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9 03:03:00

导语:在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规定,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安排,现将县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扎实实打基础、调结构、提速度、壮实力、促和谐,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2亿元,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3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102元,增长15.9%。

(一)产业兴县态势良好。县委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兴县进程的实施意见》,组建了17个产业工作专班,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主抓一个产业、负责一家龙头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县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县委围绕“全县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思路,加大工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初步探索出一条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壮大工业规模为主线的工业发展道路,规模工业发展迅速,骨干企业日益增强,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今年,预计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39%;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5.19亿元;工业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43.3%;利税总额7042万元,同比增长72.7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工业园区设立报批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并平稳推进,谭家村小区和移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500万元。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一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17.2%。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种植结构日趋优化,农业产业化规模进一步壮大,小杂粮、魔芋、蔬菜、中药材、茶叶、鲜干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雷家坪牌”脐橙和椪柑分别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我县成为全国水果生产重点县和省水果板块基地建设县;野三关甜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全县已有7家农业企业获得“三品”认证标志23个,有16家成为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家,辐射和带动农户2.5万户。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完成了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任务,完成扶贫搬迁497户1988人,贫困人口减少1.28万人。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围绕建设三峡旅游重要战略节点和国家风景廊道的战略定位,实现了创建湖北旅游强县的目标,神农溪5A级景区创建工作正在准备接受省和国家全面验收。中国三峡纤夫节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清江水布垭旅游开发稳步推进。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81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7137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铺开,新建和改造农家店94家。物流、文化、通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9亿元,完成了国、省干线改造87公里,建设通乡油路21公里,“通畅工程”401公里,“通达工程”84.9公里,209国道十字垭隧道病害治理主体工程完工,巴鹤省道北界滑坡治理工程动工。市政工程进展顺利,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76万元,西壤坡小区楚天路和巫峡路西头停车场已竣工投入使用,白土坡小区扬帆路支线工程及白土坡小区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成。黄家大沟弃碴场已完成投资360万元,填土石方14万方,箱涵排洪设施200米已安装到位。黄土坡滑坡治理取得实效,高切坡治理工程实施45处,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1个都已开工建设。同时,县城绿化、净化工作初见成效。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县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环境,创新招商方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效。全县在建项目119个,完成投资8.6亿元,其中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7亿元。项目储备及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库初步建成,储备项目63个,申报争取项目151个,初步确定了2008年重点储备项目46个。先后与洮南市、镇海区结为友好县市(区),广泛参与大型经贸洽谈会,签订招商引资意向性协议资金达35亿元,到位资金4.5亿元,利用外资245万美元。对口支援工作呈现可喜局面,到位援助资金及物资折款达到5620万元,“616工程”对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和谐惠民落到实处。县委按照和谐惠民的要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以牢固的宗旨观念、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工作措施,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深入开展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工作,将各项补贴集并为农业综合补贴,用“一折通”一次性发放到农户。全县共落实支农惠农资金2.6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64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098万元。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顺利启动,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团验收,被国家表彰为“两基攻坚”先进地区;巴东一中成为省级示范高中,县职中通过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考核评估,全县高考成绩连续8年居全州第一,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92%,高于全省水平。县一中避让随迁工程破土动工,中小学校寄宿制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业务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参合率达82.6%,基金使用率达49.56%,2008年参合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落实城镇新增就业4012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02人;全县社会保险扩面5048人,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6525.27万元,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费4838.4万元,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住房保障逐步推进,新增廉租住房50套,使人均居住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9‰。民宗、质监、药监、气象、史志、档案、妇儿、残联、防汛抗旱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移民和灾民安置稳妥推进。今年,县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了移民和灾民安置工作稳妥推进,完成三峡库区移民投资5877万元,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92户373人,搬迁安置125户592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高切坡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水布垭库区全面完成401米以下搬迁清库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地灾避让搬迁及滑坡灾民安置683户2432人。

平安巴东创建取得成效。县委将信访综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五五”普法全面实施,法律援助深入开展。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的体制机制,全县安全生产的形势保持平稳。

