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23 02:40:00
导语: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这是加快实现“三农”裂变的重要路径取向。农村党建工作如何自觉沿着这一重要路径取向迈进,将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一、按照工业化思维要求转变观念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标志,特别是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第二次革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确立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农村、农业和农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也可以说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包括改变小农经济的弱质性和封闭发展模式,改变生产规模狭小和分散的经营状态,改变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等等。因此,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这不仅仅是一般工作思路的转变,而是在这场革命中的“脱胎换骨”,是一个“转化、深化、融化”的过程,就是要“化农业为工业和服务业”、“化农村为城市”、“化农民为市民”。最终使农村经济由原始变为现代,使农民增收由缓慢增长变为快速增长。
二、要适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
在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包括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本质上说,是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信息流通,降低经营风险,消除无序竞争,提升经济效益,在规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深度转换。它的优势是把单个的资源联合起来,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经济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必然打破原来以村屯为地域特征的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结构的逐步转变,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一是随着合作经济组织独立身份的不断呈现,村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决策权和控制力将在所减弱,这就会削弱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在农民中的号召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亟待创新;二是党组织的空白点将进一步增多,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合作经济组织中贯彻执行成为新课题;三是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将会更大。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必须要迎接新挑战,破解新课题,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跟进。也就是要使党组织的党内生活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推波助澜”。在经济组织和党组织创新工作中,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尊重“三农”裂变的规律,但又不能坐等农民自发完成。要积极加以扶持、引导,努力建设一批比较规范的农民经济组织,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三、要在产业生命线发展中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从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开拓思路,创新形式,使党员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上。过去开展的党员“双带”、党员责任区、党群致富共同体等活动,基本是党员率先致富,同时带一户或几户农民致富。这一条还应继续坚持。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靠党员与几户群众的互相帮助,滚大不了雪球,形成不了规模效益,抵御不了市场风险。显然,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也不可能有“大富”。所以,党员发挥作用也必须在产业上做文章,目光盯在产业上。就是在农村要有一批能够“带产业”的党员,有一大批在产业上发挥作用的党员,有一大批为产业发展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党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焕发出基层党组织的战略,为党员提供新的舞台,把“能人党员”留在农村,让他们在建设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能人的心目中不光想着个人致富,也在一种强烈的济世情怀和成就感。我们要及时把握这种趋势,加大“双向培养”力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办、经办、创办新经济组织;紧紧围绕“三农”裂变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内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 上一篇: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 下一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贵在巩固扩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