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工作报告

时间:2022-09-11 04:58:00

导语:民营经济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经济工作报告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皖发[2003]13号)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等政策精神,抢抓机遇,采取措施,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全民创业氛围日渐浓厚,民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实力显著提高,已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38471户,从业人员7.82万人,注册资金8.02亿元,户均注册资金2.08万元,较上年增长了3.48%;私营企业4262户,投资者9611人,雇工4.12万人,注册资本42.06亿元,户均注册资金为98.68万元,较上年增长了6.42%。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个体私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据统计,**年我市注册资金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473户,500-1000万元的企业148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89户,亿元以上的有2户。已组建私营企业集团11家。**年新增私营企业1041户,投资者人数2280人,雇工5365人,注册资本7.75亿元。全年个私经济实现总产值15.82亿元,销售总额和营业收入36.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54%、5.19%和2.04%。我市天洋集团、兴光服装、百惠集团、振冲安利等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功能,且对接良好,迅速壮大,实现双赢。

2、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主体的退出再进入机制,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

由于大范围的城市改造和大规模的拆违工作的开展,加上市场经济应有的竞争法则,自然而然地造成个私企业的部分流失及淡出市场。我市共吊销个体工商户11665户,其中市区吊销4317户,三县吊销7348户。吊销私营企业383户,其中私营有限公司345户,个人独资企业36户,合伙企业2户。为健全市场退出再进入机制,我市进一步发育光彩大市场、新世纪购物广场、苏宁家电市场等大型市场、商场,鼓励其进入发展。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从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分布上看,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占1.06%、15.31%、83.63%;私营企业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占1.64%、28.53%、69.83%。从经营行业分布上分析,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向第一、二产业扩展,在新增的个体私营企业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总户数的1.16%;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总户数的16.97%;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占总户数的10.57%;虽然个私经济中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仍占主导地位,但第一、二产业已成为新的发展空间。

4、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11.95万人。全年工商系统安置就业人员15171人。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就业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个私经济在吸纳劳动力,维护大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1、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我市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登记办法,为政府提速增效和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欢迎和赞扬。

(2)为进一步改善全民创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资环境,降低登记门槛,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私营公司制中小企业设立时,注册资金分步注入的登记办法,其中规定首期出资额以生产型为主的和从事农产品加工、存储、流通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公司人民币在5万元以上,科技型公司人民币3万元以上,相关条件具备后,核发营业执照。该办法的实施,对我市私营公司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这一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3)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和委托登记,为自主创业和个私主体市场准入开辟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为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我市制定了《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办法》、《个体工商户委托登记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一登记注册机制的全面开展,不仅得到广大个私企业的好评,树立了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4)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市于2004年11月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蚌发[2004]13号),在放宽市场准入、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政策扶持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为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还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分解表》对《意见》中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进行逐项分解,明确落实目标任务的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协办单位和责任人。

(5)为了加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我市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办法》、《**市国有工业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等有关政策,同时,积极宣传国家税收政策,帮助企业落实有关政策,为投资企业办理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及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增加值手续。

2、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我市在赴外地学习及与人民银行联合调研的基础上,拟写了《关于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意见》,已报市政府。对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及时向市人民银行及各家专业银行通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举办了“**市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培训班”。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人民银行积极开展**年全市银企合作活动。为了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我市出台了《**市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办法》,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情况作为每年年终对金融机构考核奖励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3、实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加快我市重点项目、创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

在全民创业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重点企业为骨干,以产业集群为纽带,以创业基地为载体,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我市中小企业项目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突出重点,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过努力,**年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命名了一批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其中我市民营企业昊方公司200万套/年汽车空调离合器、晶菱机床年产300台数控机床技术改造等6个项目被命名为重点项目;**纺织服装被命名为产业集群;怀远县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创业基地。促进工程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在有效期内优先享受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其它优惠政策。

