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扩张总量,优化结构,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四年累计投资100多亿元,新上各类重点项目37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7个,超5000万元项目70个。煤炭资源整合基本到位,裕中发电有限公司、盛润电力有限公司等龙头项目顺利建设或投产,电力装机容量达到近90万千瓦,变电容量由30万千伏安提高到60万千伏安,煤、电、冶炼相衔接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造纸、耐材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初战告捷,安彩耐材、隆盛祥氟化盐等一批新上技改项目先后实施,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曲梁服装、恒瑞食品为代表的服装、食品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加快了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曲梁服装工业园被列入省级重点园区,各项建设全面展开;超化耐材、大隗造纸等3个郑州市重点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进度加快,其它12个工业集群区建设同步启动。坚持扶优扶强,大力培育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0家,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整体面貌明显改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创历史之最,一批基础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先后建成投用,近35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年的15.7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年的14万人发展到19万人。东区改造和西区开发并重推进,新修和改造溱水路、密州路、青屏街、未来大道等22条城市道路,实施了西区供水、城市供气、污水处理等市政配套工程,金成时代广场、兆吉新世界、中强国际桂名园等城市开发项目初具规模,青屏宾馆贵宾楼、承誉德大酒店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创建深入开展,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验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小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超化、刘寨、大隗、白寨、牛店5个乡镇进入国家、省、郑州市级重点镇行列,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8%。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四年累计投资5亿多元,新修和改造各级道路近1200公里,其中村村通830公里,极大改善了城乡道路通行条件。城乡电网改造如期完成,通讯宽带、广播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全面启动,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惠农措施更加有力,新农村建设顺利启动。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一免四补”等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农村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五星水库和李湾水库除险加固、双洎河综合整治等防汛工程,新增集雨节灌水窖14900个、户用沼气12600个、大中型沼气8处,建成安全水饮用工程44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健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高度重视生态新密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9万亩、3000多万株。积极推进搬迁式扶贫开发,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袁庄扶贫开发区移民住宅楼28幢,476户、2100多名群众陆续搬迁入住。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以8个示范村、12个试点村和128个整治村为重点,全面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仅20**年就投入资金6.2亿元,实现良好开端。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深化和巩固国企改革,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换。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全省试点工作运转良好,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快速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扎实开展,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6.1%。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市建设投资公司并成功融资2亿多元;规范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行采矿权公开招标、挂牌出让制度,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新格局。农村税费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顺利完成。抓住被列为全省扩权县(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的机遇,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四年累计利用市外国内资金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949万美元,争取和利用国债及政府专项资金3.5亿元,出口创汇3972万美元。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验收,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加大教育投入,人大附中郑州分校建设进展顺利,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两免一补”及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荣获国家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市称号。文体事业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新密市首届文化艺术节”和“新密市第四届运动会”,黄帝宫、尖山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行遗体火化,市殡仪馆即将投用,殡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军政军民关系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监察、审计、统计、物价、农机、供销、工商、质监、气象、烟草、国土资源、药品监督、机关事务、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档案管理、城市拆迁、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计划生育、广播电视、防灾减灾、残疾福利等项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市)、全国经济普查和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特别是在“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和历次洪涝灾害期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沉着应对,取得了重大胜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40元,比20**年净增3865元,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5015元,比20**年净增1893元,年均增长12.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9.8亿元,比20**年增长97.4%。城乡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1平方米,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万户,互联网用户3万户,各类机动车辆12.7万台,其中家用汽车2.8万辆,道路通行、就医条件、教育水平、饮水用气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特困户救助、五保供养等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累计安置就业再就业364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坚持每年向市民承诺办理一批实事,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二五”依法治市和“四五”普法任务,荣获全省依法治市先进市称号。深入开展政务、村务、企务公开及其延伸工作,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扎实开展平安建设,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一批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消化解决,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深入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友好团结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政府公务人员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工商联、各人民团体、老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在困难考验中阔步前进的四年,也是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项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四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四年的奋斗历程难以忘怀。所有这一切,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驻密单位、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密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密推进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起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较少,资源、环境、土地、资金等推进经济转型的制约性因素增多。二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利用外资和直接出口规模较小。三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够平衡,投入和推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四是城市载体功能还不强,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城市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历史积累的难点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维护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六是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强,行政效能、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新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北上西进力度加大,为我市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央确立了促进中部崛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对中部地区政策倾斜和对农村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为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围绕实现中原率先崛起的目标,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赋予更多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郑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新密建设工业强市的发展定位,提出力争跨入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对新密寄予厚望,为我市推进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们自身情况来看,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符合新密实际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全面启动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吹响了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进取心,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机遇,奋力开拓,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人为本、城乡联动,突出抓好投资拉动、经济转型、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四个战略重点,着力推进生态新密、诚信新密、平安新密、和谐新密四大建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新密建成经济发达、文明富裕、和谐稳定的新型工业化中等城市。