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县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目前,理论宣讲团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已累计到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进行巡回宣讲50余场次,受训人员超过30000人次。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国家级媒体发稿115件,在省级媒体发稿731件。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撒尔嗬、巴东堂戏等文化遗产已纳入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春节联欢晚会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春满楚天”地方文艺晚会一等奖,歌曲《巴山谣》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抢险救灾取得胜利。今年,我县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质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强、影响大、处理难的特点,面对这些复杂问题,县委临危不乱,有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清太坪发生两次特大滑坡抢险救灾过程中,县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果断决策,周密部署,创造了特大地质灾害无一人伤亡的奇迹。今年8月5日,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发生突水事故,52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的指示,县委迅速启动重大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并成立了野三关隧道突水事故抢险指挥部,县委主要领导赴现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今年11月20日,宜万铁路巴东段发生岩崩,事故发生后,县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国家、省抢险救灾工作小组,开展抢险救灾和善后协调工作,为抢险救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今年,县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加强了常委会自身建设。县委换届后,县委常委会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同时,狠抓落实,产业兴县战略深入人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完善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学习工程”,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先后集中学习14次,编发《党委中心组学习》资料560份,刊载体会文章58篇共21万多字,不断提升了科学决策的能力。今年,面对清太坪两次特大滑坡、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突水和宜万铁路巴东段岩崩等特大突发性事故,县委有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不断增强了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县委十分注重发挥县四大家领导的整体合力,充分调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重视团结协作,既讲民主,又不放弃原则,全县上下团结奋进的局面日益形成。

加强了思想政治建设。县委坚持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标,狠抓民主集中制建设,维护团结统一,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落实管党责任制,完善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机制、考评机制和反馈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县委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了“三级联创”活动考评细则和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评办法,建立了党建责任制,形成了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环环紧扣的工作格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夯实基层组织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工作基础和物质基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加强了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围绕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着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契机,转变了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增强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服务意识。

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今年,县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和加大预防力度的方针,以“业务、队伍、信息”三位一体建设为中心,强化预防措施,规范预防活动,注重预防实效,认真开展“弘扬八种风气、创学习型机关”主题教育活动和“五月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同时,按照“严肃纪律、惩治腐败、优化环境、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办案方针,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维护了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各类违纪案件25件,其中党纪案件23件,政纪案件8件(含交叉);县纪委监察局自办案件12件,移送司法机关4人,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40多万元。

2007年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公共突发事件较多,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有一些经验: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既定发展战略;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五是坚持党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务必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前进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二是对外开放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0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壮大产业,促进和谐,努力加快巴东发展步伐。

2008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增长12%,人均GDP达到5900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到2.8亿元,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0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7元,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00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个百分点。

2008年的工作重点:

(一)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奋力推进产业兴县

1、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打造“两个中心”,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把巴东建设成为恩施州的对外“窗口”和经济“桥头堡”。一是把县城建设成全县的政治、文化、旅游中心。把信陵镇、官渡口镇太矶头和东瀼口雷家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打造旅游集散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沪蓉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以神农溪为轴线,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港口经济为新的增长点的现代服务业。二是把野三关建设成全县的经济中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整合劳动力、资本、土地、人才等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培养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以“两路”为轴线,以清江为依托,以特色产业板块为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推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加大水布垭景区开发力度,突出水布垭景区在清江旅游线上的战略节点地位。三是加快“两个中心”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沪渝高速和沪蓉高速高等级连接线建设,打通宜万铁路野三关火车站二级出口路,解决巴东发展大通道问题,使“两个中心”南北互通,相互策应。

2、优先发展工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强化工业富县意识,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全口径现价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2%;工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23%。一是扶持壮大中小企业。围绕水电、矿产、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通过多种途径扶优扶强优势骨干企业,争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家。同时,把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促进中小企业大提高、大发展,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群体,争取新培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累计达到28家。二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园区市政工程和引水工程。加大土地收储工作力度,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建立土地征收、储备和转让的有效工作机制。整合资源,通过政府投入、引资开发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加快退城进园步伐,引导黄土坡滑坡体上的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搬迁转移,加大对入园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推动企业进园区集中发展,力争新增2-3家企业建成投产。完善园区征地拆迁安置政策措施,研究落实园区被征地农民的后期扶持政策,确保园区社会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三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和要素。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支持方式,建好投资担保中心。鼓励企业提高建筑密度和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重点项目用地,实行规划预留、分期供地。四是切实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培养熟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行政管理人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全方位培训企业负责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开展农村实用科技知识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技术实用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懂经济、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3、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板块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确保魔芋、蔬菜、生猪、柑桔、药材、小杂粮、桑蚕、烟叶和茶叶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板块基地建设,全力打造魔芋大县、蔬菜大县、生猪大县、柑桔大县、药材大县和小杂粮大县,使全县魔芋面积达到6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柑桔总面积突破11万亩;草木本中药材稳定在18万亩以上;小杂粮面积达到7万亩左右;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出栏达到65万头。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争新增2个农业产业进入省级板块,1个以上产业进入全国优势产业带。力争新增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达到20万亩以上,绿色食品基地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分别达到10万亩以上,新增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大标志食品认证10个以上。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有2家企业进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企业进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沼气池1.2万口,“三改”率达到80%以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解决30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8000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扶贫搬迁400户1600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同时,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集体林地林改外业调查、勘界勾图工作。