4、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为学习外地创业的经验,我市多次与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就开展两地中小企业对接工作进行协商,通过双方交流,建立了与上海小企业办的对接平台。9月份,方平书记、秦武副市长又带队赴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考察了上海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11月份,由方平书记和陈启涛代市长、李壮副市长带队赴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活动。11月份由市委吴行副书记、市工商联会长宋岗梧带队赴西欧开展民营企业与荷兰、法国、西班牙企业对接活动。目前,中海科技、盛世玻璃已取得实质性贸易及合作生产进展。我市通过与宁波市经研中心合作编制“十一”工业发展规划,在与宁波市的产业对接中,我市高灵传感、东华纺织、正东玉器等十多家企业与对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存在问题

1、民营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不大,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密集性企业偏多,产品结构单一,多为初级产品和大企业的配套产品,新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不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偏低,民营企业人才普遍短缺。

2、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全民创业意识仍需加强。民营经济仍面临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欠佳,一些部门的基层执法者管、卡、吃、拿和无序罚款的现象依然存在。全民创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意识要进一步增强。具体全民创业的政策要尽早出台。

3、产业层次依然较低。加工制造业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不高,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特别是三产中的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所占比重小,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偏少。

4、融资难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部分民营企业资信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以及银行的单位贷款分摊成本高等多种原因,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能力十分有限。企业其它融资途径和办法较少,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5、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后劲不足。部分民营企业“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发展目标不够大,排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招商引资、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打算

按照省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从**年开始我市将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创业和发展民营经济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全民参与,多业并举,最大限度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放手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达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创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创业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闯、不断求新求变的时代意识,使创业成为全民的追求,崇尚创业成为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大力弘扬创业文化,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是创业意识和胆识上的差距。表现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蕴藏在民间的创业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就是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根本入手,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守旧观念,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闯,不断求新的进取精神,树立“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人人思创业,谋创业,敢创业,善创业,发奋创业。

2、放宽创业领域,培育创业主体。坚持“非禁即可”的原则,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参与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环卫保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与运营,参与荒滩、荒水、荒山、荒地的生态开发和综合治理,参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参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参与电力、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性行业投资,参与股份制银行、信用合作社、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改组,形成各类创业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全民创业,就是要激发全社会投身创业的热情,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业主体。鼓励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领衔创办企业;鼓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转军人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不等不靠,充分利用省、市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实现自主创业;鼓励城乡居民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加工,实现千家万户的自主创业;鼓励广大农民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鼓励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从事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允许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允许和支持机关干部依照有关政策辞职经商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鼓励支持各级干部,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成就事业;引导和支持市外人才、归国留学人才来蚌创业。

3、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做好服务。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要积极地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一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扶持一批有市场、有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配套经济;积极支持同行业企业创办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产业聚集;积极支持我市各工业园区、社区兴办创业园、再就业园,形成创业的重要载体;积极支持各县、区创办创业孵化机构,加快创业基地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切实把政府职能重点转变到调控、监督、协调、服务上来。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大力实施“阳光政务”,提高行政过程的透明度。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帮助投资者、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强化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执法扰民等问题,为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4、激活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和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加快发展为创业主体服务的商会、同业工会等自律性组织;加快发展法律援助、技术支持、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种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以市场服务、资金服务、人才服务、政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企业注册登记联合审批制度,承诺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对社会有贡献的创业者,要使其在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完美创新竞争机制,树立诚实守信的创业意识,鼓励各类创业主体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努力维护规范公平、安全有序的市场秩序。首先,要优化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向本地所有创业者、外来投资者放开市场准入,允许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并在投融资、税收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扶持全民创业的各项配套政策。其次,要优化全民创业政务环境,在全民创业活动中,加强政风和行风建设,大力实施“阳光”政务。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强化对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的监督,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整治力度,加大对侵害创业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好创业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保障好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全社会的法制教育,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再次,要优化全民创业的舆论环境,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劳动致富、创业光荣”的新风尚,大力宣传表彰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典型,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