奋斗目标是:打造工业强市,建设中等城市,争进全国百强,全面建设小康。

综合实力提速晋位。到2011年,力争在20**年基础上实现“三个翻番”:生产总值实现翻番,争取达到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实现翻番,争取达到65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争取达到18亿元。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力争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出口总值年均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年均降低4.5%左右。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工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突破,第三产业所占经济比重快速提升,到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61.0∶36.0。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公共服务更加有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平安建设更加深入,社会更加公平,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推进新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必须把工业强市作为实现新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牢牢坚持工业主导、工业带动、工业强市的发展主战略,深化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抓好能源工业这个龙头,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强力发展煤电、煤电冶炼一体和煤化工等关联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力争把新密建成中原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围绕建设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国再生纸生产基地和千万吨水泥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快传统产业技改整合,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服装、食品、医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形成更多的新生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骨干企业建设,实施一批大项目,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努力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突破100家。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突出抓好曲梁科技产业园及服装工业园、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快“一河三路”经济带的产业集聚,搞好专业乡镇、专业村规划建设,扩大集群效应,构筑工业体系新格局。

第二,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新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按照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的思路,以统筹的思想、市场的办法、工业的理念,认真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产品优质化、产业特色化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搞好综合扶贫开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倡树农村新风尚,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必须把城镇建设作为新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按照“翠密名城、绿翠贯城”的生态发展理念,以重大工程建设带动城市功能完善,以重要路段改造带动城市形象提升,以重点区域建设带动城市面貌改善,以文化设施建设带动城市品位提高,努力实现城市规模和结构层次的新跨越。重点围绕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启动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和道路改造升级,畅通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

第四,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新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实施大开放战略,把融入郑汴洛工业走廊作为开放的起跳板,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跟进东引西进步伐,更多地吸纳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外资企业的投资转移,把我市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之一。继续做好激活民资这篇文章,完善政策,改善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上水平、实力上台阶。

第五,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坚强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安民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创业活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宽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就业服务和劳动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坚持和谐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2007年重点工作

2007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5.5%、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外贸出口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化学需氧量减少6%,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7%。实现上述目标,应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的五项重点工程,以百项重点项目为抓手,优化投资结构,提高项目建设水平,着力引进和实施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项目,促进我市产业升级转型。继续抓好裕中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确保二号机组按期建成发电;全力做好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隆盛祥氟化盐项目、大磨岭煤矿等一批跨年度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安耐克大型隧道窑等重点项目,新上、技改、扩建一批耐材、造纸、服装、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完善重点项目的领导服务机制,加强对项目的基础管理和全程指导,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的工作合力。坚持扶优扶强,继续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成长机制,着力引导2-3家规模大、效益好、成长性强、优势突出的企业做好上市培育工作,力争年内有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税收超过5000万元。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级以上名优产品10个。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以曲梁服装工业园为龙头,以3个工业集中区和12个工业集群区为重点,完善园区规划和运行机制,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加快企业和项目入驻步伐,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建设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抓好20万吨秸秆丝、15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华丹全降解塑料、昌源公司生物质能机组及大隗镇垃圾发电等节能环保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完成降耗减排等约束性目标。严格依法治理和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用地审批,深化资源整合,继续推进耐材、造纸、建材产业环保综合整治,加大砖瓦窑场治理力度,全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面貌。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以示范村、试点村和整治村为重点,完善规划,强化措施,培育亮点,加大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市场化经营水平。继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订单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全省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平安农机县(市)创建工作,认真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完成市气象站搬迁改造,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创新镇村经济发展思路,健全政策支持措施,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经济,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力争更多乡镇进入全省百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集雨节灌和农村安全水工程,修复东方红灌渠,完成李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贾鲁河上游新密段治理任务,开工建设云岩宫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双洎河综合治理工程。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切实抓好绿色通道、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名优经济林等工程和旅游景点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努力创建全省林业生态县(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组组通,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方便农民出行。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扎实推进“一池四改”,着力推广以大中型沼气为主的沼气工程建设,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户用沼气5000户,农户“四改”率达到100%,构建农村生产生活的循环生态模式。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整合支农资金,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一批农家店、农资店;发挥网通、移动等信息网络优势,深入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搞好广播电视等村村通工程。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加快袁庄综合扶贫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扩大移民数量。强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三)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城北组团和老城组团修建性详规,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和开发,修建溱水路西段大桥、屏阳路、育才街,改造文峰路、开阳路、长乐路,对密州路进行全面绿化,对东大街西段、密新路北段和行政路等5条街道实施立面改造和综合整治,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和无害化垃圾场新建工程立项,续建西区供水、城市供气等市政工程,启动建设行政文体中心部分工程项目,搞好电力大厦、国税局综合楼等行政办公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强国际桂名园、金成时代广场、兆吉新世界等城市开发项目建设。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强市区冲沟治理,继续搞好游园绿地、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加快背街小巷改造步伐,加大雪花山、开阳山整体绿化力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坚持依法从严、科学高效管理城市,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途径,提升城市魅力和形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搞好超化、大隗、刘寨等重点镇建设的同时,认真做好其它乡镇规划修编和部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康居示范村规划,加快镇区道路、游园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农民新村和煤矿搬陷区群众住宅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实施公路建设“双百工程”,促进城乡道路联网成片,提升公路等级和质量。加快密东220千伏变电站、苟堂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规划建设曲梁110千伏变电站,进一步加大中低压配网建设改造力度,增强电力服务和保障能力。

