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基础工程
时间:2022-02-23 02:21:00
导语:一项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基础工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通过调查感到,目前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虽然采取了一些着实过硬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实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一、问题
1、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以松原市为例,2000年末,共有入党积极分子31273人,2001年末有28418人,2002年末有22250人,分别下降了9个和21个百分点。其中,工农业生产一线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相对下降幅度较大,2002年比2001年减少了2081名。
2、整体结构分布不平衡。目前主要存在着“四多四少”: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多,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少;农民、机关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多,工业生产一线、非公经济领域入党积极分子少;管理正规、风气较正的单位入党积极分子较多,经济不发达和管理松散以及关、停、改企业等入党积极分子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多,高知群体少。
3、教育管理机制缺乏活力。抓法陈旧,沿袭过去老的传统作法,习惯于旧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创新不足,培养与管理脱节,缺乏约束力。有的连传统的工作方法也坚持不好,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上是自然成长,管理上是论资排辈。效果不佳,教育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心,从根本上解决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问题。
4、个别基层党组织作用不突出。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上存在着“四不到位”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只要把现有党员管好就行了,抓不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无所谓。具体措施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不认真,培训不及时,到要发展入党时才指定专人突击填写材料,甚至有的连必要的基础资料都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不能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启蒙教育工作。主动启发引导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习惯于坐等,不能主动地去启发引导。
二、原因
一是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缺乏深刻的认识,出现信仰危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深、不全面。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知之甚少。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滑坡,不愿加入党组织。
二是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价值观发生偏颇。一些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严重扭曲,追求的不再是政治生命,而是经济利益,因而出现了关心经济的人多了,关心政治的人少了;关心个人的多了,关爱他人的少了;关心利益的多了,关注理想的少了的现象。
三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影响了一些人的入党热情。在一些单位,党员和群众没有明显的差别,甚至有的党员还不如普通群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从体现。正如一些人总结的那样:有的人看上去真像党员,一问却不是党员;有的人看上去不像党员,一问还真是党员。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入党积极性。
四是党组织没有地位,党务工作不被重视。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受到弱化,党务工作受到淡化。一些单位正常的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甚至有的支部竟然没有组织委员,想加入党组织的同志不知该向谁递交入党申请书。
三、对策
第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事关党的建设全局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放松,不忽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第二、从发挥党组织作用入手,创造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要体现组织的存在。克服无所作为、无能为力、“无为而治”的思想,发挥引导、启发、带动作用。二是要体现组织的力量,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起到鼓励、助力的作用。改变让入党积极分子自然成长的状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三是要树立组织的威信。形成重视党员、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良好氛围,对要求进步的青年和入党积极分子要“高看一眼”,一些重要的党内活动吸收他们参加,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完成,一些评先选优等“好事”优先考虑他们,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三、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是要明确教育引导的目标。把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引导启发好、素质培养提高好,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二是要扩大教育引导的范围。要把整个非党群众队伍,作为教育引导工作的范围,逐个分析未提出申请人员的思想实际,因人施策,保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有足够的后续力量。三是要充实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重点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按照科学、实效的原则,充实相关教育内容。四是要创新教育引导的形式。本着实用、管用的原则,从本地本单位入党积极分子特点和实际出发,机动灵活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五是要拓展教育的途径。紧密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岗位特点、个人素质状况,积极开辟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全方位实施教育培养,使入党积极分子素质更高,成长更快,先锋模范作用更突出。
第四、从加强管理入手,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一是坚持经常性管理,保护积极分子的入党热情,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坚持特色性管理,探索分类管理方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如生产一线工人,比较容易集中,可建立工人业余党校。青年农民处于分散状态,可将优秀回乡青年集中,以乡为单位建立农民技术学校。学校以培养预备队为主,建立学生党校,党章学习小组等。三是坚持创新性管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保持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性,坚持定期整顿,做到有进有出,通过民主测评等方式,打破论资排辈。四是坚持严格性管理,做到宁缺勿滥。把住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入口”。坚持“宁要少些,但要好些”,真正把那些表现突出的骨干、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动机不纯,信念动摇,模范作用不突出的,坚决清理出去,保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五是坚持目标性管理,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即:优化年龄结构,侧重35岁以下青年;优化行业分布结构,侧重生产一线、执法执纪、关键岗位、新经济组织;优化知识结构,侧重高知识群体;优化性别结构,侧重妇女入党积极分子。
- 上一篇:全市农民党员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
- 下一篇: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精品范文
1一项工程