4、壮大旅游支柱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巴东作为三峡旅游线上战略节点的优势,积极融入全省“一江两山”旅游线和恩施生态旅游圈,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强县。2008年,力争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9000万元、税费收入1500万元。着力打造神农溪和水布垭两大旅游精品,启动小神农架的开发保护工作,加快神农溪沿岸“农业观光走廊”建设,实现水布垭“清江画廊”旅游与神农溪精品名牌的南北对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线公路等级,加快长渡河旅游专用码头的建设进度,加大四星级宾馆、停车场、旅游商品市场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格局。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把首届“中国三峡纤夫节”办成旅游文化精品,进一步提高巴东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挖掘整理现有文化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

(二)狠抓项目和招商引资,争取发展的大投入

一要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使巴东真正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园。二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扶贫开发、民族政策和后三峡扶持政策,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向内挖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机遇优势为发展优势,形成开放开发的新格局。按照“规范招商行为、降低招商成本、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效益”的要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通过撒网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网络招商、招才招商和包装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现有企业嫁接改造和提档升级。三是狠抓项目落地工作。在招商项目工作上,坚持做到“四个抓紧”:落实项目抓资金,资金到位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关联项目抓配套。同时,要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突出抓好30万吨炼钢工业试验项目、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香港益濠服装基地建设项目、中密度板生产加工项目、50000头生猪养殖项目、仓储物流及车站建设项目、四星级宾馆建设项目、肠衣精加工项目、长毛兔养殖项目、支井河流域开发项目、沿渡河流域开发项目、巴东城区及县工业园区天燃气供气项目、1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四是创新项目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机制、入园项目退出机制、项目定期分析机制、项目资源共享机制、项目工作考核和奖惩机制。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以首届“中国三峡纤夫节”为契机,切实加强城镇建设和交通建设。结合全州“13311”工程总体部署,按照“港口贸易城、建筑博览城、文化旅游城、民族风情城、山水桥梁城”的定位,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目标,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5%以上,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好一条特色街道(楚天路)、一个群众文化娱乐特色广场(西陵广场)、一个优质住宅精品特色小区(滨江花园)、一个城市特色公园(文物公园)和一个大型活动体育场。积极争取建设县城和乡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路标、路牌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全县城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继续抓好“百镇千村”工程,抓好省管6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加大2个省管和4个州管重点镇的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到3460公里。积极争取沪蓉和沪渝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和宜万铁路野三关火车站二级出口路可研批复。继续加强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养护,加快国、省干线改造,实施并完成改造任务7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66公里,其中,完成通乡油路22公里、通达工程77公里和通畅工程250公里,完成省级断头路建设里程35公里。同时,切实抓好农村安全饮水、烟水配套工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1、大力推进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我县教育质量在全州的领先地位。继续做好县一中避让搬迁工作,完成主教学楼建设工程,启动学生宿舍楼、食堂和教工宿舍楼建设。进一步加快县人民医院搬迁步伐,加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好惠民医院窗口,完善新农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继续加强统计、物价、信访、史志、档案、房管、气象、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解决“4050”人员、双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军转干部、享受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农户的就业再就业问题,统筹做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力争全年开展农民科技培训5万人次,完成以“阳光工程”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3、认真做好移民工作。全面完成三峡库区175米水位线下移民搬迁安置和清库任务,确保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完善城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全面启动城集镇防洪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加强水库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机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积极争取黄土坡整体搬迁政策,做好新区开发的规划工作,加快实施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和库区搬迁避让项目。做好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和移民后扶等后续工作和“后三峡”项目的争取工作。做好三峡库区四期移民、移民后扶、水布垭库区移民等后续工作。同时,着力研究移民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群众致富的途径和办法。

4、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不断完善治安防空体系,进一步加强“平安巴东”建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夯实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强化乡镇集镇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和改进县城社区治安防控工作。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机制,规范信访秩序,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同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重点工程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排除安全隐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发展。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群众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要坚持把提升道德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同时,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依法对“一府两院”开展监督,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注重发挥派、工商联和派人士的作用,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巩固村(居)民自治,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机制,有序推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民主建设,不断发展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三、以提高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一)切实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的机遇意识、赶超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思想教育、宣传发动等有效措施,激发干部群众谋发展、为发展、促发展的热情和干劲。进一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团结型、廉洁型班子,用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成果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以县委尤其是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上水平。通过常委会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把常委会建设成风清气正、民主和谐、敢抓敢管、高度统一的领导核心,以此带动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务实、更加廉洁、更加高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三级联创”为抓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点资源,认真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轮训工作,着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落实力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坚持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督查督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内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完善党委、党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维护好班子团结,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行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的票决制,执行县委常委会向县委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同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和党建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五)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拓展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加强对招投标、资金、项目、人事等领域的监管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与其它方面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和商业贿赂等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