(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行政审批门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市管等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从事市场经营和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巩固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力争年底前完成央行票据兑付。搞好原城市信用社、供销社股金等债务清收和兑付,努力化解金融风险。抓好全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网上办公,实现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完善撬动民间资金和整合社会资金的政策措施,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膨胀做强,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新密对外形象。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创建一批文化示范镇、示范村和标准化文化大院。进一步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完成文化旅游大厦主体建设,做好博物馆建设筹备工作,搞好文物调查勘探,加大尖山、黄帝宫等重点景区建设和宣传力度,加强古城寨、老县衙和伏羲文化、黄帝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参与联办黄帝拜祖纪念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卫生、便民商业等社区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完善房地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坚持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并重,实施集中连片和整体开发,提高建设质量,推动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参会招商、组团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政策,搞好服务,努力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完善招商网络,选择中介组织开展委托招商,多渠道加强对外联系交流,搭建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我市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关联度强的大项目,扩大产业招商成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策划项目,争取上级立项,最大限度利用国债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帮助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和实体办理进出口经营权备案登记手续,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扩大我市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直接出口规模,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六)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科技富民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各类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不断增强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新密市技术转移中心为平台,加速高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搞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人大附中郑州分校配套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和“两免一补”工作;均衡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加快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扩大城乡教师交流;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整合职教中心和电大资源,启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完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强化利益导向和服务措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争创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建成市殡仪馆,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确保火化率100%。

(七)坚持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机制,继续推进政务、企务、村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力。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营造崇尚法治、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以平安建设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两严一创”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类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细致做好信访工作,狠抓不稳定因素的源头治理,完善和落实领导接待日、领导下访等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合理诉求,依法规范上访行为,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强化安全发展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和监管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动态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食品药品消费安全。

(八)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切实办好民生大事。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就业稳定性。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再就业。认真解决农民工有关问题,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进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实施农民工“平安行动”计划,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扎实做好扶贫救灾工作,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助、群众互助活动,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促进社会更加友爱和谐。

坚持办好一批实事。1、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修复东方红灌渠,恢复水浇地面积30000亩;建设集雨节灌水窖4000个,发展节灌面积8000亩;新建“三位一体”户用沼气5000户;建设安全水工程20处,解决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新建袁庄综合扶贫开发区移民住宅楼8幢,实现180户720人搬迁入住。3、强力实施公路建设“双百”工程,新修改造各级各类道路100公里,创建标准化路段100公里;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实现80%行政村通公交。4、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完成密东220千伏、苟堂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规划建设曲梁110千伏变电站。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溱水路西段大桥、屏阳路、育才街,改造文峰路、开阳路、长乐路;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续建西区供水、城市供气等市政工程,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1500户,新增天然气用户1000户;安装10条街道路灯,改造背街小巷30条,新建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3座、游园绿地11000平方米。6、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完成全市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建设农村寄宿制定点小学12所,完成人大附中郑州分校配套建设,使其达到省示范性高中水平。7、健全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10所、村级卫生所200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0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0人。9、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扩面征缴,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上,基金使用率达到80%;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建扩建农村敬老院5所,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10、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训星火人才3000人次,筹建新密市科技馆。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着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

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服务方式的创新,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政府服务人民和管理社会的水平。要身怀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把履行政府职能的着力点放到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上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康放在心头,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推进网上办公,实现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和公开透明度。?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完善部门工作制度,增强公务员法治理念,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强化民主监督,建设阳光政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畅通监督渠道,提高行政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使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倡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塑造良好的亲民、爱民、为民的政府形象和公务员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创新密美好未来,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勇争一流,为全面建设小康、实现新密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